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2)
- 2023(6240)
- 2022(5556)
- 2021(5082)
- 2020(4534)
- 2019(10787)
- 2018(10611)
- 2017(20539)
- 2016(11556)
- 2015(13228)
- 2014(13500)
- 2013(13626)
- 2012(13017)
- 2011(11904)
- 2010(12211)
- 2009(11454)
- 2008(11582)
- 2007(10690)
- 2006(9189)
- 2005(8212)
- 学科
- 济(52326)
- 经济(52286)
- 管理(30419)
- 业(28462)
- 方法(24665)
- 数学(21826)
- 数学方法(21660)
- 企(21531)
- 企业(21531)
- 农(15560)
- 地方(13890)
- 学(12931)
- 中国(12078)
- 环境(11755)
- 财(11448)
- 农业(10269)
- 贸(10048)
- 贸易(10046)
- 业经(9886)
- 易(9682)
- 和(9022)
- 制(8377)
- 划(7532)
- 融(7289)
- 金融(7287)
- 地方经济(7243)
- 银(7154)
- 银行(7128)
- 生态(7113)
- 理论(6795)
- 机构
- 学院(172683)
- 大学(172188)
- 济(70835)
- 经济(69323)
- 管理(63997)
- 研究(62985)
- 理学(54858)
- 理学院(54117)
- 管理学(53129)
- 管理学院(52807)
- 中国(46345)
- 科学(41336)
- 京(37827)
- 农(35149)
- 所(33843)
- 江(32380)
- 研究所(31119)
- 财(30604)
- 中心(29297)
- 业大(29220)
- 农业(27841)
- 财经(24452)
- 范(23906)
- 师范(23651)
- 北京(23073)
- 院(22495)
- 经(21901)
- 州(21695)
- 经济学(21414)
- 省(20291)
- 基金
- 项目(114980)
- 科学(89378)
- 基金(82074)
- 研究(81688)
- 家(72489)
- 国家(71930)
- 科学基金(60153)
- 社会(50242)
- 社会科(47494)
- 社会科学(47474)
- 省(47020)
- 基金项目(44538)
- 自然(39805)
- 划(39125)
- 自然科(38676)
- 自然科学(38661)
- 自然科学基金(37944)
- 教育(36786)
- 资助(33365)
- 编号(33285)
- 重点(27120)
- 成果(26797)
- 发(26091)
- 部(25290)
- 课题(23434)
- 创(23390)
- 科研(22500)
- 计划(22264)
- 创新(21991)
- 大学(20797)
共检索到253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鸿翔 王保良 陈昊 杨欢 郭文献
水文情势的自然波动是维系河流生态系统功能性的关键。然而以往的研究缺乏对岷江流域水文情势的全面评估,重点利用具有生态意义的指标来全面分析岷江流域水文情势的演变及生态响应。针对岷江流域本研究采用Mann-Kendall和Pettitt检验法判断水文突变年份。通过2个广义的生态指标(生态盈余、生态赤字),水文变化指标(IHA)和识别突变发生前后生态水文变异特征。借助水文变异程度(D_0)和水文情势变化法(DHRAM)评估改变程度。结合Budyko水热耦合平衡理论量化生态水文变化的驱动因素。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SI)来评估岷江水文情势变化下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岷江流域水文情势在1993年发生突变。(2)岷江流域水文总体改变度达到44%,综合评定为中度改变。(3)水文情势改变导致岷江流域生态盈余减少及生态赤字增大。(4)根据Budyko理论,发现人类活动对岷江流域年均径流变化的影响占比达到54.20%,为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影响占比为43.88%,蒸发影响占比1.92%,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导致岷江径流量降低83.83 mm。(5)SI指标表明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快了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的趋势。研究可以为加强岷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岷江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文献 焦旭洋 周昊彤 金耀广 王鸿翔
河流水文情势是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驱动力。针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嘉陵江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等问题,选取嘉陵江代表性水文站-北碚站(1956~2017)的逐日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流量特征分析,并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突变前后水文指标进行割裂,选择应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和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价嘉陵江水文情势变化及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影响定性分析,结果如下:嘉陵江流域北碚水文站的年均流量呈轻微的下降趋势,突变年份发生在1993年;通过对水文情势突变前后生态水文指标分析得出:嘉陵江流域整体水文改变程度为50%,处于中度改变,其中逆转次数这一水文指标改变度达到100%;对比鱼类组成变化可知,一些漂流性、适应急流生境鱼类和大型经济鱼类数量明显减少,分析得出嘉陵江梯形水库运行以后对鱼类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可为嘉陵江流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记伟 解建仓 杨柳 黄银兵 张晓宏
【目的】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西安市灞河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分析其改变程度对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为灞河开发治理和生态调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西安市灞河马渡王水文站1972-2010年的实测日流量资料,以2001年为节点,将39年水文序列划分为节点前的"近自然状态"和节点后的"人工干扰状态"2种条件,采用变异性范围法(RVA)评价水文改变指标(IHA),即月平均流量、年极值流量、出现时间、高低流量频率及历时、流量变化率及频率等指标特征,量化河流受影响程度,进而分析河流水文情势变化情况。【结果】由于西安城市向东部扩展和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灞河下游水文条件受到人工干扰。在IHA的5类指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武玮 徐宗学 李发鹏
利用林家村、魏家堡、咸阳、临潼和华县5个水文站资料,借助有序聚类分析法检测渭河流域关中段流量突变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分析渭河流域关中段的水文情势改变程度,定量评价变化程度较高的水文参数。突变点分析表明,渭河关中段径流在1986年发生突变,可以认为1958—1985年水文情势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近似天然状态。对1986年前后两个时期的水文情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个水文站中不同的水文参数改变程度不同。总体来看,5个站点的水文情势均发生较为显著的改变,其中林家村、魏家堡和咸阳3个站点差异最显著,主要是受宝鸡峡引渭工程的影响。通过对人类活动影响前后水文情势对比分析,更加深入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唯鑫 郭生练 王俊
近年来,长江上游已建成一批大型水库,其运行调度必然会对下游的径流产生影响。水文变化指标法(IHA)和水文变化幅度法(RVA)是以水流的量、时间、频率、延时和变化率5种基本特征为基础,对建坝前后的河道水文情势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长江流域大型水库群建设的实际情况,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划分了宜昌站建库前后的流量序列,用来评估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群对宜昌站水文情势的改变情况。M-K相关检验发现,宜昌站的年最小流量已经在2000年发生了显著性地变化;IHA和RVA分析成果表明,宜昌站的水文情势已经发生了中等程度的改变,主要是与小流量相关的一些因子,如1~3月平均流量、最小流量六...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尹正杰 许继军 田辉伍 杨春花
为科学评价预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征,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内的屏山、朱沱和寸滩3个水文站的实测逐日流量序列为基础,采用基于32个IHA指标的RVA方法,分析保护区水文情势的自然特征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梯级水库联合调度运行模拟,研究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运行后保护区未来的水文情势变化。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之前保护区的水文变化比较稳定;1990年后保护区水文情势变化有所增加;金沙江梯级水库运行后保护区屏山站的水文变化加剧,但朱沱和寸滩站的水文变化不大,显示保护区支流水量汇入显著减缓了水库调度对保护区中下游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水文变化 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红玉 李兆富
湿地在流域中由于特殊的水理性质和地理位置而具有特殊的水文调节功能。但是流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常常导致大量湿地丧失和退化,湿地水文调节功能遭到破坏。论文选择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流域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流域自20世纪60年代湿地开发以来河流流量的变化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流域年均流量在1965~1999年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在不同的季节月均流量、最大和最小流量变化出现差异,最小和最大流量向极端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发现,下垫面条件变化和水利工程对年均径流和流量的影响分别占76%和16%;而降水和水利工程用水对春季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分别占47%和56%;下垫面条件改变和水利工程排水对秋...
关键词:
湿地 河流流量 变化过程 影响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夏清 章光新
湿地水文情势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影响到湿地类型分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扎龙湿地是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枯水年需要人为补水来维持水文情势。分析人为补水条件下扎龙湿地水文情势,为确定湿地生态补水机制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1971年-1987年和2001年-2008年两个人为补水期,利用收集到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扎龙湿地水循环要素特征和水量平衡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年,人为补水量是扎龙湿地的重要水源。在自然和人为补水双重作用下,扎龙湿地蓄水量是增加的,有利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此外,人为补水有利于湿地地下水位的回升和维持地表水位的相...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水量平衡 扎龙湿地 人为补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艳敏 毛德华 邓美容 张京亚
河流生态水文情势对生态系统起着决定性作用,定量评估日调节电站库区中部生态水文情势影响,可为日调节电站的生态调度,维持河流生态健康等提供科技支撑。采用变动范围法(RVA)对湘江干流大源渡枢纽库区衡阳水文站1959~2015年逐日流量、水位及流速指标进行分析,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标SI初步评估库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日调节电站蓄水后,库区中部生态水文变化特征及生态影响为:流速IHA指标整体改变度达到81%,流量IHA指标整体改变度为43%;4~7月月均流速降低(高度改变)不利于"四大家鱼"产卵活动;库区年极小值流量的增加利于保障自然栖息地和植物群落;年极值流速降低在改变库区河道地貌的同时加大生态环境风险;流量、流速年最小值出现时间发生100%改变,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流量低脉冲历时和流速高脉冲历时高度改变,不利于刺激家鱼产卵繁殖活动;枢纽蓄水后SI值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云云 畅建霞 雷江群
【目的】研究改进变化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中各水文指标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程度,以有效避免RVA在评价河流整体水文情势时容易忽略低度、中度改变指标的不足,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改进的RVA算法充分考虑了5类33个水文指标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响应程度,并将层次分析法(主观赋权法)与熵权法(客观赋权法)相结合赋予各指标生态权重,集结并累加各指标综合生态权重与单个水文指标改变度,综合评价河流水文情势的整体改变度。以渭河关中段为例,依据林家村、咸阳、华县水文站1960-2010年的日径流资料,借助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文献 李越 王鸿翔 查胡飞
水文情势变化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主要驱动力。为了定量评价三峡水库下游河流生态水文情势变化,选取三峡水库下游宜昌水文站(1952~2014年)逐日流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流量特征分析,并应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以及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价了三峡大坝下游宜昌江段生态水文情势变化及其对重要鱼类中华鲟和四大家鱼产卵繁殖影响。结果表明:(1)宜昌站年均流量总体呈现显著性减少趋势,突变年份出现在2003年,表明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河流水文影响显著;(2)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宜昌站生态水文指标分析,宜昌水文站整体水文改变度为61%左右,属于中度改变,接近于高度改变;其中流量下降率和逆转次数受影响最为明显;(3)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在一定程度改变了下游河流生态水文情势,重要鱼类产卵场生境条件发生了改变,导致了长江中下游鱼类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该研究为长江上游河流生态保护以及开展水库生态调度提供了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耶 谢永宏 邹冬生
基于1980~2015年荆江三口五站逐日流量数据,采用IHA指标体系分析度量三峡工程运行前后荆江三口水文情势的变化。除新江口和弥陀寺在枯水期1~3月有小幅增长外,三口各站点月均流量值均减小,汛期下降幅度较大。最大日流量值持续下降,但2003年后变化趋势相对平缓。沙道观和管家铺站断流天数显著上升,各站流量变化率明显降低。荆江三口水文情势变化受长江干流径流量减少、径流过程改变以及干流与口门河段河道冲淤不一致的共同影响,对长江中游四大家鱼种群以及洞庭湖苔草草洲的发展产生一定负面作用。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荆江三口 水文情势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学雷 宋辛辛
水文情势是塑造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关键性因子.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为保证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先后实施了汉江中下游梯级渠化工程,将自然河流形态变为河道型水库,对中下游水文情势产生重大影响.这里结合水文指标法(IHA)和变化范围法(RVA),识别了丹江口、王甫洲和崔家营多级水库联合运行蓄水前后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及其水文改变度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下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流量的整体改变度增加,但与距水库距离远近关系不大;其中沙洋站从41.6%增加到72.1%;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流量要素中,流量变化率与频率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1.2%),其次是高、低脉冲频率与历时、极端流量大小及历时和月平均流量值(平均水文改变度分别为59.9%、54.7%和43.0%),随着上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水位的整体改变度大大增加,且在皇庄站以上,距离水库越远,改变度越大;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水位要素中,月平均水位值的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8.1%).说明梯级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耦合作用与水库数量密切相关,且对水文情势尤其是水位的改变很大.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梯级水库 耦合作用 汉江中下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娜 梅亚东 尹志伟
研究水库下游河道中水文情势的变化是研究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胁迫的一种新途径。RVA(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方法基于32个参数从水流的等级、频率、历时、发生时间、变化率5个方面的水文特征对建坝后河道水流情势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给出各个参数确定的满足河道生态要求的流量特征变化范围。将该方法运用于位于浙江省飞云江上的珊溪水库,以其下游的峃口水文站为观测点,分析了该站52a的日流量资料,计算出了河道水流参数满足生态系统要求的可控制范围。并在原RVA评价各参数水文变化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的方法对32个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整个河流水流情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评...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河道生态 RVA 评价 水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文献 金耀广 李越 史名洋 王鸿翔
为了定量评价长江中下游近60年来水文情势变化,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均值差异T检验法对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和大通3个水文站1954~2016年径流量进行趋势和突变检验,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定量评估长江中下游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并运用RVA法对径流量突变前后32个水文指标改变度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宜昌站和汉口站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大通站年径流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总体变化趋势不显著,径流突变点分别发生在2002、2005和2006年,总体上与三峡水库蓄水时间相符;(2)三峡水库蓄水主要影响长江中下游径流年内变化,尤其是对年极值影响最大,且随着距离水库的增加,影响减弱;(3)宜昌、汉口和大通水文站水文改变度分别为55%、46%和32%,长江中下游河流水文情势总体上属于中高度改变;(4)气候变化占对中下游径流量改变贡献程度的70%左右,人类用水以及水库蓄水等人类活动贡献程度约占30%,气候变化是导致长江中下游年径流量发生改变的主导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