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7)
2023(5981)
2022(4940)
2021(4678)
2020(4003)
2019(9348)
2018(9254)
2017(18143)
2016(9663)
2015(10810)
2014(10885)
2013(10659)
2012(9691)
2011(8833)
2010(9079)
2009(8326)
2008(7727)
2007(6839)
2006(5939)
2005(5282)
作者
(28533)
(23838)
(23573)
(22403)
(15017)
(11389)
(10643)
(9283)
(9076)
(8354)
(8320)
(8124)
(7579)
(7463)
(7432)
(7203)
(7163)
(7031)
(6892)
(6685)
(5893)
(5794)
(5777)
(5397)
(5282)
(5197)
(5162)
(5089)
(4710)
(4695)
学科
(48093)
经济(48065)
管理(24292)
方法(21785)
(21227)
数学(20282)
数学方法(19784)
地方(16040)
(15787)
企业(15787)
(12829)
中国(9637)
地方经济(9174)
(9020)
农业(8898)
业经(8658)
环境(7672)
理论(6627)
(6284)
(6281)
贸易(6276)
(6060)
资源(6041)
(6013)
技术(5983)
(5568)
(5475)
(5386)
(5284)
金融(5282)
机构
学院(137457)
大学(134406)
管理(54017)
(53440)
经济(52123)
理学(47081)
理学院(46518)
研究(45446)
管理学(45318)
管理学院(45091)
中国(33645)
科学(30768)
(28404)
(24513)
(23241)
业大(22810)
中心(21563)
研究所(21472)
(21468)
(21312)
(19290)
农业(19270)
师范(19122)
财经(17306)
北京(17287)
(17077)
(16813)
(16727)
(15640)
经济学(15589)
基金
项目(98748)
科学(78110)
基金(70248)
研究(70182)
(61663)
国家(61219)
科学基金(52946)
社会(43831)
(42893)
社会科(41622)
社会科学(41606)
基金项目(37174)
自然(35491)
自然科(34589)
自然科学(34578)
(34040)
自然科学基金(33865)
教育(32406)
资助(29336)
编号(29203)
重点(22555)
(22486)
成果(21852)
(20638)
课题(20442)
(20174)
创新(18987)
计划(18784)
科研(18678)
发展(17688)
期刊
(58629)
经济(58629)
研究(34661)
中国(27829)
(21848)
学报(21297)
科学(20848)
管理(18736)
大学(15766)
农业(15376)
学学(14941)
教育(14689)
技术(14291)
(14211)
业经(10750)
资源(10325)
(9407)
金融(9407)
统计(9177)
经济研究(8700)
(8602)
(8472)
问题(7782)
决策(7740)
财经(7528)
技术经济(7384)
科技(7061)
图书(6639)
(6465)
(6459)
共检索到195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象明  周庆华  
长城不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堡寨、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具有一定纵深的严密、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山西省地处明长城军事防御时期的核心地带,境内留存了大量的军事堡寨,这些军事堡寨主要面临如下的困境:生态环境脆弱、文化遗产"孤岛化"和"边缘化"、遗产本体遭受破坏、经济社会发展迟缓等。以问题为导向,在遗产廊道的保护理念下提出由"生态经济区、绿色廊道、游步道、展示功能区"四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军事堡寨区域保护与利用网络模式,该模式将山西省明长城沿线呈线性分布的军事堡寨,以及沿线紧密相关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并将推动明长城沿线地区的生态保护及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象明  周庆华  
长城不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堡寨、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明长城沿线的一些军事堡寨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偏僻以及军事功能弱化等原因逐步演化为无人居堡寨。无人居堡寨具有鲜明的历史价值、生态价值和岁月价值。针对无人居堡寨保存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明长城沿线无人居堡寨的保护模式为生态图景模式,从而实现将生态环境和堡寨遗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的目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明  孙一富  
晋蒙交界明长城沿线堡寨式聚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几百年变迁现已成为普通聚落。本文选取明长城沿线老牛湾堡至铁山堡段军堡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初步探析堡寨演变的三种类型:聚落规模不变在原址上进行人口繁衍,聚落在原址边界扩张,聚落废为空城或另建新址,提出堡寨演变的原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明  孙一富  
晋蒙交界明长城沿线堡寨式聚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几百年变迁现已成为普通聚落。本文选取明长城沿线老牛湾堡至铁山堡段军堡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初步探析堡寨演变的三种类型:聚落规模不变在原址上进行人口繁衍,聚落在原址边界扩张,聚落废为空城或另建新址,提出堡寨演变的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复明  
文章以山西为例 ,首先研究了工矿区域城镇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 ,接着从具体影响因素入手 ,分析了工矿区域城市化的时空演进模式和动力机制。然后 ,探讨了工矿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提出了不同类型工矿城镇转型发展的框架思路和状态模式 ,最后简要地讨论了推进工矿城市深度城市化的综合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俊杰  杨华  邓华锋  
为了解北京明长城沿线周边地区的生态风险状况,以北京市长城普查数据和近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以2 km×2 km的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探讨北京明长城两侧3 km范围内的景观生态风险状况。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中,灌木林地所占面积比例最高,达26.58%,但其生态风险程度也最高,无立木林地破碎度和分离度最高,所受干扰程度和自然损失度也最大,农地斑块形状最复杂。研究区生态风险分布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存在一定数量的高风险和低风险聚集区,聚集现象显著,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高风险区域主要位于八达岭、黄花城、慕田峪、金山岭以及司马台等著名长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龚俊杰  杨华  邓华锋  
为了分析北京明长城周边的森林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状况,以北京市长城普查数据和近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北京境内明长城沿线两侧3 000 m范围为研究区域,在选取常用景观指数分析了研究区森林景观格局的基础上,引入景观结构指数(Ei)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Ri),结合趋势分析和KRiging插值方法,定量直观地描述了研究区生态风险的分布格局特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覆盖率较高,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优势景观类型,二者面积比重之和占总面积的83.38%。其中,有林地中又以阔叶林比重为最高,达21.64%。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二者面积较少,均不到总面积的1%,属于绝对弱势的景观类型。(2)阔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媛  
组团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布局往往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其在轨道交通沿线会形成"串珠式"的土地利用格局,在站点周边将形成向站点集聚的圈层结构。为促进组团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组团的功能复合与联系,建议强化轨道交通沿线组团的功能异质性与互补性,促进枢纽站点与组团的结合,通过"极化串珠"的轨道交通沿线模式促进沿线循环组团的形成,并通过站点周边"均化圈层"模式的构建,整合组团内及组团间的空间组织,促进组团客流培育及优化客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田高良  孙彦丛  薛宇婷  赵旖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会计问题是当前研究的新重点,其中最为紧迫与现实的是企业会计准则问题。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的117个国家为全范围样本,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括为三种会计准则模式。以沿线几个代表性国家为例,围绕该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相关法律规范体系、该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等角度进行分析,展示各国会计模式全景图,并对中国企业全球化财经管理提出建议,为更多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营投资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翠玲   雷欣   杨丽花   董志良  
基于2015—2019年河北省长城沿线5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指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等方法,探索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三大子系统(TES)耦合协调性时空发展格局与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TES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其中社会效益子系统和旅游产业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增长趋势不显著,且社会效益子系统>旅游产业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2)TES系统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特征,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上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且地域分布格局呈现东北部>南部>中部>西北部的态势。(3)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是影响TES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重要因素,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会对邻近县域的TES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产生影响。基于以上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长城沿线县域TES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翠玲   雷欣   杨丽花   董志良  
基于2015—2019年河北省长城沿线5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指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等方法,探索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三大子系统(TES)耦合协调性时空发展格局与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TES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其中社会效益子系统和旅游产业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增长趋势不显著,且社会效益子系统>旅游产业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2)TES系统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特征,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上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且地域分布格局呈现东北部>南部>中部>西北部的态势。(3)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是影响TES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重要因素,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会对邻近县域的TES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产生影响。基于以上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长城沿线县域TES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龙花楼  李秀彬  
区域土地利用形态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它随着某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即区域土地利用形态在时序上的变化,它通常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相对应。论文在划分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类型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各区段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研究表明,长江沿线样带区域农村建房用地的转型基本上能反映整个样带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且各区段所处的农村建房用地转型阶段非常明显。此外,还发现样带各区段所处的农村建房用地转型阶段与整个样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国强  江南  于兴修  
论文利用1985和2000年LandsatTM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对长江下游近15年来土地利用区域结构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了长江下游沿线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化类型及土地利用格局与社会经济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5年来长江下游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表现为耕地数量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演化类型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与社会经济因子之间可以用3个典型相关变量表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与草地变化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社会经济解释因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秀英  冯卫红  
古村落是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贫困却是古村落的普遍现象。以保护为基础、产业为途径、减贫为目标,实现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协调统一,是古村落面临的主要任务。山西省是我国古村落遗存最多的省区之一,目前古村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农业、旅游开发以及资源开采等产业类型,不同的模式面临的保护与减贫任务各有侧重。本文根据山西省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以及产业发展的潜力,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旅游开发、文化创意、生态农业、政府救助等适于古村落保护与减贫发展的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的适用对象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璐  薛耀文  
文章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切入点,阐述了选择替代产业的必要性。以全面、客观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提出了选择替代产业的思路,即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初选和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终选,并以山西省为例进行了替代产业的选择,结果显示,文化旅游业为山西省第一替代产业。在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演替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种产业演替模式,分别是:线性演替、以点带面、网状演替。文章认为,根据山西省的发展实际,要坚定不移地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第一替代产业培育发展,采用重大项目驱动的网状演替模式助力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