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6)
- 2023(9599)
- 2022(8183)
- 2021(7311)
- 2020(6044)
- 2019(13910)
- 2018(13585)
- 2017(26199)
- 2016(14298)
- 2015(15775)
- 2014(15906)
- 2013(16258)
- 2012(15860)
- 2011(14348)
- 2010(14638)
- 2009(13355)
- 2008(13189)
- 2007(11809)
- 2006(10778)
- 2005(9944)
- 学科
- 济(74212)
- 经济(74149)
- 业(38384)
- 管理(34778)
- 企(28135)
- 企业(28135)
- 地方(26745)
- 方法(24251)
- 农(22431)
- 中国(22308)
- 数学(20633)
- 数学方法(20413)
- 业经(17905)
- 农业(15696)
- 地方经济(14809)
- 学(13808)
- 财(13121)
- 制(12649)
- 融(12189)
- 金融(12188)
- 产业(12003)
- 发(11957)
- 技术(11836)
- 贸(11580)
- 贸易(11567)
- 银(11172)
- 银行(11148)
- 易(11050)
- 环境(11039)
- 行(10869)
- 机构
- 学院(208984)
- 大学(206531)
- 济(91958)
- 经济(90041)
- 研究(80095)
- 管理(77236)
- 理学(65611)
- 理学院(64748)
- 管理学(63707)
- 管理学院(63318)
- 中国(59338)
- 科学(48861)
- 京(45537)
- 所(41668)
- 财(39706)
- 农(38841)
- 研究所(37739)
- 中心(35793)
- 江(34092)
- 业大(31462)
- 范(30621)
- 财经(30559)
- 师范(30264)
- 农业(30065)
- 北京(29305)
- 院(28912)
- 经济学(28064)
- 经(27526)
- 州(27228)
- 省(27187)
- 基金
- 项目(137447)
- 科学(108278)
- 研究(102080)
- 基金(96722)
- 家(84351)
- 国家(83596)
- 科学基金(70893)
- 社会(64989)
- 社会科(61720)
- 社会科学(61707)
- 省(58082)
- 基金项目(51499)
- 划(46694)
- 教育(45559)
- 自然(43797)
- 自然科(42707)
- 自然科学(42699)
- 自然科学基金(41913)
- 编号(40995)
- 资助(39417)
- 发(37553)
- 成果(32916)
- 重点(31906)
- 发展(30615)
- 课题(30242)
- 展(30104)
- 部(29830)
- 创(29181)
- 创新(27342)
- 国家社会(26483)
- 期刊
- 济(111870)
- 经济(111870)
- 研究(67130)
- 中国(48880)
- 农(36908)
- 学报(31314)
- 科学(30851)
- 管理(29863)
- 财(27601)
- 教育(25594)
- 农业(25540)
- 大学(23758)
- 学学(22278)
- 融(21707)
- 金融(21707)
- 业经(20125)
- 技术(19513)
- 经济研究(17562)
- 问题(15007)
- 财经(14522)
- 业(13508)
- 经(12761)
- 技术经济(11453)
- 资源(10933)
- 商业(10756)
- 科技(10697)
- 贸(10533)
- 世界(10447)
- 统计(10038)
- 经济问题(9994)
共检索到332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山西省1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其在2000—2008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08年期间山西省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各地市的提高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增长能力差异是导致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差异加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转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京鸿,葛永军,刁承泰
根据 1997年统计数据 ,对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作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地区 ,提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地区 中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晓峰
根据我国产业划分标准,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等领域。流通领域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社会生产过程的延续性,是社会经济活动是否顺畅的重要环节,是为经济活动正常运行提供的一种社会产品实现的经济环境。流通领域是否通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雪清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宋雪清本文根据地区产业结构截面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些内在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变化趋势研究产业结构的产业分类方法很多,比较著名的就是三次产业划分法,它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珊珊 徐昌仁
地区间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使得各地区的生产难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对地区产业结构产生扭曲作用。本文根据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相关理论构建了动态计量估计模型,利用2000-2007年的江西省各地市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运输条件、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等因素对于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并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地方保护上。基本结论是:地区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技术进步是形成地区规模经济、产业专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政府行为变量对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变化有显著的负影响,设置贸易壁垒会增加地区间贸易成本,进而导致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趋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齐 王磊 陈晨
为了便于政府对连锁经营企业分类指导及企业制定战略规划 ,应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我国 30个地区连锁经营发展水平进行排序 ,并对排序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 ,得到 4个聚类中心。一类地区连锁经营企业发展速度快 ,水平高 ,环境条件好 ;二类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东部沿海 ,发展速度较快 ,水平较高 ,环境条件较好 ;三类地区整体上属于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的中西部地区 ,其发展速度较慢 ,水平较低 ,环境条件较差 ;四类地区由于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等各种原因 ,连锁经营发展缓慢。此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努力提高一、二类地区连锁经营发展水平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连锁经营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是我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具...
关键词:
模糊评价 聚类分析 连锁进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红梅 谭宏卫 田应福
本文主要利用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状况和产生原因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1997-2010年间,各地区的教育水平迅速发展,但绝对地区差异并没有显著缩小,相对地区差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此外在探讨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部分主要讨论了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人均GDP、平均生师比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地区差异 聚类分析 多元回归模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欣茹
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叶欣茹①一、引言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其存在和发展,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培养高级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邱康权 陈静 吕雁琴
研究目标:构建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揭示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规律。研究方法:熵权法、整体与维度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Markov链转移概率矩阵。研究发现:2008~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优化上升趋势,但优化进程较慢,内部指标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等级转移乏力;四大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发展水平较好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先后被中西部地区超越;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其中绝对差异在扩大,而相对差异总体上在缩小,地区间差异是造成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的集聚模式较为稳定。研究创新:基于营商开展环境和营商生活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分别从整体、分维度、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空间相关性和等级转移概率等角度全面分析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以及动态演变趋势。研究价值:从营商开展环境和营商生活环境两个角度评估中国营商环境存在的现状问题,为未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地区差异 动态演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黄解宇
为了定量研究山西省旅游业的竞争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本文从产业角度出发,建立了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西省11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运用AHP分析法和Yaahp软件,采用面板数据,对山西省11个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城市的旅游现实竞争力、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旅游支持竞争力和旅游综合竞争力都有所提高,但增幅差别较大。太原、大同和晋中一直是山西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在各个比较年份中,无论是竞争力评价指数值,还是其排名次序,始终都是居于前3位。太原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的
关键词:
AHP法 旅游竞争力 评价体系 山西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静
本文以市场化程度作为主要制度因素,分析了制度在FDI影响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本文用1999~2009年全国30个省(市)的市场化指数作为门限变量,以第三产业占GDP之比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程度对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门限效应。结果显示,外资进入程度对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市场化门限效应,市场化程度越高,外资进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越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华 张茜
由于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忽视了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导致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也使得相应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低层次性、非生态性等特点。当循环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使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优化及调整。主要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指标体系构建,对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并提出未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结构优化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琴 程英翠 郭常莲 王学萌
进入"十一五"以来,山西省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和重要载体,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其内部结构和县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在中部6省中步伐缓慢,是该省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该文运用灰评估方法对山西县域经济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山西县域经济对资源及能源工业的依存度较大,表现为二、三、一产业结构特点,第一产业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关键词:
山西 县域经济 灰评估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养卉 龚大鑫 窦学诚
该文以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为分类的主要特征性指标,从中观层次的角度出发,用聚类分析对甘肃省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横向的评价,并对分类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甘肃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
甘肃省 现代农业 聚类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承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