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66)
- 2023(5063)
- 2022(4357)
- 2021(4078)
- 2020(3379)
- 2019(7695)
- 2018(7575)
- 2017(14179)
- 2016(8035)
- 2015(8926)
- 2014(8827)
- 2013(8707)
- 2012(8403)
- 2011(7627)
- 2010(8106)
- 2009(7281)
- 2008(7412)
- 2007(7021)
- 2006(6450)
- 2005(5858)
- 学科
- 济(29329)
- 经济(29303)
- 业(23985)
- 管理(23632)
- 企(19216)
- 企业(19216)
- 农(11407)
- 地方(9829)
- 策(9574)
- 中国(8597)
- 财(8302)
- 方法(8258)
- 农业(7556)
- 业经(7311)
- 贸(7098)
- 贸易(7091)
- 易(6915)
- 学(6903)
- 制(6815)
- 数学(6724)
- 数学方法(6570)
- 及其(6338)
- 划(5672)
- 政策(5637)
- 银(5239)
- 环境(5222)
- 银行(5214)
- 技术(5173)
- 行(5028)
- 方针(5012)
- 机构
- 学院(115040)
- 大学(111149)
- 济(46564)
- 经济(45401)
- 研究(44903)
- 管理(42426)
- 理学(35034)
- 理学院(34625)
- 管理学(34091)
- 管理学院(33855)
- 中国(33773)
- 科学(27866)
- 京(24509)
- 所(23650)
- 农(23625)
- 财(22890)
- 研究所(21322)
- 中心(20044)
- 江(19360)
- 农业(18398)
- 业大(18243)
- 财经(16854)
- 院(16550)
- 省(16282)
- 北京(16091)
- 州(15282)
- 经(15143)
- 范(15137)
- 师范(15014)
- 科学院(14367)
- 基金
- 项目(72916)
- 科学(55988)
- 研究(53006)
- 基金(50582)
- 家(45736)
- 国家(45364)
- 科学基金(36970)
- 社会(31383)
- 社会科(29716)
- 社会科学(29709)
- 省(28732)
- 基金项目(25872)
- 划(25026)
- 自然(24786)
- 自然科(24066)
- 自然科学(24053)
- 自然科学基金(23592)
- 教育(23293)
- 编号(22039)
- 资助(21314)
- 成果(18481)
- 发(17425)
- 重点(17156)
- 课题(16467)
- 部(15457)
- 创(14725)
- 性(13949)
- 计划(13945)
- 创新(13813)
- 发展(13507)
共检索到186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武冬梅 张建红 吕珊兰 赵景逵
围绕煤矸石缺乏有机活性物质及有效养分的问题,在矸石山复垦种植时,对施肥作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物由于吸附性能低,保肥性差,所以施用化肥时一次用量不宜过大。并从降低复垦的投资与难度以及尽快建立一个可自我维持生长的植被出发,提出了矸石山复垦种植时化肥与污泥配合施用的施肥策略,并对污泥的施用效果做了研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华 李华 郜春花 张强 靳东升 卢晋晶
为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下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以晋东南黄土区采煤沉陷复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8年施肥对复垦土壤团聚体数量、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化肥(NPK)、低量有机肥化肥配施(LOF)和高量有机肥化肥配施(HOF)。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了> 0. 25 mm的大团聚体数量,HOF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比例,其中对2~1 mm和0. 50~0. 25 mm团聚体影响最大。有机肥化肥配施均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降低了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D),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HOF与LOF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NPK对复垦土壤的团聚体分形维数无显著影响。> 0. 25 mm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于 0. 25 mm的各粒径团聚体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OC与R0. 25、MWD、GM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晋东南矿区复垦土壤上,高量有机肥化肥配施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有效施肥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守云 廖飞勇 王茂文 刘文胜
用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植被恢复技术对金竹山煤矸石矿区进行植被恢复,25个月后对喷播刺槐等10种植物的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植被生长情况及景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钙、氮、磷和钾含量均明显升高,其中有机质含量是对照的11倍多,但是镁元素的含量下降;单位面积的灌木数量较少,只有28株/m2,而单个个体的直径较粗,最粗的刺槐直径达3.06 cm,高达4 m;土壤表面积累的枯枝落叶厚度达2.96 cm;景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本裸露的煤矸石经CS技术处理后形成以刺槐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景色优美.
关键词:
CS植被恢复技术 金竹山 煤矸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英荷 洪坚平 金志南 林大仪 赵景逵
在重建矿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围绕矿区退化土地的复垦种植问题,从适生物种筛选、种植方式选择以及对退化土地培肥熟化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试验结果和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认为,把绿肥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作为矿区各类型退化土地复垦的先锋植物,是快速培肥熟化、恢复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重建矿区生态环境的一项有效途径。
关键词:
矿区退化土地,复垦种植,生态系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军 张亚男 郭义强
随着矿产资源大量开采导致的土地资源破坏、景观破碎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探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关系,总结国内外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发展,分析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土壤重构、地貌重塑、植被重建、景观再造、生物多样性重现和生态功能维持等关键技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经验,提出强化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关键技术研发、加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学科发展、打造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配套政策制定等相关措施,以期促进矿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生态功能持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国敏 王力
论文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排土场2种典型植物水分来源的差异及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黑岱沟矿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均落在中国大气降水的变化范围之内,不同月份大气降水的δD(δ~(18)Ο)值表现出明显的降水量和季节效应。旱季小叶杨主要利用10 cm土层以下的水分,对100~150 cm土层水分利用率最高,达25.6%;沙棘对各层次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接近,差异不明显,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最高,达26.5%;为了避免种间竞争,小叶杨很少利用表层(0~10 cm)土壤水分。雨季小叶杨主要利用表层和浅层土壤水分,利用比例高达70.9%,沙棘主要利用30~60 cm土层的水分,达73.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盛美群 郝俊 龙水义 许钟丹 毛圆圆 程巍
【目的】为探明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长的养分利用状况、生态适应策略及利用香根草进行煤矸石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4、5、8、15年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根、茎、叶的氮(N)、磷(P)、钾(K)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随着种植年限延长,根、茎、叶中N和K含量变化不显著,茎、叶中P含量逐渐减少;②4个种植年限的香根草不同器官中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根部较少,茎、叶部分较多;③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根、茎、叶中N∶P值均小于14,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叶中N∶K呈小幅度升高趋势,茎、叶中P∶K呈降低趋势;④根、茎、叶中N、P、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基本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长过程中主要受N限制;为了适应其恶劣的环境条件,将自身的养分调节、限制在最低养分需求水平并维持动态平衡;地上部分养分含量分配较多,以此保证其能在煤矸石山上正常生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军 李红涛 白中科 赵中秋 钟莉娜
研究目的:研究矿区不同土地复垦模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及其空间分布,揭示大型土壤动物对维持矿区土地复垦后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研究方法:功能类群分析法、群落多样性指数法。研究结果:以平朔矿区为案例区,通过动物分类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复垦模式下的矿区生态系统大型动物类群分布特征。矿区大型土壤动物有2门4纲10目29类,分为腐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杂食性4个功能类群,不同功能类群数量占总数的比例自高到低为杂食性(33.74%)>植食性(32.10%)>捕食性(31.69%)>腐食性(2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堂军,孙承爱,庞莹
根据我国煤矿区发展进程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可将煤矿区划分为城市矿区型、矿区城市型和城镇型三类,在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煤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适应性对策。
关键词:
煤矿区 可持续发展 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复宏 宋晓丽 霍明
本文利用对山东省9个县(区、市)279户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投入导向的径向超效率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了果农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测算了相关因素影响果农对过量施肥有一定程度认知及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边际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9个样本县(区、市)有8个在苹果种植中存在过量施肥问题,调查地区的平均过量施肥量达20.5公斤/亩,亩均施肥量有待降低的幅度都在14%以上;64.9%的果农对过量施肥缺乏认知,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果农仅占21.7%;果农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与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之间高度正相关。进一步的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低、专业化程度较高、有外出打工经历、对过量施肥危害有所认知、参加过种植技术培训、果园土壤较肥沃的果农,对过量施肥有一定程度认知的概率更高;具备上述特征的果农,以及性别为女性、种植年限长、果园为标准化果园、园地较为集中的果农,更倾向于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胜男 陈楠 郑新宇 肖清铁 汪敦飞 王玉洁 吕昭君 樊荣荣 吕荣海 林瑞余
为明确栽培措施对紫苏铅富集能力的调控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种种植密度(D1:行株距30 cm×20 cm;D2:行株距25 cm×20 cm;D3:行株距20 cm×20 cm)、3种施肥方式(F1:有机肥;F2:复合肥;F3:混合施肥)、2种植方式(P1:移栽;P2:直播)处理,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紫苏铅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措施下紫苏根、茎叶和籽粒的铅含量依次为7.10~16.87 mg·kg~(-1)、1.50~5.50 mg·kg~(-1)和0.23~5.73 mg·kg~(-1),铅富集系数为0.02~0.09,转运系数为0.09~0.51.不同种植密度下,籽粒铅含量以D1处理最低(2.43 mg·kg~(-1)),茎叶铅含量以D3处理最低(2.50 mg·kg~(-1));不同施肥方式下,籽粒铅含量以F2处理最低(2.68 mg·kg~(-1)),茎叶铅含量以F1处理最低(2.56 mg·kg~(-1));P1处理的籽粒(1.14 mg·kg~(-1))与茎叶的铅含量(2.35 mg·kg~(-1))均低于P2处理.不同栽培措施组合间,籽粒铅含量以D2F2P1组合最低(0.23 mg·kg~(-1)),茎叶含量以D1F1P1组合最低(1.50 mg·kg~(-1)).紫苏铅富集系数在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施肥方式间无显著差异,但P1处理显著低于P2处理,各组合以D1F1P1最低(0.02);铅转运系数大小表现为D1>D2>D3,F1
关键词:
紫苏 铅 栽培措施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秀丽 张哲源 李恒凯
针对稀土矿区环境治理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建立地方政府和稀土企业之间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博弈双方在不同情形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matlab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执行环境规制时对稀土企业的奖惩政策、稀土企业的治污成本以及非法开采时的额外收益都会影响地方政府与稀土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降低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稀土企业的治污成本等都会引导博弈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趋向于{严格监管,合法开采},从而促进矿区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演化博弈 地方政府 稀土企业 数值仿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娟 唐琳 郭春燕 王翔 卢宁 刘新志
[目的]本文获得了矿区复垦条件下土壤培肥的最优组合。[方法]选取山西省朔州市的平朔矿区为研究试验区,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不同配肥方式矿区复垦土地土壤生化成分、生物多样性和玉米生物性状的影响的前提下,构建基于熵权法的模糊层次分析体系计算土壤配肥效应指数为应变量,以该指数为应变量,生物肥和化肥编码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拟合预测模型。[结果]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复垦效应指标高于单施化肥S和单施生物肥S,当化肥量为220.15 kg/hm~2,生物肥量2080.15 kg/hm~2时,土壤培肥效应指数可达最大值0.9909。[结论]本文提出的矿区土壤复垦效应综合评价体系和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于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耀 周伟
长期露天开采造成了植被大面积破坏、土地压占损毁等环境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准确、快速监测矿区植被覆盖度,对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TM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9个植被指数因子中提取主成分,建立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前两个主成分PC1和PC2的累积贡献率为91.508%,建立复垦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经检验R2=0.742,达到显著相关水平。(2)1990~2010年,南、西排土场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了20.88%和12.89%,西扩排土场和内排土场植被覆盖度分别降低了18.23%和7.59%,南、西排土场植被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