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4)
- 2023(10323)
- 2022(8549)
- 2021(7701)
- 2020(6094)
- 2019(13640)
- 2018(13204)
- 2017(24545)
- 2016(12960)
- 2015(14337)
- 2014(14474)
- 2013(14671)
- 2012(14098)
- 2011(13372)
- 2010(13661)
- 2009(12581)
- 2008(12157)
- 2007(10986)
- 2006(10315)
- 2005(9769)
- 学科
- 济(82455)
- 经济(82394)
- 管理(32198)
- 业(29221)
- 地方(27382)
- 中国(23213)
- 方法(22137)
- 企(20625)
- 企业(20625)
- 数学(19170)
- 数学方法(18984)
- 农(18717)
- 业经(16943)
- 地方经济(16670)
- 学(15028)
- 农业(13519)
- 发(12684)
- 融(12384)
- 金融(12382)
- 环境(12179)
- 制(11814)
- 银(11399)
- 银行(11387)
- 行(11202)
- 财(11079)
- 贸(10102)
- 贸易(10088)
- 和(9731)
- 易(9565)
- 产业(9292)
- 机构
- 学院(197038)
- 大学(195091)
- 济(92092)
- 经济(90213)
- 研究(79839)
- 管理(68908)
- 中国(60718)
- 理学(57534)
- 理学院(56733)
- 管理学(55683)
- 管理学院(55296)
- 科学(47362)
- 京(43352)
- 所(41606)
- 财(39624)
- 研究所(37338)
- 中心(34979)
- 农(32195)
- 江(31662)
- 财经(30275)
- 经济学(29207)
- 院(28961)
- 范(28918)
- 师范(28657)
- 北京(28577)
- 经(27287)
- 经济学院(25869)
- 业大(25829)
- 州(25209)
- 省(24868)
- 基金
- 项目(123790)
- 科学(97606)
- 研究(92774)
- 基金(87668)
- 家(76629)
- 国家(75989)
- 科学基金(64021)
- 社会(60340)
- 社会科(57238)
- 社会科学(57226)
- 省(49527)
- 基金项目(45262)
- 划(41508)
- 教育(40868)
- 自然(38120)
- 自然科(37141)
- 自然科学(37135)
- 编号(36705)
- 自然科学基金(36414)
- 资助(35713)
- 发(34677)
- 成果(30202)
- 重点(29021)
- 发展(28429)
- 展(27982)
- 课题(27455)
- 部(26527)
- 国家社会(25572)
- 创(25242)
- 创新(23789)
共检索到327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琴 程英翠 郭常莲 王学萌
进入"十一五"以来,山西省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和重要载体,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其内部结构和县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在中部6省中步伐缓慢,是该省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该文运用灰评估方法对山西县域经济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山西县域经济对资源及能源工业的依存度较大,表现为二、三、一产业结构特点,第一产业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关键词:
山西 县域经济 灰评估 产业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晓玲 周国富
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山西省107个县域为基本的研究对象,采用2000—2011年的县域人均GDP数据,定量分析了这12年间山西省县域经济的时变特征、空间相关性及其演化趋势。结果显示: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晋南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晋北和晋中地带,县域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集聚,但远未形成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的核心区域。在晋北和晋中地带没有出现以大同、太原等盆地县域为中心的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县域集聚群,仅在晋南地带出现了以临汾等盆地县域为中心的较高发展水平的县域集聚群;县域经济增长的热点区域自2004年趋于消失,县域经济增长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孔令强 王光玲
本文介绍了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并成功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52个县进行了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分析与评价,克服了传统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处理指标高度相关和权重设置方面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县域经济 综合评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杜辉 李同昇 哈斯巴根 杨卫丽
以陕西省8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GIS技术以及灰色关联模型对陕西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格局、结构特征及其机理做了定量化评价与测度。结果表明:陕西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分异,县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均衡而局域不均衡,呈现出强者偏强,弱者偏弱,中等、中低水平相对集中的"凸型"分布特征;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南—北方向递增,东—西方向"U型"分布,各类别县域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位趋同性;空间形态基本呈"轴带"、"集聚区"、"轴带—集聚区"的型式分布,具有明显的等级分布特征。内部要素以及外部要素影响是造成陕西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县域综合发展水平 空间分异 机理 陕西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熊小刚 翁贞林
"环鄱阳湖经济圈"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环湖经济带。将圈内的30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法将圈内的30个县域划分为经济发达县、经济中等县、经济落后县三大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各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再根据综合得分将30个县域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低进行排序,以便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30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珺东 李波
省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经济问题,但是单一的评价方法很难有效地对省域经济这样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给出科学评价。本文首先运用层次分析、灰色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的组合评价方法,选取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5个年度31个省(区、市)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三种方法的综合排名结果。其次,利用组合评价方法得到的各地区综合排名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得出我国省域经济发展呈现"东部平稳、中部发展、西部落后"格局的结论。最后,就促进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提出决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维柏 赵杰
随着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快速发展,如何客观、准确地综合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综合评价指标的方法选用、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波
笔者根据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背景,以人口密度、所在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产业比重为依据,建立paneldata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河南省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需要提高城镇化率,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壮大市域经济,增强市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加速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东进 谢名义 俞伟悦
综合评价结果往往取决于指标与权重的选取。文章依据科学发展观和相关经济原理选择一些能够反映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分别利用定量赋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程成 周葵
文章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TOPSIS分析法和国家统计数据对2000—2014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表明:(1)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四大子系统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大致相当,但资源子系统的作用程度略高于环境、经济与社会子系统;(2)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2001—2002年有所下滑,之后逐年提高,发展趋势向好且波动较小;(3)在以扩大人均绿地面积、治理污水或固废等为主的环境子系统发展方面,到2012年有明显进步;(4)2014年经济子系统的得分相对较低。政府应通过对各类循环经济主体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或减少税收等方式,帮助和激励其发展并执行更高水平的循环经济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青茹 马如霞 白子朔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发挥着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目的]为了评估农业科技园区的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方法]该研究将农业科技园区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0年河北省16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河北省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农业科技园区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业产值,从而有效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科技园区能够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科技园区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在不同等级、不同地理空间、不同行政层级中存在差异。[结论]河北省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力度,持续提升科技园区创新水平以助力实现河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凯 杨雅静 史红亮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处于承上启下、连接城乡、沟通各业的重要地位。利用忻州市14个县的统计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及区位商等方法对忻州市县域经济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发展取决于产业结构优化下的产业竞争力及其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投入产出率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产业结构 产业竞争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娜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文章以山西省为例,探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并选取了反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指标,通过因子分析降维和系统聚类,将91个县(市)分成4类,最后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历史演变 聚类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