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7)
2023(9687)
2022(8664)
2021(8287)
2020(6917)
2019(16319)
2018(16381)
2017(31365)
2016(17331)
2015(19703)
2014(19707)
2013(19682)
2012(18001)
2011(16250)
2010(16017)
2009(14506)
2008(13807)
2007(11837)
2006(10301)
2005(8793)
作者
(50622)
(41951)
(41575)
(39613)
(27158)
(20278)
(18976)
(16569)
(16123)
(15081)
(14741)
(14064)
(13388)
(13329)
(12900)
(12846)
(12807)
(12464)
(12107)
(11883)
(10537)
(10303)
(10095)
(9526)
(9387)
(9343)
(9299)
(9258)
(8494)
(8398)
学科
(65570)
经济(65497)
管理(49265)
(45720)
(37737)
企业(37737)
方法(31389)
数学(26979)
数学方法(26664)
(18526)
中国(16699)
(15994)
地方(15426)
(15047)
业经(14656)
农业(12619)
(12488)
理论(11650)
环境(11384)
(10742)
贸易(10736)
(10682)
技术(10554)
(10373)
教育(9711)
(9698)
财务(9639)
财务管理(9625)
(9524)
资源(9130)
机构
大学(242126)
学院(239703)
管理(99482)
(88663)
理学(86648)
经济(86516)
理学院(85625)
管理学(84148)
管理学院(83702)
研究(80287)
中国(57836)
科学(53337)
(52454)
(40581)
(40478)
业大(38823)
(38627)
研究所(37472)
中心(36750)
(34815)
北京(33351)
(33153)
师范(32874)
财经(31661)
农业(31518)
(31332)
(29672)
(28771)
师范大学(26673)
技术(25901)
基金
项目(173235)
科学(134638)
研究(126056)
基金(124008)
(108535)
国家(107610)
科学基金(91743)
社会(76347)
社会科(72122)
社会科学(72101)
(68435)
基金项目(67202)
自然(61561)
自然科(59953)
自然科学(59934)
自然科学基金(58830)
(57525)
教育(57192)
编号(52663)
资助(51046)
成果(42403)
重点(38277)
(37587)
(36656)
(35662)
课题(35626)
科研(33237)
创新(33170)
项目编号(32167)
大学(31930)
期刊
(95301)
经济(95301)
研究(67961)
中国(44557)
学报(41225)
科学(37619)
(36037)
管理(34696)
大学(30081)
教育(28466)
学学(27959)
(27039)
农业(25287)
技术(20541)
(17447)
金融(17447)
图书(17199)
业经(16165)
财经(14077)
经济研究(13826)
资源(13169)
(13109)
科技(12977)
理论(12686)
问题(12536)
实践(11939)
(11939)
林业(11847)
(11745)
情报(11648)
共检索到342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梅  唐茜  
为开展崇州枇杷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工作,调查了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分布范围,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枇杷茶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主要分布于N30044'01.55″~N30048'19.35″、E104003'32.16″~E103028'22.42″、海拔507~1106 m的自然群落中,种群内变异类型较多,遗传背景复杂,资源丰富。表现出树体高大直立、叶大具稀钝齿、叶片革质、花大、果壳硬厚等典型野生性状,不同类型间植物学特征差异显著。综合树型、叶尖、子房茸毛的有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萍  李春华  罗凡  唐晓波  王迎春  王云  
根据四川茶区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将四川茶区33个地方茶树资源和19个引进茶树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蒸青固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分析,以期为优质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以及四川茶区名优茶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52个茶树资源均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天府28号具有高氨基酸(>4%)特性;N-2、N-4、N-5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凤  刘霞  尹杰  宋勤飞  陈娟  牛素贞  刘进平  
【目的】为探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筛选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32个分布地的73个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春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及芽叶性状。【结果】在73个株系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0个贵州优质野生茶树株系,分别为Q3、Q18、Q27、Q32、Q34、Q41、Q49、Q51、Q56和Q66,10个茶树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一芽1叶百芽重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对照),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适中;73个野生茶树单株和扦插苗的主要生化成分表现基本一致;经进一步对10个优选株系扦插苗抗旱性(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初步评价,Q18、Q34、Q49和Q56株系的叶片栅海比和叶片CTR较高,分别在0.6和0.3以上。【结论】Q18、Q34、Q49、Q56野生茶树优势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一芽1叶百芽重较重,抗旱性强,可作为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会兵  汪云刚  唐一春  宋维希  李友勇  季鹏章  黄兴奇  
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理茶种主要存在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分布点有44个。导致大理茶严重被毁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开垦、过度放牧、砍伐采摘等。据此提出了对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燕  罗文敏  段如雁  李芸  杨秀忠  
[目的]比较9份茶树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以期为高海拔高寒干旱的威宁地区茶树种植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威宁县茶叶种植区的9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叶片解剖结构观察、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测定,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评价9份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结果]9份种质资源在叶片解剖结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存在差异;根据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SOD、CAT、POD、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作为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指标,抗旱性为鸠坑小叶种>威宁老茶树>福鼎大白>茗科1号>银霜>安吉大白茶>龙井43>云南大叶茶>黄金芽。根据综合评价值,强抗旱品种为鸠坑小叶、福鼎大白和威宁老茶树,其综合评价值高于0.59;中抗旱品种为茗科1号和银霜,其综合评价值为0.39~0.59;弱抗旱品种为安吉白茶、龙井43、云南大叶茶和黄金芽,其综合值小于0.39。[结论]鸠坑小叶种、威宁老茶树、福鼎大白茶抗旱性较强,适合威宁地区种植和推广;黄金芽、云南大叶茶抗旱性较弱,不适合在威宁地区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一春  宋维希  季鹏章  矣兵  马玲  王平盛  汪云刚  
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基地勐海茶树分圃的100份茶树资源的农艺性状、生化成分、加工品质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4份茶多酚含量>38%的特异茶树种质。加速这些资源的利用,将促进中国茶树品种的改良和产品多样化的开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正武  陈娟  龚雪  张小琴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本英  宋维希  孙雪梅  蒋会兵  马玲  矣兵  季鹏章  汪云刚  王平盛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中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一春  宋维希  矣兵  季鹏章  王平盛  张俊  
对保存于勐海国家茶树种质分圃100份茶树资源的农艺性状、生化成分、加工品质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2份低咖啡碱茶树种质,咖啡碱含量分别为0.07%、0.06%,植物学分类上属厚轴茶(C.crassicolumna);其鲜叶加工的绿茶品质正常,可直接利用或作为低咖啡碱茶树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唐敏  胡翔  
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曲线方程推导LT50(半致死温度),再结合茶苗低温处理试验,对川渝两地的19份茶树资源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筛选出北川中叶种、万源种、龙溪种、鸡鸣卵叶茶4个高抗寒种质资源,为茶树抗寒性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阚能才  
目前,对于野生茶树的起源地主要有几种观点,一是起源于中国,二是起源印度,三是起源于依洛瓦底江发源地,四是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分别起源于两个地方的二元说。茶树起源于6000万年之前,本文从四川、重庆地区发现的两片野生茶树的分布状态以及地球板块运动,证明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相撞的4000万年前,野生茶树已经在云贵高原和巴蜀大地存在,云贵高原是野生茶树的起源地。川渝两地的月牙形野生茶树分布,是因为印度板块挤压亚洲板块,形成了青藏高原,并将巴蜀西部向北推移,而形成的川渝野生茶树的月牙形分布。因此,印度现在的野生茶树是从云贵高原向西传播的结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志华  田娜  肖文军  
根据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对品质上具有一定优异性的 19 个茶树品种的春茶 1 芽 2 叶固定样进行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分析,为茶叶加工与茶叶深加工筛选茶树优异品种资源,并为茶树优异资源的育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白毫早,37-2,福安大白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碧香早,37-2,福安大白茶具有高茶多酚(>34%)特性;苹云具有高氨基酸(>4.5%)特性;白毫早,福安大白茶,水仙 84-1 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特性;水仙 84-1 具有高咖啡碱(>4%)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玲  蒋会兵  何青元  孙云南  陈林波  唐一春  刘本英  
【目的】调查分析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特征,为其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和走访等方法,对文山州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物种丰富,表型多样;目前共发现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3个,记录到5种、2变种,古茶树资源储量8583株;古茶树平均树高6.89 m、平均基围1.35 m、平均分枝高度0.63 m、平均冠幅29.25 m2,4个树体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52.11%;古茶树总体长势良好,其生长势为旺盛、一般、较差、濒死和死亡植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64.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鄢东海  刘声传  魏杰  刘红梅  罗显扬  陈元安  
为了利用贵州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培育特色优良绿茶品种,采用形态学、理化指标检测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湄潭苔茶、石阡苔茶、都匀毛尖茶和贵定鸟王茶4个地方茶树群体的农艺性状、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从4个地方茶树群体资源中鉴选出112个优良株系。②4个地方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品质指数均较好,绿茶感官品质优良。③发现了1个强耐寒种质,5个叶色特异、生长旺盛的种质,6个氨基酸含量高达6.0%~7.4%、茶多酚含量为19.2%~27.4%的种质,选育出4个优良绿茶品系进入全国区域试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向前  李思颖  王家金  陈啸云  梁名志  周玉忠  蒋会兵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的古茶树进行逐片、逐株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古茶树资源种类、树龄、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1hm2,分布于全州18个乡,59个村;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古茶树树龄在1000 a以上的有2株,500~1000 a的有7株,300~499 a的有13株,其余树龄多为100~299 a;92.55%的古茶树长势表现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建立了古茶树资源档案,讨论了西双版纳地区古茶树资源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濒危原因,并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