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6)
2023(5558)
2022(4708)
2021(4121)
2020(3370)
2019(7521)
2018(7425)
2017(14272)
2016(7592)
2015(8633)
2014(8854)
2013(8890)
2012(8860)
2011(8172)
2010(8508)
2009(8259)
2008(8034)
2007(7553)
2006(7109)
2005(6699)
作者
(23954)
(20476)
(20162)
(19462)
(13152)
(9807)
(9088)
(7771)
(7662)
(7300)
(7197)
(6769)
(6748)
(6587)
(6563)
(6285)
(5959)
(5918)
(5819)
(5505)
(5353)
(4913)
(4897)
(4702)
(4631)
(4594)
(4359)
(4333)
(4235)
(3956)
学科
(59273)
经济(59229)
管理(21044)
地方(17240)
(17128)
方法(16614)
数学(14571)
数学方法(14381)
(12982)
企业(12982)
地方经济(12862)
中国(11594)
(10993)
(9838)
业经(9679)
(7786)
(7395)
农业(7075)
经济学(7068)
环境(6741)
(6453)
金融(6453)
(6425)
贸易(6417)
(6179)
(6170)
(6077)
(6007)
(5765)
银行(5753)
机构
大学(122101)
学院(121751)
(61497)
经济(60342)
研究(47952)
管理(41097)
中国(36509)
理学(34146)
理学院(33686)
管理学(33033)
管理学院(32798)
科学(27613)
(26479)
(26112)
(24972)
研究所(22256)
中心(20809)
经济学(20664)
财经(20480)
(20003)
(18719)
(18381)
经济学院(18169)
(16797)
北京(16703)
(16045)
师范(15899)
(15486)
业大(15282)
(14802)
基金
项目(71225)
科学(55504)
基金(51699)
研究(51420)
(44965)
国家(44633)
科学基金(37506)
社会(34843)
社会科(33032)
社会科学(33023)
(26959)
基金项目(26204)
教育(22651)
自然(22318)
(22179)
资助(21997)
自然科(21799)
自然科学(21794)
自然科学基金(21377)
编号(19446)
(16981)
成果(16694)
重点(16376)
(15613)
国家社会(15036)
课题(14273)
(14269)
发展(14188)
经济(14122)
(14000)
期刊
(80360)
经济(80360)
研究(43125)
中国(26068)
(20969)
学报(18765)
管理(18343)
(17731)
科学(17160)
大学(14427)
经济研究(13861)
学学(13787)
(12291)
金融(12291)
财经(11703)
技术(11629)
农业(11626)
(10407)
教育(10258)
问题(10081)
业经(9774)
技术经济(8241)
(7878)
统计(7858)
世界(7373)
国际(7186)
(6540)
经济问题(6426)
经济管理(6221)
决策(6185)
共检索到204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小龙  
“增长三角”这一名称由新加坡现任总理吴作栋于1989年首先提出,也有将其译作“成长三角”或“增长三角洲”的。由于这种“增长三角”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又是出现在亚洲(当然不排除将来在非洲、拉美出现),故完整的叫法应为“亚洲经济增长三角”。但国际上对“增长三角”这一概念尚无完全一致的定义。如认为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经济地带”、“次区域经济区”、“小区域经济区”、“扩展的城市地区”等等。虽然叫法各异,但就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赵坚  
本文基于长三角经济圈地级单位两位数制造业2001—200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圈内部制造业增长的空间结构效应。结果发现:在经济圈内部,两位数制造业绝对地理集中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范围内存在广域集聚经济,经济圈范围内制造业结构趋同是合意的;长三角经济圈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但经济圈内部城市制造业专业化程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内部城市可以围绕圈域主要制造业实现相对多样化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和利用广域集聚经济。由于分析结果不同于广泛接受的观点,本文进一步从区域研究单元和细分产业角度说明了研究结果差异性的原因,并基于职能分工观点解释了经济圈制造业广域集聚经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同丹  
本文通过分析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区域经济地位、综合因素地位,进而准确揭示出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城市定位。然后以此展望今后无锡的发展与超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柏  张艾莲  
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能够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就需要针对我国经济现实状况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恰当的汇率制度。通过采用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对构建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进行非线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并体现了外汇市场的非线性。由于在长期内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长期目标不确定,汇率易受到投机行为的冲击。我国可以实行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在短期内允许汇率频繁小幅波动以释放市场供需变化对升值的压力,并在长期内当经济的增长使得累积的外汇市场偏离时,一次性修正使之符合经济基本面状况,避免汇率水平的压抑引致的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晨光  
集聚经济圈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但其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具有什么样的空间特征,国内外鲜有人研究。本文认为,集聚经济圈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产业集聚是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点轴增长特征。在不平衡增长的理论视角下,本文基于集聚经济圈内部次区域城市比较优势变化,以及城市增长相互联系、影响,结合增长收敛的分析框架,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内在机理和收敛特征。研究不仅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空间特征的"黑箱",而且从经验上证实了"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收敛研究仅具统计意义"的理论观点,丰富了增长收敛的理论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建  刘云霞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通常的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将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降低京津冀经济圈银行集中度将会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最后,提出优化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结构的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萌  谷人旭  高士博  许树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迈入"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该文以长三角经济圈内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专业化指数以及产业合作潜力模型等多种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测度、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圈二省一市(江苏、浙江和上海)内25个地级以上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区域间的专业化分工强度、不同区域及城市的产业相对发展水平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潜力。研究表明:在长三角经济圈内部,不同区域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先扩大后缩小,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则持续缩小;区域产业集聚度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蔡晶  吴柏钧  吴玉鸣  
基于Romer资源约束的经济增长尾效理论,采用纳入时空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土地资源对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经济增长尾效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发现:土地资源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尾效约束平均约为1.8%,土地的抑制作用导致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经济增长年均减少1.8%,高于现有研究中土地资源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长尾效的约束水平;由于各城市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迥异,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尾效也存在差异;考虑纳入邻近城市时空效应的经济增长对本城市经济增长的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值,为我国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率提升及城市可持续增长提供决策支持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丽媛  张东祥  
发达的交通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长三角地区,沪宁高速铁路建成后,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加强了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圈的联系。"沪宁高铁"沿线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高速出行方式加强了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扩大了旅游市场的规模,对特色旅游站点的形成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德敏  池尔敏  李世龙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文军  
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重要现象是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亚太地区由于受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在一体化方面取得象西欧和北美那样的实质性的进展,但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也在明显加快。作为一个实例,亚洲近年来出现的区域经济“成长三角”现象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成长三角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现实选择,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探讨成长三角现象,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这一问题本身的了解,而且对发展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甘星  甘伟  
科技金融效率是评价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2006—2014年三大经济圈十省市的科技金融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北京、广东科技金融一直处于技术有效,即达到了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最佳状态。上海、天津科技金融投入则处于技术相对有效,其他六省市始终处于明显非技术有效状态。本文进一步剖析了这十省市科技金融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并从政府、企业、金融市场、高技术产业、人才等五方面对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德照  
论亚洲“经济增长三角”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陈德照"经济增长三角"也称"发展三角"(GrowthTriangle),是80年代后期在亚洲首先出现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式。它出现后,受到国际人士普遍重视。目前它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可以预料,90年代后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于津平  许小雨  
本文在揭示长三角两省一市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剖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提高,但在投资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该区域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特征并没有根本改变。外商直接投资尽管也会通过技术外溢等途径促进技术进步,但由于其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推动了资本的扩张,因而尚未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显著的效果。实现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进一步提升本土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所属省份的县市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法研究了城市圈的形成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城市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由于城市圈基本围绕中心城市而建立,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属于城市圈范围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城市圈临界线附近县市样本,进而判断城市圈形成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圈的形成主要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个路径改善了城市圈区域的整体经济绩效;并且城市圈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北京未能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京津冀城市圈区域的经济增长,而长三角城市圈和珠三角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