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6)
- 2023(13332)
- 2022(10648)
- 2021(9804)
- 2020(7706)
- 2019(17641)
- 2018(17346)
- 2017(32147)
- 2016(17350)
- 2015(19740)
- 2014(19401)
- 2013(19002)
- 2012(18120)
- 2011(16509)
- 2010(16517)
- 2009(14881)
- 2008(14589)
- 2007(13190)
- 2006(12193)
- 2005(11103)
- 学科
- 济(72786)
- 经济(72708)
- 管理(42750)
- 业(40753)
- 企(29646)
- 企业(29646)
- 中国(25598)
- 地方(25549)
- 农(24637)
- 业经(19986)
- 方法(19913)
- 农业(16857)
- 数学(16319)
- 数学方法(16088)
- 学(15058)
- 制(13530)
- 发(13409)
- 地方经济(13104)
- 财(12995)
- 贸(12730)
- 贸易(12711)
- 环境(12458)
- 银(12358)
- 银行(12325)
- 融(12248)
- 金融(12245)
- 易(12179)
- 行(12027)
- 理论(11768)
- 技术(11470)
- 机构
- 学院(239963)
- 大学(236019)
- 研究(92487)
- 济(92398)
- 经济(90055)
- 管理(82779)
- 中国(70552)
- 理学(68602)
- 理学院(67643)
- 管理学(66364)
- 管理学院(65929)
- 科学(58166)
- 京(54160)
- 所(47781)
- 农(47721)
- 研究所(43149)
- 中心(42152)
- 财(41852)
- 江(40947)
- 业大(37497)
- 农业(37286)
- 范(36346)
- 师范(35897)
- 北京(34649)
- 院(34385)
- 州(32886)
- 省(31240)
- 财经(31171)
- 技术(30457)
- 师范大学(28678)
- 基金
- 项目(156578)
- 科学(120739)
- 研究(117774)
- 基金(106804)
- 家(94934)
- 国家(94009)
- 科学基金(78174)
- 社会(71368)
- 社会科(67192)
- 社会科学(67174)
- 省(64814)
- 基金项目(55594)
- 划(54313)
- 教育(53679)
- 编号(49504)
- 自然(48862)
- 自然科(47611)
- 自然科学(47599)
- 自然科学基金(46695)
- 资助(42552)
- 发(40976)
- 成果(40952)
- 课题(37109)
- 重点(36533)
- 创(33432)
- 发展(32603)
- 部(32517)
- 展(32033)
- 创新(31214)
- 年(30341)
共检索到395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郑有贵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实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建设战略行动,承载着扩展战略纵深和调整生产力区域布局的双重任务。这一战略行动计划实现了预期目标,对推动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乃至保障国家安全,都发挥着重大作用。通过对三线建设中的典范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及转型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全部历程的考察,对为什么要在没有工业基础的西部地区的大山深处攀枝花嵌入式建设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在攀枝花如何嵌入式建设大型钢铁生产基地以及为什么能够建成、为什么改革开放时期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能够持续发展3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再现国家在三线地区大规模嵌入式实施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的历史逻辑,再现中国工业化战略实施的历史,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及转型发展路径。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及转型发展的实践表明,落后而又交通不便的攀枝花之所以能够突破循环累积因果逻辑,根本在于充分发挥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脱离中国通过70多年建设改变弱势地位的事实,只是基于某一理论抽象地讨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解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现象,还有可能陷入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之前历史的认识逻辑,对新中国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就难以形成共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蒲培勇
通过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进行梳理、评价,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为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具有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文化认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分析了其价值的构成,对工业遗产价值挖掘不足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合攀枝花席草坪工业遗址的改造,旨在为方兴未艾的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改造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及方案,提升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的遗产价值和城市文化形象。
关键词:
三线建设城市 老工业区 遗产价值再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蒲培勇
通过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进行梳理、评价,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为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具有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文化认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分析了其价值的构成,对工业遗产价值挖掘不足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合攀枝花席草坪工业遗址的改造,旨在为方兴未艾的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改造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及方案,提升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的遗产价值和城市文化形象。
关键词:
三线建设城市 老工业区 遗产价值再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鑫 李阳 庞浩 文传浩
对后发国家而言,由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是其最常采用的发展模式。对产业政策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至关重要,因为它将成为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有效参照。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三线建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利用三线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在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85年)等数据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历史上的产业政策所带来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三线建设对地区长期经济绩效有正向影响,不过该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为克服计量模型中的遗漏变量偏误,本文使用了抗战时期后方的工业数据作为工具变量重新估计模型,结论依然稳健。工具变量不仅有助于实现因果推断,还可以帮助理解历史是通过何种途径塑造了当下的经济结构。
关键词:
工业化 三线建设 发展战略 工具变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一楠 赵洋
20世纪60年代,绵阳成为四川三线建设的重镇。进驻绵阳的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带动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与此同时,广大农民掀起了支援三线建设的热潮,在参加基本建设、生产地方性建材、保障蔬菜供应等方面出力颇多。三线建设中的工农关系尽管存在矛盾,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问题得到解决,偏差得以纠正。工农互惠关系的构建为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及战略大后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给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历史启示。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工农关系 城乡关系 西部工业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四十多年来,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攀钢)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依靠自主创新推动钢铁钒钛产业跨越式发展,积极审慎实施资本运营,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已经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化钢铁钒钛企业集团,拥有新钢钒、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晓芳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既是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对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要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就必须建设适合一流学科生成与发展的大学制度,就必须将"学科建设"的宏观政策话语转换成为"学科治理"的微观实践逻辑。学科治理是以一种"嵌入"的方式内生于大学治理体系中的,这一视角从学科生态系统的创建、学科结构的优化与协调发展、学科建制与学院治理关系的理顺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治理体系提出挑战。
关键词:
学科治理 嵌入性 一流学科 大学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观念与发展——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办学实践与思考周兴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创办的职业教育更显示出勃勃生机和美好的前景,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是国家级特大型钢铁联...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邢涛
继PC和Internet之后,嵌入式的出现与飞速发展不仅给传统的高科技概念提出了研究的新需求,也在经济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嵌入式产业的崛起为我国从信息大国变成信息强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本文从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国家安全和战略技术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邢涛 叶景楼 任永昌
嵌入式技术作为IT产业新崛起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嵌入式产业的崛起为我国从信息大国变成信息强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发展嵌入式技术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重要契机,本文对嵌入式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带来的机遇和引发的社会变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嵌入式 产业发展 信息产业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嘉蕾 高传胜
文章从行动主义路径出发,构建“动因-资源”分析框架,基于N市案例探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与实践。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既面对社会、政治、横向比较三种压力,也拥有政治、公共价值追求两种动力,并重点以试点、示范、表彰等途径向上获取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养老服务机构拥有政策鼓励和转型生存双重动因,主要以参与政府购买的方式获得配置性资源并增强实用、规范和认知合法性。二者互动中的动因契合与资源赋能构成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逻辑。然而,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主体参与协调薄弱、原生动力不足导致的公共性目标偏离以及资源依赖的隐忧,应当从搭建共识、协同参与和资源拓展等方面改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明长
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使内地城市被纳入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主流进程而获得大规模发展。三线城市的成长,不仅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扭转了内地城市的落后状态,为内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三线城市的布局,也推动了中国城市体系的大幅度重构,对新中国城市化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内地城市 工业化 城市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邢涛
正确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原则来确立今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嵌入式系统在各种行业中的应用是一个机遇,要面向行业应用进行投入。嵌入式行业要着重自主创新,完全有能力做出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拥有更多的战略技术并成功地使其产业化,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凯俊 王雪辉 彭希哲 卢敏
城市嵌入式养老和乡村互助养老并非割裂,准嵌入性组织是在乡土困境下适宜提供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载体。本文首先对比了浙江省N市B区三个街道的养老模式,将乡村嵌入式养老整合为三个阶段:第一,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公共组织提供互助养老是乡村嵌入的初级阶段;第二,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准嵌入性组织提供专业服务是乡村嵌入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模糊关系及组织的孱弱;第三,人口密度较高时通过非公共组织提供多元服务是乡村嵌入借鉴城市经验的终极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及组织的专业性。其次基于关系合同理论,认为准嵌入性组织的相对优势在于嵌入了多元制度关系,从而为乡村多方合作提供正当性。政治制度逻辑源于组织的公益使命高度契合政府兜底职能,减少了组织乡村行动的争议。商业制度逻辑源于组织能够围绕最初的公益使命,灵活切换公益方式和商业工具,相应的价值回报成为乡贤治村的长效机制。社会制度逻辑源于乡贤和准嵌入性组织联动,填补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身-群”薄弱的环节,形成了“身-家-群-国”贯通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逻辑。综合上述结论,本文力图介绍地方经验,即政府引导乡贤创办准嵌入性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和合理引导民间面子竞争开展微慈善的方式支持组织发展,实现地方经验转化为中国智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凯俊 王雪辉 彭希哲 卢敏
城市嵌入式养老和乡村互助养老并非割裂,准嵌入性组织是在乡土困境下适宜提供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载体。本文首先对比了浙江省N市B区三个街道的养老模式,将乡村嵌入式养老整合为三个阶段:第一,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公共组织提供互助养老是乡村嵌入的初级阶段;第二,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准嵌入性组织提供专业服务是乡村嵌入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模糊关系及组织的孱弱;第三,人口密度较高时通过非公共组织提供多元服务是乡村嵌入借鉴城市经验的终极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及组织的专业性。其次基于关系合同理论,认为准嵌入性组织的相对优势在于嵌入了多元制度关系,从而为乡村多方合作提供正当性。政治制度逻辑源于组织的公益使命高度契合政府兜底职能,减少了组织乡村行动的争议。商业制度逻辑源于组织能够围绕最初的公益使命,灵活切换公益方式和商业工具,相应的价值回报成为乡贤治村的长效机制。社会制度逻辑源于乡贤和准嵌入性组织联动,填补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身-群”薄弱的环节,形成了“身-家-群-国”贯通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逻辑。综合上述结论,本文力图介绍地方经验,即政府引导乡贤创办准嵌入性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和合理引导民间面子竞争开展微慈善的方式支持组织发展,实现地方经验转化为中国智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智能化设计与实现——以MOOCs为例
社会组织嵌入韧性乡村建设的逻辑与路径
农村公共池塘资源的“嵌入式自治”及其制度逻辑
嵌入式学科情报服务实践——以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创新为例
嵌入逻辑判断式检测模型的资本生态扫描与优化路径
中国社会转型内在张力中的消费主义悖论——基于嵌入资本逻辑中的消费主义比较研究
梯度嵌入与数字反哺:数字乡村建设中新农人的数字转化逻辑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小三线企业与原建设地区关系演变——以安徽为例
钢铁企业个性化客户需求管理研究——以鞍钢股份1700生产线生产作业区为例
嵌入式治理:协商民主推进乡村治理有效的内在机理——以浙南H村“百家合议会”实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