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4)
- 2023(3539)
- 2022(3026)
- 2021(2726)
- 2020(2362)
- 2019(5103)
- 2018(5055)
- 2017(8952)
- 2016(5021)
- 2015(5415)
- 2014(5285)
- 2013(5263)
- 2012(4961)
- 2011(4491)
- 2010(4554)
- 2009(3947)
- 2008(3916)
- 2007(3313)
- 2006(3005)
- 2005(2488)
- 学科
- 济(19700)
- 经济(19687)
- 管理(11554)
- 地方(9476)
- 业(8992)
- 环境(8969)
- 农(8530)
- 学(7634)
- 生态(6503)
- 方法(6226)
- 农业(6063)
- 数学(5522)
- 数学方法(5447)
- 资源(5208)
- 企(5114)
- 企业(5114)
- 中国(4822)
- 业经(4588)
- 地方经济(4090)
- 划(4076)
- 和(4070)
- 发(3360)
- 规划(3303)
- 环境规划(3207)
- 财(3118)
- 税(2996)
- 土地(2921)
- 税收(2788)
- 收(2747)
- 融(2684)
- 机构
- 学院(68480)
- 大学(66565)
- 研究(28636)
- 济(24216)
- 管理(23848)
- 经济(23509)
- 科学(21807)
- 理学(20549)
- 中国(20320)
- 理学院(20180)
- 管理学(19590)
- 管理学院(19485)
- 农(17747)
- 所(15629)
- 研究所(14760)
- 京(14666)
- 业大(14252)
- 中心(13708)
- 农业(13665)
- 省(12933)
- 江(12074)
- 范(11605)
- 师范(11492)
- 院(10912)
- 财(10049)
- 科学院(9775)
- 资源(9425)
- 师范大学(9422)
- 环境(9180)
- 州(9140)
- 基金
- 项目(53693)
- 科学(42300)
- 基金(38153)
- 研究(36210)
- 家(35101)
- 国家(34842)
- 科学基金(29120)
- 省(24730)
- 社会(22175)
- 基金项目(21303)
- 社会科(20929)
- 社会科学(20921)
- 自然(20697)
- 自然科(19854)
- 自然科学(19844)
- 自然科学基金(19432)
- 划(19086)
- 教育(14750)
- 资助(14504)
- 编号(13775)
- 重点(13151)
- 发(13082)
- 计划(11623)
- 科技(11109)
- 创(10623)
- 科研(10561)
- 部(10456)
- 课题(10265)
- 创新(10085)
- 成果(9932)
共检索到101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谷希树 赵庆贺 白义川
对山西省境内已知蚜茧蜂种类,按植被划分的五个特定自然分布中心,如雁北干草原区、晋西北灌丛草原区等进行了分析。还归纳了蚜茧蜂分布的生态地理特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懿君 赵映书 陈龙 洪波 关晓庆 贺达汉
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景观结构下麦蚜及僵蚜田间分布型变化和时间动态进行分析与模拟。发现当地蚜茧蜂10种,蚜小蜂1种。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僵蚜在时空上呈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麦长管蚜聚集程度受田块景观复杂程度的影响显著,麦二叉蚜则不显著。2种蚜虫空间格局表现为扩散-聚集周期性变化,但周期性变化不尽相同。僵蚜分布与蚜虫分布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对麦长管蚜跟踪明显高于对麦二叉蚜的跟踪。用Blackith种群聚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蚜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当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平均密度分别大于5.57、8.26/株时,聚集程度取决于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锦涛 韩黄英 李素清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华北大平原的西侧,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成了山西省特有的生态问题。该文在传统生态地理区域分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SPSS10.0聚类分析法,引入反映区域生态15项指标,在剔除贡献不显著的指标后,进行聚类。根据各生态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划分成七大生态地理区域,并且在Deltagraph5.0的支持下做出山西省的生态地理区域的分区图,指出各区域存在生态问题,并提出生态建设的主要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
山西省 生态地理区划 生态建设战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英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山西省213处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包括以太原和晋中为主的中部密集区和以临汾、运城、晋城为主的南部密集区,且都以各地级市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大多数示范点分布于城郊地区;(2)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类、农事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多分布于经济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立文 段永红 李丽丽 徐立帅 张颖 聂文玉
[目的]为了解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提高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率。[方法]运用Voronoi 、GIS核密度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山西省农村居民点分布呈现出“南密北疏”的分布特征,且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海拔、坡度、河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密度分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低坡度、低海拔的区域。在区位因素上随县城、公路缓冲区距离的增加,农村居民点分布密集程度呈反比下降趋势。此外山西省农村点适宜性分布以较适宜居住为主,其中适宜性居住所占比例达到32.08%。[结论]山西省居民点分别同时受地形和区位的影响,其中地形影响较大,且整体适宜居住,本研究可为优化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提高积极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卿 高楠 田祥宇
以山西省前4批3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软件,采用最近邻指数等方法,探讨并揭示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山西省全域及晋北晋中晋南三大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离散程度高,方向性明显,除晋北地区外,其他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上均呈均衡分散型态势;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整体呈现东多西少、南密北疏的特征;根据各自特点,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以划分为红色旅游发展型、农耕文化体验型、生态康养度假型、特色风景观光型四大类,其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空间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影响重点村分布的关键因素是距低级景区距离、交通通达度、高程;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与距高级景区距离单因子影响力不显著,但双因子交互作用对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小琴 韩海荣 魏阿沙 张延华 伊力塔 陈圆
以群落标准地作为资源状态,以物种的重要值作为物种对资源位计测依据,用Levins公式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10种主要乔木、9种主要灌木和10种主要草本植物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在群落的乔木层中,华北落叶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3.252 4,它与云杉是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种;灌木层中毛叶水子、茶条槭等为优势种;草本层中黄精、粗根老鹳草等为优势种.优势种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资源共享趋势比较明显,在资源利用中存在一定的竞争.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以及景观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目标管理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继海 温琪汾 王星玉 王纶
对山西 省3 0 39 份谷子 品种资源 以米质 、穗型、千 粒重、生 育期、幼苗 叶色、幼 苗叶鞘 色、粒色、米 色进行了 分类。并 对不同类 型品种 在山西省 大同地 区、忻 州地 区、晋 中地 区、吕梁 地区、长治地区、晋 南地区 的分布进 行了统 计分 析。 归纳 了不 同 类型 品 种与 生态 环 境相 互关 系 的规 律性 ,从而更好 地利用 这些规律 性,为谷 子高产栽 培、异地 种植提供 科学依 据。
关键词:
山西省 谷子 类型 分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晨
1990年代后期第二住宅在中国大量兴起,并成为一种社会风潮。大量涌现的第二住宅对其发生地产生了复杂的社会、经济影响,最为突出的是拉动房价上涨,使得矛盾原本就比较突出的住房问题进一步恶化。文章从第二住宅研究的障碍、难点着手,首先分析了国内发展和研究的状况,随后对西方和国内发展状况和空间布局研究动向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补偿理论对中国第二住宅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假设性分析,认为中心城市第二住宅的发育与首位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存在向内城集聚的倾向。这一研究结论可以作为政策制定和其它研究的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维列 薛会英 罗大庆 王景升 罗建
对巨柏的地理分布和群落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柏的生态地理范围狭小,主要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呈狭带状和斑块状间断分布;目前巨柏已被分割成4个种群,种群间环境异质,水平地带上跨越了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3大生态区。巨柏群落中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43科106属130种,巨柏群落的植物区系古老,属的组成较为复杂,区系中特有成分突出,含有大量的中国(西藏)特有种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种。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巨柏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属于北温带分布类型。巨柏是乔木层的单优势种,灌木层和草本层以全缘草质小型单叶地面芽植物为主。群落植物组成从半湿润区到半干旱区过渡中逐渐稀疏,结构也趋于简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民 黄宇萍 刘专
耕地田坎是社会与自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人口规模与地形地貌对耕地田坎密度起决定作用。湖南省的耕地田坎密度与地形地貌显著相关,区域分布特征不明显。山区与丘陵区,同一坡度级、同一类型耕地的田坎系数是一致的。耕地田坎面积对粮食产量统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土地调查与粮食产量统计的耕地标准应该统一。
关键词:
耕地 田坎 分布规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苑 冯仲科 成竺欣 王凤阁
【目的】研究山西省的林火驱动因子和火险分布格局,可为山西省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0—2017年卫星监测热点数据,基于逻辑斯蒂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气象、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对山西省林火发生的影响,选取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建立林火发生概率模型,并基于最优模型结果绘制山西省森林火险等级区划图,分析山西省森林火险分布格局。【结果】逻辑斯蒂模型选取的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有日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海拔、坡度、距道路距离、距居民区距离;随机森林模型选取的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有日平均地表气温、日平均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季度NDVI和GDP;逻辑斯蒂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在84.31%~86.33%之间,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在88.98%~94.37%之间。【结论】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为气象因子;随机森林模型比逻辑斯蒂模型更适用于山西省林火发生概率预测;山西省森林火险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和地域差异,春季的高火险区明显多于其它季节,东部的高火险区多于西部,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东部、晋中市北部、吕梁市东南部和太原市中部是山西省主要高火险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亚平 李月梅 马恩波 王瑞
1995年以来对山西省金针虫种类、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类鉴定 ,结果表明金针虫在全省范围均有分布 ,计有细胸金针虫 (Agriotessubvittatus)、褐纹金针虫 (Melanotuscaudex)、沟金针虫 (Pleonomuscanaliculatus)以及林小金针虫 (Limoniusminutus)等 4种 ,其中尤以前三种分布范围广 ,为害严重。同时对金针虫分布地的海拔高度、土壤含水量、pH值 ,10cm地温、金针虫所在土深及前茬或当年茬口等理化性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对每种金针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山西省 金针虫 生物学特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骏 陈家骅 宋东宝
研究了茧蜂科与蚜茧蜂科昆虫在我国云南省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成分.基于多年来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的标本采集记录和已发表文献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云南省记录茧蜂科11个亚科64属193种,其中分布于云南的特有种48种;蚜茧蜂科9属23种,其中分布于云南的特有种6种.分析该地区的区系成分,发现云南省茧蜂和蚜茧蜂有很强的东洋区成分,同时存在较多的古北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的属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虹 石宝才 张芝利
烟蚜茧蜂雌蜂羽化后即可产卵,每头雌蜂一生平均产卵417.9粒(297~568粒),雌蜂寿命9天(6~12天),日平均产卵47.5粒(35.9~79.1粒),羽化后第三天为产卵高峰期,五天之内可以产出一生卵量的73%.该蜂在羽化后第一天(从早8点到晚8点)均衡产卵.
关键词:
烟蚜茧蜂 桃蚜 生殖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