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0)
- 2023(12067)
- 2022(10509)
- 2021(9835)
- 2020(8218)
- 2019(18774)
- 2018(18953)
- 2017(35590)
- 2016(19966)
- 2015(22577)
- 2014(22732)
- 2013(22056)
- 2012(20268)
- 2011(18123)
- 2010(17952)
- 2009(16227)
- 2008(15490)
- 2007(13398)
- 2006(11572)
- 2005(9869)
- 学科
- 济(72463)
- 经济(72376)
- 管理(53956)
- 业(49143)
- 企(40452)
- 企业(40452)
- 方法(33453)
- 数学(28760)
- 数学方法(28393)
- 学(20427)
- 农(20398)
- 中国(19023)
- 财(17249)
- 地方(17048)
- 业经(16353)
- 理论(13782)
- 制(13587)
- 农业(13468)
- 环境(12989)
- 和(12408)
- 贸(12326)
- 贸易(12318)
- 易(11900)
- 技术(11616)
- 教育(11463)
- 划(10831)
- 务(10754)
- 银(10739)
- 银行(10684)
- 财务(10681)
- 机构
- 大学(277656)
- 学院(276850)
- 管理(106911)
- 济(98912)
- 经济(96444)
- 研究(96424)
- 理学(93005)
- 理学院(91857)
- 管理学(89972)
- 管理学院(89490)
- 中国(67732)
- 科学(65724)
- 京(60288)
- 农(55417)
- 所(50293)
- 业大(49181)
- 研究所(46627)
- 农业(44205)
- 财(44119)
- 中心(42654)
- 江(40592)
- 北京(37480)
- 范(37259)
- 师范(36809)
- 财经(35664)
- 院(35320)
- 州(32816)
- 技术(32780)
- 经(32363)
- 省(30535)
- 基金
- 项目(200629)
- 科学(154807)
- 基金(142705)
- 研究(141104)
- 家(127853)
- 国家(126825)
- 科学基金(106414)
- 社会(84648)
- 省(80595)
- 社会科(79954)
- 社会科学(79931)
- 基金项目(76582)
- 自然(72586)
- 自然科(70812)
- 自然科学(70789)
- 自然科学基金(69427)
- 划(68574)
- 教育(64502)
- 资助(58549)
- 编号(57619)
- 成果(46441)
- 重点(45752)
- 发(42935)
- 部(42323)
- 创(41540)
- 课题(40616)
- 计划(39648)
- 科研(38913)
- 创新(38808)
- 大学(36135)
- 期刊
- 济(106553)
- 经济(106553)
- 研究(76516)
- 学报(55188)
- 中国(53341)
- 农(50829)
- 科学(46714)
- 大学(39765)
- 管理(38054)
- 学学(37681)
- 农业(35765)
- 教育(33452)
- 财(31790)
- 技术(23471)
- 融(19029)
- 金融(19029)
- 业(18583)
- 业经(18183)
- 经济研究(16255)
- 财经(16162)
- 业大(15812)
- 图书(15760)
- 科技(15247)
- 版(14974)
- 问题(13863)
- 经(13671)
- 理论(13197)
- 资源(13104)
- 林业(13011)
- 农业大学(12724)
共检索到394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雁飞 钟蕙镁 刘淑仪 熊柳梅 聂雄峰 陈韦韦 刘斌
【目的】研究桂西北岩溶区Cd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土壤团聚体Cd赋存形态特性,为区域内该类型Cd污染稻田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湿筛法将采样土壤团聚体分离成>2.000 mm、1.000~2.000 mm、0.250~1.000 mm、0.074~0.250 mm和<0.074 mm 5个粒级的团聚体,研究桂西北岩溶区0~20 cm、20~30 cm、30~50 cm和50~80 cm剖面深度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不同粒径团聚体Cd含量及其主要赋存形态。【结果】各层剖面0.250-1.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较为稳定,均在30.00%以上,各层剖面间无显著差异(P>0.05)。0~20 cm剖面(耕作层)中>2.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最大(40.20%),随着剖面深度增加,>2.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迅速降低,<0.25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粒径团聚体Cd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20~30 cm和30~50 cm剖面中,Cd主要富集在>2.000 mm粒径团聚体中,Cd含量分别高达到2.22、1.66和0.95 mg/kg,在50~80 cm剖面中,Cd主要富集在1.000~2.000 mm粒径团聚体中。>2.000 mm粒径团聚体在0~30 cm土层中对全土Cd含量的贡献率最大。不同剖面深度团聚体中Cd赋存形态存在明显差异,0~20 cm剖面各粒径团聚体中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可交换态Cd占比最小(<0.074 mm粒径团聚体除外),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团聚体中可交换态Cd占比明显增加,当剖面深度增加至30 cm以下时,团聚体中Cd主要以碳酸结合态存在,残渣态含量最小。【结论】桂西北岩溶区Cd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Cd主要富集在>2.000 mm和1.000~2.000 mm粒径的团聚体中;0~20 cm耕作层各粒径团聚体中的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可交换态占比最小,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可交换态Cd占比明显增加,稳定形态Cd占比明显降低。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土壤大粒径团聚体含量,避免过度精耕和深翻,减少耕层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降低水稻生产过程中稻米Cd超标的风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贞 杨仁斌 雷鸣 唐世荣 宋正国 彭莎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湖南湘潭市某工业园区周边稻田土壤的污染现状及其潜在风险,并对成年人食用当地稻米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工业园区周边稻田土壤镉(Cd)含量的变幅为1.27~4.22 mg/kg,属重度镉污染;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均大于320,受到极强生态危害;园区边生产的稻米Cd污染风险商值(HQ)为1.61~7.44,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很大,明显存在Cd的潜在健康危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华英 覃星铭 蒋忠诚 罗为群 邓艳
本文通过建立野外观测点,对土壤水锌离子[Zn2+]浓度和岩溶动力系统部分化学参数进行长期监测,探究土壤锌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岩溶作用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Zn2+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增高,Zn2+浓度在0~30cm处(0.08mg/L)小于30~60cm(0.15 mg/L),且小于60~90cm(0.20mg/L)。在时间变化上,土壤水Zn2+浓度在夏季高于冬季,雨季高于旱季。Zn2+浓度和土壤水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水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土壤CO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扣除降雨量影响的Zn2+和Ca2+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土壤环境下,强岩溶作用有助于促进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斌 黄道友 朱奇宏 饶中秀 刘守龙
以镉污染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主要酶活性及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种群结构为指标,采用熏蒸提取法、常规酶学分析和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等方法,研究石灰(L)、钙镁磷肥(P)、海泡石(S)和腐植酸矿粉(H)4种钝化剂储备性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稻田储备性施用钝化剂对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及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但施用石灰和海泡石可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分别降低33.0%和33.8%,施用钙镁磷肥使Nmic增加44.9%;施用钝化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有限,仅海泡石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增幅达19.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婕 朱奇宏 黄道友 朱捍华 许超 王帅 王辉
土壤有效态镉是评估土壤镉污染风险和指导镉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指标,但适用于我国南方稻田土壤的有效态镉提取方法尚未明确。为此,采集典型南方稻田土壤与早晚稻"一对二"样品90组,采用0.1 mol/L Ca Cl2(T1)、0.01 mol/L Ca Cl2(T2)、DTPA(T3)、NH4OAc(T4)、TCLP(T5)、HCl(T6)、Mehlich III(T7)、Na NO3(T8)、Mehlich I(T9)9种方法,分析了其提取能力及提取态镉与稻米镉含量的相关关系。与土壤全镉相比,9种方法分别能够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超 艾绍英 唐明灯 李林峰 王艳红 李义纯
【目的】探索施用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为调理剂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一种碱性矿物源复合材料作为供试调理剂,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方法,研究调理剂对不同生育时期稻田土壤镉形态及镉在植株体内迁移的影响。【结果】矿物调理剂有效提高土壤p H,降低土壤有效态镉(DTPA-Cd)含量,促进土壤镉的可利用态持续向难利用态或残渣态转化。矿物调理剂显著降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且其用量分别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糙米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水稻各部位镉含量与土壤DTPA-Cd、返青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返青期土壤可氧化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还原态镉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根系和茎叶中镉含量的显著不同,对照处理(CK)不同生育时期根系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成熟期≈返青期>拔节期>分蘖期>孕穗期;茎叶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返青期>成熟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成熟期时,与对照相比,矿物调理剂对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的最大降幅依次为92.0%、94.1%、86.3%、80.6%;当调理剂用量达到5 g·kg~(-1)土时,糙米镉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mg·kg~(-1))。水稻各部位镉含量顺序为根系>>茎叶>>糙米>谷壳。由不同生育时期镉从根系向茎叶的转运系数可知,矿物调理剂对水稻生育前期镉的阻控效果优于生育后期。【结论】该调理剂可促进土壤中高活性镉向低活性转化,抑制水稻各器官对镉的吸收富集。
关键词:
矿物调理剂 镉 生物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运河 纪雄辉 彭华 黄涓 官迪 刘昭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镉(Cd)污染稻田水旱轮作改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结果表明,早稻改种春玉米(玉-稻轮作)年度总产量为13340 kg/hm2,比种植双季稻(稻-稻轮作)增产9.3%(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豪 胡宇聪 张家鹏 高大林 张国漪 鲁洪娟
为农田土壤修复筛选合适的镉钝化剂,通过盆栽试验,设置10个钝化剂处理:T1(矿石、纳米生物炭等)、T2(生石灰)、T3(牡蛎壳等)、T4(CaO)、T5(硅钙肥)、T6(羊粪有机肥)、T7(枯草芽孢杆菌等)、T8(猪粪有机肥)、T9(牡蛎壳)及T10(微生物等),比较研究10种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钝化剂可以提高稻田土壤的pH,并改变土壤镉的赋存形态。各处理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较对照下降4.6%~44.8%,其中T8(44.8%)、T6(36%)、T1(31.15%)、T10(28.4%)下降幅度较大;碳酸盐结合态含量上升;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及有机物结合态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残渣态镉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T6处理上升幅度最大,较CK增加53.85%。各钝化剂处理水稻籽粒生物量增加5.75%~25.30%。水稻籽粒、稻壳和秸秆的Cd含量呈现秸秆>籽粒>稻壳的规律,籽粒镉含量在0.068~0.254 mg/kg,T2(0.152 mg/kg)、T5(0.143 mg/kg)、T6(0.088 mg/kg)、T7(0.126 mg/kg)、T8(0.072 mg/kg)、T9(0.068 mg/kg)和T10(0.071 mg/kg)7个钝化剂处理低于国家限量标准(0.2 mg/kg),其中T6、T8、T9、T10籽粒镉含量较CK分别下降了61.90%、68.83%、70.56%、69.26%,降幅较大。综合土壤镉形态转化、水稻生物量和籽粒镉含量来看,钝化效果较好的是T2(生石灰)、T6(羊粪有机肥)和T8(猪粪有机肥)处理。
关键词:
镉污染 钝化剂 土壤修复 镉形态 水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杨 苏以荣 何寻阳 王嫒华 郑华 黎蕾 邱虎森 赵次娴
以桂西北两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棕色石灰土、红壤),在25℃,100%空气湿度条件下培养80 d,测定培养期间土壤释放CO2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含量(MBC),研究桂西北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SOC矿化在培养20 d后达到稳定。80d培养结束后,棕色石灰土SOC含量高的土壤,DOC/SO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呼吸熵分别为0.21%,0.94%,0.88 g/kg.h,SOC含量低的土壤分别为0.52%,0.76%,1.21 g/kg.h;红壤SOC含量高的土壤,DOC/SO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呼吸熵分别为0.76%,0.22%,5.06 g/kg.h,S...
关键词:
喀斯特 棕色石灰土 红壤 有机碳矿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占宏
研究土壤团聚体的赋存状况对于土地利用与恢复以及防控土壤风蚀沙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试和相关统计分析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下表土土壤团聚体的性状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团聚体组成总体上以0.250.50mm的微团聚体为主;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含量存在差异,表土团聚体含量表现为0cm>10cm>20cm;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杨树(Populus)林地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e pigeios)草地表层土(0cm)中>1m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廖育林 魏建宏 孙玉桃 汤海涛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较大,为11.41%,海泡石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提高,石灰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其中以施赤泥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6.63%、8.59%、6.93%、11.95%、5.42%;不同改良剂处理水稻剑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添加赤泥更能缓解Cd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旭 王旭军 党秀丽 许堃 丛源欣 陈璐 张兴 吕金朔
为修复受重金属镉污染的农田土壤,控制镉由土壤向地上部转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牛粪与秸秆不同配比(秸秆与牛粪碳含量比1∶1,1∶2,1∶3和1∶4)对棕壤理化性质、土壤中重金属Cd赋存形态的影响,并采用差速离心与化学试剂提取法分析重金属Cd在油菜亚细胞的分布及其存在的化学形态,探究牛粪与秸秆配施对油菜中Cd分布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秸秆与牛粪碳含量比1∶1,1∶2,1∶3处理的土壤pH值分别增加0.76,0.88,0.74个单位,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1.03,1.57,0.62cmol·kg~(-1);秸秆与牛粪碳含量比1∶2配施处理的土壤可交换态Cd所占比例较对照相比降低4.14%,残渣态Cd所占比例增加8.21%。秸秆与牛粪碳含量比1∶1,1∶2,1∶4配施处理的油菜根部细胞器中Cd所占比例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17%、2.39%和1.30%。根部乙醇提取态Cd所占比例与单施秸秆处理相比分别降低9.78%,16.44%和13.48%,与单施牛粪处理相比分别降低6.95%、13.61%和10.65%。上述结果表明,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秸秆与牛粪碳含量比1∶2配施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镉 赋存形态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油菜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彬
采用改性磷矿渣(MPS)对铅(Pb)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基于浸出试验、形态提取试验和矿物分析试验,研究了改性磷矿渣(MPS)添加量对稳定土中Pb的浸出特性、赋存形态和矿物成分的影响规律,并与相同添加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OPC)作对比.结果表明:MPS和OPC均可降低污染土中Pb的浸出特性,但MPS对Pb稳定效果明显优于OPC.与OPC稳定土相比,MPS稳定土具有更好的环境安全特性和较低的溶出风险.形态提取试验表明:OPC可促进Pb从弱酸提取态向可还原态转化,而MPS可促进Pb从弱酸提取态向可氧化态转化,污染土中Pb赋存形态的改变是MPS和OPC稳定土Pb变化的主要原因.矿物分析试验表明:OPC对Pb的稳定机制为包裹、吸附和沉淀作用,而MPS稳定对Pb的稳定机制为生成难溶的氟磷氯铅矿沉淀.铅污染土中矿物成分的变化是Pb赋存形态和浸出特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慧敏 方圆 唐翠荣 顾明华 雷静 窦飞 谭力 陈宏 王丽萍
【目的】开展广西水稻土镉有效性、水稻镉富集系数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为降低石灰岩地区土壤镉迁移及稻米镉累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不同地方的65个水稻土及相应的Y两优品种系列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土壤有效镉/总镉、水稻各部位对镉的富集系数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镉有效性和糙米镉富集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土壤镉超标率为67. 69%,糙米超标率为41. 54%。土壤镉有效性受到铁、锰形态的影响,有效镉/总镉与总铁、总锰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铁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 H、有机质、交换性钙、总铁和总锰显著影响水稻对镉的富集能力,其中,糙米镉富集系数与pH值、交换性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总铁、总锰呈显著负相关。总锰和有效锰是决定土壤镉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子,镉有效性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有效镉/总镉=0. 491-0. 167×总锰+0. 004×有效锰;交换性钙和总锰是决定糙米镉富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糙米镉富集系数线性回归方程为:糙米镉富集系数=0. 493-0. 006×交换性钙-0. 156×总锰。【结论】广西稻米超标率低于稻田土壤镉超标率。在所研究的土壤性质中,锰形态是影响土壤镉有效性的主要因子,总锰、交换性钙含量是影响稻米富集镉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镉 土壤性质 富集系数 相关性 影响因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凤仁 逄蕾 沈健林 李言言 李宗明 王娟 吴金水
土壤碳氮磷等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对作物养分供应有重要影响,长期秸秆还田如何影响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仅施化肥(CK)、低量秸秆还田+化肥(LS)和高量秸秆还田+化肥(HS)三个处理,于秸秆还田后的第9~10年测定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磷含量,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平均重量直径及元素生态化学计量比,旨在明确长期秸秆还田下双季稻田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对碳氮磷养分的贡献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的9~10年,与CK相比,HS和LS处理显著增加了>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R_(0.25))的占比和平均重量直径(MWD);HS处理显著提高了>2 mm、0.25~1 mm、0.053~0.25 mm和2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对于土壤TC、TN和TP的贡献率,有助于改善水稻的氮磷吸收。与CK相比,HS处理提高了各主要粒径水稳性团聚体(>2 mm、1~2 mm、0.053~0.25 mm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