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6)
- 2023(3748)
- 2022(3448)
- 2021(3242)
- 2020(2730)
- 2019(6235)
- 2018(6170)
- 2017(12035)
- 2016(6729)
- 2015(7618)
- 2014(7578)
- 2013(7556)
- 2012(7443)
- 2011(6774)
- 2010(6954)
- 2009(6626)
- 2008(6650)
- 2007(6181)
- 2006(5912)
- 2005(5657)
- 学科
- 济(27769)
- 经济(27724)
- 管理(21271)
- 业(17830)
- 企(13886)
- 企业(13886)
- 环境(9903)
- 方法(9579)
- 农(9219)
- 地方(8537)
- 学(8494)
- 财(8015)
- 数学(7970)
- 数学方法(7767)
- 中国(7759)
- 制(6357)
- 划(6318)
- 农业(6208)
- 业经(5730)
- 贸(5087)
- 贸易(5083)
- 易(4890)
- 地方经济(4696)
- 务(4565)
- 和(4565)
- 财务(4551)
- 财务管理(4533)
- 银(4525)
- 银行(4502)
- 规划(4443)
- 机构
- 大学(101749)
- 学院(100894)
- 研究(40984)
- 济(39451)
- 经济(38467)
- 管理(33799)
- 中国(31752)
- 理学(27931)
- 理学院(27524)
- 科学(27450)
- 管理学(26864)
- 管理学院(26717)
- 京(23608)
- 所(23290)
- 农(22615)
- 研究所(20892)
- 财(19330)
- 中心(18499)
- 农业(17881)
- 江(17197)
- 业大(16897)
- 北京(15502)
- 省(14856)
- 院(14742)
- 财经(14424)
- 范(14281)
- 师范(14053)
- 州(13964)
- 科学院(12896)
- 经(12861)
- 基金
- 项目(64357)
- 科学(48993)
- 基金(45674)
- 研究(43866)
- 家(42300)
- 国家(41960)
- 科学基金(33822)
- 社会(26686)
- 社会科(25039)
- 社会科学(25027)
- 省(25020)
- 基金项目(23827)
- 自然(23250)
- 自然科(22610)
- 自然科学(22598)
- 自然科学基金(22168)
- 划(22138)
- 资助(19713)
- 教育(19375)
- 编号(16915)
- 重点(15445)
- 发(14908)
- 成果(14846)
- 部(13831)
- 计划(13310)
- 科研(12866)
- 课题(12824)
- 创(12629)
- 创新(11887)
- 科技(11871)
共检索到167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鲁鹏 刘伟 杨瑞霞 周昆叔 陈盼盼
利用GIS技术实现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的三维可视化,制作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三维效果图。依据三维效果图与区域环境演化特征,将环嵩山地区划分为河水(古黄河)、淮水与济水(古济水)3个水系区,并统计分析了3个水系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的遗址分布特征,以此探讨了该区域史前人类迁移的环境背景。希望能为区域聚落考古研究提供依据,并能为其他区域聚落考古三维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丽洁 石忆邵 鲁鹏 刘彩玲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落选址与水系存在密切的关系:(1)聚落选址偏好最强的地区位于距河流水平距离为200300 m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水系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而且聚落选址距离水系的水平距离基本不超过3 km。(2)距离水系垂直距离为20 m的范围内是聚落选址偏好程度最强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河流垂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水系垂直距离太大,不利于古人取水,垂直距离超过40 m无聚落分布,说明聚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丽洁 石忆邵 杨瑞霞 鲁鹏
以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支撑,考虑聚落间的空间关系及地形与水系对聚落群的影响,改进K-medoIdS方法,利用聚落的加权距离代替欧氏距离,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划分为三大聚落群。伊河、洛河、涧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龙山时期古人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从龙山到夏商时期,有可能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逐渐走向衰退。沙河、汝河流域聚落群4个时期的聚落数量均较少,说明不太适合古人类居住。贾鲁河、双洎河、颍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夏商时期,聚落数量不断增加,说明该地区古人类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通过聚落群划分研究,揭示史前聚落空间分布特征,更深入地了解史前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丽洁 石忆邵 鲁鹏 刘彩玲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落选址与水系存在密切的关系:(1)聚落选址偏好最强的地区位于距河流水平距离为200~300 m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水系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而且聚落选址距离水系的水平距离基本不超过3 km。(2)距离水系垂直距离为20 m的范围内是聚落选址偏好程度最强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河流垂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水系垂直距离太大,不利于古人取水,垂直距离超过40 m无聚落分布,说明聚落选址对距离水系垂直距离的偏好度在40 m以内。(3)聚落选址偏好随着水系级别的增大而降低,裴李岗时期、龙山时期、夏商时期3级水系附近聚落密度最大,而仰韶时期1级水系附近聚落密度最大。有可能因为在仰韶时期,气候属于暖湿期,相对于其他3个时期来说,降水较多,3级水系水流量可能较大,没有1级水系附近的居住环境稳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О.К.列昂捷夫 赵冬
现有分类概述在海岸的形成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参加:一方面是海浪的作用、河口的过程、涨潮退潮和风成涨水落水的现象、有机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沿岸陆地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结构;当它们共同起作用的时候,便决定了海岸形态的极端多样性。因此,制订统一而无所不包的海岸分类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迄今为止也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许多研究人士曾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有些人限于拟制纯粹形态上的分类;另外一些人则将海岸和沿海陆地构造特点的互相关系作为分类的基础;又有一些人则根据海浪过程所表现的种类来分类等。也有人提出了混合分类,同以任何某一种指标作为基础的分类相较,这种分类虽然包括大量海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申洪源 马荣华 鲁峰
黄岩富山古崩塌地貌是迄今在华东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古崩塌地貌。受岩性、岩体产状、构造、节理和裂隙以及新构造运动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花岗斑岩组成的山体因崩塌而形成了造型奇特的山峰、岩壁与陡崖、岩洞、断层谷与峡谷、崩塌堆积地貌和串珠状跌水瀑布等各种地貌景观。这些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是重要的地质遗迹和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地球科学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可以考虑将此建成地质公园。通过规划建设,可以形成地质遗迹的保护区、地学研究基地、教学实习基地以及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同时结合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开发建设成人们休闲度假的场所和健身娱乐的区域。
关键词:
富山地区 古崩塌地貌 旅游开发 地质公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大奎
嵩山风景区内游人如云,但分布很不均匀,高度集中在中岳庙——少林寺一线两点上。据统计,1989年,全景区各景点门票总收入中,仅少林寺和中岳庙两景点就占98%,其它仅占2%左右。景点之间旅游“冷热”悬殊,资源利用不充分,整体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影响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旅游路线布局不合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凯 康志宏
为准确地预测溶蚀孔洞和大型洞穴的发育区带,文章根据溶洞的发育机理,综合应用层位拉平技术、相干体技术和蚂蚁体自动追踪技术恢复了四区的古地貌、古水系和断裂分布,并结合钻井和测井溶洞统计结果将溶洞发育带分为三类:残丘山头、残丘斜坡和残丘洼地,指出了塔河四区溶洞最容易发育的区带:残丘山头和残丘斜坡,尤其是在断裂和水系均发育的区带。综合考虑古地貌、古水系和断裂系统在溶洞发育中的作用,绘制了溶洞发育区带图,很好的解决了储层建模中溶洞的空间分布约束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鹿化煜
地貌变化有内在的规律,对环境保育、资源利用和自然灾害防治有重要影响。作为交叉学科和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地貌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过去10多年来,随着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沉积物定年、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以及数值模拟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地貌学家的研究视野和深度不断扩大与加深,在构造地貌、气候地貌和人类活动与地貌过程等传统领域有很多新进展,揭示了不同地貌单元的变化规律和机理,极大地推动了地貌学的发展。在新时代,除了继续加强传统地貌单元的深入研究外,地貌学的发展应与全球环境变化和未来地球等重大科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C.D.霍尔姆斯 王乃樑
干燥气候的地形,用彭克的地貌概念得到很好的解释,而从未能被包括到戴维斯的地形阐述系统中去,虽然后者看起来是十分可能的,并且是需要的。应该注意哪些为干燥气候和湿润气候所共有的地形单元。陆上地形发育中的基本单元,是所谓冲刷坡和重力(或侵蚀)坡。它们在干燥区表显得最为完善。在湿润区,草和森林的复盖具有把它们分解为小单元的效果,显然,它们的主要机能和相互关系仍然没有改变。这些小的冲刷坡和重力坡单位的不同比例,造成了湿润区特有的山坡的多种变化,但总的趋向是坡地倾斜逐渐减小,在干燥区这两种坡地类型几乎是完整连续的,因而比较显著。当广泛应用于各种气候时,这两个基本类型被认为是构成一个连续系列的最终部分。这种观点为描述和解释河流侵蚀作用造成的所有地形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易 王立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С.Г.博奇 江美球
最近,地貌图也像地质图一样,同时附有地貌剖面图。在这些地貌剖面图中,包括着各种不同的内容。所以存在各种不同的内容,其原因在于:地貌剖面图的编制方法也正和地貌图本身的编制方法一样,还处在一种探讨拟定的阶段。正因为如此,地貌剖面图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问题,并且受到各方面的注意。目前,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方法来编制地貌剖面图:(1)在地貌图上附以普通的地质剖面图,剖面图上划出为剖面所切过的地貌区的界线。这样就可以看出地形类型和地质构造之间所存在的一些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了解地貌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剖面图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