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3)
- 2023(12028)
- 2022(10130)
- 2021(9415)
- 2020(7983)
- 2019(18812)
- 2018(18821)
- 2017(35478)
- 2016(19562)
- 2015(22557)
- 2014(23086)
- 2013(22689)
- 2012(21281)
- 2011(19395)
- 2010(20057)
- 2009(18624)
- 2008(18668)
- 2007(17351)
- 2006(15109)
- 2005(13177)
- 学科
- 济(83650)
- 经济(83579)
- 管理(51736)
- 业(51112)
- 方法(38135)
- 企(37177)
- 企业(37177)
- 农(35115)
- 数学(33897)
- 数学方法(33278)
- 农业(23264)
- 中国(22545)
- 地方(21188)
- 业经(20049)
- 财(19211)
- 学(17835)
- 制(15425)
- 环境(14463)
- 理论(14236)
- 贸(13517)
- 贸易(13506)
- 和(13075)
- 易(13050)
- 发(12105)
- 银(11892)
- 银行(11865)
- 融(11404)
- 金融(11402)
- 行(11254)
- 划(10890)
- 机构
- 学院(285744)
- 大学(279842)
- 济(109225)
- 管理(106618)
- 经济(106393)
- 研究(93796)
- 理学(90932)
- 理学院(89876)
- 管理学(87777)
- 管理学院(87264)
- 中国(71427)
- 科学(60812)
- 京(59790)
- 农(56212)
- 财(49900)
- 所(48643)
- 江(47154)
- 业大(46258)
- 中心(45429)
- 研究所(43961)
- 农业(42994)
- 范(39524)
- 师范(39143)
- 财经(38658)
- 州(37625)
- 北京(37520)
- 经(34673)
- 省(34484)
- 院(33264)
- 技术(33225)
- 基金
- 项目(186080)
- 科学(144017)
- 研究(137838)
- 基金(129316)
- 家(112258)
- 国家(111213)
- 科学基金(94314)
- 社会(83521)
- 省(78786)
- 社会科(78629)
- 社会科学(78601)
- 基金项目(68444)
- 教育(64751)
- 划(63550)
- 自然(60572)
- 编号(59384)
- 自然科(59016)
- 自然科学(59003)
- 自然科学基金(57862)
- 资助(53666)
- 成果(48300)
- 重点(42482)
- 课题(42204)
- 发(41485)
- 部(39604)
- 创(38132)
- 创新(35526)
- 科研(35439)
- 大学(34383)
- 年(33953)
- 期刊
- 济(130349)
- 经济(130349)
- 研究(79289)
- 中国(63016)
- 农(56110)
- 学报(46293)
- 科学(41631)
- 财(39216)
- 教育(37403)
- 农业(37340)
- 管理(35977)
- 大学(35024)
- 学学(32643)
- 技术(28680)
- 业经(25734)
- 融(25258)
- 金融(25258)
- 经济研究(18434)
- 业(18249)
- 财经(18140)
- 问题(17417)
- 版(16176)
- 图书(15994)
- 统计(15832)
- 经(15547)
- 资源(14768)
- 技术经济(14760)
- 策(14300)
- 商业(13222)
- 决策(13099)
共检索到430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爱英
在多年来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山西省乡村地区自然条件差、历史欠账多,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功能越来越脆弱,文章结合山西乡村发展实际,从文化传承型模式、休闲旅游型模式、环境整治型模式、工业带动型模式四个方面阐述山西省生态型美丽乡村的构建。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 美丽乡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武哲伟 张小开
建设美丽乡村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阳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代表元素、特色优势、文化基础进行深入思考,从乡村规划、传统文化挖掘、艺术墙绘系统设计、田园风光价值利用、老旧房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转型、示范村打造培育七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提出“产业—生态—宜居—文化—保障”乡村建设“五大路径”,为打造美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三美”融合的阳泉美丽乡村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孔祥智 卢洋啸
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与乡村宜居的有机统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也是乡村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在5省20村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各地积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生态保护、常态保洁、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创新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型、农业旅游业融合带动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型和种植结构优化带动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然而也暴露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缺少后期管护机制;农民参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购买生态修复服务缺乏监管;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问题。应创新生态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运维管理机制;选择适宜地区发展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模式;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培养有环保意识、专业素养的职业农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琳瑜 刘静娴
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状况,系统剖析政府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基于政府、村域自治组织、村民、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多元建设主体维度,比较分析各主体的资源优势、参与诉求和潜在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多元主体角色定位视角提出各主体协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多元主体 共性问题 建设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琳瑜 刘静娴
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状况,系统剖析政府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基于政府、村域自治组织、村民、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多元建设主体维度,比较分析各主体的资源优势、参与诉求和潜在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多元主体角色定位视角提出各主体协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多元主体 共性问题 建设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福明 陈丽
伦理良序与经济富足是美丽乡村建设追求之两维,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共生、美丽和富饶的完美统一之于美丽乡村建设,这是个重大课题。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生态伦理智慧,可促进乡村的绿色发展;弘扬乡村共同体的公德精神,共筑美德乡村,可凝聚村民公民主体之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促进乡风文明,可弘扬文明之美;推崇共建共享,倡导公平正义,高扬时代精神,可构筑良序以促安居;保护精神家园,展现血缘根脉之美,可守望传统、拯救心灵并维系幸福。
关键词:
公德精神 生态文明 乡风文明 时代精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素芳 任海洋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这也是我国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丰富和延伸。以河南省为例,探析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有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出在目前城镇化的进程中,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和具体实施做法,最后笔者给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具体实施途径,以期待对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建设 城乡一体化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庆 郑逸芳
从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深化和践行,充分彰显了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这一伟大战略部署的生命力和行动力。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理念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强调政府责任,探讨多元共治的发展机制;并从开展农村区域规划,完善功能分区;挖掘农村生态文化;实施农村景区培育工程;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整治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促进福建美丽乡村建设的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理念 多元共治 福建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和沁
乡村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承受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转移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景色秀美的乡村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美丽乡村的消失不仅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着西部地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还危及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现实要求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美丽乡村建设中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进而为全人类构筑起安全的生态屏障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美丽乡村 模式 生态文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彬 侯爱敏 包婷婷
美丽乡村建设承载着传承乡村文化的重任,但苏州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由于缺乏对文化传承的全面认识和系统研究,造成了乡村文化的严重破坏。鉴于此,在界定文化传承内容、分析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貌原真型、产业发展型、文化重塑型三种不同的美丽乡村文化传承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适用范围、传承重点与要求、传承方向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乡村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丽乡村 苏州 文化传承 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岩峰 张春艳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核心要求,而美丽乡村建设又归属于生态家居,因而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知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然而,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的乡村拥有各自的特色,以统一的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其效果肯定不达预期。鉴于此,本文从多个维度探析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行动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 路径 偏离 建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阳 李佳 苏兵 张荔
城市圈是引领我国城镇化建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传统型城市圈发展模式中存在诸如城市空间无序开发、城市圈结构不合理、城市圈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圈人居质量不高等问题。文章以生态型城市圈的内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生态型城市圈的概念、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广义生态型城市圈体系结构,解决了以往狭义生态城市圈研究的不足。其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城市圈由传统型向生态型转变,构建高效、可持续的,低碳、立体、智慧的新型城市圈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生态型 城市圈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中贵 王晨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围绕农民收入提升与农村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美丽乡村建设依然存在趋同化问题、低质量性问题、局限化问题和低参与度问题。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可知,其对宜居宜业环境的打造事实上植根于先进生产力基础上,并非仅仅只是村镇外表形象的美化。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点,如何实现数字要素、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全面嵌入就是关键核心所在,应在数字规划下统筹协调推进、在数字产业基础上绿色协同发展、在数字治理模式下责任落实到户 、在数字链接中挖掘传承乡村文化。未来应基于治理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农村资源要素架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和农民主体效应发挥,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军强 姚建锋
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山西省芮城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项目的巷道硬化、广场建设、公厕建设、村内绿化、美化、亮化及排水沟建设等全面完工,美丽乡村试点村实现华丽转身。2018年芮城县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以来,县财政局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小军
乡村师范作为民国时期江西省的一种重要教育类型,为当时江西省乡村师资的培养和乡村建设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跟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省的乡村师范建设模式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办学主体上以省立为主地方联立为辅;办学目标上既注重培养乡村教育师资又注重推广乡村建设;建校形式上采用创建与改建并举;办学层次上既涵盖乡村师范又包含简易师范;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教育和农技培训的平衡。
关键词:
乡村师范 江西省 建设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