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63)
- 2023(3172)
- 2022(2575)
- 2021(2360)
- 2020(1748)
- 2019(3960)
- 2018(3722)
- 2017(6757)
- 2016(3676)
- 2015(3901)
- 2014(4030)
- 2013(3893)
- 2012(3562)
- 2011(3070)
- 2010(3294)
- 2009(3070)
- 2008(3064)
- 2007(2739)
- 2006(2670)
- 2005(2313)
- 学科
- 济(13230)
- 经济(13223)
- 管理(10419)
- 业(6878)
- 环境(5658)
- 企(5604)
- 企业(5604)
- 方法(5072)
- 划(3676)
- 农(3640)
- 理论(3608)
- 地方(3489)
- 学(3485)
- 业经(3357)
- 数学(3190)
- 数学方法(3077)
- 资源(2949)
- 中国(2948)
- 发(2897)
- 农业(2857)
- 规划(2656)
- 环境规划(2458)
- 财(2317)
- 和(2292)
- 生态(2092)
- 教学(2074)
- 经济理论(2052)
- 技术(1988)
- 旅(1845)
- 农业经济(1795)
- 机构
- 学院(53819)
- 大学(51436)
- 管理(19981)
- 研究(17834)
- 理学(16296)
- 理学院(16051)
- 管理学(15636)
- 管理学院(15524)
- 济(15458)
- 经济(14787)
- 中国(13062)
- 科学(12228)
- 京(11692)
- 游(9970)
- 旅(9923)
- 旅游(9789)
- 范(9495)
- 师范(9359)
- 江(8761)
- 所(8448)
- 中心(8326)
- 业大(7887)
- 北京(7829)
- 农(7751)
- 研究所(7612)
- 师范大学(7570)
- 财(7562)
- 院(7553)
- 州(7348)
- 技术(6802)
共检索到80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明星
上海市旅游资源以现代化都市景观为主 ,自然的休闲旅游地缺乏。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 ,毗邻上海市区 ,岛内环境优美 ,因此 ,依据旅游资源与区位优势 ,崇明岛适宜发展绿色休闲度假旅游 ,并将最终建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旅游潜力巨大。本文就崇明岛发展绿色度假旅游作了分析 ,重点对旅游项目规划提出了设想并对岛内与岛外旅游线路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崇明岛 绿色度假旅游 项目规划 线路设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淑娟 曾曦
中国海岛的旅游开发利用程度在不断加深,特别是一些著名海岛的开发利用率在不断提高。文章分析了崇明岛的旅游开发现状及旅游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列出了崇明岛的主要生态风险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崇明岛的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崇明岛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做评价,最后提出崇明岛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崇明岛 旅游开发 生态风险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汪宇明 吴文佳 钱磊 蔡萌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端形态。生态文明导向的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实质是旅游科学发展方式的实践建构和理论探索。传统旅游发展方式注重景观资源、资本要素的投入,忽视人本关怀。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与人民更加满意的服务业"的"国计民生"高端定位,为旅游发展方式转型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新旅游发展方式,是一种呵护自然生态、彰显人本关怀、坚守公平正义、凸显科学与伦理的文明发展方式。为此,本文基于长江口的崇明岛案例,探讨了旅游发展方式转型的低碳化模式,提出了生态旅游质量提升的一般理论模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国清
随着都市生活环境的恶化、交通运输的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都市的游憩需求发展迅速。基于对游憩和生态旅游概念及内涵的理解,本文对都市生态游憩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崇明岛建设生态游憩区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崇明岛生态游憩开发及产品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崇明岛 生态游憩区 产品开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胡小猛 李浡 牛家丛 李怡
本文以崇明岛农业旅游主要服务市场———上海都市客源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的社会问卷调查,对目前该市场的入岛游客构成和游客对岛内旅游环境的评价,游客旅游动机、旅游行为和旅游偏好,游客对岛内旅游信息的掌握和对岛内旅游障碍因素的认识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主要旅游障碍因素的影响权重,对未来的入岛游客量进行了“障碍因素消除后”的预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丽君
崇明岛作为上海市未来的生态岛屿,一直未系统开展过空气负离子研究,本文根据崇明县相关规划和区域植被、地貌、人为影响因素等特点,确定了5个监测区域和18个监测点: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监测点)、东平国家森林公园(6个监测点)、前卫村(3个监测点)、明珠湖(2个监测点)、西沙湿地(4个监测点)。通过对国内外负离子监测评价方法的比选,根据崇明不同风景旅游区的特征,确定研究区域,分别选择安培空气质量系数、森林空气离子系数、空气负离子系数法、轻重离子比等4种评价方法。最后,根据国内外现有负离子监测仪器情况,结合研究目的,建议崇明风景旅游区监测应选择能够监测空气正离子、负离子、大离子、小离子,并且自动化...
关键词:
崇明岛 空气负离子 监测 评价方案 仪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坤 蔡永立 郭纪光 左俊杰
绿色河流廊道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提高景观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崇明岛为例,探讨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针对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绿色河流廊道建设建议。利用GIS处理河流廊道基础数据,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景观格局指数为依据,从崇明岛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构成和廊道网络结构两方面详细分析崇明岛内各行政区域的不同绿色河流廊道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绿色河流廊道总长为952.26 km,廊道建设率基本在80%以上;绿色河流廊道普遍较窄,平均宽度仅为9.96 m,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崇明岛绿色河流廊道比较缺乏,总密度仅...
关键词:
绿色河流廊道 崇明岛 廊道结构 网络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敏 阮俊杰 王卿 沙晨燕
基于RS与GIS技术,选取斑块边界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聚合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等,研究了崇明岛2000-2008年景观格局的组成和动态变化特征,根据崇明岛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了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崇明岛景观格局从2000-2008年发生了较大变化,除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外,其余景观类型面积呈增加趋势。全岛景观破碎程度降低,异质性减弱,斑块结合不紧密,景观连通性变差,景观整体趋于不稳定。滩涂发育、气候变化是影响崇明岛景观格局演变的基本因素;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城市化和政策导向则是导致崇明岛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崇明岛 景观格局 驱动因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阮俊杰 苏敬华 王卿 王敏
利用2000、2005、2010年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的崇明岛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同期社会经济数据,研究政策驱动下的崇明岛城市生态空间变化规律。研究表明:2000~2010年,崇明岛生态空间快速增加,后五年较前五年增长幅度更大;除东滩地区外,其余乡镇的生态空间均有增长,后五年的变化幅度较前五年大;崇明岛生态空间格局趋于稳定,后五年的好转趋势优于前五年。崇明生态岛建设政策驱动下的绿色景观规划和管理是岛屿生态空间提升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政策的驱动,生态胁迫对崇明岛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所减弱,可以看出,政府的干预和调控行为对生态空间的管理和保护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
崇明岛 城市 政策 生态空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和琴 蒋智勇 陈吉余
在21世纪世界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自然优势的崇明岛开发成为上海现代化发展第三次飞跃的战略性目标之一。从长江口和崇明岛发育自然和人工控制后自然适应演变规律的历史和现状,探讨实现崇明岛开发的自然秉赋与制约因素,近两千年来长江河口自然演变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弯道侧向环流及其对泥沙的输运对河口沙坝和汊道发育演变以及流域内众多大型工程对河口环流结构的影响研究,将是对长江口综合治理的理论前提,更是崇明岛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开发的基础。而且,风能、湿地生态功能和岛内沟河网的自然生态功能、湿地生态功能和岛内沟河网的自然生态功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实现崇明岛的零污染开发和治理。
关键词:
崇明岛开发 弯道 环流 可再生资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万全
对长江青龙港天然蟹苗"白苗"进行活体鉴别,其中中华绒螯蟹苗占8.33%,其它杂苗占91.67%。中华绒螯蟹苗第一胸足腕节末端具一刺,第二、三、四胸足的指节腹缘各具有3、4、4齿,第五胸足末端具3根钩状刚毛。
关键词:
天然蟹苗,形态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葆华
通过对崇明岛的实地考察,在充分分析崇明岛农业资源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崇明岛都市型农业和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
崇明岛 农业资源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振兴 陈庆强 杨钦川
崇明岛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其形成发育与长江来水来沙息息相关。历史上就有崇明岛围垦筑堤的记载,近60年来崇明岛东部地区所筑大堤主要有54大堤、64大堤、68大堤、92大堤和98大堤。选取正东、东北、东南不同方向的4个断面,以大堤位置代表所筑年份海岸线位置,对崇明岛东部淤涨速率及滩地淤涨面积变化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近60年来崇明岛东部整体淤涨速率约为200 m/a,淤涨面积年均增长率为2.80 km~2/a;(2)不同断面上淤涨速率存在差别,其中正东方向断面上淤涨最快;(3)不同时段崇明岛东部各断面淤涨速率存在快慢变化。各断面上,20世纪90年代的淤涨速率均最大。对比发现,20世纪50~80年代崇明岛东部淤涨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同期长江年入海泥沙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20世纪90年代,由于围垦强度加大,两者变化趋势不一致。以海堤研究岸线变迁的工作尚不多见,此方法将为研究长时间尺度的岸线变迁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立 王承华
新兴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长三角地区旅游度假区的密集建设,也带来了各度假区产业定位不明、发展同质化、建设缺乏指导等相关问题。结合度假区自身区位类型特点,探索合理的发展模式,准确把握度假区自身特色,选择合适的旅游核心吸引产品,显得尤为重要。以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为例,针对"城市型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策略、总体定位、发展构架、特色塑造等重点问题提出了规划建议,重点强化了生态保护以及绿色发展等转型策略,为该类型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旅游度假区 城市型 阳澄湖半岛 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