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3)
- 2023(14780)
- 2022(12773)
- 2021(11715)
- 2020(9847)
- 2019(22386)
- 2018(22039)
- 2017(42378)
- 2016(23086)
- 2015(25668)
- 2014(25535)
- 2013(25428)
- 2012(23356)
- 2011(21338)
- 2010(21274)
- 2009(19440)
- 2008(18674)
- 2007(16164)
- 2006(14373)
- 2005(12384)
- 学科
- 济(110468)
- 经济(110362)
- 管理(64897)
- 业(58330)
- 企(47309)
- 企业(47309)
- 方法(43903)
- 数学(38471)
- 数学方法(38100)
- 中国(26567)
- 地方(26561)
- 农(24398)
- 学(24278)
- 财(21453)
- 业经(21349)
- 贸(16976)
- 贸易(16966)
- 农业(16915)
- 环境(16771)
- 易(16350)
- 制(15563)
- 地方经济(15412)
- 和(15201)
- 理论(14511)
- 技术(13740)
- 划(13289)
- 务(13075)
- 财务(13014)
- 财务管理(12996)
- 融(12775)
- 机构
- 大学(335603)
- 学院(333277)
- 济(138673)
- 经济(135735)
- 管理(130457)
- 研究(118451)
- 理学(113729)
- 理学院(112360)
- 管理学(110353)
- 管理学院(109769)
- 中国(84026)
- 科学(76091)
- 京(71723)
- 所(60314)
- 农(59476)
- 财(58016)
- 研究所(55561)
- 业大(54498)
- 中心(51677)
- 财经(47590)
- 江(47014)
- 农业(46954)
- 北京(45153)
- 经(43280)
- 范(43256)
- 院(43184)
- 师范(42770)
- 经济学(42029)
- 州(38199)
- 经济学院(37673)
- 基金
- 项目(234577)
- 科学(182856)
- 基金(170405)
- 研究(163700)
- 家(151362)
- 国家(150175)
- 科学基金(127701)
- 社会(104389)
- 社会科(98974)
- 社会科学(98945)
- 基金项目(91667)
- 省(91063)
- 自然(85366)
- 自然科(83301)
- 自然科学(83275)
- 自然科学基金(81739)
- 划(77571)
- 教育(73208)
- 资助(69648)
- 编号(64522)
- 重点(52622)
- 发(50634)
- 成果(50487)
- 部(50382)
- 创(48090)
- 创新(44992)
- 科研(44919)
- 课题(44403)
- 计划(44296)
- 国家社会(43125)
- 期刊
- 济(152796)
- 经济(152796)
- 研究(98613)
- 学报(59162)
- 中国(57906)
- 科学(52858)
- 农(52739)
- 管理(46518)
- 大学(43334)
- 财(41778)
- 学学(41452)
- 农业(36213)
- 教育(28926)
- 技术(26698)
- 经济研究(25389)
- 融(24186)
- 金融(24186)
- 财经(23271)
- 业经(23187)
- 问题(21310)
- 经(19973)
- 业(18412)
- 科技(17157)
- 技术经济(17140)
- 资源(16017)
- 版(15742)
- 业大(15498)
- 现代(15352)
- 理论(15295)
- 图书(15171)
共检索到479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建清 阎二旺
本文在对山西省中心城市等级体系和功能进行重构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区域、城市—城市作用的“场强”分析,对山西省城市经济区作了初步划定,以期为划分山西省城市经济区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城市经济影响区,划分,山西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安祥生
区域城市化类型研究 ,旨在把握不同区域的城市化特征和面临的问题 ,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对策 ,为全省城市化战略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在讨论了区域城市化类型划分的原则及度量城市化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采用多指标主成分分析方法 ,对山西省的区域城市化类型进行了划分 ,并分析了主要城市化类型的特征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
城市化 类型划分 主成分分析 山西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日文 陈国生 陆利军
通过数学方法求取湖南省城市14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指标评价及等级层次划分。根据城市综合实力指数,选取6个中心城市,然后计算中心城市邻近城镇的空间影响力。再根据空间影响力的大小划分各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最后以城市经济影响区为基础,综合考察各中心城市的区域特征、现实条件、发展潜力,确定城市经济区界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快满 石培基
文章以兰州经济区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范围划分进行研究。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特性的基础上,将中心城市吸引辐射、区内紧密分工协作和兼顾行政区界完整作为组织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的主要原则。通过对比分析已有城市经济区范围划分所采用的方法,结合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在采用城市断裂点法界定兰州经济区范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兰州市区与周边县区的经济联系强度、通勤率等因素后,最终确定了兰州经济区范围。
关键词:
城市经济区范围 划分 兰州经济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博雅
以城市中心职能度模型和引力模型为研究方法,对山西省22个城市进行中心等级划分及经济联系测度。结果表明:山西省空间结构处于"点—轴"发展的初步形成阶段,构建了以省会太原为核心的"大"字型空间联系格局,但当前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较低,城镇体系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经济实力较弱,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全省尚未形成发散型交通网络,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缓慢。鉴于此,山西应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完善交通网络体系,着力打破行政壁垒,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强化城市经济合作,促进全省形成城市分工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资源信息同享的城镇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通过将空间距离修正为通勤距离、再将通勤距离修正为经济距离的方法,界定了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运用引力模型,从理论上计算了赣州市区与入圈各县(市)城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认为章贡区与赣县、南康市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一起构成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层,其它入圈各县(市)构成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的外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建毅 张平宇 刘毅
确定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范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分析目前划分城市经济区影响范围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来计算城市的中心性强度,应用扩展后的城市断裂点理论和倍增加权Voronoi图相结合的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中心城市自1990年以来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范围变化。研究发现:黑龙江的城市经济区影响范围的整体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南部地区城市发展态势较好,影响范围有北扩趋势;大庆和牡丹江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范围有所扩大,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的影响范围相对缩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师谦友 宋佃星 李强
基于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运用M ann-Kendall方法对改革开发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寻找出城市经济发展的突变年份,并通过计算综合得分确定了各发展阶段中心城市等级;依据势能模型,采用ArcG IS的栅格法判明各栅格归属的中心城市,并确定了不同发展阶段各等级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的地域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省经济重心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半岛城市等级提升与影响增强,城市经济影响区差异显著,进而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率、人文社会及自然与区位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山东省城市经济影响区变化的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园园 闫庆武 冯志鹏 吴琼
通过对2013年淮海经济区25个城市交通流强度和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证明了城市间的交通联系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正相关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交通流联系强度、集中度系数、联系方向指数和城市引力4个主因子进行分析并计算交通流强度得分,将淮海经济区25个城市划分为以徐州为一级城市,以蚌埠、临沂、枣庄、宿州、济宁为二级城市,以滁州、淮安、连云港等城市为三级城市,以六安、周口等城市为四级城市的城市等级体系;提出了淮海经济区空间开发的"一主两副"的多中心城市体系,"一心两轴"的发展轴线以及以徐州为中心、北至泰安、西至阜阳、向东南方向发展的扇形空间扩散的空间发展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瑛 李同升 牛西平
主体功能区划是功能属性更为突出的综合性区域规划,用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运用指数评价法,选取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等8个可度量指标,以及调控指标项战略选择,形成覆盖全县域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的指数,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参数进行测算,根据反馈结果对区划过程和方案进行优化,划分主体功能类型,提出区划方案。
关键词:
指数评价法 主体功能区 县域尺度 河津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佳丽 畅梦帆
强化区域经济联系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基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产业互补水平建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24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产业互补水平较高,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显著加强,但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差异增大;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整体中心性明显,山西省大多数城市处于网络边缘位置,北京市和天津市在网络内影响力最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石家庄市和太原市等中心城市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最后从合作发展、产业对接、交通建设等方面提出提升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琴琴 康江江 鲁丰先 赵凯娜 任世鑫
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模型、修正后的引力模型、主成分分析、地统计分析、空间探索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技术模型和方法,对山西省107个研究单元的可达性及城市经济联系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山西省可达性水平形成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局部来看,东部可达性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2)县际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呈"大"字形,初步形成"一核一圈三群"的空间联系格局;城市对外联系总量差异较大,空间上表现为以省会和个别综合实力较强的单元为主的中心—外围格局,西部沿黄河一带的边缘单元与全省其他单元联系微弱,对外联系强度小;各省辖市与北京、石家庄、西安、济南、郑州联系紧密,与银川、兰州等西部省会城市联系较弱。(3)县际经济联系受城市基础规模、交通优势度、区位、城市化水平、地形等因素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洪建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引力模型测算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运用地缘经济学欧氏距离法测算城市之间的竞争合作程度,根据这两个测算结果确定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构建一个操作性强的城市经济区划的定量分析框架,并应用于大兴安岭地区案例之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蒲欣冬 蔺雪芹
本文在区域差异理论的基础上,采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指标,从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上着手,形成系统的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并根据这种方法,对甘肃省陇中、河西、陇东、陇南和南部民族地区(临夏州、甘南州)五大城市经济区经济差异的特点作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 方法 甘肃省 城市经济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本文借助因素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西省农村产业分化进行区域界定,定量分析了各区域内农村产业分化的阶段和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