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0)
- 2023(10393)
- 2022(9280)
- 2021(8782)
- 2020(7277)
- 2019(16984)
- 2018(16917)
- 2017(32745)
- 2016(17843)
- 2015(20006)
- 2014(19910)
- 2013(19790)
- 2012(18180)
- 2011(16329)
- 2010(16124)
- 2009(14486)
- 2008(13877)
- 2007(11975)
- 2006(10322)
- 2005(8871)
- 学科
- 济(70862)
- 经济(70790)
- 管理(49711)
- 业(47698)
- 企(38902)
- 企业(38902)
- 方法(33843)
- 数学(29516)
- 数学方法(29195)
- 农(19158)
- 中国(17711)
- 地方(16671)
- 财(16663)
- 学(15786)
- 业经(15537)
- 农业(13130)
- 贸(12729)
- 贸易(12723)
- 易(12289)
- 环境(11615)
- 理论(11443)
- 和(11419)
- 技术(11304)
- 制(11175)
- 务(10533)
- 财务(10475)
- 财务管理(10459)
- 企业财务(9929)
- 划(9844)
- 教育(9654)
- 机构
- 大学(251146)
- 学院(249593)
- 管理(102481)
- 济(96614)
- 经济(94435)
- 理学(89933)
- 理学院(88903)
- 管理学(87367)
- 管理学院(86924)
- 研究(83518)
- 中国(59570)
- 科学(54019)
- 京(53533)
- 所(42249)
- 财(41874)
- 农(41007)
- 业大(39166)
- 研究所(39046)
- 中心(37630)
- 财经(34647)
- 江(34413)
- 范(33827)
- 北京(33745)
- 师范(33513)
- 农业(32283)
- 经(31582)
- 院(30506)
- 州(28692)
- 经济学(28107)
- 师范大学(27238)
- 基金
- 项目(180157)
- 科学(141171)
- 研究(131301)
- 基金(130225)
- 家(114112)
- 国家(113160)
- 科学基金(96768)
- 社会(81066)
- 社会科(76745)
- 社会科学(76725)
- 基金项目(70417)
- 省(70203)
- 自然(64168)
- 自然科(62668)
- 自然科学(62655)
- 自然科学基金(61514)
- 教育(59704)
- 划(59631)
- 编号(53957)
- 资助(53220)
- 成果(42998)
- 重点(40038)
- 部(39541)
- 发(38445)
- 创(37541)
- 课题(36577)
- 创新(34915)
- 科研(34571)
- 教育部(33615)
- 项目编号(33300)
- 期刊
- 济(100933)
- 经济(100933)
- 研究(71709)
- 中国(42455)
- 学报(41530)
- 科学(37801)
- 农(36907)
- 管理(35586)
- 大学(30601)
- 财(29328)
- 学学(28694)
- 教育(27969)
- 农业(26413)
- 技术(20792)
- 融(18175)
- 金融(18175)
- 业经(16984)
- 财经(15870)
- 经济研究(15793)
- 图书(15114)
- 经(13414)
- 业(13395)
- 问题(13198)
- 科技(12980)
- 理论(12731)
- 实践(11897)
- 践(11897)
- 资源(11769)
- 技术经济(11728)
- 现代(11210)
共检索到349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军以 王腊春 苏维词 曾春芬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之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敏感性,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迅速,岩溶水动力系统对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反馈敏感。岩溶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退化、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对岩溶地区的水文水循环过程造成了严重影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岩溶地区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在对岩溶生态系统及水文环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对降水—径流的影响、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污染及水文模型在岩溶地区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相关研究现状与不足,总结了未来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5个研究趋势,并探讨了研究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明国 汤旭光 韩旭军 时伟宇 宋立生 黄静
岩溶地区碳循环具有地表与地下双层结构的相互渗透、有机与无机碳循环的相耦合以及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的相关联等特征,相对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更为特殊和复杂。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最大范围的喀斯特连续出露地区,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碳循环路径与过程是基本清晰的,但岩石-土壤-植被-大气-水不同界面间的碳通量及迁移转化机制仍然不明确,亟待开展小流域尺度碳循环各个分量的精细观测,以及区域尺度的碳循环遥感估算和模型模拟工作。论文对西南岩溶地区碳循环观测与模拟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展望下一步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该研究可以为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影响及制定适应对策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桑燕芳 王中根 刘昌明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小波函数、小波变换和小波消噪等。然后从6个方面,即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水文序列多时间尺度变化特性分析、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水文序列分解和重构、水文过程复杂性定量描述、水文序列小波消噪、水文序列小波互相关分析和基于小波方法的水文序列模拟预报技术,综述了小波分析方法在水文学各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和主要不足,以及存在的关键和难点问题。最后,对小波分析方法在今后的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并就小波函数选择、小波阈值消噪、小波分解、小波互相关分析、水文序列小波预报等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蒙海花 王腊春
岩溶地区含水介质结构的多重性和岩溶地貌形态的高度复杂性,使岩溶系统的水文效应和水资源的评价与预测一直都成为水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岩溶含水介质特点和岩溶水文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评述了黑箱模型、概念性模型、物理性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岩溶水文模拟中的应用。其中黑箱模型包括基于核函数的算法、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概念性模型包括蓄泄模型和流量过程线衰减函数;物理性模型主要包括达西定律、Darcy-Weisbach方程、有限元法和等效连续多孔介质;分布式水文模型主要是SWMM模型,并分别对各类模型的概念、方法、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优缺点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就岩溶流域水文模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对于解决岩溶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岩溶流域 水文模型 展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阳资文 宋同清 彭晚霞 曾馥平
岩溶内涝灾害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岩溶地区特有的一种与岩溶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灾害类型。广西岩溶区的主要岩溶内涝有峰丛洼地内涝、峰丛(峰林)谷地内涝、岩溶平原内涝、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过渡带内涝4种类型,其中,峰丛洼地内涝的发生率最高、面积最大。水文二维结构、降水、人为干扰是影响岩溶峰丛洼地内涝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子。峰丛洼地内涝灾害的分类、分布、地质地貌特征、居民点和耕地分布情况、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比和内涝形成原因决定了应首先采取预防、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普适性措施,在内涝最严重的低峰丛洼地和高峰丛洼地区域,还要实施针对性的水利工程和生态措施,保障该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内涝 岩溶峰丛洼地 综合治理 广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林 柳钦火 刘强 陈良富
气溶胶在地球大气辐射收支平衡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卫星数据反演水体、浓密植被等暗背景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而对于干旱、半干旱以及城市等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仍面临严峻挑战。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的困难主要是地表反射率的确定精度较低;气溶胶的指示作用随着地表反射率的升高而降低。为精确反演高反射率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对比算法、高反差地表法等几种主要的反演方法,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并分析了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高反射率地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 反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露凝 刘梦航 李强 胡成 陈晋
把握人类活动的时空特征是地理学研究中探究人地关系、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日益普及的Wi-Fi网络能够为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明确Wi-Fi数据融入地理学研究的切入点和发展方向,论文通过与GPS、手机信令、蓝牙等位置感应数据的比较,认为Wi-Fi数据具有更高的采样精度和更强的采样代表性,能够获取个体在室内外各类城市空间的连续活动轨迹,支撑精细尺度下的人类活动研究。通过系统梳理人群活动状态监测、个体间的社会关系识别、建筑物的功能识别和降低隐私泄露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Wi-Fi数据将会在基于实时动态人口数据的城市功能设施规划、融合多源数据的人地关系探究、以居民福祉为导向的宜居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的新支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俊云 李林立 谢世友 李廷勇 李元庆
以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岩溶槽谷——北碚槽上为研究区域,通过对8月和11月的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研究,发现槽上岩溶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电导率、矿化度、SO42-浓度及HCO3-浓度都是8月大于11月,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相对应,也与人类在8月份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大于在11月份对土地利用的强度相对应。研究区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季节差异具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岩溶地下水的时间变化规律提供科学数据,也有利于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来治理和保护岩溶地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赛男 李建鸿 蒲俊兵 霍伟杰 张陶 黄思宇 袁道先
为揭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岩溶地下河系统年径流量的影响,以南洞地下河为研究对象,利用其1972-2014年的径流量、降水量和蒸散量数据,分析其年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径流、降水和蒸散均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其中流域内径流整体以0.014亿m3/a的速度减少,降水整体以3.14 mm/a的速度减少,蒸散整体以7.94 mm/a的速度减少。通过有序聚类法和Mann-Kendall法综合确定出径流、降水的突变年份为2002年、2008年。通过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解了不同时期气候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的贡献率:综合考虑降水和蒸散因素,以人类活动轻微的T1(1972-2002年)阶段为基准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在T2(2003-2008年)、T3(2009-2014年)时期分别为-86.68%、35.92%,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在T2、T3阶段分别为186.68%、64.08%。可见,人类活动是南洞地下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生活、生产的直接耗水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下径流过程的变化,共同影响着径流年际变化。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董迎辉 杨爱国 李赟
对国内外不同学者有关高雅海神蛤的生态习性、繁殖与生长、人工育苗、养殖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 ,同时提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展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沆 陈光辉
对水稻根系的研究方法、外界因素对根系的影响、水稻根构型与产量的关系、水稻根系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水稻根系育种实践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深入研究水稻根系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雪姣 李慧 苏孝同 李文军
文章梳理了近30年来森林文化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森林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森林文化的演化历程,森林文化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森林文化体系,森林文化对生态文明及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认为,森林文化未来的研究要从兼收并蓄、创新方法、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引领时代等5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
森林文化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现状 展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新建 张宗益
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盈余管理受到广泛的关注。盈余管理动机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大量的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进行了检验,但是研究还相当肤浅,还有许多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动机 实证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英 赵廷宁
坡面侵蚀研究现状及展望杨建英;赵廷宁(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土壤侵蚀系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碎屑等,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地球上除永冻区外,地表都遭...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杨思洛
国外的网络引文研究可分为四个方面,侧重点各不相同:Print-Print引文研究着重于网络环境下传统引文数据库的分析;Print-Web引文研究大多集中在网络引文的可获得性方面;Web-Print引文研究注重实证与传统引文的比较;Web-Web引文研究则是将来引文发展的总趋向。网络引文数据的动态性和不可靠性、网络文献缺乏有效控制与规范,以及数据的精确性问题,都给引文分析带来一定困难。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处于开创性和探索性阶段,未来的网络引文研究将重点从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方法的完善与实践应用的深化三个层面展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