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4)
- 2023(10587)
- 2022(8720)
- 2021(7746)
- 2020(6702)
- 2019(14869)
- 2018(14591)
- 2017(28573)
- 2016(15282)
- 2015(16683)
- 2014(16647)
- 2013(16919)
- 2012(15541)
- 2011(13647)
- 2010(13995)
- 2009(13302)
- 2008(13283)
- 2007(12226)
- 2006(10888)
- 2005(9589)
- 学科
- 业(83957)
- 济(77083)
- 经济(77003)
- 企(66742)
- 企业(66742)
- 管理(54488)
- 农(46151)
- 农业(30987)
- 业经(30499)
- 方法(30207)
- 数学(22446)
- 数学方法(22283)
- 财(21831)
- 地方(18572)
- 技术(17810)
- 中国(16618)
- 务(16461)
- 财务(16452)
- 财务管理(16438)
- 企业财务(15524)
- 制(14331)
- 策(14138)
- 划(13141)
- 和(13115)
- 产业(12483)
- 体(12031)
- 理论(11054)
- 贸(11039)
- 企业经济(11033)
- 贸易(11033)
- 机构
- 学院(228706)
- 大学(216247)
- 济(102823)
- 经济(101035)
- 管理(97425)
- 理学(84386)
- 理学院(83636)
- 管理学(82586)
- 管理学院(82201)
- 研究(70865)
- 中国(56408)
- 农(53168)
- 京(44055)
- 财(42926)
- 科学(42522)
- 农业(40287)
- 业大(38692)
- 江(37249)
- 所(35023)
- 财经(34313)
- 中心(34167)
- 研究所(31526)
- 经(30895)
- 经济管理(30174)
- 经济学(29468)
- 州(28357)
- 经济学院(26842)
- 省(26418)
- 范(26331)
- 北京(26278)
- 基金
- 项目(153333)
- 科学(124057)
- 研究(114485)
- 基金(112048)
- 家(95468)
- 国家(94473)
- 科学基金(84179)
- 社会(77239)
- 社会科(73156)
- 社会科学(73134)
- 省(65997)
- 基金项目(61323)
- 自然(52730)
- 自然科(51519)
- 自然科学(51507)
- 自然科学基金(50597)
- 划(50177)
- 教育(48333)
- 编号(46426)
- 资助(43141)
- 业(36898)
- 发(36154)
- 创(35350)
- 成果(33344)
- 重点(33313)
- 部(33299)
- 创新(32182)
- 国家社会(31587)
- 农(30824)
- 课题(30584)
- 期刊
- 济(126008)
- 经济(126008)
- 研究(61145)
- 农(56599)
- 中国(43261)
- 农业(38569)
- 管理(36439)
- 财(34122)
- 科学(32106)
- 业经(29522)
- 学报(29004)
- 大学(23490)
- 学学(23008)
- 技术(21657)
- 业(20267)
- 融(20006)
- 金融(20006)
- 问题(17544)
- 经济研究(16714)
- 财经(16291)
- 技术经济(15513)
- 经(14266)
- 农业经济(14156)
- 农村(14055)
- 村(14055)
- 世界(12620)
- 经济问题(12583)
- 商业(12549)
- 现代(12487)
- 资源(12385)
共检索到337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晋江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农业一直处于薄弱阶段,探究农业产业布局,确定农业优势产业,对优化配置区域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采用区位商模型,以山西省及各地级市2016年农业及其内部各产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总值为背景数据,并结合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来分析该省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确定优势产业,并对优势产业布局进行了分析。[结果](1)种植业、林业和牧业是山西省的优势产业。(2)朔州、晋中、运城、忻州和临汾农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种植业的优势产区为长治、晋中、运城和临汾。林业的优势产区为太原、阳泉、朔州、忻州、临汾和吕梁。牧业的优势产区为大同、阳泉、晋城、朔州、晋中、忻州和吕梁。渔业的优势产区为阳泉、长治、晋城、运城和临汾。农林牧渔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的区域为太原、长治和运城。(3)各优势产区因地制宜,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结论]山西省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差异明显,针对现状,今后应重点发展种植业、牧业和林业,劣势产业与优势产业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努力打造农产品品牌,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耿鹏旭 杨爱荣 张佳卿
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整合的可行性研究入手,通过极核模式、点—轴模式及圈层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八点、五轴"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整合模式,构建平顶山市郊农业区为极核、县郊农业区为一级节点的点轴模式。根据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和农业产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规划布局了三个农业圈,构筑科技核心区、农产品配售区、农产品生产加工腹地区三圈组合的农业产业空间开发结构。资源型城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能够促使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农业成为资源型城市的重要产业支撑,推进资源型城市平稳经济转型。
关键词:
农业 布局 点—轴系统理论 资源型城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赵华甫 黄大全 李佳 赵婷婷
北京市总体上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不断增加的财政收入使政府有能力实现反哺农业。人民的消费结构也向着除食物消费之外的现代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转变。这使政府和民众不再仅仅关心经济发展,而更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因此,对于有着约1500×104人口、水土资源都很紧张的北京来说,农业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对其生态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的开发,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市"服务。据此,本文根据北京市的水土资源禀赋和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以城市为中心的4个"农业圈",即:城市花园农业圈、近郊平原景观绿化农业圈、远郊平原规模高效生态农业圈、山区生态涵养特色农业圈等。这种农业圈层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近郊...
关键词:
农业 布局 宜居城市 北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孝悌
虽然中国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融合进程加快,但农业管理体制分散阻碍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集群水平不高,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因此,需要建立完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体制机制,实施差异化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布局重点战略,统筹与协调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以推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接待能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农村精品旅游及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打造农村旅游品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陶良如
[目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合理空间布局对有效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及生产布局的"落地生根"至关重要。对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把握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方法]以河南省16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采用GIS10.1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空间分布及行政区划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对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空间凝聚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及基尼系数对其空间分布集中度进行分析,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对其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1)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省域范围内呈集聚分布;在市域范围内分布不均衡,主要以集聚型分布为主。(2)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呈较集中分布,但集中分布程度很低。(3)示范区空间布局模式总体上呈"一核、五带"型,均集中在河南省北部。(4)示范区分布密度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西部三门峡、洛阳市中心以南、平顶山市中心以西、南阳市中心以北区域是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空间格局分布最薄弱区域。[结论]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空间布局现状对发挥其对全省范围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并不明显,若不进行优化将会产生极化效应。"三核、多带,区域间平衡布局"是河南省现代农业园区空间优化布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刘洋 伦闰琪 张烁
[目标]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是构建发展新格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及其他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支撑。[方法]文章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导,运用数据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我国农业空间格局的现状、历史演变和存在问题,阐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结果]1978—2019年,我国农业生产重心逐渐向北推进,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北移和资金密集型农产品东移。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在农产品供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产品生产、国际市场贸易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结论]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产品高品质、生产高效率、产业高安全和经济高价值”四大核心要义,综合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配置效率和乡村振兴等因素,研究提出了2035年全国“六区十一带”农业空间战略格局及其耕地保护利用格局方案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亮 陶卓民
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行业,也是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活动,由于具有贴近自然、参与性强等诸多优点,深受城市旅游者的青睐。通过对农业旅游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进行探寻,分析影响农业旅游空间布局的因素,提出农业旅游空间布局模式及其演化规律,并对农业旅游空间布局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业旅游 区位论 空间布局 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晓清 毕如田 高艳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区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半山丘陵区的襄垣县为研究对象,结合DEM、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等相关资料,从海拔、坡度、交通、水源等方面对居民点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专家咨询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逐级打分,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等级划分为优等区域、中等区域和差等区域,根据研究区人口、经济、地质灾害等情况,将研究区的居民点划分为异地搬迁型、保留发展型和优先发展型,确定了31个村作为研究区的中心村。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半山丘陵区 空间布局 襄垣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春明
产业集中度是衡量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内的集中化生产程度的重要指标。用作物产量与县(小区)之间的关系可以定量地计算出更大区域中各产业集中度。通过对1991~2000年山西省小麦等16种粮食、经济作物的产业集中度及其变化的研究,小麦、大豆等8种作物集中度增加,布局趋于集中,玉米、高粱等8种农作物集中度减小,布局更加分散。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需要运用产业集聚理论,培育16种作物产业集聚区。
关键词:
山西省 农作物 产业集中度 产业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华武 张好记 傅志强 袁正乔 张剑 陈明 黄璜
在分析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化布局、品牌化发展、信息化建设、示范性带动等四大战略,并对休闲农业总体空间布局和重点园区布局进行分析,对于全面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农村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推动城乡互动与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休闲农业 发展战略 空间布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璐 罗赤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农民的居住地点只能紧邻农业生产地点。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农业生产的用工量下降,不再成为农民的主要活动内容。在这种背景下,生活的便利性取代了生产的便利性,成为农民选择居住地点的主要考虑因素。农村空间将会由当前相对分散的状态,缓慢演变为一种相对集中的空间分布状态。因此,加强对农业发展的研究,是农村空间规划科学性的前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军
一、天津农业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空间实体,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通过农业新品种的集中开发、引进和农业高新技术的集中投入,产生的一种融农业的精品生产、示范、带动、孵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农业组织形式。它与常规农业园或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最大的区别是对区域农村经济与农业具有示范、带动、辐射功能,因此在确定其空间布局时,我们以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晓雯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各类要素,测算不同区域内的集中丰富程度、分区管理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布局空间,为后续土地管控政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自然、人文、产业3方面分析了上海全市相关影响要素,并将其空间化;在专家赋值的基础上,运用GIS软件的叠加分析和缓冲分析等功能,表征不同区域内相关要素的丰富度。[结果](1)上海市休闲农业资源丰富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有6个:崇明三岛、嘉定区西北部、青西地区、金山区西南部地区、环杭州湾北岸及浦东新区中南部;(2)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空间可划分为3种:重点培育区、优化提升区、限制建设区;(3)分区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管控政策,如休闲农业服务功能、休闲农业项目密度及经营性服务设施占比等。[结论]上海市休闲农业资源丰富度差别较大,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环境下,找出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侧重点,有望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世蓉
[目的]针对复合型休闲农业要素配置的空间布局展开,并探讨复合型休闲农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期为复合型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为总目标,根据专家问卷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3个系统、8个要素、34个指标的复合型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系统、各要素和各指标的权重,分析各配置要素的重要性。[结果]在系统层中,空间结构的权重值达到0.539 6,远高于基本功能系统和附加功能系统的权重。在要素层中,各要素的权重排序为:斑块>休闲体验>廊道>基质>教育认知>农业生产>生态安全>观光旅游,前5项指标的权重之和达到78.38%。从指标层来看,景观聚集度、多样性指数、斑块总面积、结构连通性、农产品种类、农事体验丰富度的权重超过0.05。居民休闲体验需求、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社会认知需求是复合型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结论]根据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各指标的综合评价,整体空间的斑块结构是园区规划和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今后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园区的整体空间布局和景观协调度方面,研究如何促使园区更好地利用农业景观资源打造和谐的农业景观和布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严斌 陈宝瑞 申格 邹金秋
[目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战略提出以后,国家科技战略与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地位与意义愈发凸显。开展农业科研工作除了需要优秀人才以外,还要依靠良好的科研设施设备。因此作为农业大国,需要构建与我国农业主战场以及农业科研攻关方向相契合的农业科研环境,对我国重大农业科研设施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并科学布局,以达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方法]文章通过收集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环境要素、主要农作物生产分布数据、主要畜禽及水产品生产分布、国内各类农业科研单位空间分布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现有国家投资建成的农业科研设施资源底数等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重大农业科研设施需求,在科学布局原则和目标驱动下,采用空间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现有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情况,并提出未来我国新增重大科研设施项目的空间布局方案。[结果]现有科研资源底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重大科研设施经过多年建设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建立了与农业生产分布基本吻合的科研单位和设施分布,但也存在历史遗留布局问题;面向未来农业科研需求,需要加快部署一批重大科研设施项目,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国之重器,支撑现代农业技术突破及更好的服务农业现代化。[结论]统筹考虑十四五期间我国重大农业科研设施项目,形成科学的空间规划,并要落实保障项目实施的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