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552)
- 2022(492)
- 2019(908)
- 2018(913)
- 2017(1698)
- 2016(1027)
- 2015(1167)
- 2014(1193)
- 2013(1226)
- 2012(1218)
- 2011(1267)
- 2010(1419)
- 2009(1510)
- 2008(1625)
- 2007(1712)
- 2006(1600)
- 2005(1549)
- 2004(1570)
- 2003(1777)
- 2002(1843)
- 学科
- 济(5348)
- 经济(5341)
- 管理(3998)
- 业(3534)
- 企(3454)
- 企业(3454)
- 理论(2427)
- 学(2369)
- 教育(2091)
- 中国(1755)
- 制(1686)
- 财(1647)
- 业经(1481)
- 方法(1448)
- 和(1318)
- 融(1233)
- 金融(1232)
- 体(1213)
- 法(1192)
- 银(1175)
- 银行(1175)
- 行(1130)
- 农(1104)
- 策(1064)
- 体制(992)
- 务(920)
- 图书(917)
- 财务(913)
- 财务管理(910)
- 书馆(880)
- 机构
- 大学(24115)
- 学院(22357)
- 济(7876)
- 经济(7681)
- 研究(7299)
- 管理(6025)
- 财(5426)
- 中国(5418)
- 京(5217)
- 范(4884)
- 师范(4880)
- 理学(4454)
- 科学(4385)
- 理学院(4374)
- 管理学(4302)
- 管理学院(4247)
- 江(4150)
- 财经(4149)
- 所(4110)
- 师范大学(3917)
- 经(3612)
- 研究所(3545)
- 州(3537)
- 系(3508)
- 北京(3458)
- 教育(3230)
- 财经大学(2893)
- 中心(2721)
- 经济学(2701)
- 湖(2550)
共检索到39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樊纲
本文从中国社会的现实出发 ,全面地分析了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发展中国家问题与转轨经济问题 ,并从收入差距 ,城乡差距 ,地区差距 ,金融四个视角进行了总结 ,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带着问题增长 ,在增长中解决问题。”
关键词:
崩溃 增长 中国经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欢丽 李石凯
中国概念股是美国证券市场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证券市场业绩表现突出,投资人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然而,2 0 1 1年以来,一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受到美国做空机构的狙击并波及整个中国概念股。本文认为中国崩溃论是解释中国概念股普遍受到狙击的重要变量,理由有三:其一,中国崩溃论的高潮与美国做空机构对中国概念股的狙击几乎同时出现,并不是巧合;其二,如果没有中国崩溃论作为基础,一小部分在美国并不具备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做空机构无法影响整个中国概念股的运行;其三,有数据显示,一部分中国崩溃论的制造者同时也是狙击中国概念股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国崩溃论的影响并不只为做空机构狙击中国概念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莱斯特·瑟罗
五在历史长河中曾爆发过多次金融危机可能有一个好处,人们在如何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并使经济重新运转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共识。问题是,东南亚和韩国的政府是否情愿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它们无需另辟蹊径。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可以借鉴美国将纽约市从破产边缘挽救回来和对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莱斯特·瑟罗
亚洲的崩溃及治疗[美]莱斯特·瑟罗一经济崩溃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现象,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真正的大崩溃,如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病,18世纪英国的南海泡沫及1929年美国的大崩溃。最近,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泡沫破裂,股票价格下跌了2/3,地产价格下跌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彬村
中国第一个纸币周期开始于11世纪初期,结束于15世纪前期。与宋、金、元三朝的纸币在王朝末期崩溃的情形迥异,明朝纸币在王朝财政健全国力兴盛的时候崩溃掉。明朝纸币的崩溃肇因于两个错误的政策:不兑换(inconvertible)纸币政策,与保守退缩的纸币发行政策。不兑换纸币政策让人民对大明宝钞信心不足,注定它要走向贬值。保守退缩的发行政策加速宝钞的贬值,最后完全给白银取代。明朝纸币的崩溃开启此后四百多年的银铜双元金属货币制(bimetallism)的时代,给中国经济带来深刻的影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姜丽华
班级崩溃是日本基础教育中新近出现的一种教育疾病。它具有普遍性和年级差别性的特点。导致班级崩溃发生的病因有很多,其中学历社会引发过激的考试竞争、学校教育教学的枯燥单调划一、管理中过分“尊重”儿童导致放任、家长对子女的日常行为缺乏必要的指导以及其它各种教育疾病的前期破坏是最主要的原因。
关键词:
班级崩溃 教育疾病 病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向寿一 刘昌黎
泰国的泡沫经济崩溃●[日]向寿一刘昌黎译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发表了旨在把外汇行市转向“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决定。在此之前,尽管一般认为泰铢是与美元挂钩的,但正确的说法则是1984年11月以前与美元挂钩,其后乃是采取“一揽子货币方式”,即根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冯明宇
基于资本主义“崩溃论”的不同时期境遇,可将其在马克思之后的思想史演进分为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国际理论家围绕其各持己见的“论争期”;20世纪上半叶,列宁以科学的帝国主义论对其赋予新内涵的“发展期”;20世纪中期以来,当代西方左翼在新帝国主义研究中使其发生变形的“裂变期”。马克思之后“崩溃论”思想史演进的“论争期”和“裂变期”,与资本主义两次发展高峰相重叠,理论家因对当时资本主义的现实考量而偏离“崩溃论”的经典分析模式;产生于“发展期”的列宁帝国主义论,同马克思的“崩溃论”分析模式内在一致,是“崩溃论”的20世纪新发展。在21世纪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遵循马克思与列宁的资本—帝国主义发展趋势分析模式,坚持并续写资本主义“崩溃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现祥 李书娟 王贤彬 毕青苗
党的十二大至十八大一直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党的十九大将经济增长目标转向经济发展质量。基于此,本文尝试考察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与发展质量目标的权衡。在理论上,本文证明当政府的政策工具是要素投入时,经济增长目标与经济发展质量负相关,经济增长目标侵蚀经济发展质量;当政策工具是技术进步时,二者正相关,可以同时提高。在经验分析上,本文采用2000-2012年的省区增长速度目标数据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发展质量将下降约1个百分点。这些发现支持当政策工具是要素投入时增长目标"侵蚀"发展质量的理论预测,亦揭示了中央政府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将政策工具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终结中国经济崩溃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唯
日本“气泡经济”崩溃后的资本输出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李唯进入90年代,支撑日本经济的“气泡”终于破灭了,日本经济因之陷入了低谷,作为日本对外经济关系支点的资本输出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一、“气泡”崩溃后资本输出的新变化进入90年代,日本资本输出一反80年代...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乔纳森·特尼鲍姆
世界金融体系走向崩溃的历史进程[德]乔纳森·特尼鲍姆(JonathanTennenbaum)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只是世界金融体系崩溃过程中的一环。为了理解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规模和深刻原因,仅仅回顾和研究近几年的事件是不够的,它牵涉到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端木迅远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享有二百余年的和平,生产力及商品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然而却面临财政困难。通过对德川幕府财政收入及支出的分析,发现其具有先天不足的弊端。有限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难以支撑庞大的中央政府财政支出,落后的税收制度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巨大落差,这两对矛盾始终困扰着幕府财政。及至幕末,在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幕府财政最终走向崩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若冰
本文对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推导出平民与立宪派参与革命条件的基础上,证明后者的参与门槛较高。在经验实证部分,本文首先利用模型分析了不同财政压力下新政对民变的影响,发现财政盈余对以平民为主的民变有显著抑制作用,这一结果在选取备用变量与处理内生性的情况下仍具有稳健性;其次,本文讨论了立宪派在预备立宪时期的活动,发现在1910年之后,立宪派显著增加了政治方面的诉求;最后,本文还考察了不同阶层的参与对辛亥革命胜利的贡献,发现民变数量、革命党与立宪派的活动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清末新政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财政面临崩溃之时实施新政,引发了底层民众的抗争;二是清政府在实施地方自治的同时加强...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财政崩溃 辛亥革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晓芳 郑圆圆 戴翔
本轮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出现的"大崩溃"现象,与当前国际分工演进趋势有关。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快速发展使得同一产品不同生产环节和阶段日益被分解,以中间需求为表现的产品价值链被延长了。因此,危机冲击下中间产品存货调整效应,会透过中间品顺次需求关系,在整条价值链上产生不断的"放大"效果,最终演化为全球贸易的"大崩溃"。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纳入能够反映中间贸易品存货调整效应的替代变量,回归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上述结论,一方面意味着加强合作和交流,才是全球应对危机,促进贸易健康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意味着不应过分夸大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经济波动的程度,从而错失"外向型"发展模式...
关键词:
贸易崩溃 产品内分工 中间品存货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