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1)
2023(8809)
2022(7559)
2021(6775)
2020(5678)
2019(12795)
2018(12099)
2017(22935)
2016(12926)
2015(13820)
2014(13628)
2013(13433)
2012(12312)
2011(11066)
2010(10943)
2009(10135)
2008(9988)
2007(8760)
2006(7767)
2005(6400)
作者
(41271)
(34499)
(34464)
(32202)
(21633)
(16898)
(15335)
(13547)
(13142)
(12159)
(11888)
(11843)
(11124)
(10984)
(10658)
(10524)
(10388)
(10164)
(10042)
(9826)
(8937)
(8347)
(8321)
(7960)
(7886)
(7675)
(7499)
(7499)
(7106)
(7036)
学科
(54114)
经济(54061)
管理(33766)
(33415)
方法(26559)
(25479)
企业(25479)
数学(22966)
数学方法(22703)
(16660)
地方(13029)
业经(12569)
(12500)
(12275)
农业(12051)
中国(11494)
环境(9810)
(9418)
贸易(9417)
(9108)
技术(8292)
理论(7791)
(7576)
(7470)
财务(7462)
财务管理(7450)
(7287)
企业财务(7103)
(6782)
产业(6511)
机构
学院(188832)
大学(187886)
(72194)
管理(71980)
经济(70789)
研究(65551)
理学(63602)
理学院(62799)
管理学(61515)
管理学院(61208)
科学(46881)
中国(45479)
(44392)
(38704)
业大(36727)
农业(35548)
(34746)
研究所(32721)
(30276)
中心(29576)
(28475)
(26608)
师范(26187)
财经(25302)
农业大学(24213)
(23865)
(23327)
北京(23103)
(23025)
(22035)
基金
项目(139120)
科学(108822)
基金(100991)
研究(91995)
(91797)
国家(91052)
科学基金(76711)
社会(59812)
(59303)
社会科(56781)
社会科学(56757)
基金项目(55328)
自然(52719)
自然科(51455)
自然科学(51430)
自然科学基金(50498)
(48300)
教育(41464)
资助(40718)
编号(34117)
重点(32019)
(30976)
计划(29391)
(29248)
(28822)
科研(27499)
创新(27087)
科技(26460)
(25166)
成果(24873)
期刊
(74346)
经济(74346)
研究(44979)
学报(40046)
(39129)
科学(35061)
中国(32088)
大学(28612)
学学(27597)
农业(27106)
管理(21489)
(20974)
(14493)
教育(14143)
业经(13950)
技术(13705)
业大(11595)
资源(11588)
经济研究(11482)
(11449)
金融(11449)
财经(11417)
(11206)
科技(10506)
问题(10403)
农业大学(9867)
(9782)
技术经济(9457)
统计(9252)
(9100)
共检索到256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淑芳   黄松  
运用修正DEA-Malmquist模型分析2011—2022年山西省各市红色旅游效率的变化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红色旅游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水平整体偏低,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共同牵制着综合效率的提升。(2)各市红色旅游效率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太原红色旅游效率相对较好。(3)互联网支撑能力、政府宏观调控、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对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分异的单因子解释力较强,交通优势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更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丽  陈季君  时朋飞  黄国庆  
红色旅游发展效率表征旅游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以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借助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对2014—2019年该区域17个县(市、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同时利用核密度函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剖析了其空间演化特征与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区域内红色旅游发展效率整体偏低,受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多数县(市、区)红色旅游发展效率呈稳步提升状态;(2)红色旅游发展效率具备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的特征,整体呈现"M"型双峰分布,区域分布差异较大;(3)技术创新、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度、交通便利性是影响该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政府对旅游经济干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规模对该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效率的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对改善该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效率的积极影响尚未凸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宇硕   眭任静   李拉扬  
旅游生态效率的提升对促进区域旅游资源优化与整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分析2006—2020年山西省11个城市的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规律,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及其交互效应。结果表明,2006—2020年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明显的U形演化轨迹,旅游生态效率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推动旅游生态效率的优化发展。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其变化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一致性,呈现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水平是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的主导影响因素,社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且处于波动状态,两两因子交互后呈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两种模式,表明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要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基础设施、盘活闲置旅游项目、调整优化景区管理、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用地保障等涉及多部门职能的政策举措。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小龙   宋育典   朱林彤   唐晓飞   陈少华  
文章基于贵州省88个县域红色旅游资源数据,运用Voronoi空间统计、核密度、不均衡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开发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贵州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开发水平低,资源等级与开发水平成正比。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其中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差异更显著。(2)贵州红色旅游资源核心区空间形态整体呈“X”状分布,其中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呈现“Y”形状的“多核心、小斑块、离散点”的特征和“核心—边缘”空间形态。(3)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密度不均衡,空间分异明显并呈现“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特征。(4)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异格局受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旅游发展水平5个维度综合影响,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增强效应,单因子解释力有所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党红艳  金媛媛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生态和居民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但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低,旅游漏损较严重,存在旅游飞地的风险;旅游开发具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增加开放度、优化生态环境的正效应,但也存在冲击淳朴民风、破坏乡村风貌的负效应;旅游开发使贫困地区人口获得收益,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从归纳分析得到,影响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要坚持政府扶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党红艳  金媛媛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生态和居民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但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低,旅游漏损较严重,存在旅游飞地的风险;旅游开发具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增加开放度、优化生态环境的正效应,但也存在冲击淳朴民风、破坏乡村风貌的负效应;旅游开发使贫困地区人口获得收益,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从归纳分析得到,影响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要坚持政府扶持和引导的发展战略,加强产业融合和产业链本地化,构建基于贫困人口的利益共享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卿   高楠   田祥宇  
以山西省前4批3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软件,采用最近邻指数等方法,探讨并揭示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山西省全域及晋北晋中晋南三大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离散程度高,方向性明显,除晋北地区外,其他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上均呈均衡分散型态势;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整体呈现东多西少、南密北疏的特征;根据各自特点,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以划分为红色旅游发展型、农耕文化体验型、生态康养度假型、特色风景观光型四大类,其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空间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影响重点村分布的关键因素是距低级景区距离、交通通达度、高程;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与距高级景区距离单因子影响力不显著,但双因子交互作用对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建琴  明庆忠  刘安乐  郑伯铭  史鹏飞  骆登山  
红色旅游是传承革命文化、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和大众化、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与回归模型,对中国公布的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763个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异质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表明:(1)经典景点空间分布受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四大子系统综合影响;(2)核心区空间分布较其他旅游景区分散,形成7个一级核心区、7个及两大连片二级核心区、低密度与较低密度区等,空间关联性差异较大,关联效应伴随空间尺度缩小而减弱;(3)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异质性明显,影响程度为红色旅游资源>海拔>政策力度>坡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资源联动>消费水平;(4)提出采取网络、节点、廊道、共生—联动、跨区共促等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可为红色旅游发展与管理、跨区联合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楠  张新成  王琳艳  
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是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水平的一种典型测量手段,也是红色旅游影响力的重要反映。以31个省(区、市)"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为研究对象,运用莫兰指数、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对2011—2018年中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18年全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且季节性差异显著;(2)全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差异性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但西部红色旅游5A级景区关注度上升态势凸显;(3)各省(区、市)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高—高""低—低"集聚现象分别集中于东、中部和西部地区;(4)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大小排序为:互联网普及率>人均GDP>旅游信息化指数>区域媒体关注度>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英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山西省213处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包括以太原和晋中为主的中部密集区和以临汾、运城、晋城为主的南部密集区,且都以各地级市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大多数示范点分布于城郊地区;(2)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类、农事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多分布于经济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瑞娟  
工业旅游是随着工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新型旅游项目,工业旅游使旅游者、旅游业、工业企业等相关部门直接受益,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在工业旅游的理论基础、影响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文章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在产业融合理论和工业旅游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工业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找出发展工业旅游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为大同市工业旅游的理论研究与旅游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慧霞  李中建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独具特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山西红色旅游开发不尽如人意,山西红色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还未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分析山西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山西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提出了山西红色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莹  杨红  
国家一直提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明确推动红色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全方位解析红色旅游开发模式和创新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从4个维度分析红色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定量揭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综合影响程度及其对红色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原因度和中心度,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分析红色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和整体影响关系,找出红色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核心因素、关键过度因素和直接影响因素,为推动红色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鸿  许春晓  
借助"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结合区域差异分析法、景区偏好系数分析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从时序上看,2011—2019年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持续上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呈"M"型变化形态。(2)从区域上看,东—中—西部具有明显的梯度递减特征,区域差异呈东—西—中部依次递减态势,空间结构比较均衡,东部地区多位于热点区,中部地区多处于一般区,西部地区则属于冷点区,各省(市、自治区)存在一定季节性差异。(3)景区角度方面,景区的月际变化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三种,单峰型季节差异显著,双峰型和多峰型的季节差异较小,景区偏好类型呈"金字塔"结构,具有"多中心"分布特征,整体格局相对稳定。(4)影响因素方面,客源地网络发展水平的贡献>人口规模>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而旅游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不显著,目的地的星级酒店数量、旅游化水平、市外交通可达性是重要影响因素,信息化水平、空气质量、旅行社及公共管理能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影响力较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亮   李君轶  
红色旅游在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游客。社会效益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功能之一,如何拓展红色旅游的社会功能属性,推动红色旅游体验转型升级,是红色旅游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注意力恢复理论为基础,采用情境实验法,运用调查问卷和便携式生理设备获取心理生理多维数据,探究红色旅游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潜力以及红色旅游对游客恢复性体验的影响。研究发现如下。1)和其他旅游相比较,反思是红色旅游为游客带来的更深刻的恢复性效益。2)红色旅游和其他旅游都可以给游客带来心理和生理层面的恢复性效益。心理层面具体表现为舒缓压力、情感体验中愉悦度的提升与唤醒度的降低、注意力恢复等;生理层面具体表现为脉率值、皮肤电导水平、肌电均方根的降低。3)个人偏好在红色旅游情境和游客自我反思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该研究探索了红色旅游情境下的旅游恢复性,丰富了注意力恢复理论,为红色旅游社会效益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