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6)
- 2023(17024)
- 2022(14159)
- 2021(13016)
- 2020(10938)
- 2019(24788)
- 2018(24903)
- 2017(47379)
- 2016(26173)
- 2015(29696)
- 2014(30172)
- 2013(29551)
- 2012(27302)
- 2011(24739)
- 2010(24803)
- 2009(22737)
- 2008(21876)
- 2007(19645)
- 2006(17626)
- 2005(15362)
- 学科
- 济(121113)
- 经济(120991)
- 管理(71815)
- 业(65499)
- 企(52751)
- 企业(52751)
- 方法(44175)
- 数学(37440)
- 数学方法(37071)
- 农(31815)
- 中国(31799)
- 地方(31268)
- 业经(27751)
- 学(26288)
- 财(23655)
- 农业(21508)
- 制(20473)
- 理论(19066)
- 和(17827)
- 环境(17409)
- 地方经济(17105)
- 产业(16563)
- 贸(16287)
- 贸易(16275)
- 技术(16257)
- 融(16030)
- 金融(16021)
- 体(15929)
- 银(15903)
- 银行(15854)
- 机构
- 大学(370387)
- 学院(370104)
- 济(151247)
- 经济(147853)
- 管理(141646)
- 研究(130731)
- 理学(121265)
- 理学院(119838)
- 管理学(117760)
- 管理学院(117098)
- 中国(95494)
- 科学(80890)
- 京(80492)
- 财(66867)
- 所(66027)
- 农(62212)
- 研究所(60044)
- 中心(58553)
- 江(57322)
- 业大(55711)
- 财经(52724)
- 范(51379)
- 师范(50879)
- 北京(50875)
- 农业(48379)
- 院(47792)
- 经(47621)
- 州(45943)
- 经济学(45371)
- 师范大学(40960)
- 基金
- 项目(249361)
- 科学(194731)
- 研究(185303)
- 基金(176994)
- 家(153854)
- 国家(152525)
- 科学基金(130063)
- 社会(115488)
- 社会科(109156)
- 社会科学(109122)
- 省(100167)
- 基金项目(94314)
- 教育(84545)
- 自然(82732)
- 划(82606)
- 自然科(80690)
- 自然科学(80669)
- 自然科学基金(79183)
- 编号(76893)
- 资助(71752)
- 成果(62989)
- 重点(55911)
- 发(55187)
- 课题(54089)
- 部(53794)
- 创(51353)
- 创新(47917)
- 国家社会(46799)
- 科研(46535)
- 项目编号(46264)
- 期刊
- 济(179117)
- 经济(179117)
- 研究(113957)
- 中国(77990)
- 学报(59451)
- 农(57911)
- 科学(54182)
- 管理(53763)
- 财(50143)
- 教育(47049)
- 大学(44791)
- 学学(41679)
- 农业(39682)
- 技术(34842)
- 融(31025)
- 金融(31025)
- 业经(28913)
- 经济研究(28078)
- 财经(26088)
- 问题(23490)
- 经(22558)
- 图书(21875)
- 业(20021)
- 技术经济(18955)
- 科技(17800)
- 现代(17369)
- 理论(17144)
- 版(17064)
- 资源(16682)
- 坛(15955)
共检索到564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魏强
当前,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突出,实体经济发展存在市场需求不足、产业盈利空间收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加快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空间集聚与开放合作、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关系,稳预期、强保障、扩需求、优环境、提能效,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金海 夏杰长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支撑。目前中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尚未构建起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表现为:实体经济大而不强,产业体系的根基不牢;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产业体系的创新力不足;产业基础能力较弱,产业体系的控制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体系的安全性不高。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先进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产业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产业安全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未来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全面提升实体经济数字化水平,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制度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栅洁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深邃思想,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推进产业智能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我国现阶段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紧迫要求,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将有关任务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要求经济发展将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三大关口",而且对金融业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太虎
在全国高质量发展大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势中,山西转型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生态打造、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多措并举,通过加快转型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山西实践。
关键词:
产业体系 资源型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根本之策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长江经济带产业体系具有梯级分布型、工业牵引型、结构亲水型特征,产业发展面临传统结构与环境容量、绿色转型与动力不足、产业协同与条块分割的突出矛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做到全局统筹与分类施策相结合,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反向倒逼与正向疏导相结合,近期治标与远期固本相结合。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现代化产业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玉长 刘泉林
(一)完善市场机制,增强实体经济竞争能力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立在完善的市场机制基础之上,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功能,创造实体经济健康运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实际是实体经济的运行过程,因此,要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的要求有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高效率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市场价格调节和竞争激励的作用,提高实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
关键词:
经济体系 竞争力 体系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宁 薛维梁 韩灵翠 赵洪丽
十八大报告和新党章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还放在了突出地位、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上,事关我党执政的可持续性。山西省做为一个能源与重化工省份,因经济偏重,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的问题,"十二五"期间,"高能耗、高排放"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压力还将持续增加;为了保障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解决过去经济发展中所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的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此,山西省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中节能环保科技的支撑体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节能环保 科技支撑 环保产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依蔓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根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国要想实现实体经济领域的发展突破,必须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人才、技术、专业服务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当前,由于高职产教融合层次低、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科研水平薄弱、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高效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深化高职产教融合,丰富办学内涵,提高科研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等举措,增强高职教育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付保宗 盛朝迅 徐建伟 周劲 任继球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内生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从国际实践来看具有全局联动性、形态多样性、阶段变化性和开放互动性特征。当前中国产业体系形态正在从中低端全能型向高端引领型突破,要素供给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率型升级,要素配置从外生干预型向内生自主型转化,开放模式从单向引进型向双向互动型拓展。同时,非协同发展的矛盾显现,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动力弱化,关键要素短板突出,结构错配矛盾凸显,产业开放层次偏低,协同发展机制僵化。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根本上要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内生发展机制,为此建议,重塑实体经济发展导向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引擎机制,顺畅现代金融服务机制,健全人力资源资本化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型产业新体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沈蓉
2019年10月,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隆重召开,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针对"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纵论网络空间的发展大势,共商网络空间的进一步开放与合作途径。本届峰会召开的首日即举行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会",会上发布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确定浙江省、河北省(雄安新区)、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为首批国家数字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原磊 王山
数字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助推力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具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个基本特征,数字经济可通过智能装备创新和强化共性技术供给助力产业体系智能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绿色技术应用助力产业体系绿色化,通过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商业模式助力产业体系融合化。当前,我国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阻碍,为此,应加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打造跨界融合高端数字化人才队伍、充分释放数据活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于喆 盛如旭 李红宇 杨威 王海成 张铭慎 郑腾飞 洪群联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战略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能够为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本刊特刊发一组文章,讨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理论逻辑、主要问题和推进路径,供读者参阅和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林 吴迪
<正>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大省,拥有广袤的农村地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与此同时,四川也是我国西部内陆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三线建设”时期逐步形成了门类完整的工业体系。进入新时代新征程,近年来四川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统揽全省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泽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交汇点,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先进生产方式,展现了制造业的未来形态。通过优化生产效率、重塑生产组织架构及激发技术革新,智能制造实质性地超越了传统制造模式。智能制造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引领作用,能够有效推动产业智能化、融合化和绿色化进程。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我国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当前,尽管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需面对和解决一系列挑战。为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系统性、战略性地加以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