- 年份
- 2024(9356)
- 2023(13663)
- 2022(12056)
- 2021(11489)
- 2020(9673)
- 2019(22583)
- 2018(22762)
- 2017(43727)
- 2016(24187)
- 2015(27545)
- 2014(27951)
- 2013(27019)
- 2012(24715)
- 2011(22089)
- 2010(22325)
- 2009(20423)
- 2008(19911)
- 2007(17563)
- 2006(15415)
- 2005(13438)
- 学科
- 济(94926)
- 经济(94813)
- 管理(66399)
- 业(61249)
- 企(50753)
- 企业(50753)
- 方法(45033)
- 数学(39272)
- 数学方法(38511)
- 农(25842)
- 中国(25057)
- 学(22865)
- 财(21994)
- 地方(21823)
- 业经(20013)
- 理论(17785)
- 制(17524)
- 农业(17004)
- 贸(15472)
- 贸易(15462)
- 和(14996)
- 易(14909)
- 环境(14107)
- 技术(13752)
- 银(13600)
- 银行(13548)
- 教育(13246)
- 务(13237)
- 财务(13149)
- 融(13132)
- 机构
- 大学(339253)
- 学院(338276)
- 管理(132076)
- 济(125313)
- 经济(122217)
- 理学(114519)
- 研究(113714)
- 理学院(113106)
- 管理学(110503)
- 管理学院(109914)
- 中国(83308)
- 科学(75251)
- 京(73745)
- 所(58505)
- 农(58450)
- 财(56941)
- 业大(53675)
- 研究所(53552)
- 中心(51548)
- 江(49976)
- 范(47045)
- 师范(46560)
- 北京(46509)
- 农业(45812)
- 财经(45578)
- 院(41812)
- 经(41293)
- 州(40912)
- 技术(38463)
- 师范大学(37452)
- 基金
- 项目(234955)
- 科学(183054)
- 研究(168385)
- 基金(168283)
- 家(148354)
- 国家(147158)
- 科学基金(125284)
- 社会(102562)
- 社会科(96986)
- 社会科学(96958)
- 省(92964)
- 基金项目(89523)
- 自然(84210)
- 自然科(82283)
- 自然科学(82260)
- 自然科学基金(80711)
- 划(78591)
- 教育(78403)
- 资助(70597)
- 编号(69501)
- 成果(56631)
- 重点(52542)
- 部(50391)
- 发(49296)
- 课题(48650)
- 创(47830)
- 科研(45009)
- 创新(44603)
- 计划(43489)
- 大学(43191)
- 期刊
- 济(138880)
- 经济(138880)
- 研究(96680)
- 中国(66187)
- 学报(58582)
- 农(53657)
- 科学(52922)
- 管理(48260)
- 大学(43411)
- 教育(42450)
- 财(42186)
- 学学(40742)
- 农业(36808)
- 技术(30953)
- 融(25546)
- 金融(25546)
- 业经(23018)
- 经济研究(21374)
- 财经(21257)
- 图书(19496)
- 业(19014)
- 经(18102)
- 问题(17887)
- 科技(17077)
- 版(16902)
- 统计(16506)
- 技术经济(16115)
- 理论(15816)
- 资源(15760)
- 业大(15480)
共检索到492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彬杰 林先成 肖宏芝
在掌握较为充分的数据资料前提下,运用分形研究方法及城镇引力模型,对川中丘陵典型小城镇体系——富顺县城镇规模和空间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顺县各小城镇是围绕富世镇呈强聚集态分布,中心城镇首位度过大,其余城镇规模均较小,缺乏中间城镇的过渡;近半数城镇沿沱江这条地理线分布,整体分布较为均匀,两两城镇间的联系度不高;多数城镇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弱,各小城镇的引力度空间分布呈现组团式聚集状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彬杰 林先成 肖宏芝
在掌握较为充分的数据资料前提下,运用分形研究方法及城镇引力模型,对川中丘陵典型小城镇体系——富顺县城镇规模和空间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顺县各小城镇是围绕富世镇呈强聚集态分布,中心城镇首位度过大,其余城镇规模均较小,缺乏中间城镇的过渡;近半数城镇沿沱江这条地理线分布,整体分布较为均匀,两两城镇间的联系度不高;多数城镇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弱,各小城镇的引力度空间分布呈现组团式聚集状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治国 米仁元
四川省中部丘陵地区,地跨84个县(区),土地总面积12.1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3%,人口63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1.1%,是我国典型农业为主的地区之一。 一、川中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研究的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紫东
西部丘陵地区地处内陆,城镇化面临不发达、后发展、基础薄弱、人口分散、城镇规模偏小、缺乏产业支撑、流动人口较多等现实困境。论文提出,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骨干交通为纽带、梯度推进为抓手、城市规划管理为保障,分级分类差异化、非均衡多点多极推进城镇化是必然之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韦潇 李小梅 曾泰儒 张帆 李昌华 李小铃 黄琳凯 游明鸿 闫艳红
在川中丘陵区遂宁市河沙镇和天保镇,对‘西部之星’、‘WL-525HQ’、‘WL-440HQ’、‘WL-656HQ’和‘昆德拉’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适应性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川中丘陵地区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WL-525HQ’在两试验地株高、平均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两试验地均以‘WL-525HQ’隶属度最高,分别为0.8和0.9。综上,‘WL-525HQ’表现较好,在川中丘陵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产量 营养成分 适应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绶宁
川中丘陵地区位于四川盆地的中部,地处长江以北和沱、涪、嘉(陵)、渠诸江的中下游,它西隔龙泉山与成都平原毗邻,东界华蓥山与川东平行岭谷地区接壤,其行政区范围包括内江、永川、南充地区和自贡市的全部,绵阳地区之大部,宜宾地区之北部,以及乐山、达县地区和成都市的一小部分,共50个县、市,总土地面积约7.7万平方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国泽
川中丘陵地区幅员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在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选择应是:(1)加强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改善投资环境;(2)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3)拓展居民生活服务业、生产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及金融保险业等第三产业领域;(4)改造现有工业;(5)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静 徐邓耀 周光美 余霞
[目的]通过以丘陵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联指标体系,评价四川省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方法]运用熵权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6年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运用GeoDa软件计算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特征。[结果]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不协调,呈"高耦合,低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偏低、发展缓慢;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不一致,呈"反向"分布态势;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较弱,各县域单元临近区域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差异性,没有显著的空间关联。[结论]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水平低,发展慢,空间集聚特征不显著,关联性弱。丘陵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应充分发挥丘陵地形优势,提升乡村品质发展丘陵沟谷乡村游;发展河谷江滩乡村游构建养生养老体系;延续丘陵文脉,优化乡村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易忠君 贺卫峰
国家"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各地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但土地利用率较低,土地整理成为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运用实例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以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为例,对农村居民点规划欠规范、居民宅基地面积超标、零星地块整合不足、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变原有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等各种土地整治措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粗放 效益 湖南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文秀
本文通过对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略和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鸿 姜心禄 樊红柱 郑家国
四川丘陵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研究稻田供水与耗水情况对水稻节水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控制性田间试验,研究了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丘陵地区降水3611.10 m3/hm2,灌溉用水6299.25 m3/hm2;水稻腾发6424.95 m3/hm2,深层渗漏2459.55 m3/hm2,漫田溢出1026.00 m3/hm2。水稻生产全程耗水8884.50 m3/hm2,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为0.9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40 kg/m3。在四川丘陵地区,进一步协调稻田供水与耗水,从而实现抗旱节水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水稻 水分供需平衡 四川 丘陵地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牛波 胡建中
对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即发展初期、中期和成熟期进行分析,在总结四川丘陵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根据丘陵地区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丘陵地区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组织 模式 丘陵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怀超
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地是“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农地问题也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问题,更是与农村繁荣、农业稳定和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四川丘陵地区农地流转的形式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地适度流转和推进农地业主开发经营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允芬 于贵瑞 李家永 宋霞
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在夏季晴天中午有降低现象 ,其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PAR和温度的日变化是形成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较高的温度会导致蒸腾强度降低 ,而水分亏缺引起的气孔导度降低气孔阻力增大则造成光合速率的降低。水稻上部叶片的光补偿点低于下部叶片 ,而光饱和点则是下部叶片低于上部。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第 2片叶为 0 0 4 9~ 0 0 68,第 4片叶为 0 0 4 4~ 0 0 60。光能利用率第 2片叶在 2 6%~ 5 7% ,第 4片叶在 2 0 %~ 5 8%。水稻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早稻和晚稻旗叶、2叶、4叶分别可达到 1 9 5...
关键词:
亚热带 红壤丘陵地区 水稻 光合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萍
丘陵地区城乡差距是指丘陵地区的乡村与城市之间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诸方面显著存在并不断拉大的发展差距。由于丘陵地区特殊的区位条件和区情 ,在城乡差距方面表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征 ,因而当我们研究如何缩小丘陵地区城乡差距的时候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丘陵地区特殊区情的发展道路 :( 1)重点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 2 )发展以养殖业、蚕桑经果林、中药材为主体的特色农业 ;( 3 )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4 )有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逐年增长 ;( 5 )加快小城镇建设和中心城市的发展 ,造就丘陵地区自身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城乡差距 特征 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