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5)
2023(5829)
2022(4979)
2021(4511)
2020(3730)
2019(8267)
2018(7898)
2017(13685)
2016(8291)
2015(9089)
2014(9114)
2013(8902)
2012(8650)
2011(7657)
2010(7901)
2009(7463)
2008(7596)
2007(7032)
2006(6307)
2005(5492)
作者
(27367)
(23026)
(22850)
(21708)
(14416)
(11291)
(10053)
(9036)
(8756)
(8488)
(8211)
(7940)
(7707)
(7394)
(7282)
(7068)
(7051)
(6962)
(6958)
(6770)
(5981)
(5922)
(5721)
(5416)
(5250)
(5153)
(5089)
(5068)
(4778)
(4692)
学科
(30257)
经济(30231)
管理(19158)
(16875)
(12877)
企业(12877)
方法(11651)
(10903)
地方(10581)
(9664)
数学(8765)
数学方法(8552)
中国(7916)
农业(6981)
(6938)
业经(6936)
理论(5990)
环境(5382)
(4864)
地方经济(4836)
(4650)
贸易(4640)
(4501)
财务(4489)
财务管理(4479)
(4414)
企业财务(4289)
(4201)
(4041)
生态(4038)
机构
学院(118434)
大学(116938)
研究(46444)
管理(38985)
(36473)
经济(35407)
科学(34886)
中国(34053)
理学(32690)
理学院(32131)
管理学(31050)
管理学院(30853)
(28148)
(27227)
(25868)
(25694)
研究所(23813)
业大(23238)
中心(21370)
农业(21244)
(19767)
(19680)
师范(19514)
(18263)
(18079)
北京(17199)
(16668)
师范大学(15752)
(15255)
技术(14711)
基金
项目(82527)
科学(63237)
基金(57497)
研究(54292)
(53668)
国家(53252)
科学基金(43517)
(35916)
社会(31723)
自然(31322)
基金项目(31212)
自然科(30424)
自然科学(30418)
社会科(29924)
社会科学(29913)
自然科学基金(29836)
(28952)
资助(24506)
教育(24323)
编号(20948)
重点(19991)
(18971)
计划(17774)
科技(16732)
课题(16587)
成果(16491)
科研(16486)
(16038)
(15697)
(15132)
期刊
(47487)
经济(47487)
研究(31492)
学报(27882)
中国(25866)
科学(24265)
(24050)
大学(20127)
学学(19133)
农业(16318)
教育(14352)
(13273)
管理(13223)
林业(10902)
资源(9360)
业经(9306)
(9142)
技术(8824)
(8097)
金融(8097)
业大(7831)
(7790)
(7646)
科技(6546)
(6392)
旅游(6392)
(6392)
问题(6091)
(6082)
财经(6031)
共检索到184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楷  杨万勤  彭艳  张川  黄春萍  吴福忠  
凋落叶在高山森林河流中的分解不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而且与森林养分流失以及下游水体环境密切相关,并可能受到冬季雪被变化和土壤季节性冻融的影响,但一直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以岷江上游高山森林4种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了一个冬季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的质量损失特征。经过一个冬季(162d)的分解,康定柳、高山杜鹃、方枝柏和四川红杉凋落叶分别完成了初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慧玲  杨万勤  汪明  岳楷  王滨  彭艳  张川  吴福忠  
森林河道与溪流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与水生态系统的关键纽带之一,其贮量特征直接关系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但缺乏必要关注。因此,以岷江上游典型高山森林河道与溪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山森林河道与溪流木质残体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域森林木质残体在河道与溪流中的总贮量分别为2 630.72g/m2和753.41g/m2。(2)河道木质残体以径级大于10cm的粗木残体为主(达88.23%),1~2.5cm的细木质残体分布最少(仅1.20%);相反地,溪流木质残体以1~2.5cm比例最大(达48.95%),10cm以上的木质残体分布比例最小(仅1.22%);(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李亚  杨万勤  李晗  倪祥银  何洁  吴福忠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川西高山森林典型乔木(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灌木(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窗中心到郁闭林下不同生境(林窗中心、林冠林窗、扩展林窗和郁闭林下)中凋落物第一年分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雪被融化期和生长季节)可溶性碳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6种凋落物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在冬季含量增加而在生长季节含量降低,而可溶性无机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斌  刘世荣  张远东  王植  缪宁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基于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估测岷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密度、碳密度年增长率及其随林龄、海拔和坡向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暗针叶林的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较高,中龄林、幼龄林生物量碳密度较低,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龄林和近熟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幼龄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中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大,为1.3%,其次为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为0.8%,幼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小,为0.7%;海拔3600~3800m处生物量碳密度最大,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段;海拔3000~3400m处生物量碳密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庞学勇  包维楷  吴宁  
干旱河谷是我国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环境异质性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以其较好的光热等条件成为整个川西地区人口和城镇分布集中的核心地带,但是由于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和随之而来的人地矛盾,加之干旱河谷脆弱的生态系统,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为例,探讨了干旱河谷气候成因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指出人类活动是叠加于自然因素作用之上的,不是起主导作用,大气环流、局地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造就了当今干旱河谷气候形成,是干旱河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气候特征具有:(1)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下降迅速,≥10℃的积温大,持续时间较长,地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叶  李海防  段文军  唐东明  王绍能  刘兴伟  黄华乾  
从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采用固定样地定位监测法,对漓江流域典型森林群落木荷Schima superba林降水特征及地表径流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林在雨季容易产生地表径流,但由于木荷林群落结构良好,地表径流系数仅为0.0167;木荷林地表径流平均滞后时间为70 min,最长滞后时间为330 min。地表径流的产生受前期降水和林地条件的影响,在前期降水较充分的情况下,4.3 mm的降水就能产生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显著线型相关;降水强度对径流系数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降水强度越大径流系数越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勇  何勇  张健  陈秀兰  曾维忠  
针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现状,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以支付卡形式设计了374份调查问卷,调查了岷江流域居民对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WTP)。结果表明:岷江流域60.80%的居民家庭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支付意愿,平均支付意愿为每户每年44.00元。按照岷江流域现有家庭数量计算,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每年是5 507.48×104元。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支付意愿与个人社会经济变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对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作了环境经济学解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项清  于欢  阚瑷珂  黄弘  何杰  
岷江上游河流水系的结构特征与复杂地貌环境构建了山区独特的水生态与水环境基础,从而塑造了流域聚落特殊的分布规律。研究分别通过河流邻近距离、河道剖面的海拔变化、集水流域等级以及河流水系发育的复杂程度,展开对岷江上游聚落分布的平面形态、垂直变化、类型分布和空间分异的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岷江上游水文环境耦合地貌特征影响山区聚落分布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聚落具有附主干河流呈“线状”分布的特征;总体上聚落随岷江支流河道海拔升高数量降低,但在不同支流上具有一定差异。岷江干流沿线聚落随河道剖面海拔升高呈现“U型”分布特征,聚落集中分布在海拔873-1588m和1877-3369m的河道两侧;不同民族类型聚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集水区等级指向性,如1级集水区仅藏族聚落分布,而汉族聚落几乎全部分布于10级集水区;聚落密度总体随流域水系分维数升高而增大,且在不同支流流域上具有不同空间分异规律。(2)地理探测器表明河流水系密度、水系分维数、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是影响岷江上游聚落分布的主控因子,且具有显著的非线性交互增强效应。(3)通过阶地发育、孕灾风险、气候环境和地貌景观特征的讨论,揭示了岷江上游水文特征与地貌环境耦合形成的生产生活环境被流域居民适应性选择和利用,从而形成河流水系影响聚落分布的内部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玉梅  杨万勤  张健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纯林与混交林叶凋落物的质量损失过程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的作用。结果如下:(1)云杉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即土壤动物主要在分解前期发挥作用,其中,大型土壤动物早期以植食性的蛴螬为主,中期以捕食性的石蜈蚣为主,后期以腐食性的马陆为主;中小型土壤动物始终以螨类、跳虫和线虫为优势类群;相关分析表明线虫数量与云杉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关性最大,大型土壤动物次之。(2)云杉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即土壤微生物主要在分解后期发挥作用,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真菌数量与云杉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关性大于细菌和放线菌。(3)云杉纯林叶凋落物分解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永健  陶建平  张炜银  臧润国  王微  李宗峰  
对岷江上游土地岭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外貌、物种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恢复后群落外貌以小型叶、单叶、非全缘、草质的高位芽植物为主,表现出与演替前期相符的类似温带针阔混交林特征。恢复形成的四类不同群落组成有一定差异,造林并封育效果最好,干扰下的恢复效果最差。在恢复的进程中,四类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更复杂,川莓在各灌木层都占优势地位。放牧干扰是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较低及灌丛难以实现进展演替的主要原因。恢复后群落的上层盖度影响下层盖度,放牧引起了少数口食性差的草本迅速占优。从径级结构上看,处于演替前期的华山松林有被云杉类取代的趋势,加入演替后期种的封育造林是更理想的恢复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传秀  王青  闫婵娟  
【目的】对土壤颗粒分维特征定量化研究,为改良耕作区土壤结构和提高农业生产潜力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选取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3个典型耕作区,运用分形模型,研究该区域典型农耕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特征。【结果】研究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2. 6279~2. 8705,不同土壤质地分形维数存在显著差异:粉壤土>壤土>砂壤土,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以表征土壤质地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分形维数的分布特征:退耕还林>经果林>原始林,土壤分形维数随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同一流域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深度成正比,不同深度土壤之间变化幅度较小且随深度增加逐渐稳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黏粒(R2=0. 8125)和粉粒(R2=0. 7556)呈正相关,与砂粒(R2=0. 8932)呈负相关,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表征土壤颗粒组成。【结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指标是表征土壤质地物理结构状况的重要参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佳佳  傅伟军  杜群  张国江  姜培坤  
基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2010年6—9月的森林凋落物碳密度数据和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CFI)数据,利用克里格插值法研究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为10.2~4 589.8 kg·hm-2,均值为1 627.1 kg·hm-2,森林凋落物平均碳密度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变异系数为0.54,半变异函数基台效应(Nugget/Sill)为62.75%,变程为42.69 km,其空间分布存在区域差异;克里格插值显示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由内陆至东南沿海呈下降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一平  段泽新  窦军霞  
利用岷江上游和元江(红河上游)河谷区的多年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两河谷区的光、热、水、风等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两河谷区的日照时数均较多,日照充足,干热河谷的日照时数要比干暖河谷多。干热河谷的平均温度要比干暖河谷要高。两河谷均是气温的年较差较小,月较差较大;降水的地区差异大,有明显的干雨季之分,降水均集中在雨季,降水量干热河谷多于干暖河谷;两河谷均是山谷风大,定时风显著,风速均是干季大,雨季小。两河谷局地小气候均呈现复杂多样特征。在干热河谷中上段,光热资源较丰富,而水分资源不协调,导致水分构成了该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在干暖河谷中上段,光照可满足需要,热量和水分不足,构成了限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新章  张慧玲  江洪  余树全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自然和UV-B辐射滤减2种环境下6种亚热带代表性树种(杉木、马尾松、木荷、香樟、青冈和甜槠)凋落叶的分解情况。结果表明:除个别分解阶段外,各树种凋落叶在2种UV-B辐射环境下的干质量剩余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分解时间延长,差异逐渐加大;与对照相比,UV-B辐射滤减显著降低了6个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P<0.01),降幅为33.3%~69.6%,对香樟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最小,对杉木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最大;UV-B辐射处理和凋落物类型对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以UV-B辐射的影响更强烈;自然和UV-B辐射滤减环境下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均与C∶N呈显著负相关(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金山  谢洪  
泥石流堵塞主河,特别是堵断主河后发生重大灾害的实例屡见不鲜,对泥石流堵河的研究也方兴未艾。选取岷江上游具有代表性的堵河型泥石流沟4条、堵塞型泥石流沟及不堵河型泥石流沟各2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得到各泥石流沟的基本数据、泥石流堵河状况及入汇处主河特征的资料,对堵河型泥石流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堵塞型、不堵河型泥石流沟进行比较,得出计算泥石流堵断主河可能性大小的经验公式,并对所选典型泥石流沟进行了计算。经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故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可用此式计算泥石流堵河可能性大小,并依此来判断泥石流对主河的堵塞程度,计算数值越大,堵塞程度就越高,一般堵河可能性R在10以上为易于堵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