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59)
2023(5984)
2022(5005)
2021(4524)
2020(3613)
2019(8196)
2018(8066)
2017(15963)
2016(8848)
2015(9743)
2014(9710)
2013(9794)
2012(9366)
2011(8473)
2010(8627)
2009(7660)
2008(7545)
2007(7025)
2006(6506)
2005(5864)
作者
(24841)
(20836)
(20683)
(19844)
(13451)
(9946)
(9233)
(8019)
(8009)
(7744)
(7043)
(6965)
(6798)
(6711)
(6676)
(6468)
(6306)
(6190)
(5989)
(5951)
(5248)
(5245)
(5087)
(4913)
(4830)
(4747)
(4668)
(4529)
(4330)
(4022)
学科
(36420)
经济(36391)
管理(29426)
(27141)
(21316)
企业(21316)
(14248)
地方(12234)
环境(11701)
方法(10889)
中国(10143)
(9908)
(9664)
农业(9540)
数学(9291)
数学方法(9123)
业经(8893)
(8418)
(7823)
(7325)
(6798)
贸易(6793)
(6613)
及其(6249)
(6187)
地方经济(5936)
资源(5886)
政策(5802)
(5755)
银行(5752)
机构
学院(124508)
大学(120111)
(54376)
经济(53085)
管理(49568)
研究(44753)
理学(41702)
理学院(41278)
管理学(40730)
管理学院(40473)
中国(34058)
(25992)
科学(25647)
(25062)
(22146)
(21796)
(21531)
中心(21041)
研究所(19749)
财经(19256)
业大(17692)
(17309)
(17003)
(16817)
师范(16717)
(16606)
(16522)
农业(16339)
北京(15559)
经济学(15153)
基金
项目(78878)
科学(62842)
研究(61875)
基金(55736)
(47384)
国家(46948)
科学基金(40509)
社会(38430)
社会科(36452)
社会科学(36441)
(34726)
基金项目(28930)
教育(27784)
(26903)
编号(26144)
自然(25407)
自然科(24707)
自然科学(24698)
自然科学基金(24223)
资助(22614)
成果(21475)
(19324)
课题(19138)
重点(17897)
(17367)
(16428)
发展(16174)
(15945)
(15866)
(15466)
期刊
(67510)
经济(67510)
研究(39108)
中国(28010)
(20549)
管理(19545)
(18601)
科学(16036)
教育(14918)
(14836)
金融(14836)
学报(14789)
农业(13827)
业经(12013)
大学(11787)
技术(11617)
学学(11039)
经济研究(9437)
财经(8773)
问题(8630)
(7569)
(7240)
(6875)
资源(6710)
国际(6439)
技术经济(6423)
现代(6367)
(6199)
论坛(6199)
经济问题(5902)
共检索到200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浩   张晋晋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艰巨。立足山西现状,通过完善政策保障,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地方法规和标准体系,大力建设绿色财政金融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实施重点行业和领域减污降碳;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和碳达峰碳中和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运用;进一步夯实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加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健全碳排放权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昭  赵会茹  霍慧娟  
电力行业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也是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心环节。推进电力行业提前碳达峰,对于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全局性意义。首先,结合电力系统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以电力碳达峰为边界构建电力系统生产模拟模型。然后,运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提出实现地区电力碳达峰的电源装机结构优化配置方案,模拟区域电力碳排放轨迹。最后以山西省为例,设计实现电力碳达峰的地区电力系统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山西省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电力系统调峰压力不断增大,多种电网灵活性资源需协同发展"。十四五"到"十六五"期间,该区域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经历前期快速增长、中期波动下降、后期稳定下降3个阶段,到202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鞠斐  袁野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中国碳价格历经了多次调整,国内碳交易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碳价格的涨跌,对中国经济转型、贸易格局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要影响。笔者对碳价格与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当前中国推进双碳目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从政策、碳价优化及产业调整等角度,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炳才  
确立“双碳”目标后,我国开展了积极行动,包括将“双碳”目标承诺具体化、制定碳达峰的行动方案和政策以及更长远的战略目标、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推动企业减碳降碳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碳排放总量仍处于增长之中,碳排放降低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较大,降碳机制不健全和措施力度不足,能源效率和碳排放效率较低,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等。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共同减碳降碳;增强“双碳”目标意识,推进“双碳”科普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挖掘降碳潜力,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加强技术产品创新,重点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降碳积极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新凤  
山西省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山西节能潜力和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可达性,对完成全国节能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山西节能潜力和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可达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实现节能目标的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捷   苏雷   张立俊  
“双碳”目标的确立为我国经济绿色转型指明了新的方向,是我国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重要决策。农业农村作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领域,其贡献力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农村实现“双碳”的实质就是坚持农业生态文明之路、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阶段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是固碳减排,减少生产生活中的碳排放,全面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农村碳排放交易机制优化、强化农村绿色生活理念、夯实创新型低碳技术服务、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协同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伟泽  陈小亮  王兆瑞  陈彦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普遍认为,宏观政策不应只关注经济稳定目标,还要关注金融稳定目标,而且只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双稳定目标,使用双支柱调控框架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地构建了双支柱框架,为全世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没能很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本文认为,这很可能与中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TFP长期增速下滑有关。本文通过构建含有双支柱和双稳定目标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深入剖析了长期TFP增速变化对双支柱框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处于“高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双支柱框架有助于实现双稳定目标,这是已有文献普遍关注的情形。而当经济处于“低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将产生“对抗效应”,从而削弱双支柱框架对双稳定目标的实现效果,这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情形较为相似。基于本文的结论,中国需要将双支柱框架与提升长期TFP增速的政策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伟泽  陈小亮  王兆瑞  陈彦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普遍认为,宏观政策不应只关注经济稳定目标,还要关注金融稳定目标,而且只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双稳定目标,使用双支柱调控框架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地构建了双支柱框架,为全世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没能很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本文认为,这很可能与中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TFP长期增速下滑有关。本文通过构建含有双支柱和双稳定目标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深入剖析了长期TFP增速变化对双支柱框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处于“高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双支柱框架有助于实现双稳定目标,这是已有文献普遍关注的情形。而当经济处于“低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将产生“对抗效应”,从而削弱双支柱框架对双稳定目标的实现效果,这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情形较为相似。基于本文的结论,中国需要将双支柱框架与提升长期TFP增速的政策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子洋  宋冬林  谢文帅  
数字经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减少碳排和增加碳汇两种基本途径,归根结底则是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逻辑主线,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化转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能够以数据生产要素推动生产方式低碳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数字科技革命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绿色低碳价值。实践中,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助力作用,应当深化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推进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化发展;健全有效市场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夯实数字经济助力低碳发展的政策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丽霞  殷为华  沈玉芳  
21世纪全球进入新经济时代。我国资源型经济主导省份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抓住新经济发展机遇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性及新经济发展机遇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山西省发展新经济的基础和面临挑战,认为高技术产业的科技人才短缺、经营绩效低下等是制约山西发展新经济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加大资金、人才要素投入、培育地方特色性高新产业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东坡  周慧  霍增辉  
日本已于2013年碳达峰,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经验措施对中国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对日本提出碳中和目标的背景分析,着重考察其降低碳排量的措施和支持政策,总结对中国的政策启示。研究发现,14个重点领域代表性和关联性强,以电力、氢能和碳循环为主线的各项措施融合世界前沿技术和理论成果,突出日本产业基础与技术优势。政府多部门协作与地方积极响应、创新财政金融体制、强化专门立法和规则标准化、积极融入国际合作,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政策保障。借鉴日本经验,中国需提前布局碳中和、统筹“双碳”规划,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研发和推广政策,在深化国际合作中增强绿色产业竞争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吕伶俐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迅速,碳审计作为市场中的重要监督机制,理应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碳审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碳市场对碳审计的需求入手,分析碳审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完善审计领域法律法规及准则、推进碳审计职业化建设、加快构建碳审计协同机制以及加大碳审计的外部监管力度等改进建议,以助推碳审计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全  
文章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保险之间关系的认识,剖析了山西省农业保险的现状,笔者同时结合多年的保险工作实际,围绕山西省农业保险实际,提出了山西省农业保险发展的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爱英  
数字乡村建设旨在促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山西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电商企业缺乏品牌效应、县域信息化发展环境亟需优化、农村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要完善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深化乡村数字惠民服务,调动乡村多元主体参与,从而促进山西乡村数字化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茵  翟颖  
文章就"十四五"期间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创优人才培养环境、厚植一流创新文化、夯实产学研合作基础、打造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高地等措施,期望对山西"十四五"期间创新人才培养有所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