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4)
- 2023(1676)
- 2022(1495)
- 2021(1491)
- 2020(1371)
- 2019(2996)
- 2018(2872)
- 2017(5224)
- 2016(3115)
- 2015(3350)
- 2014(3297)
- 2013(3426)
- 2012(3350)
- 2011(3112)
- 2010(3046)
- 2009(2810)
- 2008(2759)
- 2007(2398)
- 2006(2093)
- 2005(1857)
- 学科
- 济(12851)
- 经济(12846)
- 学(8602)
- 地方(6023)
- 农(5488)
- 业(4608)
- 农业(4019)
- 管理(3860)
- 方法(3711)
- 数学(3145)
- 数学方法(3117)
- 经济学(2905)
- 地方经济(2579)
- 业经(2528)
- 中国(2391)
- 环境(2210)
- 企(2018)
- 企业(2018)
- 理论(1859)
- 害(1858)
- 教育(1740)
- 农业经济(1731)
- 虫(1697)
- 土地(1663)
- 生物(1660)
- 资源(1593)
- 财(1578)
- 和(1506)
- 虫害(1453)
- 及其(1386)
- 机构
- 大学(44397)
- 学院(43891)
- 研究(18299)
- 农(16252)
- 科学(15066)
- 济(14529)
- 经济(14124)
- 管理(13296)
- 农业(12996)
- 业大(11584)
- 中国(11422)
- 理学(11222)
- 理学院(10981)
- 所(10715)
- 管理学(10684)
- 管理学院(10614)
- 省(10595)
- 研究所(10066)
- 京(9101)
- 农业大学(8922)
- 江(8479)
- 中心(8470)
- 范(7195)
- 师范(7058)
- 室(6586)
- 科学院(6390)
- 业(6159)
- 州(6131)
- 院(6071)
- 技术(5991)
共检索到66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彦平 范鑫磊 田呈明
本文通过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学方法对采自中国山西省不同地区的58份壳囊孢属真菌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从形态学上观察子实体、孢子及纯培养物形态,可将其分为5个形态学类群;系统发育学分析分别基于单基因(ITS)和3个基因片段数据集(ITS、LSU和TEF),通过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分析(BI)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来自山西的壳囊孢属真菌为5个独立分支,进一步支持了形态学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本文结合传统形态学及现代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山西省不同寄主壳囊孢属真菌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经分析该5个类群分别是榆树壳囊孢、金黄壳囊孢、核果壳囊孢、苹果壳囊孢、槐壳囊孢,分布于山西省...
关键词:
腐烂病 间座壳目 林木病害 真菌分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星耀 赵仕光 朴春根 吕全 贾秀贞
小穴壳菌属(DothiorelaSac.)(有性阶段是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Cas.)、疡壳孢属(DothichizaLib.)、壳囊孢属(CytosporaEhrenb.)、盾壳霉属(ConiothyriumSacc.)等4属真菌是引起树木溃疡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类群,是我国现阶段森林的重大有害生物。本文报道了这4个属的真菌基于28SrDNAPCRRFLP和RAPD解析的分类学研究结果,15个供试菌株聚为4类,每一类即一属,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其属的传统分类地位的客观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丽 周洲 娄金凤 胡雅静 时苗均
【目的】研究一种引起虎皮兰叶斑病的刺孢壳属真菌HPL06的生物学特性,为了解其潜在危害及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HPL06于多种光照(自然光、12 h光照/12 h黑暗、24 h光照、24 h黑暗)、温度(5,10,15,20,25,30,35,40℃)、p H(4,5,6,7,8,9,10,11)、氮源(天冬酰胺、氯化铵、硝酸钾、硫酸铵、谷氨酸)和碳源(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葡萄糖)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用HPL06菌饼和孢子悬浮液进行离体叶片接种,检测病原菌对23科62种植物的致病性。【结果】HPL06在4种光照条...
关键词:
虎皮兰 刺孢壳属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志刚 吕作舟 郑和斌 王卓仁
基于重复序列(TATG)4,设计了7条引物P0~P6,对侧耳属的22个菌株和1株双孢蘑菇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重复序列间区序列(ISSR)PCR扩增。引物P0、P1在23个菌株上扩增共得到120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0.71水平将以上侧耳菌株分为5组:阿魏蘑、白阿魏蘑、杂交阿魏蘑位于第2组;凤尾831、16号秀珍菇位于第3组;鲍鱼菇位于第4组;其他供试菌株位于第1组。利用引物P1对17号日本秀珍菇扩增得到了1条约1.3 kb片段,经克隆和测序分析,验证了重复序列(TATG)4的存在,并达到了微卫星基序的最低重复次数。
关键词:
ISSR 侧耳 分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星耀
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的真菌引起树木的细胞增生性和肥大性病害。本研究基于PSA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和性状的模糊解析,以及分离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氮源、碳源下生长曲线的模糊解析和28SrDNAPCRRFLP解析,分布于日本的12个种和1个变种的外担子菌属真菌的35个分离菌株被分类为18个菌群。其中9个菌群和传统分类的种是一致的,这些种包括:坏损外担子菌(E.vexansMas)、网状外担子菌(E.reticulatumItoetSawada)、山茶外担子菌(E.cameliaeShirai)、E.cylindrosporiumEzuka、E.shiraianumP.Heen....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华 付鹏 程瑚瑞
从中国七省(区)采集的560份植物根围土样中查见了4种剑属线虫,经鉴定分别为Xiphinemabrevi(colle,X.insigne,X.elongatum和X.hunaniense,其中前3种属国内新记录种。对4种剑线虫有关群体的形态测计特征及其地理分布和寄主种类进行了记述,并对X.brevicolle的群体间形态变异和X.hunaniense的种诊断特征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线虫,剑属,分类,中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远
对9种泡桐的根尖进行了压片观察,经染色体配对后作核型分析,结果表明:9种泡桐的染色体绝对长度多在2μm以下,染色体数目均为2n=40,其中有6种泡桐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12~34)m+(24~2)sm+4T,其中毛泡桐、楸叶泡桐、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分别在第7对和第16对染色体上具有一随体,染色体核型类型除楸叶泡桐为2A型外,其余8种均为2B型。
关键词:
泡桐属 分类 染色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冲伟 杨立宾 邓勋 Ilan Chet 宋瑞清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从29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3株对金黄壳囊孢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T-33,T-14,T-09,并对3个菌株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复筛确定T-33菌株培养液的正丁醇浸提物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4%,并能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该抑菌活性成分可显著提高金黄壳囊孢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病原菌蛋白质含量和SDH,PK,HK,LDH,MDH与辅酶Ⅰ的活力,同时导致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急剧下降。结果表明:金黄壳囊孢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严重,糖酵解途径、TCA循环、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等代谢途径均不能正常进行,产能下降...
关键词:
木霉 提取物 金黄壳囊孢菌 抑菌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明秀 宋瑞清
Totally 30 strains of Cytospora chrysosperma causing poplar canker,derived from ten provinces in China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clusters based on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colony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cluster was separated into the geographic groups of Xinjiang,Beijing-Northeast and Shandong and ...
关键词:
金黄囊壳孢菌 RAPD 菌落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克成
旋毛形线虫是英国学者 Peacock 1828年首次于伦敦人体中发现。Owen 1835年 Rialliet1895年定名:Trichinella spiralis,简称旋毛虫。后来证实由此虫引起的旋毛虫病,是一种世界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感染人和150多种动物。目前,全世界都有本病的发生,尤其以欧美地区为多。对旋毛虫分类学研究是旋毛虫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学以及免疫学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继文 麻文俊 王军辉 张金凤 张守攻 张建国 赵鲲
梓属(Catalpa),紫葳科(Bignoniaceae),乔木,全世界约13种,分布于美洲及亚洲东部。我国包括引入种共5种及1变型(中国植物志编委会,2005),包括楸树(Catalpa bungei)、灰楸(Catalpa fargesii)、滇楸(Catalpa fargesii f.duclouxii)、藏楸(Catalpa tibetica)、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梓树(Catalpa ovata),其中黄金树是引入种,滇楸是灰楸的变型。从形态构造、亲缘关系和开花结果规律分析,可将5个种分为楸树组和梓树组2个组,楸树、灰楸和滇楸属于楸树组,藏楸、梓树和黄金树属于...
关键词:
梓属 花粉形态 四合花粉 分类学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兰英 王永清 张丽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四川西南山区的26种野生杜鹃花粉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21种为首次报道。26种杜鹃分属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杜鹃组(10种),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常绿杜鹃组(14种),糙叶杜鹃亚属(Subgen.Pseudorhodorastrum)(2种)。本属花粉均为四合体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具三孔沟,极少数为四孔沟,表面粘丝多少不等。花粉粒外壁呈现大小颗粒、裂纹等不同纹饰,沟界区和极区与其他部位的纹饰并无明显差异。外壁纹饰和萌发孔长宽不宜作为亚属划分的依据,四合体直径可作为划分亚属的参考指标。在同一...
关键词:
杜鹃属 电镜扫描 花粉形态 分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玲 仲轶 卓丽环 杨传平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鸢尾属17种植物叶片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其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作了分类上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表皮的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及表皮上的乳突在种间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鸢尾属植物表皮细胞多为菱形,表皮细胞短菱形的为原始类型;气孔器为不规则形;气孔及垂周壁存在下陷或隆起2种;垂周壁式样为平直或弓形;下陷气孔周边的表皮空隙口形状为椭圆形、方形或菱形;有些种表皮上具有乳突,并存在多态性;这些性状与鸢尾属植物生境不存在直接联系。本文还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探讨了属内亚属间及一些近缘种间的分类关系。
关键词:
鸢尾属 叶表皮 微形态特征 分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洁茹 张鸿声 朱炎平 邱君志
从采自福建建瓯柑橘园的粉虱虫尸上分离纯化获得一株座壳孢Jos009,经液体和固体发酵培养,分别提取得到不同的代谢产物,并将其用于对桃蚜、温室白粉虱和棉铃虫3种常见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液体发酵的胞外代谢产物Ⅱ对桃蚜有很强的触杀毒性,24和48h的LC50分别为1.047和0.708mg.mL-1,而该菌株代谢产物对温室白粉虱和棉铃虫无毒杀作用.本试验还发现不同的培养方式对该菌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有很大影响,液体发酵比固体发酵更有利于其杀虫活性物质的产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琳 李新凤 徐玉梅 畅引东 王建明
【目的】通过对镰孢菌(Fusarium)ITS、EF-1α和β-tubulin 3个基因序列比较分析,筛选适合于镰孢菌种类鉴定的基因序列,并以此序列分析山西省植物病原镰孢菌种群分布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从2013—2015年在山西省11市28县(区)采集分离的625株镰孢菌菌株中选取形态学清晰的菌株进行ITS、EF-1α和β-tubulin基因序列联合分析,运用Sequencher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和校对,将测序结果与NCBI及FUSARIUM-ID数据库中所有已公布的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合下载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