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8)
- 2023(11394)
- 2022(10008)
- 2021(9165)
- 2020(7740)
- 2019(18179)
- 2018(17836)
- 2017(33931)
- 2016(18841)
- 2015(21433)
- 2014(22007)
- 2013(22118)
- 2012(21402)
- 2011(19622)
- 2010(20130)
- 2009(18777)
- 2008(19085)
- 2007(17536)
- 2006(15782)
- 2005(14640)
- 学科
- 济(86917)
- 经济(86830)
- 业(48218)
- 管理(47857)
- 企(36130)
- 企业(36130)
- 方法(32789)
- 数学(27532)
- 数学方法(27161)
- 农(26468)
- 中国(26162)
- 地方(25901)
- 业经(19506)
- 财(19031)
- 学(18765)
- 农业(18068)
- 制(16277)
- 贸(15547)
- 贸易(15533)
- 易(14917)
- 银(14636)
- 银行(14597)
- 融(14289)
- 金融(14287)
- 行(14072)
- 地方经济(13717)
- 环境(13284)
- 发(13156)
- 理论(13152)
- 和(12927)
- 机构
- 学院(281712)
- 大学(278829)
- 济(112344)
- 经济(109675)
- 研究(104935)
- 管理(100613)
- 理学(84166)
- 理学院(83035)
- 管理学(81411)
- 管理学院(80860)
- 中国(79866)
- 科学(67168)
- 京(62156)
- 所(56766)
- 农(55702)
- 财(53256)
- 研究所(50961)
- 江(50118)
- 中心(47825)
- 业大(43721)
- 农业(43552)
- 范(41291)
- 师范(40818)
- 财经(40469)
- 北京(39877)
- 州(37586)
- 院(37109)
- 省(36329)
- 经(36232)
- 经济学(33180)
- 基金
- 项目(175584)
- 科学(135164)
- 研究(127284)
- 基金(121924)
- 家(107632)
- 国家(106641)
- 科学基金(88564)
- 社会(77455)
- 社会科(73170)
- 社会科学(73142)
- 省(72746)
- 基金项目(64866)
- 划(60346)
- 教育(58138)
- 自然(57105)
- 自然科(55620)
- 自然科学(55602)
- 自然科学基金(54568)
- 编号(52739)
- 资助(51264)
- 发(44265)
- 成果(44005)
- 重点(40776)
- 课题(38536)
- 部(37574)
- 创(35637)
- 发展(34855)
- 展(34282)
- 科研(33551)
- 创新(33357)
- 期刊
- 济(139152)
- 经济(139152)
- 研究(86129)
- 中国(63026)
- 农(52214)
- 学报(47155)
- 科学(42354)
- 财(40924)
- 管理(36823)
- 农业(35080)
- 大学(33940)
- 教育(33720)
- 学学(31744)
- 融(29581)
- 金融(29581)
- 技术(25129)
- 业经(24447)
- 经济研究(20871)
- 财经(19458)
- 业(18971)
- 问题(18786)
- 经(16749)
- 贸(14403)
- 图书(14350)
- 资源(14253)
- 技术经济(14186)
- 版(13667)
- 商业(13633)
- 统计(12998)
- 理论(12958)
共检索到449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洪梅 彭林
我国正处在水电站建设的高峰期,水电开发造成的各种问题也就成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但这些问题是综合、复杂、多变的,因此,动态、综合地剖析这些问题会更有助于实现对水电开发以及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以岷江上游为例,以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利用为主线,对水电站的建设之前、建设之中和建设之后3个阶段所出现的不同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水电站建设使河流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的量、形式以及服务对象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转移,而且水电巨大经济效益的产生是以部分"廉价"享用的生态系统服务的降低或丧失以及由此引发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为代价的。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明 傅斌 王玉宽 彭培好 严坤
研究流域的水电开发类型与空间格局,可为水库群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流域水电优化布局等提供科学参考。在流域分割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水电站的基本类型、水电站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构建水电开发率、水电开发密度和水电开发强度3个指标对流域水电开发程度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流域水电站类型以高水头低闸坝的引水式小水电为主,高坝大库相对较少。梯级水电开发已拓展至岷江三级支流,汶川—都江堰河段是干流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河段,杂谷脑河是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一级支流流域。岷江上游流域的水电开发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梯级水电开发密度大于国内主要河流。农村小水电占水电站总数的82%,梯级农村小水电对生态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岚
四川灾后重建不能就工业论工业、就农业论农业,四川经济的发展与岷江水资源的保护息息相关。鉴于岷江上游水资源安全对成都平原的特殊意义,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次灾后重建之机,把过去因习惯和利益的阻挠而难以推进的岷江上游水电建设调整、水资源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我们提出的对策措施包括:源头控制,系统规划;适时调整水电开发思路;实行最低流量生态管制;统筹管理流域水资源;建立技术性重大公共决策机制等。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水电开发 灾后重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林
欠发达地区的特色资源开发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模式。金沙江上游区域富集水能资源,在此进行水电开发对缓解我国的能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给当地的城镇化带来影响,其影响具有两面性。本文就其可能的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具体对策,以缓解甚至消除不利影响。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水电开发 城镇化 旅游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小玲
通过采用SWOT法分析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从而提出适宜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对策,更好地利用旅游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促进灾后重建工作中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德敏 谭志雄
长江上游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开展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未来一段时期内,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应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开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防治城市污染、协调流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资源节约、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从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协调长江上游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的角度出发,依据"分类分区"综合开发治理的实现路径,将长江上游流域分为:源头区、深谷区、山地丘陵区及三峡库区。根据流域各区段特征对各分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有目标、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立哲 王慧芳
为分析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对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并总结宏观尺度下水土流失演变分析的方法,选取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典型电站典型时段内的土壤侵蚀遥感资料,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并结合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利用GIS技术总结区间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河段多年水电开发对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为土壤、地形及植被等因素。宏观尺度下进行水土流失演变分析采用大小尺度结合、遥感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是合适的,有效解决了历史实测资料缺乏的问题,也使历史演变趋势及原因更为清晰。
关键词:
黄河 水电 水土流失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秀芳
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了科学、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定位及其变迁的基础上,洞察其变迁的原因所在,并对新阶段的农业综合开发进行定位,以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潜在优势,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变迁 定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昌志 刘兴年 曹叔尤 何文社 张之湘
四川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 ,将大力进行开发。根据四川境内的四大河流流域的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资料 ,经初步分析 ,认为水土流失与河道泥沙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者成正相关态势。然后 ,进一步探讨了长江上游水利工程在阻挡流失水土进入长江主河道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表明 ,这些水利工程有效地阻拦了流失水土进入长江河道 ;与此同时 ,水利工程 ,如电站、水库等的库容却大大减少 ,降低了工程效益发挥 ,缩短了使用年限。在此基础上 ,还探讨了控制水土流失 ,大力开发四川水力资源和进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措施。在四川水力资源开发过程中 ,对四川 ,对整个长江流域 ,必须工程效益和生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文永
文章在分析岷江上游水电开发规划与流域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都江堰美学、经济、文化价值的再认识和对其进行保护的基本要求 ,讨论了紫坪铺水库工程与都江堰保护的战略抉择问题 ,并论述了流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峰 魏浪 李磊 朱伟
以乌江流域洪家渡库尾至乌江渡坝下的水电工程干扰典型段为研究区域,利用建坝前后的水温实测资料,采用建坝前天然水温和建坝后下泄水温比较法,对乌江干流梯级水库水温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天然水温改变最大的电站为洪家渡和乌江渡,前者是受水库水温结构自身影响,后者是梯级联合运行的结果;梯级联合运行使库区水温分层有所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上游梯级电站的建成,电站下泄水温年变化过程趋于均化,与天然水温的延迟也越加明显;不同的水库水温结构对水温累积效应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稳定分层型水库对水温累积具有正效应,混合型水库具有负效应,过渡型水库处于两者之间,体现了梯级电站的水温累积影响,为研究减缓下泄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小林
长江上游广大山丘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89年开展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6年来以其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说明:水土保持不仅控制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而且维护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支持长江上游山丘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文年 吴宁 罗鹏
岷江上游草地面积 8372 2 6hm2 ,占了该区土地面积的大约 35 %。这块草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 ,是岷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草甸草地和亚高山草甸草地是该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其面积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 5 4.8%和 17.2 % ,其产草量分别占该区各类草地总产草量的 5 3.47%和2 6 .46 %。岷江上游各县天然草地的面积和各县草地畜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都表现了从高海拔到低海拔递变的趋势 ,基本上与植被的垂直梯度变化相耦合。指出了当前草地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超载过牧现象严重 ,生产效率低下 ,集约化水平低。除了饲草的生产...
关键词:
岷江上游 草地 畜牧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延琼 陈国阶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年遥感资料,在土地利用分类基础上编制景观类型图;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选取景观斑块数、变异系数、分维数、分离度、破碎度等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指数,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形状、景观异质性以及景观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岷江上游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草地与林地构成了研究区景观的主体,二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12%,草地因其面积最大而成为整个景观的基质;②研究区幅员辽阔,以藏、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民喜好聚居等特点,使得耕地、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出现小聚居、大散居格局,其分离度与破碎度均较大;③因研究区海拔高差大,整个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景观格局 GI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樊敏 郭亚琳 李富程 王青
了解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在整体和局部上的空间分异格局对植被生境管理和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岷江上游4类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空间分布图借助分形和贝叶斯理论,建立间隙度指数模型和多水平贝叶斯模型,实现定量表征不同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在整体和局部空间上的聚簇和分异程度。结果表明:1)汶川在Ⅰ~Ⅳ类、Ⅲ类和Ⅳ类生境适宜性下的间隙度指数最大,其对应的空间分异尺度为3 000 m(即为30倍网格边长,网格边长为100 m)、2 900 m、2 800 m,而松潘在Ⅰ类和Ⅱ类型下的间隙度指数最大,其空间分异尺度为3 000 m、2 700 m。2)Ⅰ~Ⅳ类、Ⅰ类和Ⅱ类生境适宜性分别在汶川、松潘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