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7)
2023(11192)
2022(9265)
2021(8716)
2020(7147)
2019(15522)
2018(15479)
2017(29794)
2016(16266)
2015(17853)
2014(17379)
2013(16649)
2012(14805)
2011(13446)
2010(13414)
2009(12506)
2008(11977)
2007(10846)
2006(9521)
2005(8288)
作者
(44714)
(37871)
(37327)
(35539)
(23432)
(18171)
(16788)
(14632)
(14216)
(13328)
(12839)
(12530)
(11970)
(11810)
(11665)
(11422)
(11323)
(10929)
(10914)
(10523)
(9437)
(9417)
(9137)
(8816)
(8534)
(8416)
(8382)
(8292)
(7727)
(7660)
学科
(59094)
经济(59014)
(51087)
(46047)
管理(39870)
农业(30627)
(30377)
企业(30377)
方法(20062)
业经(19050)
中国(16981)
数学(16970)
数学方法(16759)
(15850)
(15383)
(12831)
(12537)
地方(12255)
(11408)
银行(11387)
(10938)
(10931)
(10594)
贸易(10591)
(10581)
农业经济(10486)
(10326)
(10089)
金融(10081)
理论(9986)
机构
学院(220041)
大学(211469)
(87656)
经济(85809)
管理(81350)
研究(74143)
理学(70410)
理学院(69680)
管理学(68336)
管理学院(67954)
(59867)
中国(57634)
科学(46367)
农业(46126)
(43296)
业大(40747)
(39788)
(37636)
中心(35588)
(34384)
研究所(34189)
财经(31207)
农业大学(28491)
(28447)
(28351)
师范(28004)
(27035)
(26042)
(25954)
北京(25808)
基金
项目(150172)
科学(117940)
研究(112671)
基金(107323)
(94315)
国家(93385)
科学基金(79393)
社会(71321)
社会科(67053)
社会科学(67035)
(61771)
基金项目(56674)
教育(51025)
(50326)
自然(49980)
自然科(48828)
自然科学(48813)
自然科学基金(47949)
编号(47791)
资助(42131)
成果(38047)
(33823)
重点(33793)
(33741)
(32965)
课题(32582)
(31985)
(30580)
创新(29761)
国家社会(29397)
期刊
(104981)
经济(104981)
(64048)
研究(60588)
中国(47898)
农业(42978)
学报(38186)
科学(33655)
(30260)
大学(29281)
学学(28191)
管理(26793)
教育(25290)
业经(25152)
(23843)
金融(23843)
(20434)
技术(18230)
财经(14876)
经济研究(14801)
问题(14724)
农村(14292)
(14292)
农业经济(14063)
(13703)
(12860)
世界(11511)
业大(11455)
经济问题(10761)
科技(10466)
共检索到327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祥云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大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主要根源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脱离农村社区,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农业雇工过程中劳动力成本高,道德风险问题突出。但研究发现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实实践中找到了突破口,他们通过获取政治身份、人情化运作和策略性妥协的调适机制,即通过政治嵌入、文化嵌入和结构嵌入的方式,利用地方社会和农村社区中有利的制度安排和政治资源,争取发展空间,并依靠人情、面子等村庄文化和关系网络,建立起农业工人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经营收益。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向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构建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建雷  席莹  
制度环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和政策资源,并不断形塑其组织的合法性。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搜寻政策、信息以及生产要素等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本。地方性产业文化塑造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的发展理念,奠定了其发展转型的基本方向。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规模化的扩展,小农户不断被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方式之中,进而形成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中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对于当前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一般以土地的规模化为前提,而土地经营权流转会造成乡土社会中农民的利益分化,因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处理与普通农户的利益关系、社会关联与情感连带的问题,其持续发展必然要与乡土社会进行深度互动。"嵌入性"是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及其与乡土社会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关联营造的方式,利用"中介""担保人"等熟人社会的关系纽带,以及人情、面子等乡土习俗,来建立与其所"嵌入"的乡土社会的精细关联。关联营造的机制关系着农业的均衡稳定发展,也关系着乡土社会的秩序稳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雷  席莹  
当前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其核心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关系问题,即如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带动小农户参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最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本质上,这依赖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合约关系的稳定。鉴于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经营所面临的较高外部性社会成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合约关系的稳定不仅仅依赖于其合约关系的市场绩效,也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以及村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蕴含的丰富社会资本。政府和村庄社会的诸种正式性及非正式性关系资源对于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小农户打交道的组织成本,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及其组织收益,维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合约关系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谷政  何泽  
目前,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而首当其冲受影响的便是农业。论文通过对全国多个粮食主产省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约有75%的农户能够感受到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性别、区域、教育背景、务农年限的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且农户更倾向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来适应气候变化。论文最后提出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保险和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力度、推进不同特征农户之间合作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黎翠梅  成姗  
本文利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湖南常德市汉寿县和非试点县安乡县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选择政策异质性、规模异质性和主体异质性三个维度来表征异质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推行显著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土地经营规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贷款需求并无显著影响;家庭农场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更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耀锋  张余慧  
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依据其对村庄社会的嵌入性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分为内内生型与外生型两个基本类型。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成于农村社会,与小农户有天然的社会文化关联,对小农户的带动行为源于二重动力,即一方面是谋取利润和促进发展的经济动力,另一方面是注重关系维护和文化价值的社会动力,两方面动力的整合使其带动行为兼具经济理性与社会属性。经营态势、政策支持及村庄的文化与利益关系影响两方面动力的强度、结构和稳定性。需对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精准的动力激发与政策支持,涵养其为农惠农理念,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功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海霞  
论现行农业经营形式在林业经营中的适应性朱海霞经营形式是指经营活动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所采取的外在形态、内部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经营活动单位是一个集合体,它不仅有空间结构,而且有时间上的联系。它的空间构成是指集合体为了完成经营活动必须在空间上设置许多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丽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但面临筹资水平较低、未来养老保障能力不足等可持续发展难题,这就需要强化对新农保参与主体筹资行动的分析。从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视角出发,参保农民、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这三个新农保重要筹资主体的行动都是嵌入在一定的结构性背景当中的。本文在对筹资主体行动嵌入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参保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筹资激励机制改进方式和办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薇  李祥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助推器,加强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吴川市W村的番薯产业集群发展的考察梳理与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将关系、资本、制度等农业产业集群治理主体要素嵌入产业振兴的场域,需通过话语、技术、法律等对场域内治理要素赋权。以关系与话语契合实现主体再造、以资本与技术耦合实现资源互补、以制度与法律协调实现功能升级,从而在整体上构建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产业振兴"主体嵌入-治理赋权"的解释性框架。这一解释性框架发现,做好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乡村振兴,需要处理好农业产业集群治理嵌入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产业振兴场域内治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主体要素与治理要素之间嵌入与赋权的关系。研究结论对阐释和验证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产业振兴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集群治理能力,增强农业产业集群的实效性,助推产业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薇  李祥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助推器,加强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吴川市W村的番薯产业集群发展的考察梳理与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将关系、资本、制度等农业产业集群治理主体要素嵌入产业振兴的场域,需通过话语、技术、法律等对场域内治理要素赋权。以关系与话语契合实现主体再造、以资本与技术耦合实现资源互补、以制度与法律协调实现功能升级,从而在整体上构建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产业振兴"主体嵌入-治理赋权"的解释性框架。这一解释性框架发现,做好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乡村振兴,需要处理好农业产业集群治理嵌入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产业振兴场域内治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主体要素与治理要素之间嵌入与赋权的关系。研究结论对阐释和验证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产业振兴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集群治理能力,增强农业产业集群的实效性,助推产业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云云  
紧密对接供给侧改革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客观要求。研究阐述了供给侧改革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与融合发展的意义;从培育特需人才,完善土地政策,优化投融资系统和推广农业产业技术应用等方面剖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给侧要素;给出培育新型农业职业农民,市场化运作专业合作社和引导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范围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伟  孙建军  景丽  上官彩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推动者,本文在分析阐述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地位作用及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最后从转观念、提能力、降成本、补短板、促融合、防风险六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晓颖  郑军  张明月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生产,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在全面考察山东省388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和资本禀赋现状基础上,从水平、结构和互补三维度,实证检验了资本禀赋对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实践的影响逻辑。结果表明:总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结构性占优,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协同互补,三方面对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认知和产品追溯亦显著影响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采纳。由此提出加大短板投入、优化结构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和完善保障措施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怀斌  毕贺轩  
本文在指出企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现代性局限的基础上,把共主体话语、社会嵌入性和企业组织范式结合起来研究,提出和论证了在共主体这一广角视域下的"嵌入性企业范式"及其特征,认为该企业范式是一种"经济-社会"系统和多重关系的函数,有经济和非经济属性,受来自企业内外部的正式非正式权力中心调控,有内部的和兼具内外部双重属性的组织要素和标准非标准双模分形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实行经济和非经济战略,有经济社会双重边界和双网机制的网络化企业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