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8)
- 2023(10485)
- 2022(8178)
- 2021(7587)
- 2020(5948)
- 2019(13473)
- 2018(13356)
- 2017(25570)
- 2016(14236)
- 2015(16122)
- 2014(16283)
- 2013(15694)
- 2012(14752)
- 2011(13188)
- 2010(13749)
- 2009(12973)
- 2008(12927)
- 2007(11984)
- 2006(11130)
- 2005(9999)
- 学科
- 济(60202)
- 经济(60138)
- 管理(43241)
- 业(38698)
- 企(30006)
- 企业(30006)
- 中国(22049)
- 农(20572)
- 地方(18674)
- 方法(18019)
- 数学(15197)
- 数学方法(14898)
- 业经(14451)
- 财(13767)
- 农业(13213)
- 制(12271)
- 策(11219)
- 学(11184)
- 贸(10378)
- 贸易(10369)
- 易(9994)
- 发(9877)
- 银(9563)
- 银行(9552)
- 环境(9421)
- 理论(9269)
- 行(9181)
- 融(9037)
- 金融(9036)
- 及其(8660)
- 机构
- 学院(201717)
- 大学(199209)
- 济(81360)
- 经济(79221)
- 研究(73558)
- 管理(73342)
- 理学(61209)
- 理学院(60432)
- 管理学(59161)
- 管理学院(58786)
- 中国(56380)
- 京(44375)
- 科学(44257)
- 财(38885)
- 所(37047)
- 中心(34282)
- 江(33500)
- 农(33264)
- 研究所(32967)
- 范(29548)
- 师范(29297)
- 财经(29164)
- 北京(28322)
- 业大(27755)
- 院(27163)
- 州(26882)
- 经(26348)
- 农业(25740)
- 经济学(24224)
- 省(23926)
- 基金
- 项目(127699)
- 科学(100405)
- 研究(96446)
- 基金(90310)
- 家(78239)
- 国家(77544)
- 科学基金(66339)
- 社会(60585)
- 社会科(57235)
- 社会科学(57222)
- 省(50092)
- 基金项目(46535)
- 教育(44228)
- 划(42125)
- 自然(41527)
- 自然科(40569)
- 自然科学(40562)
- 编号(40491)
- 自然科学基金(39806)
- 资助(36773)
- 成果(34420)
- 课题(29499)
- 发(29176)
- 重点(28905)
- 部(27395)
- 创(25139)
- 国家社会(24640)
- 年(24245)
- 性(24130)
- 发展(23977)
共检索到327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伦强 雍国玮 欧彦才
川东北地区是四川主要的人口集聚区域之一。该区域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方面,均落后于四川平均水平。为维护区域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共同富裕和发展的目的,必须加快以工业为先导的城市化发展。为此,应当以城市群空间经济的思路规划这一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并调整川东北地区的建设用地供应策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永群 张新全 杜周和 左艳春
在川东北地区栽植9个扁穗牛鞭草材料,其中以"重高"牛鞭草为对照,对材料进行物候期、生长速度、产量等调查,结果显示:从物候期观察来看,H2003-5生育期最长,比对照延长40 d,其次是H019,比对照延长23 d;生长速率最快是H019(3.70 cm/d),比对照高21.3%,差异显著(P<0.05)。结果...
关键词:
牛鞭草 物候期 产草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宁 丁四保 王士君 赵伟
东北地区就业问题的出路主要在城市(产业),而东北地区的城市同样面临着各种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的劳动就业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目前东北地区低城市化城市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城镇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失业率较高;②农业劳动力转移压力大;③国民经济劳动就业效应小;④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就如何提升东北地区低城市化城市的就业能力给出了相应的区域调控政策与措施:①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扩大农业内部就业;③有重点地建设县(区)城区和中心镇,推进城市化进程;④努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宛聪 李红 王士君 浩飞龙
【目的】建设用地扩张是城市化在地理空间上的直接表现,剖析收缩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对于优化收缩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具有参考价值。【方法】构建“一主两副三维度”的多指标模型,识别东北地区2000—2020年收缩城市;运用公共边测度法、PLUS模型等,探讨研究期内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特征、扩张模式与驱动机制。【结果】(1)东北地区收缩城市数量与收缩程度呈加剧态势。2000—2010年,东北地区仅识别出4个人口收缩城市、1个人口-经济收缩城市;2010—2020年,识别出3个人口-经济收缩城市、1个人口-活力收缩城市和17个全维度收缩城市,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北高南低”的特征。(2)2010—2020年,东北地区70.59%的收缩城市建设用地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且扩张速度的高值区均集中分布于哈(尔滨)-大(连)经济带沿线城市。(3)收缩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填充式扩张面积占比逐渐增加,扩张格局由扩散趋向集聚。(4)收缩城市建设用地演变是自然环境、人口-经济与基础设施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不同类型、不同研究时段收缩城市的核心驱动因子既存在共性,也具有独特性。【结论】东北地区70%以上的收缩城市呈现出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的矛盾发展格局。建议收缩城市形成合理的建设用地扩张秩序,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潜力,实现收缩城市的“精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西锋 李诚固 谭雪兰
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及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论述了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限制因素 ,并讨论了东北地区未来城市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城市化特征 问题 未来展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侯力,陈亚光
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浪潮下,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缓慢,与该地区大中城市特别是中等城市发展缓慢有密切关系。加快大中城市发展是推动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方向。为此,应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积极吸引外资参与东北振兴,推动大中城市老工业区的改造及其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城市化 大中城市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文升 丁四保 王晓芳
东北老工业基地以矿产资源开发与重化工业基地建设促进城市化的道路使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而城市化的推进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综合性举措。在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聚、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与促进产业升级、城乡统筹规划与大都市区建设、培育城市群与提高区域竞争力、建设新型城镇与促进新产业发展、城市职能的外向化与区域对外开放等城市化机制,并提出了建设都市区、促进城市职能升级、优化开发区、推进城市整合、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等城市化对策。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 城市化 机制 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永群 杜周和 寇波云
对川东北地区的扁穗雀麦、苇状羊茅、"广益"牛鞭草、"重高"牛鞭草等4种禾本科牧草的生长速度、产草量、叶宽和叶长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个材料都能适合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扁穗雀麦的生长速度最大,其次为"广益","重高"、苇状羊茅最小;另外,扁穗雀麦的叶片长度和宽度都显著高于其他材料;从产量上来看,"广益"最高,达26493.0kg/hm2,"重高"和扁穗雀麦次之,分别为26040.0和21103.5kg/hm2,苇状羊茅最低,为15768kg/hm2。由此表明,牛鞭草和扁穗雀麦均适宜在川东北丘陵地区栽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禾本科 农艺性状 适应性 川东北地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林莎
清末以来 ,随着东北地区的弛禁开放和大规模开发 ,迅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成为我国工业化进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清末弛禁放荒中东北地区开始的工业化进程 ,民国时期主要体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高速发展 ,伪满时期则呈现为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在各种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社会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较快 ,在一定时期内居全国领先地位 ,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关键词:
近代 东北地区 工业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志良
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与对策张志良1西北地区城市化现状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与其高速新干线分不开;美国西部的开发与环太平洋铁路的贯通密不可分。同样,陇海──兰新铁路及其交叉的兰青──包兰铁路是西北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北疆铁路与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磊 张琢 金兆怀
优化区域城市空间布局、促进资源的整合再分配,是实现东北地区协作互动发展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受深层次体制性因素影响,东北地区缺乏明显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城市职能与产业分工趋同、城市群空间发育水平偏低、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有待提高、城市空间协调发展外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区域城市空间功能的有效发挥。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全面启动,需要以区域分工与合作发展、区域大通道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政策支持为动力,完善东北地区协同发展促进机制,形成城市间的产业互补关系,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协同建立对外开放经济带,加快建设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措施,促进城市空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城市空间 协调发展 东北振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新宇 郑国强
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是在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其产业发展和特点受到资源开发周期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影响,也带有深刻的传统体制烙印。尽管在前期振兴过程中,东北地区部分单一结构城市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单一结构城市还处于产业转型的阵痛之中。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产业转型正面临严峻挑战。应将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相结合、产业转型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产业转型与城市转型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解决就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以产业转型促进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转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英姿 沈诗杰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东北地区由于长期以资源开发和产品初加工产业为龙头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其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较高的经济产出。以能源为例,对东北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历年的计算结果显示: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减缓,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从绝对值看,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布局等,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全面协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晓军 李诚固 黄馨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文章利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近10年来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之间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城市化的产业结构演变支撑模型和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果分析,明确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对东北地区未来城市化与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演变 相互作用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诚固 黄晓军 刘艳军
文章在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明确了影响城市化水平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变化进行了偏差分析,认为东北地区城市化偏差的实质在于工业化的偏差,最后针对这种偏差提出了"纠偏"对策,即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