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4)
- 2023(14113)
- 2022(11955)
- 2021(11319)
- 2020(9110)
- 2019(20948)
- 2018(20501)
- 2017(39469)
- 2016(21339)
- 2015(23928)
- 2014(23865)
- 2013(23340)
- 2012(21177)
- 2011(18914)
- 2010(19138)
- 2009(17699)
- 2008(16182)
- 2007(14127)
- 2006(12333)
- 2005(10730)
- 学科
- 济(83269)
- 经济(83187)
- 管理(59662)
- 业(56487)
- 企(47301)
- 企业(47301)
- 方法(36262)
- 数学(31326)
- 数学方法(30974)
- 中国(28038)
- 融(26791)
- 金融(26787)
- 银(25079)
- 银行(25046)
- 行(24187)
- 地方(22661)
- 农(22465)
- 财(21350)
- 业经(19808)
- 学(17517)
- 制(17251)
- 农业(15626)
- 理论(15160)
- 务(14385)
- 财务(14319)
- 财务管理(14294)
- 贸(13933)
- 贸易(13920)
- 企业财务(13620)
- 易(13455)
- 机构
- 学院(292068)
- 大学(290226)
- 管理(115895)
- 济(112256)
- 经济(109645)
- 理学(100555)
- 理学院(99445)
- 管理学(97750)
- 管理学院(97241)
- 研究(95195)
- 中国(75372)
- 京(60866)
- 科学(59868)
- 财(51753)
- 所(46753)
- 中心(45171)
- 农(44194)
- 研究所(42891)
- 业大(42615)
- 财经(41969)
- 江(41140)
- 范(39391)
- 师范(39056)
- 北京(38383)
- 经(38075)
- 院(35135)
- 州(35008)
- 农业(34416)
- 经济学(33558)
- 师范大学(31500)
- 基金
- 项目(205531)
- 科学(161128)
- 研究(153699)
- 基金(146693)
- 家(126839)
- 国家(125732)
- 科学基金(108062)
- 社会(95333)
- 社会科(90326)
- 社会科学(90301)
- 省(82116)
- 基金项目(78488)
- 教育(70317)
- 自然(69094)
- 划(68528)
- 自然科(67410)
- 自然科学(67398)
- 自然科学基金(66123)
- 编号(64609)
- 资助(59467)
- 成果(52200)
- 重点(46179)
- 发(45084)
- 课题(44451)
- 部(44129)
- 创(43199)
- 创新(40171)
- 项目编号(40020)
- 科研(38792)
- 国家社会(38427)
- 期刊
- 济(120254)
- 经济(120254)
- 研究(84677)
- 中国(54218)
- 学报(44629)
- 科学(41260)
- 农(40757)
- 管理(40386)
- 财(37749)
- 融(37116)
- 金融(37116)
- 教育(35239)
- 大学(33533)
- 学学(31564)
- 农业(27812)
- 技术(25288)
- 业经(20424)
- 财经(19393)
- 经济研究(18834)
- 经(16432)
- 图书(15729)
- 理论(15376)
- 问题(15163)
- 实践(14342)
- 践(14342)
- 科技(14278)
- 业(13468)
- 现代(13072)
- 技术经济(12970)
- 版(12821)
共检索到422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红霞 陈敏灵
以2006~2008年北京、上海与深圳三中心城市相关数据为基础,确立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量化的参照指标体系,通过现实条件的对比分析,认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须遵循"省内金融中心—跨省金融联动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循序渐进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指标体系 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中南
我国现有国内金融中心可分为三级,第三级为"次级区域金融中心"。国内次级区域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基础实施、区位优势和可持续竞争力。文章首次将可持续竞争力纳入次级区域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湖北襄阳市为例,通过实证对比,得出襄阳可发展为该区域金融中心的结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昶 李嵩然
区域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汇聚优化金融资源、提高区域经济运行效率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梳理区域金融中心理论,总结国内外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成渝经济区区域金融中心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定位分析,提出在金融条件欠成熟的情况下,成渝金融中心建设应突出特色走专业化金融中心之路,模式宜选择"双核"推动下的区域金融协作。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玚 王韩
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当代国家综合实力提高过程中日渐突出,而硬实力的作用出现逐渐减弱迹象。近几年,伴随着区域金融中心规模的扩大及其协同性的加强,区域金融中心软实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力日渐突出,在提高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上软实力起到了硬实力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区域金融中心软实力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及学者的高度重视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玉霞
本文针对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结合实际,对宜昌市经济、社会、区位、文化、政策等因素进行了优劣势比较分析,提出了构建宜昌区域性金融研究中心的战略措施,其中主要措施是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培育完善的市场主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启富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国内已有广州、深圳、天津等近20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之争日趋激励。对此,人们难免心存疑问,我国需要这么多区域性金融中心吗,这些城市具备基础与条件,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安辉 王珺 钟红云
文章通过构建金融中心指标体系对大连建立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大连与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区域中心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剖析大连与成熟金融中心之间的差距。实证结果表明,大连正处于非金融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之间,并显现出较大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区域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同时,大连应借鉴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加强金融行业发展,优化金融环境,进一步强化其在国内和区域的金融中心地位。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 大连 可行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晓求
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全球性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发展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民主法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 资本市场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晓求
若干重要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中国全球性经济大国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民主法制和市场透明度的改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益澄
通过对区域性金融中心概念的思考,分析了宁波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利弊条件,进而提出了树立“金融领先”意识、深化金融改革、建设发达的区域性金融市场等六条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宁波市 区域性 金融中心 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丽霞 张志英 张丽宇
运用SWOT分析法,详尽地对成都的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状况、"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资金利用、成渝经济区的历史机遇、重庆的挑战等方面予以全面地分析,总结出成都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成都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初步思路。
关键词:
区域性金融中心 SWOT分析 成渝经济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国茂 范跃进
金德尔伯格等人的经典理论和金融中心发展的历史经验都表明,金融中心的本质就是金融资源的聚集,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演化过程。本文采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从经典理论入手,对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进行分析,认为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本质特征相同,但基本功能不同。金融中心的功能差异是由其形成模式和条件决定的。中国金融中心实现路径是强化政府引导下的自然形成模式,政府的作用是制度设计和制度供给,政府既要推动金融中心建设,也要制止"金融中心热"演变成新一轮的"开发区热"。
关键词:
金融中心 本质 特征 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