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27)
2023(4563)
2022(3906)
2021(3597)
2020(3139)
2019(7009)
2018(6815)
2017(11855)
2016(7013)
2015(7873)
2014(7621)
2013(7371)
2012(7187)
2011(6476)
2010(6543)
2009(5880)
2008(5872)
2007(5474)
2006(4901)
2005(4370)
作者
(25235)
(20894)
(20847)
(19477)
(13542)
(10349)
(9253)
(8249)
(8177)
(7474)
(7352)
(7177)
(7167)
(7119)
(6926)
(6453)
(6442)
(6256)
(6250)
(6055)
(5705)
(5349)
(5223)
(4968)
(4826)
(4790)
(4760)
(4565)
(4510)
(4502)
学科
(20514)
经济(20467)
(15237)
管理(15030)
(12124)
企业(12124)
(9423)
方法(7831)
中国(7396)
(7118)
数学(6420)
数学方法(6292)
(5439)
(4847)
(4550)
金融(4550)
农业(4539)
业经(4521)
(4434)
银行(4371)
(4216)
理论(4171)
(3875)
(3762)
贸易(3760)
(3664)
地方(3497)
技术(3473)
教育(3420)
(3330)
机构
大学(98978)
学院(96992)
研究(44803)
科学(32889)
(32560)
经济(31670)
中国(31245)
(30922)
管理(28845)
(26368)
农业(25059)
研究所(24581)
理学(23945)
(23568)
理学院(23567)
管理学(22826)
管理学院(22700)
业大(22557)
中心(18960)
(17030)
(16988)
(16656)
农业大学(15879)
(15723)
(15359)
北京(15227)
技术(14459)
实验(14316)
(14291)
科学院(14202)
基金
项目(70475)
科学(51365)
(48715)
基金(48057)
国家(47844)
研究(43488)
科学基金(36130)
(28775)
自然(26501)
自然科(25816)
自然科学(25800)
(25782)
自然科学基金(25335)
基金项目(24380)
社会(24029)
社会科(22451)
社会科学(22440)
资助(20808)
教育(19696)
计划(17626)
科技(17606)
重点(17597)
编号(15781)
(15467)
科研(14537)
(14357)
(14279)
(14016)
成果(14007)
专项(13783)
期刊
(37142)
经济(37142)
学报(30683)
研究(27989)
(27876)
中国(24531)
科学(23218)
大学(20702)
学学(19817)
农业(18824)
教育(12485)
(11954)
管理(11897)
(11359)
业大(9335)
林业(8126)
(7700)
金融(7700)
农业大学(7560)
技术(7275)
(7267)
科技(6598)
经济研究(6061)
财经(5810)
中国农业(5283)
业经(5229)
(5082)
世界(5074)
自然(5035)
图书(4703)
共检索到154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培培  孙冰  罗水兴  陈雷  闫玮明  
[目的]探讨不同种源家系岭南槭种子形态、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特性,分析它们与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广东省岭南槭天然分布区的3个种源18个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发芽特征、幼苗生长性状和叶色表现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肇庆黑石顶(HSD)种源的种子最厚、最宽,深圳七娘山(QNS)种源的种子最薄、最窄,惠州南昆山(NKS)种源的种子最长,种子千粒质量最高;翅长与翅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显著正相关(P<0.05);岭南槭1年生幼苗地径与苗高成正比,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艳艳  梁德洋  郭婧  王芳  王福维  李树春  赵曦阳  
【目的】研究日本落叶松不同种源及家系生长性状变异,为日本落叶松遗传改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文以4个种源的169个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的树高和胸径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家系选择。【结果】各指标在种源和家系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军1  张日清2  许忠坤1  程勇1  吴际友1  张玖荣3  
摘 要:研究了红榉自然分布区 4 个省份 15 个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1)红榉种源间种子长、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种源水平上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 0.901 8、0.921 0、0.922 1 和 0.900 8,单株水平上的遗传力分别为 0.926 0、0.979 2、0.932 6 和 0.992 5,表明红榉种子形态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2)相关分析表明,红榉种子长、宽及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红榉种子性状无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变异,种子长主要受年均温和无霜期影响,种子宽主要受 1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清河  张景波  李慧卿  江泽平  王志刚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依据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对5个种源的白刺幼苗进行极度干旱、干旱、轻度干旱和正常降雨水平4种不同的水分梯度处理,开展水分梯度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水分梯度、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指标表明:水分梯度显著影响白刺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特征,并影响植株的苗高和最大新枝长等生长量指标;不同种源之间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苗高和最大新枝长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源、不同水分梯度对幼苗的地径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于临河、乌拉特后旗种源,磴口、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球  吴际友  程勇  陈明皋  廖德志  罗牡蕊  舒瑶  
为了解全国青冈栎种源在湖南的生长表现,为青冈栎种源选择奠定基础,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条播的方式对全国32个青冈栎种源种子进行播种育苗。以青冈栎1年生种源苗为观测对象,每个种源号观测30株/重复,3次重复,共90株苗。观测调查指标包括苗高和地径。实验结果:(1)青冈栎1年生32个种源苗之间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云鹏  雷静品  潘磊  王晓荣  徐卫男  刘佳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是壳斗科栎属植物[1],是天然分布广泛的树种,跨越温带、暖温带亚热带,是研究植物分布与气候、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树种之一[2]。栓皮栎因其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受到广泛关注,已有专家学者[2-4]分别从其生理特性、群落结构、地理分布、培育经营、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文珊娜  姜清彬  仲崇禄  陈羽  张勇  陈珍  Khongsak Pinyopusarerk  
为探索灰木莲不同种源种子的形态变异,对12个种源的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及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长、宽、厚、体积指数和千粒重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LC4的种子体积指数值最大,种源TQ3的体积指数最小。种源TQ3的种子与其余种源在长、宽、厚、种子体积指数等4个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灰木莲种子厚的广义遗传力最大(h~2=0.453),千粒重的最小(h~2=0.165),而种子体积指数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33.29%),千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小(16.40%)。种子体积指数与宽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56。经聚类分析表明种源TQ1号和种源TQ3聚为一类,其余种源聚为一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路  陈永忠  张党权  陈隆升  彭邵锋  
采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四种不同供磷形态的磷源(K-P、Al-P、Ca-P、Fe-P)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K-P、Al-P和Ca-P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油茶幼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油茶幼苗的根系生长受磷源影响也较为显著,K-P、Ca-P和Al-P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油茶主根生长,减小了侧根数和根冠比;不同磷源处理都显著增加了油茶幼苗磷含量,与对照相比,K-P、Ca-P、Al-P和Fe-P处理的叶片中磷增加量分别为99.00%、90.90%、84.16%和48.51%。结论:4种磷源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作用大小为K-P>Ca-P>Al-P>Fe-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芦贤博  徐连峰  庞忠义  刘继锋  温宝阳  裴晓娜  赵岭  王学刚  赵曦阳  
[目的]通过分析胡桃楸种源与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其进行初步选择,以推进胡桃楸良种选育工作。[方法]对万人欢林场胡桃楸4个种源内的28个家系(6 a)生长性状(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冠幅、通直度、分枝角、侧枝数和尖削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 <0.05)。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以20%的入选率,每个性状均筛选出6个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3.264%,表明3个主成分包含了大部分测定性状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初步选出1个优良种源(万人欢)与3个优良家系(WRH3、WRH5、QTH2)及10个优良单株,入选种源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及冠幅现实增益分别为3.109%、5.014%、2.193%、1.040%;入选家系相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835%、5.410%、7.908%、6.069%,入选单株相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6.74%、24.11%、23.91%和26.53%。[结论]胡桃楸的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初步筛选的优良种源、亲本及家系和单株可以为胡桃楸良种选育与应用提供基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袁小凤  施积炎  丁贵杰  
为了探索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广东信宜、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等3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种源叶绿素质量分数都有所下降,PEG质量浓度为250 g.L-1时,广东信宜与浙江淳安2个种源分别下降了17.51%和17.69%,而贵州都匀种源则下降了14.98%。PEG质量浓度为350 g.L-1时,广东信宜、浙江淳安种源下降幅度为25.70%和27.27%,贵州都匀种源则为18.21%。质膜相对透性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上升趋势,PEG质量浓度为250~350 g.L-1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柳梅  杨连春  刘永贤  莫钟柏  陈桂芬  刘斌  黄晓棠  王凤琴  黄玉溢  谭裕模  区惠平  
探讨不同种源王速生桉树幼苗对氮素的响应差异,为氮素高效利用的种源筛选标准提供依据。2009年在广西农科院试验大棚,采用水培方法研究施氮与不施氮2种水平下5个不同种源速生桉树幼苗对氮的吸收利用效应。结果表明:标准施氮下,不同种源速生桉氮吸收量、吸收效率、氮素效率和氮响应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均可作为标准施氮下速生桉种源氮素效率类型的划分依据,其中,氮素吸收总量和吸收效率是决定氮素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氮素效率类型划分尾赤桉为高氮高效型,广林4号和尾巨桉为高氮中效型,广林12号和广林9号为高氮低效型,高氮高效型和高氮低效型的种源均可为下一步的低氮高效型和双高型的速生桉选育种工作提供基础。速生桉植株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   张泽   张兰   罗永红   邵长琪   覃章   纪嵩岩   闫兴富  
【目的】以辽东栎不同大小种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子叶去除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施氮的生长补偿效应,以期为辽东栎实生更新和苗木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子叶去除和施氮(40 g·m~(-2)·a~(-1))处理,测定幼苗株高、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等指标,并计算根冠比、比叶面积、比根长、比枝长、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参数。通过三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结果】1)子叶去除显著减小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株高、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枝长、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增大了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根冠比、比叶面积和比根长,且在各处理中,大种子幼苗株高、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叶面积显著大于小种子幼苗;2)施氮对子叶去除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株高、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根长、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有补偿作用,且子叶去除后施氮处理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叶面积、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显著大于子叶去除后不施氮处理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结论】子叶去除对辽东栎小种子幼苗的影响大于大种子幼苗,施氮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叶去除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的生长有补偿作用,但不能代替子叶在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叶  湛欣  邓小梅  陈晓阳  曾昭佳  鲁好君  
为揭示红椿不同种源种子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对产自31个不同地区红椿种子的6个种子性状进行观察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成熟期及色泽在不同种源间存在多样性;种长、翅1长、翅2长、翅1宽、翅2宽、千粒重这6个种子性状在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经、纬度是影响种子性状的主要因素,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呈现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规律,除千粒重外其它种子性状均与海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无霜期呈显著负相关,除翅2宽外其它种子性状均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根据6个种子性状数据,对红椿31个种源进行聚类,基本可划分为3大类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倪妍妍  肖文发  刘建锋  张玉婷  胡军  
【目的】分析不同种源北美香柏和北美乔柏叶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崖柏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小相同、长势一致的健康2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幼苗相同位置新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进行定性,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挥发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幼苗叶挥发油中共鉴别出156种成分,北美乔柏鉴定出74种,北美香柏鉴定出95种。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叶挥发性成分均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北美乔柏的平均相对含量(80.258%)高于北美香柏(69.445%),而倍半萜类及其他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相反。两树种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明显,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幼苗特有成分27种,北美香柏35种; 10个种源共有成分仅6种且含量差异显著,共有成分分别为α-崖柏酮、γ-松油烯、(8β,13β)-13-methyl-17-Norkaur-15-ene、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乙酸酯、石竹烯和棕榈酸甲酯。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的主要成分差异明显,相同主成分仅有α-崖柏酮和β-水芹烯,但两树种均以α-崖柏酮含量最高。【结论】不同种源北美乔柏和北美香柏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明显,但两树种均以α-崖柏酮含量最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肖德卿  邓章文  罗芊芊  徐肇友  沈斌  陈焕伟  徐洪辉  周志春  
[目的]通对红豆树优树家系进行全林测定,以揭示其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为红豆树优质用材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7年营建于浙江龙泉和江西抚州两地点的3年生红豆树优树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3年生红豆树生长和形质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两地点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23.3%~65.1%。除树干通直度外,红豆树其余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估算值均较高,其变幅为0.36~0.83,受中等至较强的遗传控制。仅浙江龙泉点红豆树树高单株遗传力估算值(0.87)高于家系遗传力估算值(0.83),受偏强的遗传控制,两地点红豆树其余性状的单株遗传力估算值均低于家系遗传力估算值,单株遗传力变幅为0.04~0.61,受中等至偏弱的遗传控制。两地点红豆树家系性状间遗传相关系数总体上大于表型相关系数,高、径生长量较大的红豆树家系其分枝数多且分枝较粗,通过对地径的选育可以间接选出树干通直度较高的植株。[结论]红豆树生长和形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变异幅度较大,多数性状受中等至偏强遗传控制。速生的红豆树具有分枝较多且分枝较粗等特点,这有利于红豆树种质资源的品种选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