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5)
- 2023(6323)
- 2022(5058)
- 2021(4968)
- 2020(3598)
- 2019(8097)
- 2018(7574)
- 2017(12835)
- 2016(7787)
- 2015(9261)
- 2014(9077)
- 2013(8179)
- 2012(7635)
- 2011(6703)
- 2010(6844)
- 2009(5553)
- 2008(5236)
- 2007(4813)
- 2006(4233)
- 2005(3865)
- 学科
- 济(19392)
- 经济(19361)
- 管理(15555)
- 教学(12067)
- 业(11745)
- 理论(9213)
- 企(9093)
- 企业(9093)
- 中国(8641)
- 学法(7949)
- 教学法(7949)
- 农(7704)
- 教育(7568)
- 学(6438)
- 方法(6031)
- 学理(6011)
- 学理论(6011)
- 业经(5811)
- 农业(5283)
- 制(5004)
- 数学(4809)
- 地方(4594)
- 数学方法(4586)
- 财(4537)
- 学校(4534)
- 技术(4493)
- 和(3680)
- 体(3653)
- 发(3650)
- 融(3455)
- 机构
- 学院(101489)
- 大学(92839)
- 研究(36859)
- 济(28610)
- 经济(27588)
- 管理(26570)
- 中国(25568)
- 科学(24930)
- 理学(21945)
- 技术(21909)
- 理学院(21592)
- 京(21197)
- 管理学(20767)
- 管理学院(20616)
- 职业(20551)
- 农(20206)
- 所(19598)
- 江(18253)
- 研究所(17867)
- 范(16810)
- 中心(16556)
- 师范(16471)
- 农业(16071)
- 业大(16012)
- 技术学院(15490)
- 教育(15066)
- 州(14819)
- 职业技术(14766)
- 财(14283)
- 院(14084)
- 基金
- 项目(66275)
- 研究(53303)
- 科学(49579)
- 基金(40764)
- 家(36915)
- 国家(36481)
- 教育(30391)
- 省(30271)
- 科学基金(29079)
- 社会(27388)
- 划(25545)
- 社会科(25479)
- 社会科学(25470)
- 编号(25056)
- 课题(21198)
- 成果(20999)
- 基金项目(20305)
- 年(18711)
- 自然(18228)
- 自然科(17738)
- 自然科学(17729)
- 自然科学基金(17393)
- 重点(16990)
- 资助(16685)
- 发(15354)
- 创(14448)
- 规划(14315)
- 性(14203)
- 项目编号(13996)
- 部(13788)
共检索到161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江 查良松
岗位适应能力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越强,就业质量越高,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就越高。当前高职教育注重对岗位适应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改革与价值引领,表现为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和工作本位学习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拓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视野,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具体发展实际,不断深化职业岗位适应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实现高职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学 实践教学 岗位适应 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邵雪伟
高职院校毕业生面对新时期劳动就业市场存在着"短板",典型表现为社会能力缺失、职业意识不足、综合能力欠缺,综合体现出岗位不胜任。这主要源于分解式训练与书斋式教学。对此,按照能力合成与职岗化的思路开展综合实践,基于职场化环境、以企业行为规范的方式,对由职岗事务整合构建的任务项目进行多项能力合成的实践训练,以有效养成学生的社会能力、职业意识、综合能力,促进岗位胜任。
关键词:
综合实践 高职毕业生 职岗 胜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淑明 闫卫平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期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基于三重实践逻辑——本质层的专业逻辑、组织层的协同治理逻辑以及目标层的创新逻辑,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引导性和规范性。推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建设,深化内涵建设是关键,要以师德师风为引领、专业能力建设为抓手;加强组织建设是基础,要深化校企校际合作,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创新平台建设是保障,要以基地与中心建设为依托,信息技术赋能教育为动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创新团队 实践逻辑 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力
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是精准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呈现。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彰显高职思政课课程特质、增强学生发展动能过程中,高职思政课应以精准教学回应时代呼唤。以教学对象的精准画像、教学内容的精准定制、教学方法的精准滴灌和教学评估的精准评价,描摹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生成逻辑,以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分类分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弥合好语境“复杂”与教学“精准”之间的张性矛盾,实现学生德性塑造和技能锻造双向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精准教学 立德树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谢超香 秦榕 刘振芳
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是美国支持卓越人才培养,保障超常儿童群体禀赋得以充分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的三重逻辑路向包括满足超常儿童差异化发展需要的育人逻辑,回应国际竞争对特殊人才供给需求的历史逻辑,维护教育与社会公平发展要求的社会逻辑。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表征为教育体系一体化、教育实践专业化和培养方式多样化等。美国完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构建超常儿童教育制度体系;确保超常儿童教师专业化发展,维持具有胜任力的教师队伍;拓展学校资优课程内容,满足超常儿童个性化发展;汇聚超常儿童教育机构力量,形成协同的社会支持体系等实践路径,对我国制定系统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设置多样的教育课程、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建构多元的支持体系,保障超常儿童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发展,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全面保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
美国 超常儿童教育 逻辑路向 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远志
推进绩效评价改革是高职院校优化内部治理、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指挥棒”。在改革中,应辩证处理目标考核与过程管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竞争发展与协同合作三个关系,强化组织领导、分类考核、动态管理、结果应用,完善顶层设计、工作制度、指标体系、激励约束,构建多维立体、科学闭环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绩效评价 实践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覃正纳
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途径。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经历了探索实践、蓬勃发展、巩固提升、内涵发展4个阶段,形成了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出场逻辑和组群逻辑。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专业群建设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评价体系、组建适应专业群建设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玮 王浩澎
随着生产技术的迭代更新,作为以技术学习为特征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对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仍然面临内外部产业链对接不强、专业设置趋同、学生素养体现不足等实践困境。为破解僵局,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内部机制切入,提出外部产业链、内部教育端、学生主体三者皆为专业设置的逻辑起点,且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内部互动联系。立足于新发展格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外部产业链发展要求、内部教育端需求以及学生主体发展诉求,通过形成三者的耦合机制,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走向科学化进程探寻新路径,以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基本逻辑 耦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雪翠 王屹
从创设价值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兼具多维学科视角的新型校企合作形势下的社会共享型组织。产业学院以共生共建共享为逻辑出发点组建创设,着眼于实现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的共性需要,归宿于实现区域的整体性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创设过程中应完善顶层设计,整合多元利益;做好精准定位,避免产业学院的生态与区位重叠;坚持质量兜底,提升产业学院的持续赋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业学院 区域适应性 产教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波 刘笑天
提升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应然之举。从共生理论视域出发,以共生系统的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为锚点,可以构建一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分析框架。高职与社会共生发展具有目的性、整体性、自组织性以及适应性,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在主体参与上需探索更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主体均衡互利共生新生态;在模式上需创新社会服务共生机制,挖掘社会服务模式多样性;在资源环境上需培育灵活资源共享平台,保持共生环境开放性。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金祥 王中兴 巩有奎 李鹏
职教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实践层面已经破题,但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研究基础构建尚不完善。适应岗位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适应岗位发展,应从岗位能力、岗位发展、岗位知识等基本要素开始,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职教本科逻辑范畴研究实践体系,更好地推动职教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杨磊
教学论作为研究教学现象、解析教学问题、明晰教学经验、揭示教学规律的学科,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实践性与规范性的基础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学论发展经历了"在学苏中模仿"、"在恢复中重建"、"在开放中繁荣"、"在创生中自信"四种实践样态。经过不懈探索,具有中国气派与特色的教学论初步形成。在本体论研究上,教学本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在方法论研究上,由对方法的冷漠忽视到方法的多元规范;由对方法的崇拜迷恋到方法论意识的自觉树立,并实现研究范式的跨越式发展。在认识论研究上,教学论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与分化,最终形成教学论学科群;学科性质由二元对立走向综合取向;研究对象逐渐澄明,理论与实践共生。教学论未来研究要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回归课堂教学本身,注重原创性研究;发扬方法论的自觉意识,完善学科方法论体系;强化协同创新研究,提升学术交流的有效性;重视教学论史的研究,增强传统"教学文化"融入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晓珍 王文权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单一化的问题。课程思政的三重属性,从不同层面全方位覆盖学生的思政教育,基于课程内在特征提取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与各类课程乃至校园生活融于一体,潜移默化地推进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成效。课程思政的成效在于它的可接纳性,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创造这种接纳性。其实践路径是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与校园生活相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旦
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是加快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利载体,为更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文章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内涵,提出组织文化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的逻辑路向,根据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现状和原因,提出组织文化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首先要明确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维度分别是理念维度和行动维度,前者指价值层面的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后者指行为层面的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其次要明确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创建途径,包括明确教学团队目标和任务,加强教学团队制度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对话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学团队评价机制,建设民主平等的教学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宁 符刚
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总体要求,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应从理想信念、精神力量、行为准则三个层面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把握知信行循序渐进的内在转化逻辑,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与载体,推动爱国主义与技能教育融合共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