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17)
2023(3802)
2022(3156)
2021(2846)
2020(2362)
2019(5245)
2018(4889)
2017(9141)
2016(5004)
2015(5495)
2014(5483)
2013(5579)
2012(5181)
2011(4751)
2010(4536)
2009(4122)
2008(4377)
2007(3845)
2006(3467)
2005(2983)
作者
(16701)
(14030)
(13912)
(13268)
(8810)
(6694)
(6457)
(5496)
(5439)
(4972)
(4929)
(4830)
(4587)
(4537)
(4435)
(4374)
(4254)
(4240)
(4159)
(3987)
(3633)
(3593)
(3558)
(3128)
(3112)
(3101)
(3074)
(3050)
(2819)
(2806)
学科
(22617)
经济(22602)
管理(12557)
(11022)
地方(9270)
(7669)
方法(7303)
(7184)
企业(7184)
(7174)
数学(6508)
地方经济(6474)
数学方法(6427)
中国(5396)
农业(5190)
环境(4303)
业经(4247)
(3675)
贸易(3674)
(3667)
(3517)
(3448)
(2955)
金融(2953)
(2911)
(2903)
资源(2883)
(2755)
(2618)
银行(2604)
机构
学院(75036)
大学(73915)
研究(30078)
(28637)
经济(28007)
管理(25879)
理学(22402)
理学院(22081)
中国(22011)
科学(21741)
管理学(21609)
管理学院(21477)
(18895)
(16636)
(15836)
研究所(15464)
农业(15028)
业大(14522)
中心(13399)
(12279)
(12138)
(11349)
(10417)
师范(10222)
(10150)
科学院(9834)
北京(9783)
财经(9771)
农业大学(9336)
(9264)
基金
项目(55508)
科学(43346)
基金(39515)
研究(37313)
(36920)
国家(36630)
科学基金(30088)
社会(23179)
(22511)
社会科(22011)
社会科学(22008)
基金项目(20992)
自然(20464)
自然科(19889)
自然科学(19879)
自然科学基金(19509)
(19399)
教育(16224)
资助(15884)
编号(14382)
重点(13774)
(13476)
计划(11840)
(11594)
(11156)
科研(11103)
成果(11056)
科技(11052)
创新(10628)
课题(10611)
期刊
(30986)
经济(30986)
研究(18875)
(16960)
学报(16950)
科学(14387)
中国(14166)
大学(12158)
农业(11986)
学学(11843)
(8912)
管理(8284)
(6460)
教育(6328)
技术(6180)
业经(5534)
资源(5270)
(5205)
金融(5205)
业大(4987)
(4838)
经济研究(4537)
财经(4480)
科技(4415)
问题(4338)
林业(4168)
农业大学(3956)
(3866)
技术经济(3267)
统计(3195)
共检索到109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玲  王凯  周曦杰  赵旭  陈亮然  章守宇  汪振华  
岛礁海域海藻场是近岸浅海重要的湿地生境之一,其所在水域的食物网往往较开阔水域复杂,而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来揭示其独特的物质传递和能量流动规律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趋势。在利用该技术之前,往往需选择恰当的基准生物以更准确地阐释海藻场食物网各阶层的营养关系。为此,于2014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在浙江省枸杞岛海藻场选取4种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蝾螺(Turbo peTholaTus)、角蝾螺(Turbo cornuTus)、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和带偏顶蛤(Modiolus coMpTus)]为实验对象,利用多元方差分析检验其δ~(13)c和δ~(15)n值的种内(间)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程宏  章守宇  周曦杰  王凯  陈亮然  
海藻场的沉积有机物(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SOM)是实现海藻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以枸杞岛北部海藻场为研究区域,围绕大型海藻周年生活史的幼苗&生长、成熟&茂盛和衰退&凋亡3个阶段,于2014年7月凋亡期、2014年10月生长期和2015年5月茂盛期对海藻场的SOM进行样品采集,并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以C/N、δ(13)C和δ(15)N为指标分析了SOM的来源及变化。结果显示,1)7月、10月和翌年5月的SOM C/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96.6、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日进  章守宇  毕远新  汪振华  周曦杰  赵旭  陈亮然  
枸杞岛近岸海藻场生态系统内浮游动物、端足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是海藻场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将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出向高级消费者传递转移的功能。为了探明桡足类、太平洋磷虾、中国毛虾、短毛海鳞虫、厚壳贻贝、角蝾螺、紫海胆、钩虾、麦秆虫、海绵和钩虾幼体等海藻场内主要小型无脊椎动物的能量来源,本研究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海藻场食物网内这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及其潜在食源浮游植物、大型海藻、底栖微藻等初级生产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并用Iso Source多源线性混合模型来估算不同初级生产者对小型无脊椎动物的食源贡献率。结果表明,初级生产者的δ13C值为-21.7‰~-13.8‰,δ1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许敏  赵静  王蕾  
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对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4个盛衰阶段展开调查,共获得297个褐菖鲉样本,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以研究褐菖鲉摄食习性及其随藻场盛衰、体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菖鲉的摄食强度很低,空胃率和平均饱满指数随藻场盛衰有显著变化(P0.05),平均饱满指数在小于100.0mm各体长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褐菖鲉是底栖生物食性鱼类,食物种类有端足类、虾类、蟹类、棘皮类、多毛类等12大类29种生物,端足类是(%IRI为97.03%)是褐菖鲉最重要的摄食种类;褐菖鲉食物种类随藻场盛衰而变化,在海藻场增长期和茂盛期两个阶段主要摄食虾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曦杰  章守宇  王旭  蒋日进  赵静  
于2013年夏季对枸杞岛海藻场螺类优势种角蝾螺进行了稳定同位素、摄食选择性、消化代谢物粒径等系列实验。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角蝾螺是牧食性生物,在藻场中的营养级为2.12,属初级消费者,底栖海藻是角蝾螺的主要食源,贡献率为94.5%;摄食选择性实验结果显示,角蝾螺具有较宽的摄食选择,能够摄食海带、铜藻、粗枝软骨藻等11种大型藻类,其中铜藻及蜈蚣藻是枸杞岛潮下带的重要优势种;消化代谢物实验结果显示,角蝾螺的啃食作用能为藻场碎屑提供增量,角蝾螺对海藻场碎屑的增量为(0.016~0.094)g/d,经过啃食及消化作用产生的碎屑主要粒级为1Φ(>250μm)。稳定同位素分析—摄食选择偏好实验—螺类消化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国山  佟飞  蔡星媛  李文涛  张秀梅  
2013年6月和8月,采用潜水采样和录像的方法调查了威海双岛海域人工鱼礁区内礁石上附着的大型海藻,并分析了海藻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海藻9种,其中红藻门5种、褐藻门和绿藻门各2种。夏末和夏初的海藻群落相似度为20.35%,对相似性贡献最大的5种海藻分别为金膜藻(Chrysymenia wrightii)、日本异管藻(Hterosiphonia japonica)、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和孔石莼(Ulva pertusa)。夏末的海藻生物量密度(243.83 g/m2)高于夏初(164.99 g/m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雨蒙  章守宇  周曦杰  赵旭  徐胜南  向晨  
大型海藻凋落物分解为海藻有机、无机碎屑参与海藻场C、N等养分循环,对维持海藻场较高的净初级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采用"原位埋袋法",尝试对枸杞岛大型海藻优势种孔石莼(U.pertUsa)、细枝软骨藻(C.teNUissima)、舌状蜈蚣藻(G.livida)、瓦氏马尾藻(s.vaChelliaNUm)、羊栖菜(h.fUsifarme)凋落物的分解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测定分解过程中凋落物有机C含量、有机N含量、C/N和C、N稳定同位素值。结果发现,海藻凋落物δ~(13)C、δ~(15)N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变化较复杂,根据凋落物碎屑化过程中不同的分解主导因素,将枸杞岛夏季大型海藻凋落物大致分为淋溶分解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旭  章守宇  林军  钟佳明  
为了提高人工鱼礁选址的有效性,本研究以岛礁海域保护型人工鱼礁选址适宜性评价为例,基于多准则决策方法,结合专家系统、层次分析法、GIS空间分析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经验提取影响保护型人工鱼礁选址适宜性的主要准则(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管理因素)和对应的次级准则(底部坡度、底质类型、海流、水深;渔获量、资源密度、幼鱼量、幼鱼扩散;与污染源距离、与航道距离、离岸距离)。通过两两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要准则和次级准则的权重,结果显示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管理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481、0.4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博伦  郭彪  于莹  徐晓甫  王硕  
本研究对2016年6月在天津大神堂3个礁区(2010年建成的鱼礁区;2012年建成的鱼礁区;2014年建成的鱼礁区)和对照区域采集的生物消费者及其食物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Iso Source模型计算不同区域生物的食物网基础,并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数据计算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显示,根据δ~(13)C值可以将其食物源分为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POM)和沉积相颗粒有机物(SOM)三类;浮游植物对消费者的碳源贡献率(67.2%~81.5%)最大,是大神堂海域的生物食物网的基础。不同区域同一食物源的δ~(13)C和δ~(15)N值没有显著性差异;礁区内滤食性贝类毛蚶(Arca subcren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δ~(13)C值显著高于对照区,作为潜在碳源的浮游植物对其的贡献率显著增加。消费者的δ~(15)N值则介于7.70‰~14.34‰之间,消费者的营养级介于2.0~3.95级之间。游泳生物食性生物的δ~(15)N和营养级在礁区内有所提高,礁区建成的年份越长,其营养级与对照区域的差别越显著。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人工鱼礁建设可能导致鱼礁区内滤食性生物的食物来源组成改变,并提高游泳生物食性生物的营养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冰玉  章守宇  
提取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样品总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经分子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构建了沉积物细菌16S rDNA文库和系统发育树,进行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细菌分属5个类群,分别为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48.2%)、厚壁菌门(Firmicutes,22.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4.8%)、绿屈挠菌门(Chloroflexi,3.7%)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7%),还有一些尚未确定其分类(7.4%)。在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变形细菌门类群中,γ-变形菌占主导地位,约为4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忠鑫  张秀梅  张磊  佟飞  刘洪军  
俚岛人工鱼礁区是中国北方近海典型的海珍品增殖型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是该生态系的主要增殖放流种类。基于2009年在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进行的周年生物资源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对该模型进行了不确定性及输入参数敏感度检验,系统分析了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特征和能量流动规律,估算了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内刺参和皱纹盘鲍的生态容纳量。模型由19个功能组构成,基本涵盖了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可信度P指数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会洁  秦传新  黎小国  陈丕茂  莫宝霖  马欢  郑忠明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强  刘维  高菲  王爱民  
广阔的南海热带海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岛礁资源与环境优势,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近年来,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稳步践行的背景之下,加快南海岛礁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迫在眉睫。现代海洋牧场是集生境修复、资源养护、休闲渔业和景观生态于一体的渔业生产新业态,真正实现了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但目前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建设仍严重滞后。充分利用南海热带岛礁海域的资源与环境优势,发展热带海洋牧场可以有力振兴岛礁经济、保护与合理开发岛礁资源,同时也是维护南海海洋权益、实践"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力举措。本文论述了南海热带岛礁海域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的优势,包括政策优势、自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经济优势等;提出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的适宜建设模式,主要包括资源养护与增殖型海洋牧场和休闲旅游型海洋牧场;综述了广东、广西和海南省在热带近岸和岛礁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进展;阐述了热带岛礁牧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包括气候与自然灾害、生物敌害、基础设施落后、海域使用权审批严格等问题;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包括科学选址、优化设施设计与投放方案、研发敌害应对技术、提升自动化信息化运营管理能力、创新牧场投资与运行模式、加大政府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策略支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祖立  章守宇  陈彦  毕远新  
随着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多样性指数等在评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时显得说服力不足,而摄食功能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根据2012年8月对浙江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调查实验,分析该海域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的组成、空间及数量分布,并进行相关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组成以肉食者和滤食者占较大优势,食碎屑者、植食者和食底泥者次之,杂食者最少;肉食者的优势种为布尔小笔螺、寄居蟹、扁平管帽螺、甲虫螺和四齿矶蟹等,滤食者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带偏顶蛤、短石蛏和布氏蚶等,植食者的优势种为钩虾、单一丽口螺和锈凹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章守宇  汪振华  林军  王伟定  
基于2005年夏、秋两季对枸杞岛海藻场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对海藻场内外渔业资源的组成、优势种变化、主要资源种类生物学特征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内的渔业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藻场外明显,但岩礁性鱼类除外;藻场内优势种夏季多于秋季,而藻场外两季相同,褐菖鲉在夏、秋季的藻场内皆为优势种;各种类生物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的性比差别大,秋季接近平衡,平均年龄秋季大于夏季,平均摄食强度夏季高于秋季;多样性值在夏、秋两季海藻场外皆大于海藻场内。藻场内外,夏季的多样性指数都大于秋季;同一季节藻场内外的相似性很低,不同季节,藻场内的相似性同样很低。通过现场调查及生物学实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