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1)
2023(11219)
2022(9986)
2021(9490)
2020(7925)
2019(18602)
2018(18756)
2017(36093)
2016(19887)
2015(22420)
2014(22419)
2013(22307)
2012(20581)
2011(18447)
2010(18264)
2009(16528)
2008(15621)
2007(13521)
2006(11883)
2005(10086)
作者
(57394)
(47827)
(47074)
(44826)
(30589)
(22973)
(21598)
(18737)
(18290)
(16977)
(16663)
(15925)
(15040)
(14998)
(14607)
(14470)
(14414)
(14008)
(13686)
(13561)
(11831)
(11568)
(11476)
(10800)
(10668)
(10644)
(10516)
(10498)
(9538)
(9533)
学科
(76629)
经济(76552)
管理(55442)
(50701)
(40886)
企业(40886)
方法(34639)
数学(30038)
数学方法(29695)
(22950)
地方(21109)
中国(19513)
(18290)
(17529)
业经(17515)
农业(15912)
(13511)
环境(13379)
(12933)
理论(12770)
(11978)
贸易(11971)
技术(11692)
(11525)
(10676)
财务(10607)
财务管理(10590)
(10565)
资源(10448)
(10422)
机构
大学(272761)
学院(271029)
管理(110541)
(99646)
经济(97053)
理学(96143)
理学院(95021)
管理学(93360)
管理学院(92874)
研究(90402)
中国(66397)
科学(60206)
(59145)
(47350)
(45618)
业大(44168)
(43798)
中心(42255)
研究所(42131)
(40703)
(38411)
师范(38075)
北京(37096)
农业(37091)
财经(35421)
(35165)
(33161)
(32124)
师范大学(30929)
(29700)
基金
项目(194722)
科学(151749)
研究(141827)
基金(139120)
(121547)
国家(120526)
科学基金(103131)
社会(86022)
社会科(81234)
社会科学(81205)
(78192)
基金项目(75691)
自然(69177)
自然科(67377)
自然科学(67362)
自然科学基金(66110)
(65074)
教育(64087)
编号(59689)
资助(56623)
成果(47390)
重点(43208)
(41763)
(41759)
课题(40257)
(39899)
创新(37162)
科研(37147)
项目编号(35783)
计划(35505)
期刊
(109536)
经济(109536)
研究(75856)
中国(53204)
学报(45924)
(42584)
科学(41720)
管理(37777)
大学(33185)
教育(31695)
(31625)
学学(30676)
农业(29981)
技术(23677)
(20592)
金融(20592)
图书(20159)
业经(18994)
资源(17093)
财经(15615)
(15513)
经济研究(15395)
问题(14570)
科技(14075)
理论(13920)
书馆(13731)
图书馆(13731)
实践(13148)
(13148)
(13067)
共检索到392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洪元  杨勇  胡兴华  陈邦宇  
以贵州省普定县马官地下水库为例,从区域岩溶地质概况、成库条件、库容分析和降雨量及补给量计算、工程效益等方面,对马官地下水库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马官地下水库是岩溶山区雨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典型,具有推广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光杰  李阳兵  王世杰  
我国岩溶山区聚落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在几十年的演变过程中,其对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弄清岩溶山区聚落动态分布格局和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岩溶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例,应用1963航片和2004年SPOT影像,通过GIS技术和景观指数定量评价方法,在小尺度区域内研究了乡村聚落40多a来的分布格局和演变,结果表明在后寨河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聚落分布格局、数量和规模,之后到2004年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使聚落的总面积极大增长,而聚落快速发展的空间差异则主要由对外交通条件决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盼盼  胡远满  殷洁  
岩溶洼地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岩溶地貌类型之一,是国家进行环境治理和扶贫的重点区域。采用GIS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普定县岩溶洼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研究。依据各洼地斑块的面积大小,将洼地分成大型、中型和小型洼地3类。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面积周长分维数、平均临近指数、蔓延度指数、连接度指数、聚集度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9类景观格局指数,从整体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这两个方面对岩溶洼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定县的洼地集中分布在南部和西北部;从总体景观水平上来看,景观受干扰的程度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类型比较丰富,异质性较强,整体景观分布较为离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日元  唐健生  朱远峰  
本文分析了西南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 ,提出了 4种类型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峰林平原区挖井钻孔 ,节水灌溉 ,发展高效农业 ;溶丘洼地区堵洞引水 ,梯级发电 ,发展庭院经济 ;峰丛山地区兴建水柜 ,表层调蓄 ,发展生态经济 ;断陷盆地区堵洞蓄水 ,联合调度 ,发展粮果基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振华  宋小庆  屈秋楠  苏维词  吴克华  
常规水资源-环境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系数既不能反映"二元三维"水文地质状况,也忽略了水环境状况对服务功能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故结合岩溶发育强度和水环境特征确定服务功能价值修正系数,并对贵州省的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1)贵州省水资源-环境系统服务功能以水文调蓄与水力航运、环境调节与净化为主,两者价值量分别为789.22×10~8元和742.66×10~8元,两者共占全省价值总量的69.48%;(2)水资源-环境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量主要取决于区域对水资源量的供需条件、水域面积及水域旅游景观开发,且区域对水资源-环境系统的利用率越高,则价值量就越大,其最大值为贵阳市,达292.65×10~8元,最小值为毕节市,仅74.35×10~8元;(3)修正系数分为水量型、水质型和复合型,其平均值分别为0.81、0.86和0.84,与各地州水循环特征、水环境质量基本吻合。上述表明,利用岩溶发育强度和水环境因子为依据的修正系数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不仅突显出岩溶发育特征对水资源-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也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水生态环境状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开章  李斌  于全发  王津津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永续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和良性循环的水环境,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是支撑山东半岛区经济社会的基础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日益突出,建设地下水库成为解决供需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分析该区已建地下水库的类型、技术和效益的基础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论述了已建地下水库对该区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良性效应,从而提出了支撑山东半岛区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并预测了该区宜建地下水库的数量、规模及产生的综合效益,为该区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盼盼  胡远满  肖笃宁  李秀珍  殷洁  
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遥感影像数据(航片、TM影像及SPOT-5影像),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例,从海拔和坡位2个方面来探讨喀斯特地区的景观格局变化的垂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林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300~1350 m及1450~1550 m的区域内,变化是最大的;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219~1300 m及1350~1450 m的区域内,变化最大。景观格局在山脊和谷底内变化相对较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林地斑块;景观格局在陡坡和缓坡地区的变化相对较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该区域中变化较大的为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3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桥  
收入结构在农户脱贫中所发挥的作用一直是研究贫困问题的重要领域之一。考虑到农户贫困深度的因素,本文研究了收入结构对贫困农户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结构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农户贫困深度:其一,非农收入有助于一般贫困农户脱贫,但对特困农户的影响较小;其二,农业收入对一般贫困农户脱贫的影响较小,但有助于缓解特困农户的贫困深度;其三,转移性收入有助于缓解农户贫困,但对农户脱贫的影响较小。因此,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对农户减贫的影响取决于农户贫困深度。就一般贫困农户的脱贫而言,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其提高非农收入;就特困农户而言,政府应该加大对这类农户农业生产补贴从而提高其农业收入,缓解贫困状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兴稳  樊胜根  陈志钢  张晓波  吕开宇  
本文基于采用3d—24h膳食回顾法对贵州省普定县8个自然村的全户调查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分析了贫困山区道路、季节性饮用水缺乏对农户营养、健康的影响,以便为解决住户层次的食物安全问题提供新的实证依据。本文主要发现有三点:第一,在调查地区,尽管农民的基本温饱已经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但是,其营养结构还是不太合理,蛋白质摄入量普遍不足,膳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尽管道路和饮用水条件的改善对农户人均收入提高有显著影响,但是,收入对蛋白质摄入量影响不显著;第三,居住地到县城的距离以及农户的收入水平对其膳食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晓明  阮晓红  潘扎荣  张亚平  
随着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建立安全、稳定、可靠的应急备用水源日益重要。利用2005~2009年苏州地区地下水水质连续监测和补充监测资料,对第Ⅱ承压含水层进行了应急利用(生活饮用和工业利用)的水质适宜性和安全性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Ⅱ承含水层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HCO3、Ca-HCO3和Na-CaHCO3型,水质总体稳定,年际差异很小;地下水水质指数(WQI)均值较低(位于49.98~68.75之间),地下水没有受到有机物污染,可作为应急利用水源;WQI的水质指标贡献率表明,As、Fe、pH和Mn指标的贡献率最大,局部区域As、Fe、Mn及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应急利用时应进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光杰  李阳兵  谭秋  王世杰  
以代表岩溶山区不同发展水平的贵州省4个地区为例,应用1963年航片和2004年SPOT影像,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了岩溶山区聚落格局变化及其与所在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63年,该区聚落规模较小,受地貌影响较小,主要分布在土地生产力高的地方,聚落分布形状较为规则。经过几十年地区经济的发展及人口增长,聚落在不断扩张,因受制于山区的地理环境,聚落分布形状趋于复杂,且有向交通线集聚分布的趋势。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聚落空间发展方向各有差异,其中优化开发型地区聚落稳定并朝自身扩张和合并方向发展;保护开发型地区聚落变化小,部分聚落向保护地区外围迁移;恶劣发展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勇军  袁道先  张贵  何绕生  
利用1982、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地下水水质资料和监测数据,在GIS支持下,研究云南小江岩溶流域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环境效应。结果表明:20年来,流域610.12km2的土地利用面积发生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过程是由未利用地向耕地和林地以及林地向耕地的转化;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发生很大变化,空间格局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地下水水质的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动态一致性,林地和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后,地下水的总硬度、总碱度、pH值、SO42-、NO3-、Ca2+等离子值明显升高,并形成明显的高值区;1982年流域地下水以I、II、III级水质为主,而2003年流域却以IV、V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龙奋杰  邹迪  王雪芹  王爵  
可达性是指克服障碍到达指定地点的难易程度,资源可达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通可达性。通过分析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提取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交通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等九种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资源。根据资源的流动性特征,将这九种资源划分为固定资源、可变资源和流动资源三种类别。分别从公路、铁路和航空三个方面计算了交通资源的可达性,依据交通可达性计算结果进一步测算了其他八种资源的可达性。研究了各种资源可达性的测度方法,并且以贵州省为例,从县域层面上测算了贵州省各地的资源可达性,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