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3)
2023(12797)
2022(11092)
2021(10135)
2020(8778)
2019(20197)
2018(19707)
2017(37331)
2016(20878)
2015(23404)
2014(23263)
2013(22995)
2012(21508)
2011(19608)
2010(19295)
2009(18005)
2008(17769)
2007(15993)
2006(13922)
2005(12478)
作者
(65090)
(54420)
(54302)
(51403)
(34266)
(26524)
(24551)
(21389)
(20534)
(19120)
(18499)
(18165)
(17513)
(17140)
(17036)
(17022)
(16902)
(16040)
(15738)
(15726)
(13897)
(13278)
(13268)
(12537)
(12406)
(12169)
(11991)
(11985)
(11068)
(10994)
学科
(81695)
经济(81572)
管理(55888)
(53848)
(41368)
企业(41368)
方法(36847)
数学(32620)
数学方法(32261)
(25318)
(21765)
中国(21414)
(21127)
地方(18333)
业经(17316)
农业(17301)
(16740)
贸易(16735)
(16614)
(16151)
环境(13480)
(12508)
财务(12484)
财务管理(12447)
(12370)
(12158)
银行(12083)
(11917)
金融(11912)
技术(11807)
机构
大学(302031)
学院(298946)
(117233)
经济(114681)
管理(108701)
研究(107452)
理学(94191)
理学院(92939)
管理学(91102)
管理学院(90557)
中国(79066)
科学(72164)
(65690)
(64817)
(57496)
业大(53944)
(52999)
研究所(52890)
农业(52471)
中心(49221)
(45488)
财经(42036)
北京(40411)
(39323)
(38760)
师范(38712)
(38067)
经济学(36100)
(35994)
(35176)
基金
项目(207710)
科学(160391)
基金(149772)
研究(141109)
(135682)
国家(134538)
科学基金(111951)
社会(87957)
社会科(83073)
社会科学(83046)
(82115)
基金项目(80370)
自然(76527)
自然科(74665)
自然科学(74636)
自然科学基金(73316)
(70541)
教育(63997)
资助(60773)
编号(55053)
重点(47826)
(44886)
(44837)
成果(44086)
(42508)
计划(42295)
科研(41380)
创新(39913)
课题(38932)
科技(37512)
期刊
(126489)
经济(126489)
研究(81742)
学报(61585)
(58810)
中国(58661)
科学(52213)
大学(44605)
学学(42435)
(41536)
农业(39254)
管理(36560)
教育(26784)
(24377)
金融(24377)
技术(23126)
(21521)
业经(20753)
财经(20638)
经济研究(20274)
(17766)
(17729)
问题(17542)
业大(16638)
资源(15616)
科技(15141)
(14013)
农业大学(13871)
技术经济(13795)
图书(13273)
共检索到435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海滨  孙昭华  陈立  刘长杰  
为研究岸线码头密度对河流水动力变化及污染物输移的影响,以武汉河段为例,基于Mike21模型建立了适用于该河段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了长为9.6 km的岸线范围内布置不同密度码头群后引起的附近区域内水位、流速变化以及突发水污染事故后的自净能力变化,从空间差异性、最大变幅等角度对比了三者的差异,并归纳了码头密度与水动力条件、污染物浓度变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码头密度增加,工程区上游水位变化较流速更敏感,工程区及下游局部位置水位变幅较小,而流速变化较为敏感,表现为前沿主流区流速增大,近岸区流速减小;当码头密度大于1.25~2.5座/km的临界范围后,水动力条件随码头密度的变幅逐渐减缓。(2)修建码头后,受水动力变化影响,工程区河段上游污染物浓度变化呈"峰前减、峰后增",但工程区下游呈"峰前增、峰后减"的特征;工程区间内表现为主流区浓度增大、近岸带浓度减小、高浓度滞留时间总体增加的变化特点。(3)受码头工程群影响,无论是区间整体上,还是局部范围内,污染物浓度相对水动力条件变幅更大,对河段内水源地的取水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以上认识对于河流岸线开发利用规模选取和效应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腾  黄河清  周园园  
黄河宁蒙河段的水文和水温过程近几十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迫切需要评估这一变化对河道形态、凌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致灾效应。利用同水位河道过水断面形态参数分析方法,选取宁蒙河段稳定封冻区域(石嘴山-头道拐)的石嘴山、磴口、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5个主要水文站,根据2008-2013年凌汛前实测断面资料,计算相应年份5个水文站同水位下的河道断面面积、平均水深和深泓点高程。结果表明,宁蒙河段近年来凌汛期的径流量和水温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下泄流量过程有助于减少凌灾发生的几率;各水文站凌汛前的断面面积和平均水深等断面形态参数呈逐年增大的趋势,深泓点高程不断降低。河道过水断面形态的这种变化增大了凌汛期河道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少华  林承坤  杨桂山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 ,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 ,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 ,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 ,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 ,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比较稳定 ,岸线顺直 ,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较大 ;荆江段是长江著名的河曲段 ,其冲淤变化较大 ;城陵矶至湖口段为节点和分汊河床组成 ,一般来说节点较为稳定 ,而分汊河床不太稳定 ;湖口至江阴河段岸线一般较为稳定 ,但弯道河床变化较大 ;河口段不但受江流作用影响 ,还受潮流与波浪等共同影响 ,所以河口河床演变迅速 ,主要表现为汊道主泓迁移摆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传胜  孙小伍  李建海  
内河岸线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专门的评价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区域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研究方法已经从定性发展到定量,并引进了GIS手段。论文首先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将岸线评价分为质量分等评价、适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3种类型,概括为评价单元的划分、单项指标的评价和综合质量分等3个步骤。之后,论文以自然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武汉市域长江干流岸线的建港自然条件评价的实例,系统探索了运用GIS方法评价岸线资源的一般程序,将其分为:数据准备、建立数据库、评价实施、成果输出4个步骤。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洪涛  于明超  江静  
本文在污染供需分析框架下,选取中国2001-2006年34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等三种污染物排放密度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密度均与能源消耗密度、相对工资水平和国有资本比重正相关,与企业规模、环境管制指标和外资比重负相关。要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才是根本出路。为此需要做到:(1)鼓励节能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执行力度的监督;(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力度;(4)理顺政府对环保信息的披露机制;(5)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6)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标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之崟  雷中方  张振亚  杉浦則夫  
土壤渗滤法是一种就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植物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能高效去除COD、BOD5以及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水源保护和分散型污废水治理的意义重大。就上海虹桥机场围场河典型污染河段进行土壤渗滤法水质生态修复试验,结果表明COD的去除率高达75.8%,TP的去除率高达100%,水体中的溶解氧显著提高,各种有机物也得到相应的降解。同时,结合土壤渗滤法的主要特点及应用前景,对围场河水质生态修复提出了综合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佳  
近年来渭河水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威胁关中地区的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渭河2011-2013年五个监测点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NH3-N、石油类、PH、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进行测定;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图解法对水体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以NH3-N、石油类和BOD5污染为主,高锰酸盐指数含量较低,PH较正常;(2)渭河陕西段自上游的眉县向下游的华县污染逐渐加重,以临潼、华县监测点污染最为严重;(3)从2011年到2013年,渭河陕西段水体污染程度较高,且以2013年污染最为严重。污染最严重2013年的华县是污染最轻的2012年的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洪瑞  陈聚法  崔毅  赵俊  马绍赛  杨凤  
依据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水质和径流量监测资料,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法对两条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水质和径流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了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海量,并据此分析了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以及与近年黄海中南部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暴发的关系。结果显示,(1)2004~2008年灌河水质状况良好,但水质污染指数呈逐年升高趋势;2005和2007年射阳河水质为轻污染,其余年份水质为清洁。(2)不同年份灌河和射阳河年入海径流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灌河在15.72×108~41.93×108m3,射阳河在28.74×108~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楚天  杨勇  杨中华  黄丰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突发性水污染给各地水源地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能够对事故进行模拟预警和快速响应显得日益重要。针对突发性水污染的特点,采用贴体正交网格对河道进行空间离散化,采用平面二维瞬时排放水质数学模型与GIS集成,基于GIS的可视化功能实现了长江武汉段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动态模拟和水源地污染物浓度超标预警。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预测了长江上突发性事故排放形成的污染带的在江内的时空迁移状况,为武汉长江段水环境保护和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马绍赛  辛福言  崔毅  乔向英  
黄河和小清河入海径流量从 1 998~ 2 0 0 2年间呈下降趋势。黄河入海径流量 1 998年为1 0 7 34亿m3,2 0 0 2年下降到 4 1 5 7亿m3;小清河入海径流量从 1 998年的 4亿m3余下降到 2 0 0 2年的 1亿m3余。黄河平均年CODmn、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挥发酚入海总量为 4 432 2t,最高年份达到 6 7336t ,其中CODmn和硝酸盐的入海量起主导作用 ,约占年平均总量的 93 8%。小清河平均年CODmn、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挥发酚入海总量为 1 70 1 7t,最高年份达到 2 4 31 4t,其中CODmn和氨氮的入海量起主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郁亚娟  郭怀成  王连生  
淮河(江苏段)水体检测到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有机氯农药绝大多数属于USEPA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应用USEPA规定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和非优先控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摄入与饮入之和的水体有机物浓度标准,计算了淮河(江苏段)水体的48种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暴露浓度,并根据最高环境暴露浓度与USEPA水质指标的比值,参考IARC的化合物致癌性指标,建立了一套表征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风险特征以及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和建议的评价体系,对这些化合物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18种有机污染物超过了USEPA的标准浓度要求,其中9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中六氯苯、N-亚硝基二正丙胺、3,3'-二氯联苯胺、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旭音  刘冰  陈颖  沈志勇  
河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布既反映了不同的来源,又显示了污染水平。选择太湖周边具有不同污染源特征的漕桥河、梁溪河和大浦河,针对水体、悬浮物、沉积物3种不同介质,研究其化学元素含量及变化。微量元素特征及变化分析表明,3条河流整体上磷的含量较高,金属元素在城镇和工业区河段较高。元素主成分分析显示,接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径流的河流,主成分组成差别明显。元素特征对比值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元素对的变化并不一致,不同河道大体反映了工业废水、农田径流和生活污水的特点;分配系数KD值的大小顺序为Fe>Al>Zn>Cr>Ni>K,多数元素的KD值都是漕桥河最高,梁溪河最低,Zn的KD值则是大浦河最高,漕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天骄  于航  
本文选取天津市的主要地表河流海河干流,以水质现状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相结合,研究了海河干流中重金属污染物在不同水期、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掌握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合天津市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及海河干流的水功能区划,指出重金属污染程度主要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入海段>市区段,并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了成因分析,为海河干流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及水体污染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研究入海河流与海洋环境的相互影响提供了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霞  赵新华  马伟芳  黄建军  李亚男  
为治理城市排污河道沉积物中Pb、Cd-有机物复合污染,在对沉积物底泥合理疏浚的基础上,利用栽培试验研究了黑麦草对受污染河道底泥中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底泥中的重金属Pb,Cd都超过了世界土壤背景值,原泥中Pb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其中碳酸盐结合态最低,为15.70 mg/kg,铁锰结合态最多,为53.89 mg/kg,有机结合态居中,为37.02 mg/kg,其余均以残渣态形式存在,Pb总量高达296.64 mg/kg;而Cd总量为5.82 mg/kg,其余形态含量均未检测出。种植黑麦草后,植物地下部分Pb含量高达254.69 mg/kg,是地上部分的2.9倍;黑麦草地下部分的Cd...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光君  雷坤  杨丽标  
分析了徒骇河、德惠新河与马颊河2003~2010年入海断面水质变化状况及入海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徒骇河与德惠新河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Cr、CODMn、BOD5、NH3-N、石油类,主要表现为耗氧类有机污染与有机有毒类污染。马颊河主要超标污染物除CODCr、CODMn、BOD5、NH3-N、石油类外,还包括TP与VHB,以上各水质指标浓度分别超过III类水质标准的9、7、12、6、7、9、13倍,表现为耗氧类有机污染、营养盐类污染及有机有毒类污染问题。3条河流中,马颊河污染最为严重。研究期间,除德惠新河的无机无毒类与有机有毒类分类综合污染指数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外,其它类别分类综合污染指数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