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88)
2023(5027)
2022(4365)
2021(4340)
2020(3585)
2019(8584)
2018(8852)
2017(17422)
2016(9689)
2015(10701)
2014(11105)
2013(10534)
2012(9534)
2011(8578)
2010(9148)
2009(8736)
2008(8906)
2007(7982)
2006(7754)
2005(7367)
作者
(25179)
(20869)
(20619)
(20369)
(13554)
(9852)
(9555)
(8164)
(7896)
(7873)
(7184)
(7039)
(6811)
(6798)
(6747)
(6513)
(6151)
(6112)
(6066)
(6032)
(5460)
(5138)
(5016)
(4842)
(4817)
(4768)
(4738)
(4669)
(4336)
(4173)
学科
(38710)
经济(38645)
管理(28807)
(24368)
(19576)
企业(19576)
(12977)
中国(12937)
(12641)
(12395)
方法(9584)
(9067)
地方(9035)
(8841)
税收(8480)
(8411)
(8303)
(8303)
银行(8303)
数学(8292)
业经(8157)
数学方法(8039)
(8008)
农业(7962)
(7208)
金融(7207)
体制(6978)
及其(6648)
(6539)
贸易(6536)
机构
学院(128274)
大学(126268)
(56406)
经济(54997)
研究(47889)
管理(47860)
中国(39741)
理学(38595)
理学院(38198)
管理学(37619)
管理学院(37352)
(32587)
(27354)
科学(25381)
(24485)
财经(22822)
(22793)
中心(22031)
研究所(21052)
(20562)
北京(18475)
(18473)
师范(18390)
(18382)
(17557)
(17157)
经济学(16794)
(16570)
财经大学(16443)
人民(14818)
基金
项目(71014)
研究(58240)
科学(56002)
基金(49684)
(41335)
国家(40902)
社会(36026)
科学基金(35001)
社会科(34021)
社会科学(34015)
(27914)
教育(27229)
编号(25207)
基金项目(24758)
成果(23163)
(23089)
资助(21482)
自然(20433)
自然科(19904)
自然科学(19900)
自然科学基金(19522)
课题(18861)
(16414)
(16307)
(16065)
重点(15811)
(15671)
项目编号(14787)
(14781)
(14344)
期刊
(75953)
经济(75953)
研究(50538)
中国(31903)
(25149)
(20888)
金融(20888)
教育(20321)
管理(19605)
(18608)
科学(13774)
学报(12799)
业经(12215)
农业(11568)
财经(11541)
经济研究(11452)
技术(11210)
大学(10823)
问题(10176)
(10032)
学学(9661)
(8185)
理论(7296)
(7277)
国际(7191)
改革(6994)
(6994)
现代(6532)
经济问题(6412)
实践(6372)
共检索到226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福平  
山西省以推行住宅商品化为中心内容,通过出售公房、提租补贴、建立公积金、集资合作建房等多方面的探索,使全省住房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但当前房改也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困扰着全省城镇住宅产业的发展。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是“三改四建”:即改变住房建设的投资体制、分配体制和管理体制;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高收入与低收入两种供应体系、建立政策性与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和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主要措施有:实现全部存量住宅商品化,切断新房复归旧体制之路;建立社会化的住房保障体系,确保住宅商品化新体制的正常运转;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同时入手,使可支付住宅成为商品房建设的主体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郑婷兰  范恩海  
以山西省城镇住房调查数据为基础,总结分析山西省目前已改造和今后拟改造棚户区的基本情况,分析"十二五"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户数和工作重点,预测"十三五"期间棚户区改造住房面积,并提出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对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范恩海  郑婷兰  
基于山西省城镇住房调查以及《山西统计年鉴》等数据,预测山西"十三五"期间总人口、城镇人口、城镇住房年均需求量,得出各类住房年均需求量及所占比例;提出完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以及加快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的对策建议,为山西省和我国中西部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和住房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运清  
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经过1993年以前的过热阶段之后,目前正处于市场化发展的准备期。业内人士认识到,前段房地产热,很大程度上是虚假市场的产物,最近几年不会有大发展。我们研究工作者的任务应该是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积极准备,有效推进房地产业市场化。房地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陆岷峰  
一、当前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 (一)住房投资体制不配套。按照房改目标,住房投资要建立一个责、权、利相结合,投资来源多渠道,逐步加大居民个人住房投资比重的体制。但目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投资政策不配套。目前关于居民购置房产产权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购置房产后服务修缮措施不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建堂  熊贤良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马建堂,熊贤良15年的改革使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发生了变化:房租逐步有所提高,住宅开始向商品过渡,出现了一些专业性的住房公司;随着房改的深化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人们的住房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由198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婷兰  范恩海  
本文以山西省城乡住房调查等统计数据为基础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本省农村居民住房基本状况、"小产权房"数量、"城中村"改造数量等指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对策建议,提出了妥善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办法,即按照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分步骤推进的原则,将"小产权房"分为建筑质量合格、不合格但可修复,不合格但不可修复三大类,分别采取有条件确权、拆除处置等具体办法。另外,提出了"城中村"改造模式创新及其重大意义,这对于山西省以及我国中西部地区掌握农村住房状况,以及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加快"城中村"改造,可以提供基础数据参考和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建华  
城市住房改革与住房政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崔建华城市住房问题始终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开始于80年代初,邓小平在1980年5月关于住房问题的一次著名谈话中指出,住房可以出售,租金也要进行调整。如何总结已经形成的改革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育琨  
一、我国城镇住房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过程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城镇住房问题以供给严重不足为主要特点。当时人均居住面积不到3.6平方米,住房困难的家庭(人均4平方米以下,或两家合住一套单元的不方便户与无房户等)占城镇家庭总数的35.6%。而改革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在住房建设上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1979年至1990年的12年中,全国城镇新建住房15亿平方米,建房投资累计2800亿元,分别为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中新建住房及投资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学斌  
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陈学斌一、当前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原有的城镇住房制度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形成的,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住房投资主要由国家和企业统包;二是住房分配采取实物福利分配;三是低租金使用。这种住房制度使职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楚亮  
文章基于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讨论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公有住房私有化改革产生的分配效应。文章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以优惠价购买了公有住房的人群的基本特征,二是以优惠价购买公有住房所形成的补贴规模及其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年限对购房行为有显著影响,党员身份、教育程度、工作单位和职位性质等都会影响以优惠价购买公有住房的行为,而住房价格对购房行为却只有非常有限的影响;此外,以优惠价购买公有住房所形成的补贴具有加剧人际福利分布不均等的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严建辉  
对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进行改革的最初构想是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提出的。10年来,经过理论上的不断探索,实践中的不断尝试,而今这一构想将要在全国全面实施了。人们不禁要提出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房改?房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怎样进行房改?在回答这三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新书——《中国城镇住房:理论、实践与改革思路》(以下简称《住房》,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这是由湘潭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蔡德容同志花了10年功夫写成的一部关于住房改革的力作,也是他对住房改革所献的一份厚礼。读一读这本书就会发现,不仅我对它的这番评价并非言过其实,而且它比较公正客观地回答了以上三个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正图  杨维刚  马立政  
城镇住房供给侧结构性变迁的客观原因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主观原因是住房供给的理念变迁;住房理念变迁引致住房制度变迁,住房制度变迁引致住房金融变迁,住房制度变迁和住房金融变迁引致住房民生改善的变迁,住房制度变迁、住房金融变迁、住房民生改善变迁正是关于中国住房供给侧结构性变迁的核心内容。因此,基于现代经济学的住房供给一般原理和历史经验,本文阐述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住房供给制度的历史演进、金融支持、民生改善,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住房供给侧结构变迁带来的相关成就,最后以上海市为例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宏伟  
一、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和住房分配体制不尽合理,是制约住房商品化的根源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必需品应该是国民收入一次分配时的消费品,即以商品的形式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作为消费品而消耗。我国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住房,是在国民收入分配时予以无偿使用的计划产品。住房的这种分配形式否定了商品的一种属性,即否定了商品的价值,同时,使职工长期以来形成了依赖国家无偿供给住房的福利思想。这种住房分配体制导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