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9)
2023(4908)
2022(4175)
2021(3962)
2020(3307)
2019(7465)
2018(7136)
2017(13883)
2016(7761)
2015(8031)
2014(8172)
2013(7927)
2012(7470)
2011(6768)
2010(6664)
2009(6050)
2008(6019)
2007(5165)
2006(4522)
2005(3987)
作者
(22501)
(18982)
(18385)
(17696)
(12060)
(9300)
(8249)
(7195)
(7137)
(6919)
(6763)
(6384)
(6347)
(5958)
(5898)
(5800)
(5730)
(5608)
(5592)
(5341)
(4716)
(4572)
(4570)
(4461)
(4339)
(4274)
(4163)
(4107)
(3845)
(3795)
学科
(31066)
经济(31039)
(18872)
管理(17810)
(14252)
企业(14252)
方法(14003)
数学(11396)
数学方法(11287)
地方(9778)
(8815)
(8099)
(7572)
中国(6761)
农业(6603)
业经(6581)
(5406)
财务(5402)
财务管理(5390)
企业财务(5268)
(5113)
理论(4951)
环境(4942)
(4752)
金融(4752)
(4453)
贸易(4451)
地方经济(4448)
技术(4304)
(4279)
机构
学院(106231)
大学(103988)
(38999)
研究(38733)
经济(38172)
管理(37780)
理学(32690)
理学院(32196)
管理学(31545)
管理学院(31330)
中国(27868)
科学(26327)
(22429)
(21878)
(20208)
(19989)
(19493)
研究所(18546)
中心(17601)
业大(16785)
(16544)
师范(16308)
农业(15963)
财经(15613)
(14446)
(14166)
(13839)
(13654)
师范大学(13240)
北京(12859)
基金
项目(76507)
科学(61094)
基金(56550)
研究(52695)
(50791)
国家(50379)
科学基金(43051)
社会(34368)
社会科(32673)
社会科学(32663)
(32282)
基金项目(30910)
自然(29303)
自然科(28553)
自然科学(28543)
自然科学基金(28049)
(25802)
资助(23742)
教育(23346)
编号(18979)
重点(17939)
(17569)
(16592)
(15390)
科研(14903)
计划(14902)
(14601)
成果(14552)
课题(14533)
(14463)
期刊
(43546)
经济(43546)
研究(27558)
学报(19962)
中国(18743)
(18268)
科学(17905)
大学(14456)
(14346)
学学(13851)
农业(12803)
管理(12381)
(9640)
金融(9640)
教育(8558)
业经(7812)
(7604)
财经(7521)
资源(7411)
(7103)
经济研究(6598)
(6419)
技术(6416)
(6311)
旅游(6311)
(6311)
问题(5623)
(5610)
学刊(5075)
旅游学(5074)
共检索到151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金山  谢洪  
泥石流堵塞主河,特别是堵断主河后发生重大灾害的实例屡见不鲜,对泥石流堵河的研究也方兴未艾。选取岷江上游具有代表性的堵河型泥石流沟4条、堵塞型泥石流沟及不堵河型泥石流沟各2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得到各泥石流沟的基本数据、泥石流堵河状况及入汇处主河特征的资料,对堵河型泥石流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堵塞型、不堵河型泥石流沟进行比较,得出计算泥石流堵断主河可能性大小的经验公式,并对所选典型泥石流沟进行了计算。经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故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可用此式计算泥石流堵河可能性大小,并依此来判断泥石流对主河的堵塞程度,计算数值越大,堵塞程度就越高,一般堵河可能性R在10以上为易于堵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李泳  韦方强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长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753~2002年的200多年中,区内仅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特大灾害点就达17个,累计死亡近6000人;致死百人以下的灾害点更多,致死十人以下的灾害点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总和远远大于上列数字;有60余个市县政府驻地城镇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乡镇则多达上百个。由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数十到数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兴长  游勇  陈晓清  柳金峰  黄凯  
冷渍沟是安宁河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沟,沟内发育了一大型滑坡-碎屑流,为后续泥石流活动提供充足的松散物质来源。为了研究冷渍沟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在野外调查和实地勘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背景条件及其特征,探讨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泥石流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冷渍沟泥石流属于过渡性(亚粘性)高频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百年一遇的泥石流容重为2.1t/m3,五十年一遇的泥石流容重为2.0t/m3,二十年一遇害泥石流容重为1.9t/m3,相应的峰值流量分别为127.68、81.71和38.18m3/s。在常态下,冷渍沟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会逐渐减小;但如果近期遭遇强震或者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兴长  游勇  陈晓清  吕娟  柳金峰  
沙耳沟是一条老泥石流沟,处于"5.12"地震的严重波及区。为了研究地震对严重波及区泥石流沟的影响,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勘查,对沙耳沟泥石流震后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沙耳沟泥石流的性质可判定为"中频率-中~大规模-较高粘度泥石质泥石流",具有暴雨激发、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等特点,其危害作用主要为冲毁和淤埋。泥石流物源主要以沟床质起动、沟源侵蚀和沟岸崩滑补给为主,沟内固体物源方量约130.0×104m3,其中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固体物源动储量约30.0×104m3,已经具备暴发中-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根据计算,在50 a一遇的暴雨作用下,一次泥石流总量超过9×104m3;在100 a一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海  刘建康  石胜伟  
八步里沟位于大渡河上游,沟口堆积扇为金川县城,历史上泥石流灾害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泥石流灾害进行了综合治理,工程防治效果明显,通过近30a的演化,防治工程与泥石流灾害共同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泥沙资源并进行了初步开发。分析了八步里沟的资源特征、综合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开发与保护的优化配置以及进一步开发的空间等问题,发现拦砂坝库区的建材开发有效延长了工程运行年限,沟内种植经济林抑制了泥石流灾害,拦砂坝抬高沟床侵蚀基准面为小水电开发和灌溉提供了水头,经济发展与灾害防治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发挥防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进一步利用现有治理工程建立泥石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明涛  韦方强  王欢  苏鹏程  谢涛  
三江并流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同时又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评价了三江并流区泥石流的危险性,这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适用于没有足够训练数据的情况,可以快速对一个区域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估。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选择了能够反映三江并流区泥石流灾害主控因素的8个影响因子:地形坡度、坡向、植被、地层岩性、断裂带密度、河流切割密度、降雨量和道路网密度。聚类分析算法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将整个研究区域划分为四个子类,分别对应极低、低、中等和高危险区,其评价结果与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分布的点密度值相吻合。从危险性评价图可以发现,即使在极低危险区域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益敏  杨蕾  魏苏杭  
开展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了解区域泥石流易发程度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异质性,为区域宏观层面国土空间布局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提供依据。基于小流域评价单元,选择距断裂带距离、岩性、melton比率、流域延伸率、流域高差率、河流弯曲系数、流域水系密度、平均植被覆盖度、年均降水量、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等11个评价指标,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F和多因子叠加权重确定法开展怒江州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将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并以研究区历史泥石流灾害对易发性评价结果验证。结果表明:极高易发区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1%,但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数量占泥石流总数的29.75%;高易发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29%,发生泥石流的数量占22.59%。最后通过独立样本验证,易发性评价模型性能(AUC=0.742)良好。怒江州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历史泥石流灾害点空间分布较为吻合,表明选取的易发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可为怒江州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鹏程  韦方强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邢永强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全国二、三级地貌阶梯的过渡带,是一个泥石流多发地区,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泥石流灾害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是山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产物。首先介绍了河南省泥石流概况,分析了河南省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归纳出10个主要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因子,对其量化权重标准进行了说明与评价;按耗散结构熵变的观点,建立了河南省泥石流灾害趋势系统熵模型并进行了评价与验证,指出了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最后,对河南省泥石流趋势分析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月巧  李红  左兰丽  程丽娜  
以甘肃省舟曲县为例,分析了"8.8"泥石流灾害产生的自然条件,指出经济发展为泥石流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并选取相关评价因子对当地经济发展三大支柱农业经济、林业经济和水电经济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舟曲赖以生存的农牧业正是泥石流灾害产生的关键和主导的因子,林业经济的发展孕育了泥石流,而新的经济形式水电经济又为新的、更大的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经济发展中不能只关注经济的增长量,更要关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诱发更多的自然灾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爱民  严思维  林勇明  邓浩俊  杜锟  孙凡  王道杰  吴承祯  洪伟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植被恢复过程可引起土壤抗蚀性变化。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长,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变差,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2)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表现为:10年生>16年生>27年生,这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呈下降的趋势;3)表征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可简化为: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5个指标,以此为自变量,以土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蒲艳  杨浩  田辉伍  邓华堂  倪文静  魏念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为了解长江上游鲢幼鱼空间分布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长江上游至三峡库区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和水文环境数据,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筛选影响其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鲢幼鱼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分布于三峡库区丰都江段;影响鲢幼鱼资源密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其中流速偏差解释率最大为57.7%。随着流速增大,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集中分布于0.10~0.55 m/s流速范围内;浮游生物密度和离坝距离与鲢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随着浮游生物密度增加和距离大坝越远,其鲢幼鱼资源密度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水温的升高,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集中分布在18℃~21.5℃水温范围内。本研究揭示了长江上游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变化对鲢幼鱼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在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应加强缓流生境库区和干支流汇合处的生境保护,为鲢种群资源量恢复构建重要栖息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庞学勇  包维楷  吴宁  
干旱河谷是我国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环境异质性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以其较好的光热等条件成为整个川西地区人口和城镇分布集中的核心地带,但是由于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和随之而来的人地矛盾,加之干旱河谷脆弱的生态系统,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为例,探讨了干旱河谷气候成因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指出人类活动是叠加于自然因素作用之上的,不是起主导作用,大气环流、局地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造就了当今干旱河谷气候形成,是干旱河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气候特征具有:(1)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下降迅速,≥10℃的积温大,持续时间较长,地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葛永刚  洪勇  
利用云南东川国家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对蒋家沟30场泥石流的观测资料,通过对降雨观测数据和泥石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降雨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将降雨指标分为间接前期雨量、直接前期雨量1、h雨量和过程雨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数据拟合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不同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结果发现:过程雨量和间接前期雨量对泥石流总量的贡献较大,其次是1 h雨量。过程雨量、降雨综合得分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和0.828;其次是间接前期雨量和1 h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和0.360;直接前期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差,相关系数仅为-0.013。同时,随着过程雨量和降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金山  沈兴菊  刘华  杨思全  
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属泥石流重度危险区,所辖区县历史上多次受泥石流危害,现在仍有许多城镇、工矿、电站和交通设施受泥石流威胁。区内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岩层风化强烈、暴雨频发的安宁河、金沙江和雅砻江河谷地带。通过对区内近200条泥石流沟发育状况统计分析发现,泥石流沟沟床比降、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形态数和相对高度在空间分布上具非线性的分形特征,与对应的泥石流沟条数具良好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表明泥石流系统的演化具自相似性。其中沟床比降和流域面积的分维值最小,对泥石流沟的形成、演变控制最为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泥石流沟谷形态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