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3)
2023(5748)
2022(4764)
2021(4252)
2020(3616)
2019(7859)
2018(7562)
2017(14193)
2016(7854)
2015(8460)
2014(8251)
2013(8311)
2012(7908)
2011(7268)
2010(7209)
2009(6473)
2008(6372)
2007(5709)
2006(5202)
2005(4806)
作者
(26820)
(22353)
(22288)
(21226)
(14284)
(11059)
(10009)
(8747)
(8630)
(7973)
(7811)
(7745)
(7599)
(7391)
(7390)
(7219)
(6869)
(6704)
(6540)
(6521)
(5809)
(5785)
(5657)
(5247)
(5131)
(5091)
(4831)
(4687)
(4629)
(4601)
学科
(36332)
经济(36304)
管理(17991)
(15917)
方法(13422)
(12683)
企业(12683)
(12450)
数学(11970)
数学方法(11832)
地方(11711)
中国(9090)
地方经济(7875)
(7826)
(7386)
业经(6832)
(6588)
产业(5953)
结构(5476)
环境(5356)
农业(5345)
(5206)
金融(5205)
(5133)
(4956)
(4845)
贸易(4842)
(4732)
银行(4691)
(4611)
机构
大学(116313)
学院(114487)
研究(49748)
(44340)
经济(43347)
管理(37572)
中国(36150)
科学(35656)
理学(32320)
理学院(31786)
管理学(30957)
管理学院(30767)
(27939)
(26736)
研究所(26132)
(25924)
农业(21640)
中心(21324)
业大(20814)
(19315)
(19302)
(18741)
(16654)
(16515)
北京(16254)
师范(16138)
(16097)
研究院(15817)
科学院(15334)
财经(15331)
基金
项目(84487)
科学(66070)
基金(61707)
(58440)
国家(58055)
研究(54306)
科学基金(47237)
社会(33802)
自然(33253)
(32976)
自然科(32437)
自然科学(32422)
基金项目(32293)
社会科(32035)
社会科学(32026)
自然科学基金(31855)
(29939)
资助(25567)
教育(24015)
重点(21387)
(20123)
编号(19479)
计划(19114)
(18054)
科技(17426)
科研(17287)
(17044)
创新(16228)
成果(15384)
课题(15089)
期刊
(48451)
经济(48451)
研究(33183)
学报(27381)
科学(23927)
中国(23083)
(22047)
大学(19072)
学学(18363)
农业(15061)
管理(14068)
(13256)
教育(10147)
(8917)
金融(8917)
经济研究(8506)
(8349)
技术(8258)
财经(7587)
业大(7331)
资源(7274)
业经(7031)
(6630)
林业(6625)
问题(6351)
科技(6342)
(6336)
农业大学(5763)
统计(5056)
技术经济(5043)
共检索到171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静  章守宇  汪振华  王凯  
为了探明鱼礁生境中群落结构的组成情况,评估人工鱼礁投放取得的生态效果以及探索人工鱼礁投放对整个资源组成情况的影响,根据2004年-2007年嵊泗海域人工鱼礁区及周边海域和自然海域的资源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上述3个海域的资源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发现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150种,其中鱼礁区119种。鱼类和节肢类在生物量和数量上均占较高比例,为3个海域的主要资源组成。鱼礁区在历次调查中共发现季节性优势种类11种,随时间的推移,鱼类作为优势种的次数增多。同步调查中,鱼礁区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其余2个海区,最高丰富度和多样性分别为6.349和3.303,鱼礁周边海域分别为3.982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习武  张硕  赵裕青  张虎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变动及群落扰动情况,于2003、2004、2005和2007年采用底拖网对人工鱼礁区及邻近对照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区调查共鉴定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96种,其中鱼类和节肢类是人工鱼礁区游泳生物的主要种类,分别占55.21%和35.42%,而软体类与棘皮类则分别占7.29%和2.08%。鱼礁区的生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除了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外,年平均生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区,鱼礁增殖效果明显。此外,通过ABC曲线分析发现:除投礁后第4年的鱼礁区春季和秋季外,投礁前和投礁后第1年、第2年的鱼礁区以及对照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焕君  李凡  丛日翔  丛旭日  任中华  吕振波  
根据2012年5月、6月、7月上旬、7月下旬、8月、9月在黄河口海域进行的3断面15站位弓子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等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出现无脊椎动物45种,隶属于9目29科39属,各航次调查种类数在28种至35种之间。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艾氏活额寄居蟹(Diogenes edwardsi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是黄河口无脊椎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调查期间生物量和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强  王俊  金显仕  李忠义  陈瑞胜  
根据2010年5月、8月在渤海及黄海北部进行的底拖网定点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北部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中国北部海域共捕获无脊椎动物32种,其中虾类15种,蟹类10种,头足类7种;在渤海,虾类占主导地位,春季其生物量及密度比例分别为86.57%和96.55%,夏季为46.16%和80.85%;在黄海北部,春季蟹类在生物量组成中占绝对优势地位(91.07%),夏季则为头足类占优势地位(80.41%)。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了渤海及黄海北部的优势种类组成,优势种类随季节及海区的变化差异较大。使用多样性指数D、H’、J’分析了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渤海生物多样性高于黄海北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苏程程   张琦   赵永松   李凡   韦超   单秀娟  
为了解长岛毗邻海域底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多样性,筛选该海域中对生物群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关键种,基于2021年3―12月阿氏网调查数据,研究长岛毗邻海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的季节性变化及关键种的确定。结果显示,该海域共捕获鱼类38种,以温水性、底层、低值鱼类为主;无脊椎动物50种,以小型甲壳类为主。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为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等,夏、秋季以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口虾蛄等为主,冬季仅有矛尾鰕虎鱼和日本鼓虾。物种丰富度指数在夏季最高,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在秋季最高。底层鱼类和无脊柱动物群落食物网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物种13~23个,摄食关系数量32~113个,食物网拓扑结构连结密度范围为2.46~5.65,种间关联度范围为0.18~0.28。矛尾鰕虎鱼、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日本鼓虾、口虾蛄既是优势种也是关键种,关键种具有多样化、小型化的特点。当食物网去除关键种后,连接稳健性和摄食关系数量呈显著降低趋势,表明关键种在维持食物网稳健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春季关键捕食者为口虾蛄,扁玉螺(Glossaulax didyma)为关键饵料种,矛尾鰕虎鱼和日本鼓虾是关键中间种;夏季关键捕食者增加了白姑鱼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日本鼓虾转变为关键饵料种;在冬季,关键捕食者由口虾蛄、白姑鱼更替为矛尾鰕虎鱼,日本鼓虾由关键饵料种类更替为关键中间种;关键种生态位更替导致底层食物网拓扑结构简单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长岛毗邻海域底层生物群落结构的脆弱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淼  周轩  洪波  
为研究杭州湾北部海域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根据2016年2月、5月、8月和11月于杭州湾北部进行的桁杆拖网调查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元统计和ABC曲线等方法对该海域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杭州湾北部共出现大型无脊椎动物22种,隶属4纲5目15科18属,十足目(Decapoda)所占种类数比例最高,达77.3%,其次为狭舌目(Stenoglossa),占比仅为9.1%。调查海域共出现5种优势种,分别是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太平洋长臂虾(Palaemon pacificus)、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黑龙江河篮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其中,安氏白虾为四季优势种,葛氏长臂虾为冬季、春季和秋季优势种。CLUSTER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显示,杭州湾北部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在44%相似性水平下可分为2个群组,Ⅰ组为冬春组,Ⅱ组为夏秋组,组间差异系数达到57.76%。ANOSIM显示群组间差异极显著(R=0.4,P<0.01)。BIOENV表明,杭州湾北部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温、盐度组合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39。研究表明,杭州湾北部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优势种以小型虾类为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显著。群落的演替可能受温度、盐度变化及优势种的洄游习性影响,群落处于严重扰动状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浒  李厚琼  吴迪  秦樊鑫  
为了解乌江贵州段的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以及梯级电站开发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对18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底栖动物多样性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自然河段中,底栖动物物种丰富,以节肢动物占优势,物种丰富度和密度均以思南断面最高,生物多样性则以沿河二桥断面最高;群落类型复杂,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优势群落,软体动物为群落中的优势类群。梯级水库的修建使底质环境差异变小,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密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类型趋于简单,优势类群表现不明显,并且水库建成的年代越久,底栖动物的丰度、密度就越低,群落的组成类群就越少,物种组成以寡毛类和摇蚊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振华  章守宇  王凯  赵静  许敏  
为了解人工鱼礁投放对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FM,以下同)的诱集效果,分别于2007年5、9月和2009年3、5、7月对上三横山人工鱼礁B区与泥底区进行了拖网本底和跟踪调查,并于2009年1-8月对下三横山人工鱼礁A区与鳗头山岩礁和泥底区进行了刺网调查。采用CPUE、Margalef种类丰富度d、经济种类数变化、Whilm多样性指数H′′等反映FM的资源状况。结果显示,(1)鱼礁A区和岩礁区在CPUE、种类丰富度、经济种和多样性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者各指标与泥底区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2)鱼礁B区,投礁后CPUE和经济种类数都明显高于投礁前也大于同期对照区,差异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丑明  李利强  张君倩  蒋小明  谢志才  杨德国  
于2009年12月、2010年3月、6月和9月共4次对渔洞水库的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动物19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3纲5科16属。其中,寡毛类、水生昆虫及软体动物等主要类群分别记录6种(占总物种数的31.6%)、12种(63.2%)和1种(5.3%)。大型无脊椎动物密度优势类群主要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Claparède)、前突摇蚊(Procladius sp.)和长跗摇蚊(Tanytarsus sp.)。渔洞水库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在冬春季的现存量较夏秋季高,库湾的多样性高于主体库区。多余度分析(RDA)显示,水深和溶氧是影响渔洞水库无脊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勇  线薇微  李文龙  
根据2009―2011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中无脊椎动物调查数据,探讨无脊椎动物群落动态特征。结合同步监测的该水域环境数据,分析无脊椎动物群落时空变异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秋季航次共捕获无脊椎动物8目15科25种,其中甲壳动物14种,软体动物11种。无脊椎动物群落优势种类包括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不同年份优势种类存在变异。无脊椎动物群落资源密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9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峰  向劲  谢宜兴  邓智勇  陈家法  谢玉坤  欧东升  王崇瑞  
为评估野生大鲵生境质量,促进大鲵栖息地恢复和野生大鲵资源保护,于2020年8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2个大鲵栖息地开展了大型无脊椎动物及环境因子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无脊椎动物85个分类单元,隶属5门8纲15目43科,其中以水生昆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占总物种数的88.2%);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丰度的变化范围为70.37~8122.2 ind/m~(2)(均值1301.8 ind/m~(2)),生物量范围为0.92~73.61 g/m~(2)(均值14.3 g/m~(2));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调查点大型无脊椎动物丰度与生物量趋势存在较大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是抑制大型无脊椎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素,而悬浮物浓度是影响敏感种优势度的关键因子。综合不同类型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张家界大鲵栖息地生境整体良好,与2014年相比未发生明显恶化。位于游客集中的黄龙洞和八眼泉等地生境受影响程度整体较轻,主要表现为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及悬浮物浓度的干扰;位于非旅游区的骡子塔,由于采石挖沙,且防护措施不足,产生的高悬浮物浓度对大鲵生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其它调查点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大鲵生境环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小明  程建丽  熊晶  张鹗  谢志才  
2009年7月对黄盖湖水系河源区——皤河的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无脊椎动物54种,隶属于4门6纲36科。其中水生昆虫45种,软体动物4种,甲壳动物2种,寡毛类、涡虫纲、蛛形纲各1种。无脊椎动物密度方面的优势类群主要为蜉蝣目稚虫和摇蚊幼虫。宽基蜉(Choroterpessp.)、微动蜉(Cinygmulasp.)、四节蜉(Baetissp.)和无突摇蚊(Ablabesmyiasp.)是最优势的种类,其相对丰度分别占总丰度的40.40%、8.38%、4.26%和4.19%。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海拔和河宽是影响无脊椎动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瑶  蔡艳  耿飞飞  刘曼红  陈菲  
为了解哈尔滨太阳岛外滩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年5月对其进行了春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调查。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0目12科34种。其中水生昆虫19种,占总物种数的55.88%;软体动物9种,占26.47%;环节动物4种,占11.76%;甲壳动物2种,占5.88%。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步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pedestre)、黄色多足摇蚊(Polypedilum flavum)和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研究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7.44±103.28ind/m2和229.61±517.29g/m2。3种生物指数的分析结果如下: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4.11±1.8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83±0.48,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1.35±0.66。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主要水体理化因子为磷酸盐和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典范对应分析和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表明与太阳岛外滩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组成和密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水体理化因子为酸碱度,而对生物量影响最大的为亚硝酸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英华  聂必红  郑士凤  何亨晔  肖文发  
2006年5月至6月间,在设立的固定样带内,采用手拣法和陷阱法对9种植被类型,即马尾松纯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农田、竹林、阔叶混交林、冷杉纯林、亚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地表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与多样性进行研究。在收集的267个陷阱和45个土样中,共采集土壤无脊椎动物12 715只(其中未能进一步鉴定的标本234只),隶属3门11纲28目3亚目117科,优势类群为蚁科、长角跳科、疣跳科,分别占所采集的无脊椎动物数量的22.70%、11.87%和11.43%。地表无脊椎动物功能群中的菌食性、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在各种植被类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多样性分析表明:植被类F类群数最多且多样性最丰富,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彪  于莹  张博伦  房恩军  高燕  
为研究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于2014年6月10日、7月28日、9月22日对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进行三次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种类与对照区相近,但优势种种类在6月和7月少于对照区;6月份人工鱼礁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7月份和9月份(P﹤0.05),而对照区在各月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和7月份人工鱼礁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同一月份对照区数值(P﹤0.05);人工鱼礁区渔获物CPUE、渔获数量和埃三极能值仅在7月份存在显著性差异(P﹤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