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8)
- 2023(16969)
- 2022(14171)
- 2021(13175)
- 2020(10782)
- 2019(24734)
- 2018(24665)
- 2017(47406)
- 2016(26127)
- 2015(29284)
- 2014(29662)
- 2013(29047)
- 2012(26854)
- 2011(24377)
- 2010(24736)
- 2009(22680)
- 2008(22020)
- 2007(19654)
- 2006(17769)
- 2005(15983)
- 学科
- 济(108637)
- 经济(108520)
- 管理(73669)
- 业(71384)
- 企(57318)
- 企业(57318)
- 方法(42375)
- 数学(36183)
- 数学方法(35692)
- 中国(33812)
- 农(32528)
- 地方(28133)
- 业经(26037)
- 财(25530)
- 学(22591)
- 农业(21679)
- 制(20392)
- 贸(18946)
- 贸易(18931)
- 易(18295)
- 银(18043)
- 银行(18000)
- 理论(17419)
- 行(17297)
- 环境(17267)
- 和(17083)
- 融(17024)
- 金融(17022)
- 技术(16940)
- 策(16739)
- 机构
- 学院(369152)
- 大学(368831)
- 济(147331)
- 管理(144522)
- 经济(143881)
- 研究(130186)
- 理学(123306)
- 理学院(121898)
- 管理学(119826)
- 管理学院(119156)
- 中国(97775)
- 京(80772)
- 科学(80376)
- 财(68422)
- 所(66093)
- 农(61885)
- 研究所(59818)
- 中心(58529)
- 江(56897)
- 业大(54436)
- 财经(53256)
- 北京(51819)
- 范(51652)
- 师范(51205)
- 经(48298)
- 农业(47859)
- 院(47542)
- 州(46046)
- 经济学(42800)
- 师范大学(41129)
- 基金
- 项目(246034)
- 科学(192932)
- 研究(182972)
- 基金(175258)
- 家(152035)
- 国家(150662)
- 科学基金(128928)
- 社会(113780)
- 社会科(107648)
- 社会科学(107622)
- 省(97319)
- 基金项目(92189)
- 教育(83815)
- 自然(82556)
- 划(81650)
- 自然科(80587)
- 自然科学(80568)
- 自然科学基金(79070)
- 编号(76219)
- 资助(72371)
- 成果(63043)
- 发(55985)
- 重点(55103)
- 部(53646)
- 课题(53610)
- 创(50568)
- 创新(47100)
- 项目编号(46184)
- 科研(46144)
- 国家社会(45857)
- 期刊
- 济(171976)
- 经济(171976)
- 研究(114506)
- 中国(77911)
- 农(57857)
- 学报(56297)
- 管理(54354)
- 科学(52970)
- 财(50082)
- 教育(47728)
- 大学(42789)
- 农业(39954)
- 学学(39829)
- 融(36767)
- 金融(36767)
- 技术(33446)
- 业经(29545)
- 经济研究(26537)
- 财经(25171)
- 问题(22499)
- 经(21500)
- 图书(20967)
- 业(20465)
- 技术经济(18249)
- 科技(18045)
- 理论(17867)
- 现代(17295)
- 商业(16471)
- 资源(16425)
- 实践(16350)
共检索到565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志国
[目的]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历程,测度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把握城镇化健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空间等5个层面选取12项指标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就城镇化进程中存在问题提出适应性建议。[结果]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太原市综合得分大幅领先于其他市。阳泉、朔州、运城等市城镇化综合得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空间上来看,山西省城镇化水平具有鲜明的空间特色,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太原向四周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逐渐降低的形势。[结论]山西省目前仍处于中心城市太原市城镇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其他城市城镇化水平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全省城镇化发展严重不均阶段,未来应充分发挥太原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全省城镇化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闫芳 汤振兴
[目的]以往对产业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研究较多,对结果研究较少,文章基于作用结果的角度,综合评价河南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方法]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评价。[结果](1)经济助推城镇化是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评价因素,其次是社会助推城镇化、环境助推城镇化和科技助推城镇化;(2)从经济和社会城镇化而言,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上升阶段;(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降低率(E_1)以及单位土地使用面积SO_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E_2)是评价不同区域产业集聚对当地环境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指标;(4)而集聚区每万从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数是评价产业集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科技推动作用的重要指标。[结论]产业集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在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方面表现为一定的助推作用,对环境和科技城镇化的影响与各地域集聚区发展水平有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晋琳 温燕华 刘蓝琦
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通过统计2006—2015年江苏省各市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和地区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市县的新型城镇化水平随时间推移而提高,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这种差异呈扩大趋势;全省城镇化水平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明显形成三级阶梯:苏南、苏中和苏北。为保证全省发展的均衡,省政府应重点关注苏北地区的发展,适当关注苏中地区的发展,该研究思路也适用于其它省份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区域差异 因子分析 趋势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矫卫红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环境及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评估、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保证各市均衡发展、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提供借鉴。[方法]该文利用熵值法计算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Arc-GIS12.0软件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出"东北和西南高、西北和东南低"的特点。其中,经济城镇化表现为"东北、西南和中部城市突出、西北和东南城市发展较落后"的特点,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特征相吻合;社会城镇化表现出中部、西南高,西北、东南低的特点;土地城镇化体现出以莱芜为最高值中心,以青岛、潍坊、淄博、济宁为第二高值的倒"C"型特点;人口城镇化则以济南为最高值,以菏泽、济宁、淄博、潍坊、青岛为第二高值;环境城镇化表现出"沿海城市高、中部城市低"的特征。[结论]山东省市域之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且经济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起着直接决定性作用。山东省在统筹全省新型城镇化平衡发展过程中,注重当地经济建设是根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爽 吴红霞
科学衡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口、城乡统筹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影响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住房保障的推动作用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评价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伊金秀
[目的]城镇化是人类对土地进行利用的重要方式,对于人类来说,城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方法]文章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因子法对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布局及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人民生活、经济、人口、空间等4个方面选取l5项指标,构建了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整体存在相似区域间的空间集聚特征,其全局自相关系数为0.419 5,Z值大于1.93;苏南、苏北地区空间差异在缩小,江苏城镇化总体空间差异也缩小,分布态势为集聚态,江苏省城镇化空间格局差异总体无较大变化,只在原有空
关键词:
城镇化 江苏 空间特征 布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伊金秀
[目的]城镇化是人类对土地进行利用的重要方式,对于人类来说,城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方法]文章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因子法对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布局及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人民生活、经济、人口、空间等4个方面选取l5项指标,构建了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整体存在相似区域间的空间集聚特征,其全局自相关系数为0.419 5,Z值大于1.93;苏南、苏北地区空间差异在缩小,江苏城镇化总体空间差异也缩小,分布态势为集聚态,江苏省城镇化空间格局差异总体无较大变化,只在原有空间格局上进行集聚微变,在全局城镇化上,苏南地区水平高、苏北地区水平低的空间格局仍然存在。[结论]该研究受县域数量多的限制,在经济城镇化方面只选第三产业,产业代表性不强,在今后研究中应增加其他产业研究指标,以便更好更全面的分析江苏城镇化的布局及空间特征。
关键词:
城镇化 江苏 空间特征 布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叶祥凤 廖功磊 宾勇
在汲取有关新型工业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遵循定量分析原则和四川省情,构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将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与全国31省市区进行比较分析,并就准则层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以认清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从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四川省 新型工业化 发展水平 因子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思敬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河南作为我国的传统农业大省和"粮仓",城镇化率较低、发展起点较低、发展任务繁重。文章在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建设理念、政府政策、城镇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地域发展以及城镇治理方式方法等六大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河南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述了河南城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为河南城镇化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
河南省 新型城镇化 发展路径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帆 王振伟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动力,是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志,"十八大"中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文章以湖北省为例,通过计算2004—2013年间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全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得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但是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全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分为4大类:城镇化水平高的武汉市;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鄂州市、随州市、黄石市、襄阳市、宜昌市;城镇化水平中等的十堰市、潜江市、孝感市、咸宁市、荆州市、荆门市;以及城镇化水平低的随州市、仙桃市、恩施州、神农架林区、黄冈市、天门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梅 朱海 张目 陈志强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文章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构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熵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值。以贵州省68个县为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熵法实现了对主、客观因素进行优化决策的组合赋权,有效降低了信息损失;将相对熵法应用于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主产区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主产区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梅 朱海 张目 陈志强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文章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构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熵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值。以贵州省68个县为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熵法实现了对主、客观因素进行优化决策的组合赋权,有效降低了信息损失;将相对熵法应用于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志华
以钱纳里发展模型为依据,应用标准值法计算了山西省工业化率、非农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并且对2005~2014年山西省与全国平均的工业化、城镇化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工业化城镇化不协调、产业结构偏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后劲不足。应通过深挖经济发展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来促进山西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