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4)
2023(10108)
2022(8515)
2021(7875)
2020(6538)
2019(14654)
2018(14885)
2017(27036)
2016(15348)
2015(17800)
2014(18468)
2013(17440)
2012(16514)
2011(14892)
2010(15182)
2009(14191)
2008(14366)
2007(13587)
2006(12046)
2005(11221)
作者
(46289)
(38541)
(38426)
(36841)
(24407)
(18536)
(17570)
(14883)
(14706)
(14164)
(13263)
(13104)
(12727)
(12402)
(12399)
(11726)
(11571)
(11206)
(11179)
(11024)
(9905)
(9498)
(9489)
(9035)
(8938)
(8842)
(8578)
(8533)
(7920)
(7862)
学科
(54664)
经济(54563)
管理(49929)
(41757)
(36305)
企业(36305)
方法(18783)
(18426)
(18376)
(18100)
中国(15895)
业经(15626)
(14249)
理论(13670)
数学(13247)
(13159)
地方(13151)
数学方法(12961)
农业(11461)
(11283)
银行(11256)
(11145)
财务(11099)
财务管理(11056)
(10726)
(10632)
(10432)
金融(10424)
企业财务(10378)
体制(9780)
机构
学院(220039)
大学(217639)
(80359)
经济(78137)
研究(76527)
管理(76259)
理学(63297)
理学院(62519)
管理学(61131)
中国(60866)
管理学院(60729)
科学(48073)
(47911)
(43481)
(41866)
(40211)
(38300)
中心(36035)
研究所(35619)
业大(33517)
农业(32595)
财经(32307)
(30219)
北京(30212)
(29844)
师范(29832)
(28847)
(28293)
(28008)
技术(26663)
基金
项目(137838)
科学(105964)
研究(103217)
基金(95908)
(84611)
国家(83818)
科学基金(69809)
社会(62450)
社会科(58546)
社会科学(58535)
(55346)
基金项目(49933)
教育(48282)
(46311)
自然(44441)
编号(44046)
自然科(43247)
自然科学(43231)
自然科学基金(42412)
资助(39055)
成果(38140)
课题(32000)
重点(31710)
(29768)
(29752)
(29234)
(28086)
(27249)
创新(26350)
项目编号(26142)
期刊
(103085)
经济(103085)
研究(67896)
中国(56794)
(39976)
学报(38157)
(37793)
教育(33000)
科学(32881)
管理(31058)
大学(28893)
学学(26988)
农业(26520)
(22606)
金融(22606)
技术(20537)
业经(17244)
财经(16593)
经济研究(14314)
(14312)
(13965)
问题(13005)
(12821)
图书(11873)
财会(10738)
职业(10377)
(10315)
论坛(10315)
(10302)
现代(10064)
共检索到358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宁  周琦宇  
确保地方政府在稳妥有序推进撤县设区的同时,切实履行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是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本文在区县建制变更下引入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转变的思考,并从制度空间上的可能性和现实选择上的利益激励两方面入手,提出并探寻了地方政府借助撤县设区转变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的嵌入机制问题。经过理论分析和对2000—2019年1855个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检验,研究发现:(1)现有事关撤县设区决策程序和方案内容确定的制度安排,为以地市政府和县级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弱化粮食生产职责提供了制度空间;(2)而且在中国式分权体制背景下,地市政府和县级政府又拥有借助建制变更(县的农政区变为市辖区的城镇区)弱化粮食安全责任的相同经济发展和权力晋升激励;(3)嵌入的制度空间和利益激励的存在,使得地方政府在撤县设区中拥有转变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的可能与动机,经验层面上也表现出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对撤县设区的正向显著影响。本文不仅拓宽了粮食安全的分析视野,在深化撤县设区动因解释的同时,也为地方政府撤县设区的有序推进和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提供了科学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舜臣  赵策  胡凌啸  
国情粮情的改变对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传统粮食安全观转变。然而,同以构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观为目标,最终确立的新粮食安全观选择性采纳了理论界的部分成果,与理论期待在内涵和功能上仍有较大差距。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本文梳理了粮食安全观转变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偏差,并探究了粮食安全观选择性转变的内在逻辑,进而为构建更加高效可行的粮食安全观提供思路。研究发现,立足供给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限制了决策层对更合理粮食安全观调整方案的采纳。在不改变供给主导型粮食安全保障框架下,通过构建双重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有效缓解阻碍粮食安全观完善的诸多限制,让转变后的粮食安全观在粮食安全保障指导方面发挥更大效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帅传敏  张琦  
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来看,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比提高粮食产量更为重要;我国应该适当扩大进口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以适度的国际交换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效率;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是由粮食商品的特殊属性和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各国粮食流通体制变革的普遍规律;我国应在放开粮食收储市场的同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以确保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宁  周琦宇  
系统考察撤县设区对区域粮食生产的外溢效应,有助于从全局层面把握撤县设区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协同城市化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2004-2020年全国1797个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探究了撤县设区对区域粮食生产的外溢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撤县设区会对周边未发生撤县设区建制变更县的粮食生产造成外溢的负向冲击,且该外溢效应在空间上表现出随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特征。外溢效应综合反映到地级市层面同样表现出撤县设区对粮食生产的削弱作用。在作用机制上,撤县设区主要通过影响周边县耕地用途非农化、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农地非农化机制,以及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本地就业结构改变的劳动力非农化机制,对粮食生产造成外溢的负向冲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凤羽  
中国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耕地少、农业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基础脆弱,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供需矛盾突出。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粮食生产需求动态平衡,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探讨和研究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保护和涵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建仿   黄世成  
采用熵权法测度数字技术,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以考察数字技术何以影响粮食单产。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显著。从异质性来看,数字技术在粮食非主产区对粮食单产的促进作用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田间管理水平与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数字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渠道,农业经营规模在数字技术赋能粮食单产的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从门槛效应来看,数字技术作用于粮食单产的过程中存在农村教育水平门槛。拓展分析表明,农业现代化政策有助于数字技术提高粮食单产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苗泽宇   神源一也  
创新联合体是开展联合创新、提升物流企业技术能力,进而实现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从内外部关系嵌入的角度出发,以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引入组织学习这一中介变量,构建了“创新联合体内外部关系嵌入-组织学习-物流企业技术能力”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创新联合体内外部关系嵌入中,强、弱关系嵌入均有利于增强组织学习和物流企业技术能力,且强关系嵌入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弱关系嵌入;组织学习能够促进物流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并在创新联合体内外部关系嵌入与物流企业技术能力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多多  
"我现在承包的土地已达3697.9亩,粮食种植面积达6870亩,农机具扩大到了31台,粮食总产达3469吨,家庭全年收入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2万元,日子越过越富裕。"安徽省种粮大户赵其瑞在谈到这几年的变化时满心欢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涛  邓大才  
粮食安全问题的治理方案,经过了数量化粮食安全观、市场化粮食安全观与社会化食物主权观三次迭代,三者分别侧重于粮食供应、流通与分配问题。实际上,粮食安全是一个综合议题,应统筹考虑粮食的自然、经济、社会与政治等多重属性,兼顾基本口粮供应与更丰富食物获取、国际市场粮食流通与国内食物权利分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国式现代化的粮食安全方案体现为大粮食安全观,它不仅表现为大科技观、大储备观、大食物观、大安全观,还表现为国家、市场与社会共同缔造,中央、地方与基层共担责任的大责任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广深  谭莹  
粮食安全主体的动力机制包括宏观主体的动力机制、中观主体的动力机制和微观主体的动力机制。通过不同粮食安全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表明,提高种粮收益是确保中央政府在粮食安全博弈中的主动地位的策略选择。确保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一是调动地方政府参与粮食安全建设的积极性;二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三是提高种粮补贴;四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甘林针   钟钰  
财政分权作为调控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对治理成效的影响日益凸显,对地方粮食生产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分析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削弱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财政分权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调节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有效抑制了财政分权对粮食主产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但加剧了财政分权对非主产区和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为稳定各地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三方面政策建议:一是优化财政分权制度,加强地方支粮财政支出;二是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内容,提高地方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地方考核中粮食安全权重,提高地方抓粮积极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玉  
事业单位将问责制嵌入内部控制能够助其贯彻实施,解决流于形式的弊端。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嵌入问责制包含外部问责和内部问责两条路径,通过对案例事业单位的分析得出:监管机构的垂直问责、社会公众的社会问责能够通过威慑作用和声誉效应形成外部问责机制;单位顶层的垂直问责、业务部门之间的平行问责能够通过推动作用形成内部问责机制。文章研究可以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多路径嵌入问责制提供具体的实现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光泗   马俊凯   钟钰  
实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被视为提升中国粮食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估计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正向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治理效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对主产区粮食安全治理影响大于非主产区;第三,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通过影响地方政府关于粮食安全治理的“承诺水平选择”,进而影响粮食安全治理效果。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度,不仅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还要让各粮食功能区共同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此外,要完善政府承诺的论证制度、监督约束机制,在明确预期粮食安全治理目标、具体措施、实现路径的同时,努力将地方政府承诺转化为实打实的治理行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彭道宾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发展代价,形成了粮食先进与经济落后、单产提高与收入过低、贡献加大与后劲不足的强烈反差。这种强烈反差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当地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中部地区出现了耕地损失之忧、谁来种粮之忧、水利命脉之忧、农技落后之忧,粮食安全隐患凸显。要消除粮食安全隐患,势必要建立健全包括耕地保护补偿、水利条件改善、科技兴粮事业、粮农教育培训、粮食生产补贴、产区转移支付、粮食精深加工、粮食差价补贴等系列化、综合性的粮食生产补偿机制,使中部地区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