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6)
2023(5006)
2022(4179)
2021(3795)
2020(3232)
2019(7151)
2018(6893)
2017(13130)
2016(7313)
2015(7957)
2014(7806)
2013(7845)
2012(7595)
2011(6987)
2010(6896)
2009(6255)
2008(5976)
2007(5408)
2006(4971)
2005(4562)
作者
(24904)
(20785)
(20769)
(19682)
(13171)
(10272)
(9315)
(8206)
(8133)
(7364)
(7300)
(7208)
(7009)
(6881)
(6772)
(6641)
(6408)
(6227)
(6162)
(5977)
(5354)
(5326)
(5281)
(4858)
(4838)
(4734)
(4460)
(4439)
(4335)
(4279)
学科
(34766)
经济(34742)
管理(16731)
(14541)
方法(13136)
数学(11808)
数学方法(11667)
地方(11594)
(11400)
企业(11400)
(11068)
中国(8549)
地方经济(7879)
(7479)
(6758)
业经(5955)
(5933)
环境(5465)
结构(5443)
产业(5412)
农业(5123)
(4962)
金融(4961)
(4832)
(4647)
贸易(4645)
(4628)
(4438)
(4238)
银行(4198)
机构
大学(108073)
学院(107192)
研究(46848)
(42165)
经济(41286)
管理(34803)
中国(33814)
科学(33775)
理学(30070)
理学院(29531)
管理学(28720)
管理学院(28532)
(26596)
(25765)
研究所(24882)
(24604)
农业(20833)
业大(19841)
中心(19649)
(17866)
(17532)
(17186)
北京(15512)
(15365)
(15317)
科学院(15312)
师范(14999)
(14944)
研究院(14268)
财经(13946)
基金
项目(78620)
科学(61255)
基金(57094)
(54107)
国家(53744)
研究(50059)
科学基金(43752)
自然(31176)
社会(30954)
(30928)
自然科(30384)
自然科学(30372)
基金项目(29938)
自然科学基金(29822)
社会科(29324)
社会科学(29316)
(27717)
资助(23952)
教育(22199)
重点(19829)
(18766)
编号(18061)
计划(17721)
(16694)
科技(16317)
科研(15868)
(15702)
创新(14988)
课题(14012)
发展(13959)
期刊
(46003)
经济(46003)
研究(30217)
学报(26064)
科学(22501)
中国(21910)
(21816)
大学(17871)
学学(17196)
农业(15025)
管理(13102)
(12354)
教育(9391)
(8443)
金融(8443)
(8363)
经济研究(8140)
技术(7897)
资源(7512)
业大(7172)
财经(7027)
业经(6647)
(6188)
(6060)
问题(6020)
林业(5869)
农业大学(5753)
科技(5736)
统计(5078)
技术经济(4871)
共检索到160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子硕   许永久   张秀梅   陈峰   周永东   徐开达   张亚洲   张洪亮   李庆英   刘万金   俞佳  
嵊泗马鞍列岛附近海域自然条件复杂,是众多鱼类与甲壳类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为了研究环境因子、季节性休渔等因素对鱼类和甲壳类群落结构季节动态演替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21年4个季度在浙江嵊泗马鞍列岛邻近海域的鱼类和甲壳类两类游泳动物调查数据,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和非参数多因素方差分析(PERMANOVA)等方法研究两类群的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大小的季节变化。利用RDA分析研究休渔、环境等因子与两个类群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本次四季调查物种共103种,其中鱼类53种、甲壳类50种,优势种包括龙头鱼、凤鲚、带鱼、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共5种鱼类以及口虾蛄、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共3种甲壳类。鱼类和甲壳类(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大小)群落结构组成均具有极显著的季节差异,而均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鱼类和甲壳类平均资源密度均大致呈现由春季增加至秋季高峰,后缓慢递减到冬季的趋势;平均个体大小则呈现春季最小,其他季节较大,尤其夏季最大的趋势。RDA分析结果表明,捕捞压力是显著影响鱼类与甲壳类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大小季节变异的主要因素(RDA第一轴),鱼类与甲壳类功能特征季节变化与休渔引起的捕捞压力及环境因子的关系密切。研究表明,禁渔和环境因子对渔业生态系统功能特征(数量和个体大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对功能特征长期变化研究。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海洋保护区的评价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邹建宇  张崇良  王希明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徐宾铎  
为探究长山列岛邻近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获取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海域春季、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春、秋季调查共获鱼类66种,隶属于11目33科58属,其中春季46种,秋季52种,均以鲈形目(Perciformes)为主。春季的优势种为黄鮟鱇(Lophius litulon)、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等;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2个站位组,站位组Ⅰ位于长山列岛以西,站位组Ⅱ位于长山列岛附近及其东部海域;底层水温是影响春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站位组内的主要典型种如黄鮟鱇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秋季的优势种为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黄鮟鱇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2个站位组,站位组I位于远离长山列岛的东部及西部海域,站位组II则围绕长山列岛分布;水深和底层水温是影响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黄鮟鱇、褐牙鲆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等主要典型种存在着围绕长山列岛分布的趋势。在水温的驱动下春季各站位组的主要典型种空间分布不同,鱼类群落空间结构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秋季由于主要典型种的空间分布差异而呈现出环长山列岛和远离长山列岛的鱼类群落空间格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葛广玉  周丽青  井浩  吴宙  吴彪  孙秀俊  刘志鸿  杨玉敏  赵丹  
为了解贝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对长山列岛潮间带贝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本研究分别于2021年7月、2021年10月、2022年2月和2022年5月的大潮期间,对长山列岛5个代表性岛屿10个调查站点的潮间带贝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并测量调查点间隙水水质参数。本次调查共采集到12种贝类,各季节贝类种类数量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贝类优势种为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冬季最少;各个潮区贝类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中潮带(1.44)>低潮带(1.40)>高潮带(0.44),各季节平均贝类物种多样性整体上为春季(1.26)>冬季(1.21)>秋季(1.11)>夏季(0.95);各个潮区中贝类均匀度指数J′为中潮带(0.67)>低潮带(0.59)>高潮带(0.29),而各季节变化不明显;各个潮区中贝类丰富度指数d为中潮带(0.56)>低潮带(0.52)>高潮带(0.17),在季节上,贝类丰富度整体上春季(0.681)>秋季(0.573)>夏季(0.458)>冬季(0.418)。季节(温度)对潮间带贝类资源多样性和丰富度影响最为明显,养殖和旅游等人类活动也会对贝类物种分布和数量造成影响,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我国海岛潮间带贝类资源数据,还能为长山列岛潮间带贝类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开达  张洪亮  谢汉阳  梁君  张龙  朱文斌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与2011年2月(冬季)对中街山列岛水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甲壳动物资源状况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捕获甲壳动物33种,隶属于2目,17科,27属,其中虾类20种、蟹类12种、虾蛄类1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四季均为该海域的优势种;甲壳类生物量密度以秋季最高(426.96 kg.km-2),而尾数密度以冬季最高(1.38×107ind.km-2),春季两者都最低(91.13 kg.km-2和2.43×106ind.km-2),秋季和春季的生物量密度差异极显著(P<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强  李忠义  王俊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092010年及20122015年夏季(8月)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调查共捕获甲壳类33种,隶属于2目21科29属,其中虾类16种,蟹类16种,虾蛄1种;(2)甲壳类生态优势种类组成随年份变化,口虾蛄在每个年份均为绝对优势种;(3)20092013年,渤海甲壳类的物种数目、生物量和个体数密度均持续下降,20142015年逐步恢复;(4)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将6个调查年分为4个群组,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强  李忠义  王俊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092010年及20122015年夏季(8月)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调查共捕获甲壳类33种,隶属于2目21科29属,其中虾类16种,蟹类16种,虾蛄1种;(2)甲壳类生态优势种类组成随年份变化,口虾蛄在每个年份均为绝对优势种;(3)20092013年,渤海甲壳类的物种数目、生物量和个体数密度均持续下降,20142015年逐步恢复;(4)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将6个调查年分为4个群组,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强  王俊  李忠义  陈瑞盛  孙坚强  金显仕  
为了解黄渤海甲壳类动物资源状况,于2010年5月采用底拖网调查,对黄渤海甲壳类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渤海共捕获甲壳类32种,其中虾类18种,蟹类13种,口足类1种;不同海区优势种类组成差异较大,脊腹褐虾在各海区均为优势种,是黄渤海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甲壳类物种之一;对黄渤海各海区甲壳类平均相对资源密度组成进行研究,各海区甲壳类生物量均以蟹类密度最高,黄渤海蟹类平均相对资源量为2.97 kg/h,丰度均以虾类密度最高,黄渤海虾类平均资源密度为1 825 ind/h;对黄渤海甲壳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各海区生物量排序为黄海北部>黄海南部>黄海中部>渤海;对黄渤海各海区甲壳类的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任晓明  徐宾铎  张崇良  任一平  薛莹  
根据2011年及2013―2016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鱼类群落营养功能群的组成及其季节和年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5个营养功能群,即虾食性、底栖动物食性、虾/鱼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食性。整体来说,春季海州湾鱼类群落以底栖动物食性营养功能群为主,其中方氏云鳚(Enedriasfangi)在各年所占比例均较高;而秋季以虾食性营养功能群为主,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为主要优势鱼种。从生物量组成角度分析,海州湾鱼类群落各营养功能群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以虾食性和底栖动物食性的功能群为主,其次为虾/鱼食性,而浮游动物食性和鱼食性所占比例较小。方氏云鳚、小眼绿鳍鱼、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狮子鱼(Liparis sp.)、玉筋鱼(Ammodytespersonatus)等6种鱼类为各营养功能群的主要优势种类。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功能群和优势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和年间变化,海洋环境变化和鱼类的季节性洄游移动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杨林林  严利平  袁兴伟  程家骅  
根据2014年7月台湾海峡中部、北部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区系特点、优势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探讨了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阐述了鱼类群落的群聚结构。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鱼类84种,隶属于16目、48科、69属。从种类数上看,适温类型以暖水种为主,区系类型以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以及大陆架岩礁性鱼类为主;从生物量组成上看,区系类型则以大陆架浅水中低层鱼类为主。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合计渔获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46.92%,对总渔获质量的回归贡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吕振波  李凡  曲业兵  张焕君  徐炳庆  王田田  
为了解夏季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现状,根据2010年6月、7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种,全部为硬骨鱼类,隶属于7目、21科、32属。6月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7月为矛尾虾虎鱼、斑鱼祭Konosirus punctatus、短吻红舌鳎和斑尾刺虾虎鱼。7月调查鱼类生物量和丰度均较6月大幅增加,分别由3.6kg/h和459ind./h增加到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旭东  章守宇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邓明星  吴星辰  
为探究岛礁海域渔业资源群落格局,于2016年8月、12月及2017年2月和5月对马鞍列岛及其东部海域进行了渔业资源季度调查。利用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和生物环境相关分析(BIOENV)等方法,对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组成、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共采集鱼类96种,隶属于12目47科77属,其中鲈形目占比最大,其生物量和丰度占比均超过50%。龙头鱼为全年优势种,春季优势种包括刺鲳、黑鳃梅童鱼和宽体舌鳎;夏季优势种为小黄鱼、带鱼和六丝矛尾虾虎鱼;秋季和冬季优势种相同,为棘头梅童鱼和凤鲚。聚类分析和nMDS结果显示,马鞍列岛及其东部海域鱼类群落可分为站位组I (岛礁周围站点为主)、站位组II (邻近岛礁站点为主)和站位组III (远离岛礁站点为主)。除春季站位组I与站位组III、站位组II与站位组III外,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在各季节不同站位组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BIOENV分析显示,在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3个因素中,底层水温对鱼类群落影响最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海林  仲霞铭  汤建华  熊瑛  吴磊  施金金  吴福权  冒红  
根据20062007年1周年江苏近海单拖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鱼类群落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共调查鱼类100种,四季共有种30种。暖温性种类占64%,暖水性种类占21%,冷温性种类占15%,仅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为四季均出现的冷温性种。夏季因沙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暴发导致个别站位渔获量为0,因此H'、J和D值均为0。以生物量计算的多样性指数(H')呈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特征;均匀度指数(J)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丰富度指数(D)冬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芮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影响着海洋鱼类群落动态及其稳定性。为深入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根据2011年、2013—2016年春、秋两季在该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结构冗余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州湾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冗余度。结果显示,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春、秋季鱼类均可划分为南北两个群落。春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包括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黄鮟鱇和大泷六线鱼;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小黄鱼、短吻红舌鳎、方氏云鳚和星康吉鳗。秋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棘绿鳍鱼、长蛇鲻和星康吉鳗;南部群落典型种包括短吻红舌鳎、棘头梅童鱼、鮸、矛尾虾虎鱼、小黄鱼和皮氏叫姑鱼。春、秋季鱼类群落响应单元数均为1,群落结构冗余度水平低;响应单元中种类与南、北鱼类群落典型种组成相似,表明海州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特征主要受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小黄鱼、棘绿鳍鱼和长蛇鲻等少数种类决定。决定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可替代种类较少,当主要种类受损时,群落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