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99)
- 2023(19068)
- 2022(16333)
- 2021(15030)
- 2020(12600)
- 2019(28620)
- 2018(28301)
- 2017(53446)
- 2016(29332)
- 2015(32713)
- 2014(32586)
- 2013(32394)
- 2012(30188)
- 2011(27604)
- 2010(27904)
- 2009(25652)
- 2008(24805)
- 2007(21910)
- 2006(19511)
- 2005(17423)
- 学科
- 济(135495)
- 经济(135377)
- 管理(80462)
- 业(75342)
- 企(59788)
- 企业(59788)
- 方法(54541)
- 数学(47593)
- 数学方法(46983)
- 中国(35328)
- 农(34617)
- 地方(33400)
- 学(30474)
- 业经(28491)
- 财(26354)
- 农业(23937)
- 贸(21553)
- 贸易(21537)
- 制(21167)
- 环境(20990)
- 易(20765)
- 和(19751)
- 理论(19520)
- 技术(18805)
- 融(18582)
- 金融(18579)
- 银(18496)
- 银行(18419)
- 地方经济(18321)
- 行(17731)
- 机构
- 大学(424346)
- 学院(423651)
- 济(172781)
- 经济(169139)
- 管理(162157)
- 研究(153168)
- 理学(140146)
- 理学院(138423)
- 管理学(135639)
- 管理学院(134884)
- 中国(112267)
- 科学(98974)
- 京(91771)
- 所(79980)
- 农(79938)
- 财(74474)
- 研究所(73329)
- 业大(68918)
- 中心(68075)
- 江(63779)
- 农业(62768)
- 财经(59515)
- 北京(58115)
- 范(57612)
- 师范(56951)
- 院(55169)
- 经(54054)
- 经济学(51742)
- 州(51253)
- 省(48794)
- 基金
- 项目(291554)
- 科学(227767)
- 基金(209833)
- 研究(205654)
- 家(186510)
- 国家(184974)
- 科学基金(156588)
- 社会(129269)
- 社会科(122474)
- 社会科学(122439)
- 省(116131)
- 基金项目(111171)
- 自然(104059)
- 自然科(101542)
- 自然科学(101514)
- 自然科学基金(99624)
- 划(97653)
- 教育(93900)
- 资助(86860)
- 编号(82466)
- 重点(66488)
- 发(65930)
- 成果(65844)
- 部(62697)
- 创(59927)
- 课题(57979)
- 创新(56027)
- 科研(55799)
- 计划(55011)
- 国家社会(53060)
- 期刊
- 济(196024)
- 经济(196024)
- 研究(124119)
- 中国(85871)
- 学报(75892)
- 农(72363)
- 科学(67487)
- 管理(59660)
- 大学(55479)
- 财(53377)
- 学学(52445)
- 农业(49793)
- 教育(45846)
- 技术(36801)
- 融(36119)
- 金融(36119)
- 业经(31742)
- 经济研究(31684)
- 财经(28910)
- 业(25913)
- 问题(25173)
- 经(24900)
- 图书(22568)
- 技术经济(22016)
- 资源(21907)
- 科技(21797)
- 统计(20474)
- 版(20260)
- 业大(19833)
- 理论(18940)
共检索到634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浩 黄思远
运用ESDA和空间计量方法对1996年2015年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县域经济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2015年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县域经济整体集聚的现象较为显著,但区域差异呈现总体扩大的趋势,全局相关性在减弱.热点区数量和范围扩大趋势明显,特别是南部的次冷点区转化为热点区的变化最为突出,冷点区数量和范围有所减少.经济发展重心位于平遥县与介休市相交界的区域,其中1996年2004年移动轨迹由北沿西南方向向南移动,2004年2015年轨迹方向呈现出由南向北移动.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两阶段县域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晓玲 周国富
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山西省107个县域为基本的研究对象,采用2000—2011年的县域人均GDP数据,定量分析了这12年间山西省县域经济的时变特征、空间相关性及其演化趋势。结果显示: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晋南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晋北和晋中地带,县域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集聚,但远未形成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的核心区域。在晋北和晋中地带没有出现以大同、太原等盆地县域为中心的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县域集聚群,仅在晋南地带出现了以临汾等盆地县域为中心的较高发展水平的县域集聚群;县域经济增长的热点区域自2004年趋于消失,县域经济增长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康杰 景普秋 贾琳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煤炭大省山西经济增长剧烈下滑,原因在于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导致煤炭价格波动比一般产品强烈。本文对煤炭价格波动的原因从供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煤炭供求的低价格弹性、经济周期、预期、替代品价格波动、以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煤炭价格的剧烈波动。在资源型区域,煤炭价格波动导致生产要素集中在煤炭产业,引发"反工业化"现象。基于山西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煤炭价格的剧烈波动,近年来的数据也显示煤炭价格波动导致山西经济增长波动,并出现了"反工业化"现象,拉大了收入差距。
关键词:
煤炭价格 波动 价格弹性 山西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凯 杨雅静 史红亮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处于承上启下、连接城乡、沟通各业的重要地位。利用忻州市14个县的统计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及区位商等方法对忻州市县域经济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发展取决于产业结构优化下的产业竞争力及其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投入产出率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产业结构 产业竞争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利江 李永宁 李前锦 高杉 张晓龙 张殷波 高峰
文章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治理三方面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以及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了2010—201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0年以来,山西省市域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波动中呈现下降的趋势;从绿色发展的区域差异来看,山西省市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波动减小,晋北、晋中和晋南三大区域内各地级市绿色发展均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山西省市域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格局明显,形成了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其中太原和晋中成为山西省市域绿色发展的核心区,而阳泉、临汾和运城成为绿色发展的边缘区,核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明显;山西省市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均不显著,尚未形成明显的绿色发展空间集聚,溢出效应不明显。(3)山西省市域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是诸多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人口素质、科技创新、外商投资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等因素通过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成为影响山西省市域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山西省区域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翀 常黎丽
现阶段,在我国中部地区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县域城镇化空间发展往往与经济空间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利用湖南省2001—2010年城镇化率数据,运用传统统计方法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ArcGIS和GeoDA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探索湖南省县域城镇化差异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湖南省县域城镇化空间差异在总体上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地区空间分异比较明显;在演进的时空格局上,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距稳中有降,长株潭高值区逐渐形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格局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在经济后发地区则不然。最后提出湖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带动策略,以期对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的中部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新风
高城镇化率与低经济发展水平并存,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发展动力缺乏同时并存,是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呈现出了与国际惯例不一样的特征。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动力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并提出纠正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偏差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地区 城镇化 县域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卫芳 薛天培 崔云昊
以2010—2020年黄河流域的37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创新四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空演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自相关空间分析方法进行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分析,并深刻分析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序变化整体上以2013年为分水岭,前期保持平稳、后期不断上升。从空间格局演变角度看,总体上呈现出一个“中低质量转型城市分布零散,高质量转型城市片状分布”的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为当前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首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城市转型升级中的驱动作用,促进政府部门、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扬 李宁 吴文祥 吴吉东
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对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演化机制和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中国2352个县域单元1982、1990、2000和2010年的人均GDP数据,采用空间关联技术和变差函数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化特点并探讨了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和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1982年以来,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增加,空间依赖程度增强;东部和华北北部地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呈异质性,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分随时间推移不断降低;中国东南—西北向经济发展的均质性相对较好,空间差异较小;历史基础、经济区位、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政策等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坤 丁明军 辛良杰 陈利文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必需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全面认识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把握粮食生产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及制定差异化的粮食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国2 019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7年各县统计数据,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转移模型、CGE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特点,缺粮区集中在青藏区、黄土高原区和华南区,余粮区集中在东北区、黄淮海区、蒙新区和长江中下游区。(2)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趋势以增加为主,以东北区和黄淮海区为代表的北方区域增加显著,以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为代表的南方区域降低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粮食产量的空间集聚特征愈加明显,粮食生产地域分工更加清晰。(3)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与经济发展重心呈现分离态势,人均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移动,而经济重心向西推进。两者在空间上整体欠平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食与经济协调性有所改善,改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西部、西南区的东部以及黄土高原西部等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睿 黄震方 靳诚 徐菁
国内旅游是释放内需潜力、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载体。加强国内旅游时空格局演化研究,对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助推国内大循环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县域尺度国内旅游发展的时空分异和影响因素,得出主要结论:总体格局呈现出以南京市区、苏州市区为核心的空间结构,并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两阶段增长率较快的县域主要存在于苏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江苏省县域单元国内旅游人数保持着稳定的冷热点格局,热点区域主要聚集在苏南地区,冷点区域则主要存在于苏北地区,南北方向的空间差异最为明显;GDP是江苏省国内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而公路里程影响较小,人口数、A级景点影响显著性在不断提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温馨 高维新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35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在解释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熵值加权综合指数法、K-Means聚类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县域城乡融合水平总体上呈小幅度上升趋势,但层级性与不均衡性特征显著,珠江口东岸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珠江口西岸。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支农支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有促进作用,财政城乡公共服务支出、金融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据此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耦合、注重整体推进与因地制宜、完善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强化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的协同互促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冰冰 赵威 杨慧 杨嫚
从外资、外贸、外经三方面入手,测度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探讨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5~2015年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区域差距在缩小。(2)低水平区和较低水平区范围缩小但始终占据绝对优势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较高水平区、高水平区数量较少且分散,外向型经济逐渐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3)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 HH区数量大幅提高,LL区波动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外向型经济发展热点区主要集聚分布在东南部,冷点区分布在西南—东北一带。(4)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影响因素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城镇化率、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最近一级海港或内河港口的距离、第三产业比重、口岸数量占全省比重、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与最近中心城市的距离、人均财政收入。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中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