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81)
- 2023(2328)
- 2022(2087)
- 2021(1915)
- 2020(1814)
- 2019(4103)
- 2018(4087)
- 2017(7361)
- 2016(4716)
- 2015(5308)
- 2014(5194)
- 2013(5368)
- 2012(5113)
- 2011(4556)
- 2010(4609)
- 2009(4162)
- 2008(4260)
- 2007(3686)
- 2006(3215)
- 2005(2802)
- 学科
- 济(15575)
- 经济(15560)
- 业(11338)
- 管理(11117)
- 企(9001)
- 企业(9001)
- 方法(8303)
- 数学(7200)
- 数学方法(7121)
- 学(5421)
- 农(4706)
- 财(4121)
- 中国(3939)
- 地方(3666)
- 贸(3600)
- 贸易(3598)
- 易(3469)
- 农业(3191)
- 业经(2963)
- 制(2880)
- 务(2664)
- 财务(2662)
- 财务管理(2653)
- 企业财务(2574)
- 和(2497)
- 理论(2445)
- 技术(2375)
- 银(2353)
- 划(2346)
- 银行(2327)
- 机构
- 大学(66416)
- 学院(66305)
- 研究(27746)
- 农(23383)
- 科学(21648)
- 济(21156)
- 管理(20916)
- 经济(20598)
- 农业(19360)
- 理学(18262)
- 中国(18253)
- 理学院(17940)
- 所(17597)
- 管理学(17313)
- 管理学院(17237)
- 研究所(16374)
- 业大(16293)
- 京(14487)
- 省(12343)
- 农业大学(12049)
- 中心(11768)
- 业(11393)
- 室(10932)
- 江(10586)
- 科学院(10350)
- 实验(10183)
- 实验室(9790)
- 财(9548)
- 技术(9412)
- 重点(9330)
- 基金
- 项目(47762)
- 科学(35424)
- 基金(33343)
- 家(33005)
- 国家(32728)
- 研究(28295)
- 科学基金(25172)
- 省(20398)
- 自然(19462)
- 自然科(19031)
- 自然科学(19024)
- 自然科学基金(18684)
- 划(18136)
- 基金项目(17521)
- 社会(15446)
- 社会科(14489)
- 社会科学(14484)
- 资助(14071)
- 教育(13167)
- 计划(12815)
- 科技(11967)
- 重点(11804)
- 业(10652)
- 发(10588)
- 编号(10413)
- 农(10265)
- 创(10099)
- 科研(9985)
- 部(9767)
- 专项(9699)
共检索到98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张林 熊洪 周兴兵 朱永川 蒋鹏 刘茂 郭晓艺
2012、2013年,以39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组合的品质现状及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间的产量、产量性状及品质指标差异极显著,其中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有内5优306、蓉18优44、内5优317、川谷优7329、川香优198、川谷优399、川谷优918、宜香305、冈优169;品质相对较好的为川农优华占、Y两优973、炳优900、蓉优22,没有一个同时表现产量和米质均较好的组合。提高杂交水稻产量与米质有一定矛盾,选择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偏少、千粒重中等、结实率较高的组合,有利于提高长宽比、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并降低垩白度。
关键词:
高温伏旱 杂交中稻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德初 彭俊华 龙太康 刘明 吴凡 邵启明 吴元奇
选取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在“八五”前期育成的一批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获得42个杂文组合(含3个对照)。1993年,在绵阳、成都、重庆和沪州作正规小区试验,鉴评杂交组合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杂交组合可划分为早、中、迟熟3组,各熟组内产量等10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地点及基因型×地点工作效应,这三者的相对重要性因熟组和性状而别。多数组合主要性状表现出了明显的超标优势,在39个新组合中,比相应对照增产的组合有27个(占69.23%),其中21个(占53.85%)显著;表现高产稳产的早熟组合有早显A/201—2、早显A/明恢63、重六A/明恢63等9个;中熟组合有辐74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华 张燕之 王辉 郑文静 赵家铭 马作斌
为明确产量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将高产育种与优质育种有机结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以10个不育系与20个恢复系配组的106个杂交粳稻为材料,研究了产量与稻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部分米质性状之间关系密切;穗长、穗粒数在产量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脂肪酸含量、粒宽、长/宽、糙米率等在米质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穗长、结实率对米质性状影响较大;同时精米率、长/宽等品质性状较易受产量性状影响。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典型相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龙文靖 倪先林 刘天朋 赵甘霖 丁国祥
为明确杂交高粱(Sorghum bicolor)主要穗部性状与籽粒品质的关系,以5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应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杂交高粱群体的穗长、穗轴长、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主要穗部性状和粗蛋白质、粗脂肪、粗淀粉、支链淀粉、单宁含量等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主要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一致,穗部性状与穗粒重相关联的顺序是千粒重>穗粒数>二级枝梗数>一级枝梗数>穗长>穗轴长。两种分析方法在分析穗部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瑞莲 龙正 陈金湘
为了筛选高品质、适应性广的杂交棉新品种,2004年对湖南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配置的编号为NZ 09至NZ 25等17个F1杂交棉新组合的纤维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不仅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品种内重复测定值之间亦存在显著差异,整齐度则只存在品种间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
杂交棉 品种 测定值 纤维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洪文 殷延勃 王昕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为了给杂交粳稻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489A、216A、552A、中作59A、16A、秋光A 6个不育系和94FR30、2002FR11、2002FR24、1229、FR7969、8FR2 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长宽比、精米长厚比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整精米率、透明度和垩白率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控制,垩白面积的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糙米率、垩白率的细胞质效应也达极显著水平,环境因素、抽样误差等剩余效应对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的影响达显著...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开锋 郑家奎 杨莉 张涛 杨乾华 杨大金
用24个杂交稻组合在四川不同生态区4个试点的11项品质性状数据,研究了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各性状在基因型和试点间都有较大差异,基因型效应、试点效应都达到1%显著水平,除糊化温度外的其余性状,基因型与试点的互作效应也达到1%显著水平;②存在基因型与试点互作效应的10个性状中,除整精米率可用AMM I1构建稳定性参数外,其余性状用AMM I2构建,所解释互作效应信息的变幅为57.16%~93.89%;③垩白粒率、垩白度的稳定性最差,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整精米率的稳定性较差,是品质稳定性改良的主要性状。
关键词:
杂交稻 品质 稳定性 AMMI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青山 蒋鹏 姜方洪 陈家彬 林纲 王峰 廖宗永 徐富贤
以"冈优725"为对照,研究不同密肥组合和施氮方式对优质杂交稻"宜香4245"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方式对杂交中籼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较小。"宜香4245"的产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冈优725"相当,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冈优725",胶稠度显著高于冈优725。不同密肥组合对"宜香4245"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以中密中氮较高,平均为7.96 t·hm-2,分别较高密低氮、低密高氮增产5.2%、6.9%;不同密肥组合下"宜香4245"的稻米品质差异较小。综上所述,中密中氮处理下可实现杂交优质稻"宜香4245"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同时提高。
关键词:
密肥组合 优质稻 产量 稻米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文凯 陈光辉 周清明 王建龙
选用8个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30个恢复系作父本,共配制两系杂交组合147个,分析了所有杂种一代植株上的F2种子10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优质率低,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6个,占10.2%,同时达到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个,占0.68%,没有1个组合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一等优质稻米标准.各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两项指标达到优质标准比例最低,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分别占21.09%和18.37%,达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组合比例仅为12.24%和12.24%,达一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仅为4.08%和4.76%.两系杂交水稻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仕贵 黎汉云 周开达 马玉清
本文用6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36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其中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垩白率和垩白面积的遗传力较小。相关分析结果,长宽比与粒长以及垩白率与垩白面积和粒宽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垩白率与粒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与简单相关的趋势一致。只有千粒重对长宽比的影响主要通过粒长间接影响,直接作用较小。本文还分析讨论了优质高产组合的育种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四川省农科院新选育的几个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制于亲本的gca(一般配合力),而且多数性状以恢复系gca效应为主。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的影响。综合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配合力效应来看,不育系522A略超过珍汕97A,恢复系多恢43略优于明恢63。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碾米品质 外观品质 配合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旭东 赵菊 严钦泉 周清明 彭灵佳 肖敏 曾晓定 彭国栋
选用6种不同细胞质类型的10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00个组合,按细胞质类型分类,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细胞质类型组合的单株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等5个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和千粒重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大于非加性效应,结实率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6个性状主要受不同细胞质类型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主要受恢复系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单株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7个性状的狭义遗传...
关键词:
杂交稻 细胞质类型 产量 配合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国华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帮 蔡义东 邓化冰 陈月异 何强
为了探明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两系法杂交稻及其再生稻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以5个两系法杂交稻组合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对照)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栽培,6个杂交组合平均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5.38%,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是强化栽培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与常规栽培比较,强化栽培再生季产量下降9.62%,有效穗的大幅度减少是强化栽培再生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此外,不同杂交稻组合对强化栽培的适应性程度不同,并表现出与具体的特性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