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0)
- 2023(10758)
- 2022(9593)
- 2021(9163)
- 2020(7739)
- 2019(17890)
- 2018(17904)
- 2017(33969)
- 2016(18918)
- 2015(21540)
- 2014(21544)
- 2013(21245)
- 2012(19727)
- 2011(17719)
- 2010(17482)
- 2009(15959)
- 2008(15658)
- 2007(13679)
- 2006(11902)
- 2005(10226)
- 学科
- 济(72352)
- 经济(72272)
- 管理(52290)
- 业(48778)
- 企(40994)
- 企业(40994)
- 方法(35054)
- 数学(30096)
- 数学方法(29656)
- 学(20096)
- 农(19098)
- 中国(17452)
- 财(16897)
- 地方(16741)
- 业经(15695)
- 贸(13059)
- 贸易(13049)
- 理论(12961)
- 农业(12804)
- 易(12641)
- 和(12372)
- 环境(11781)
- 制(11743)
- 技术(11341)
- 务(10983)
- 财务(10919)
- 财务管理(10898)
- 划(10333)
- 企业财务(10318)
- 教育(10235)
- 机构
- 大学(269395)
- 学院(266741)
- 管理(105513)
- 济(96910)
- 经济(94547)
- 理学(91685)
- 研究(91528)
- 理学院(90614)
- 管理学(88746)
- 管理学院(88287)
- 中国(65429)
- 科学(62627)
- 京(58630)
- 农(49071)
- 所(47652)
- 业大(45998)
- 研究所(44025)
- 财(42823)
- 中心(40963)
- 农业(38411)
- 江(38139)
- 北京(37294)
- 范(35987)
- 师范(35578)
- 财经(34880)
- 院(33989)
- 经(31669)
- 州(31563)
- 技术(29690)
- 师范大学(28823)
- 基金
- 项目(190336)
- 科学(146669)
- 基金(135943)
- 研究(133964)
- 家(121205)
- 国家(120253)
- 科学基金(101111)
- 社会(80195)
- 社会科(75788)
- 社会科学(75766)
- 省(74797)
- 基金项目(73192)
- 自然(69273)
- 自然科(67552)
- 自然科学(67532)
- 自然科学基金(66252)
- 划(63795)
- 教育(60609)
- 资助(56847)
- 编号(54423)
- 成果(43671)
- 重点(42781)
- 部(40208)
- 发(40068)
- 创(38793)
- 课题(37582)
- 科研(37116)
- 计划(36616)
- 创新(36243)
- 大学(34801)
- 期刊
- 济(105473)
- 经济(105473)
- 研究(74294)
- 学报(51153)
- 中国(48012)
- 科学(45146)
- 农(44040)
- 管理(37518)
- 大学(37361)
- 学学(35306)
- 财(30916)
- 农业(30550)
- 教育(29896)
- 技术(22488)
- 融(18744)
- 金融(18744)
- 业经(17615)
- 财经(16055)
- 业(16019)
- 图书(15738)
- 经济研究(15456)
- 林业(15413)
- 科技(15093)
- 问题(13888)
- 业大(13863)
- 版(13748)
- 经(13565)
- 理论(13382)
- 资源(13221)
- 技术经济(12568)
共检索到381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韧 邓朝经 覃模昌
本文对川中地区30年生柏木人工林生物量、营养元素含量及空间分配、养分年动态变化规律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为126.463t/ha,其中乔木层占总量的98.06%.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是: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球果;乔木层氮、磷、钾、钙、镁积累总量为3 131.630kg/ha;不同冠层叶中氮、磷、钾含量均以上层相对较高,各生长级林木间亦以上层养分差异较大;叶中养分年动态可分为季节性升降型(氮、磷、钾)和稳定型(钙、镁)两种,枝养分年动态大致与叶同步而变幅较小.
关键词:
柏木 生物量 营养元素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胜蓝 方晰 项文化 孙伟军 张仕吉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湘中丘陵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含水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森林各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随着林分组成树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高于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和杉木人工林,且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最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2.3%~2.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占全氮含量的4.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俊华 牛牧 龚固堂 周大松 朱志芳 黎燕琼 郑绍伟 谢天资 慕长龙
【目的】由于树种单一和密度过大,川中丘陵区的人工柏木林,导致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不能充分得到有效发挥。【方法】为寻求有效的林分改造措施,以四川省盐亭县的人工柏木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带状采伐+补植阔叶树种试验。设置4、6、8、10 m 4种强度以及对照,采伐带与保留带等宽,对采伐带内的所有柏木进行皆伐,补植桤木、台湾桤木、喜树、香樟4种阔叶树种,从第2年开始,进行保留木、新栽物种和更新幼苗、幼树的生长状况和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情况调查。【结果】①间伐5年后,各保留带原有柏木树高、胸径的年均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P<0.05),分别比对照高出35.48%、30.65%、41.94%、54.84%和23.73%、42.37%、61.02%、71.19%;②采伐带内灌木、草本的丰富度和盖度明显高于保留带和对照(P6 m>10 m>4 m,草本物种数按带宽大小排列为8 m>10 m>6 m>4 m。采伐带内草本盖度在改造初期(前2年)呈明显上升,但随着时间推移,草本盖度逐渐减少(但均明显高于对照),而灌木则相反;③从1年的成活率来看,桤木的成活率最高(95.2%),其次是香樟(94.3%),成活率最低的是台湾桤木(88.9%)。5年后的保存率来看,同样表现为保存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桤木(91.7%)>香樟(89.7%)>喜树(88.4%)>台湾桤木(86.7%);④抚育、施肥后,新栽物种生长速度明显提高。新栽阔叶树种的高、径、冠年均生长量在不同带宽按由大到小排列为10 m>8 m>6 m>4 m;⑤采伐带内天然更新幼苗无论数量还是种数均显著高于保留带和对照(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宗武 谭芳林 肖祥希 陈林生 卓开发
Forkienia hodginsi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e species in south of China. However, the natrual forest of Forkienia hodginsii nearly does not exist now in China because of disorderly cut and bad management. For this reason, a large area of plantation of Forkienia hodginsii was plant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兴良 肖林 宿以明 向成华 邹伯才
采用固定标准法、标准木法对四川西部林区川西云杉 (Piceabalfouriana)人工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贮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系统植物子室中 ,营养元素总贮量为 12 2 9 5 0 2kg·hm- 2 ,其中乔木层贮量为 949 36 2kg·hm- 2 ,贮量最多 ,占 77 2 2 % ,灌木层、草木层、苔藓层及枯落物层分别为 42 85 6kg·hm- 2 (3 4% )、15 95 1kg·hm- 2 (1 30 % )、15 36 1kg·hm- 2 (1 2 5 % )和 2 0 5 972kg·hm- 2 (16 73% ) ;人工林生态系统 5种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学伍 陈云明 王铁梅 曲卫东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中龄至成熟油松人工林的水文效应动态,为当地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陕北黄龙山林区典型油松人工林的长期水文定位观测,以采伐上层乔木后自然恢复的灌草地(以下简称"采伐地")为对照,研究油松林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程中林冠层对降水的再分配、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率及其对产流与产沙量和土壤储水量等的影响。【结果】从中龄林到成熟林,油松林冠年截留率由17.0%增加到29.7%,其年平均截留率为采伐地灌草层的5倍左右;油松林树干年茎流率平均为2.8%,且与林龄、年降水量关系不明显;油松林枯落物层对降水的年截留率约为9.7%,随林龄变化保持稳定,且与采伐地差异不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玉林 李飞 李家永 陈永瑞 李海涛 张宏志
对比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区几种人工林在对大气降水再分配后发生的水质变化。对P、K、Ca、Mg、Na、S元素的测定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具有不同的交换特性,3种人工林中Mg和K、Ca均较容易淋失,而对于P和Na则呈现明显的吸收或吸附作用。
关键词:
亚热带 树干径流 穿透雨 化学元素 淋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明东 江洪 刘跃建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9gC·g-1,树皮0.4654gC·g-1,树枝0.5232gC·g-1,树叶0.4958gC·g-1,树根0.4931gC·g-1,灌木层0.4989gC·g-1,草本层0.4733gC·g-1,苔藓层0.4143gC·g-1,枯落物层0.3882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漆良华 范少辉 肖文发 艾文胜 孟永 杜满义 曾立雄
经营模式对毛竹林生物量、碳贮量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了湘中丘陵区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和材用林(Ⅲ)3种不同经营目标下的竹林年龄结构、生物量分配及碳贮量格局。结果表明:应减少1~2a、增加5~6a生竹的留养比例,控制达到1~2a、3~4a、5~6a各占1/3左右的立竹年龄结构。不同层次生物量表现为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毛竹笋用林经营有利于增加乔木层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51.83~55.66t/hm2、88.95%~92.93%,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1.54~2.58t/hm2、2.58%~4.43%,凋落物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2.69~3.86t...
关键词:
毛竹 年龄结构 生物量 碳贮量 湘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贵 项文化 赵仲辉 樊刚惟 杨丹
钾(K)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土壤中K含量主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森林经营活动和树种组成不同,森林土壤中K含量差异性较大,表现一定的空间异质性。本研究在1hm2石栎-青冈栎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的10 m×10 m小样地中心位置,分采集0~10、10~20和20~30cm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K元素含量,用地统计学理论分析土壤K含量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土壤K含量与土壤其它养分元素(有机C、N、P)、地形因子(海拔、凸凹度和坡度)和凋落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30 cm土壤K含量平均值为28.04 g/kg,为中等变异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除20~30cm土层中K含量符合线性模型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欢 魏天兴 陈宇轩 沙国良 任康 辛鹏程 郭鑫
【目的】人工林作为重要的碳汇资源库,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通过分析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准确评估黄土高原的土壤碳汇能力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方法】以黄土丘陵退耕区吴起县为研究区域,典型人工油松林、山杏林、沙棘林为研究对象,天然草地为对照,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法,探究黄土丘陵退耕区典型人工林0~2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高于深层土壤,0~2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山杏(97.145 g/m2)>草地(92.418 g/m2)>沙棘(68.695 g/m2)>油松(61.130 g/m2)。沙棘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变异程度最大(0.219),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变异程度最小(0.115);(2)研究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呈负相关关系,全氮、碱解氮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正向效应显著;(3)地形(30.71%)对0~200 cm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储量垂直变化的相对贡献最大,其中海拔(19.66%)是影响0~2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结论】综上,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表聚性,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养分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人工山杏林具有较强的土壤碳汇功能,可作为黄土丘陵退耕区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树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萍 刘国彬
文章研究纸坊沟流域内草地、农地、林地、灌丛四种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生产力及逐年生物量,估算各生态系统类型固定CO2和释放O2的能力,并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方法,运用碳税法、造林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推算出各生态类型固定CO2和释放O2气体的生态、调节服务功能价值。研究表明,1985~2001年流域总生物量年均生物量和总体呈线性增加趋势。由于各种治理措施的实施和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正确导向,纸坊沟流域土地利用趋于合理,CO2/O2气体调节服务功能价值逐步增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向良性演变。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气体调节功能价值的估算为退耕还林(草)年限及生态补偿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小平 蔡锡安 赵平 饶兴权 邹碧 周丽霞 林永标 傅声雷
该文采用收获法和标准木法研究了南亚热带3种人工林群落:马占相思林、针叶林(马尾松+杉木)、木荷林(木荷+红荷)的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为揭示鹤山丘陵人工林的结构功能规律及全球变化生态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林分现存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马占相思林(176.03 t/hm2)、木荷林(122.91 t/hm2)、针叶林(104.93 t/hm2)。在林分各层次的分配比例中,乔木层所占比例最大,为95.1%~98.7%;灌木层和草本层所占比例较小,尤其是草本层,灌木层为0.9%~4.5%,草本层为0.4%。净初级生产力(NPP)由大到小依次为:马占相思林(25.32 t/(hm2.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鹏飞 朱波
本文对川中丘陵区的10、15、20、25 a桤(Aluns cremastogyn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MPAC)和30 a纯柏林的土壤(0~15 cm和15~30 cm)土壤有机质(SOM)的时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年龄段SOM的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也各不相同,在15 a左右各样地的SOM含量无显著地差异(P>0.05),20a阶段差异极显著(P0.05);②在桤柏混交林的生长过程中,SOM含量在15 a之前显著增加(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詹林庆 李伟 陈松柏 王帅 冯洋 周迎丽 张蔚鸿
应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丘陵山区水田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插值质量研究。研究区有效铜、锌均表现为中等空间变异性,其变异系数的大小为有效铜>有效锌。各向同性下,有效铜和有效的空间变异均存在着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其含量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均大于采样间距,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在区域范围内均存在着空间相关性,块金系数介于25%~50%,说明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均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向异性结构明显,有效铜在西北-东南方向上的空间变异最大,有效锌在东北-西南方向上空间变异最小。水田土壤有效铜含量丰富,大于1.8 mg.kg-1...
关键词: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有效铜 有效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