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9)
- 2023(12115)
- 2022(9825)
- 2021(8886)
- 2020(7226)
- 2019(16330)
- 2018(15617)
- 2017(30325)
- 2016(16369)
- 2015(18683)
- 2014(18316)
- 2013(17739)
- 2012(16199)
- 2011(14648)
- 2010(15156)
- 2009(14467)
- 2008(13321)
- 2007(12157)
- 2006(10627)
- 2005(9714)
- 学科
- 济(64819)
- 经济(64717)
- 管理(53298)
- 业(51160)
- 企(43882)
- 企业(43882)
- 方法(29326)
- 融(27541)
- 金融(27538)
- 数学(26253)
- 数学方法(26061)
- 银(25170)
- 银行(25155)
- 中国(24999)
- 行(24279)
- 财(23769)
- 制(20665)
- 农(17783)
- 业经(16369)
- 务(15834)
- 财务(15805)
- 财务管理(15771)
- 企业财务(15169)
- 地方(13921)
- 体(13670)
- 理论(12740)
- 农业(12156)
- 贸(11629)
- 贸易(11616)
- 体制(11601)
- 机构
- 学院(225944)
- 大学(223881)
- 济(96153)
- 经济(94124)
- 管理(84699)
- 理学(72606)
- 理学院(71904)
- 管理学(70956)
- 研究(70561)
- 管理学院(70527)
- 中国(60462)
- 财(51426)
- 京(45041)
- 财经(39835)
- 科学(37087)
- 经(36150)
- 江(35188)
- 中心(34986)
- 所(32817)
- 经济学(31949)
- 农(30616)
- 财经大学(29749)
- 研究所(29012)
- 经济学院(28990)
- 北京(28299)
- 范(28239)
- 州(28140)
- 业大(28106)
- 师范(27971)
- 院(26003)
- 基金
- 项目(146418)
- 科学(116751)
- 研究(115102)
- 基金(106077)
- 家(89133)
- 国家(88321)
- 科学基金(77413)
- 社会(74951)
- 社会科(71151)
- 社会科学(71135)
- 省(58571)
- 教育(55897)
- 基金项目(55147)
- 划(47950)
- 编号(47331)
- 自然(45841)
- 自然科(44760)
- 自然科学(44753)
- 自然科学基金(44009)
- 资助(43023)
- 成果(40018)
- 制(34385)
- 课题(34373)
- 部(33805)
- 重点(33447)
- 创(32360)
- 发(31729)
- 国家社会(31330)
- 性(30973)
- 教育部(30584)
共检索到351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燕珊珊
职业学校推进岗课赛证融通,需找着力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发挥其综合育人功能。从实现层面上构建以“岗”促教的实践教学机制,以“课”促改的“三教”改革机制,以“赛”促学的学习激励机制和以“证”促训的人才评价机制。从推进层面上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重构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三教”改革;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职业技能证书为落脚点,构建育训并举的人才体制;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一体化设计为突破点,促进多要素的全方位、全过程融合,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复合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建玲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必须以会计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塑造职业素质为基础,以相融通的课程项目为载体,来共同促成会计专业人才这一主体的成长与成才。基于这一理念,探讨了在"课、岗、证、赛"相融通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内涵与构建问题,以有效实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小秋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然而,在目前的高职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学生的被动学习已成为惯性,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意识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万贵 林海波
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背景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出发,讨论了人才培养现状和目标的定位,着重从政府政策引导、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以科研项目、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优化师资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进行论述,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对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新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志米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途径之一,高技能人才对发展"开放型经济"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从培养定位的开放性、专业构建产业化、教学内涵企业化、全面成长社会化等几方面提出了在"开放型经济"格局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高技能人才培养 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孔凡菊
本文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探讨,提出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高技能人才培养原则;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基本措施;重点论述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建立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推动高技能人才评定工作、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大力宣传和树立高技能人才典型等建议。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高技能人才 培养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燕
区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高校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基于这一原则,地方高校在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要体现平台和纽带作用,成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环节的重要承载体。为更好地推动区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必须理顺关系、明确定位,积极参与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区域高技能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毅红 钱建栋 张建华
"工商融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应苏州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呼唤和就业形势的需求而生。强化"工商融和"办学理念、深化"工商融和"内涵建设、优化"工商融和"师资结构、活化"工商融和"文化氛围是加速推进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工商融和 复合型高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胜明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摇篮,高职院校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师资培养,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在高职院校形成学习技能的良好氛围。从六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的好处进行了认真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能竞赛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士连 于泽元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性""学徒性"的核心意蕴,昭示着"岗课融通"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纽带。但是,当下现代学徒制在实施中客观存在着"现代性"不足、"融通性"不够、"学徒性"不强等症结。要进一步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需要校企共同开发"岗课融通"的课程体系、组建"岗课融通"的师资结构以及打造"岗课融通"的实施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岗课融通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红艳 吴秋晨
核心素养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为适应职业发展、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适应未来发展的基石保障。核心素养导向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政策引导乏力、核心素养重视不足、课程体系固化、核心素养融入不足、教师能力薄弱、核心素养培养受限、评价体系僵化以及核心素养评估缺失等问题。因此,应强化高技能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政策引导,重构技能和素养“双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核心素养培养能力,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力平 陈怡
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是高技能人才三个培养途径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应根据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的特点、规律,对其院校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岗位培养 院校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海燕 姜乐军 朱震震
技能人才培养是技能型社会构建的基础,而高技能人才培养则是其中的关键。文章以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为案例,通过分析江苏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不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不够、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不友善等现实问题,在综合考虑影响江苏高技能人才培养内外部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强化政府职能,持续优化高技能人才供给;聚焦体系建设,不断调试高技能人才培养布局;着力制度改革,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统筹政行企校,大力夯实高技能人才成长基础等多方面的政策举措进行突围和突破,为我国其他省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月茜、李小娟在《教育评论》2013年第5期中撰文并关注了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而忽视综合素养能力提升,最终导致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综合素养能力既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等专业素养,也包括人文通识、职业素养等非专业素养。现实中影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素养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有:1.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短,受教育观念、经费、师资等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2.受"重技轻文"理念的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恰恰
培养组织体系化、成长方式多元化、技能提升模块化、激励导向正向化、人才管理网络化。高技能人才是员工队伍的核心与骨干,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多年来,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以下简称"山矿公司")通过高技能人才"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