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18)
- 2023(14362)
- 2022(11969)
- 2021(10932)
- 2020(9270)
- 2019(20976)
- 2018(20484)
- 2017(39804)
- 2016(21596)
- 2015(23739)
- 2014(23703)
- 2013(23864)
- 2012(22323)
- 2011(20026)
- 2010(20372)
- 2009(19549)
- 2008(19633)
- 2007(18110)
- 2006(16153)
- 2005(14417)
- 学科
- 济(100891)
- 经济(100786)
- 业(91879)
- 企(73374)
- 企业(73374)
- 管理(68868)
- 农(51331)
- 方法(43157)
- 农业(34069)
- 数学(33609)
- 业经(33458)
- 数学方法(33358)
- 财(30216)
- 中国(23920)
- 地方(21482)
- 务(20794)
- 财务(20778)
- 财务管理(20747)
- 制(20426)
- 企业财务(19647)
- 技术(17676)
- 贸(17206)
- 贸易(17198)
- 易(16647)
- 学(16488)
- 和(16337)
- 策(16314)
- 理论(15952)
- 体(15450)
- 划(15218)
- 机构
- 学院(323233)
- 大学(313126)
- 济(136199)
- 经济(133423)
- 管理(127603)
- 理学(109710)
- 理学院(108501)
- 管理学(106897)
- 管理学院(106286)
- 研究(104622)
- 中国(82286)
- 农(69126)
- 京(64988)
- 科学(64426)
- 财(62065)
- 所(53146)
- 农业(52876)
- 江(52140)
- 业大(51589)
- 中心(49705)
- 财经(49092)
- 研究所(47861)
- 经(44305)
- 范(41398)
- 师范(41034)
- 经济学(40620)
- 州(40383)
- 北京(40158)
- 院(37033)
- 经济学院(37030)
- 基金
- 项目(209816)
- 科学(166585)
- 研究(154532)
- 基金(152675)
- 家(131630)
- 国家(130332)
- 科学基金(113340)
- 社会(100897)
- 社会科(95358)
- 社会科学(95329)
- 省(86609)
- 基金项目(82692)
- 自然(72058)
- 自然科(70331)
- 自然科学(70310)
- 自然科学基金(69091)
- 划(68864)
- 教育(68190)
- 编号(63117)
- 资助(60655)
- 成果(48569)
- 发(47639)
- 重点(46528)
- 部(45852)
- 创(45600)
- 业(43890)
- 课题(42417)
- 创新(41956)
- 国家社会(41391)
- 科研(40014)
- 期刊
- 济(163709)
- 经济(163709)
- 研究(89335)
- 农(70636)
- 中国(59703)
- 财(50059)
- 科学(47820)
- 学报(47726)
- 农业(47574)
- 管理(45311)
- 大学(36896)
- 学学(35563)
- 业经(34318)
- 融(30237)
- 金融(30237)
- 技术(27628)
- 业(24510)
- 财经(23917)
- 教育(23459)
- 经济研究(23172)
- 问题(22753)
- 经(20673)
- 技术经济(18544)
- 版(17429)
- 商业(16495)
- 世界(16297)
- 农村(15959)
- 村(15959)
- 现代(15710)
- 农业经济(15687)
共检索到479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真真 李盈昌
[目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为了探究其开发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以山西省489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方法]运用最近邻指数、基于Ripley’s函数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测度。[结果](1)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呈中部和东南部密集、其他区域稀少的分布特征;(2)Ripley’s函数分析表明景点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变化有所不同,并在37km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3)核密度分析显示高密度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分区,而北部和西部密度相对较低,一级热点区包括太原-平遥热点核心区、晋城热点核心区和阳泉热点核心区。[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将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划分为晋北和晋西2个单核心均衡发展区,晋中和晋东南2个多核心不均衡发展区,研究结论对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规划开发和管理有重要的参考、借鉴和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真真 李盈昌
[目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为了探究其开发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以山西省489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方法]运用最近邻指数、基于Ripley’s函数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测度。[结果](1)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呈中部和东南部密集、其他区域稀少的分布特征;(2)Ripley’s函数分析表明景点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变化有所不同,并在37km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3)核密度分析显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李俊峰
以2012年中国2 424个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分析、最近邻距离指数、基尼系数和分布均匀度、热点分析等空间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A级景点呈凝聚分布态势,空间分布均衡度低。人文景点的聚集程度高于自然景点,4A级及以上优质景点的聚集程度低于4A级以下景点。4A级及以上各个景点的服务范围在地域上整体表现为西部大东部小、北方大南方小的特征,其空间结构与交通可达性非常匹配。旅游景点整体上在八大地理分区中呈集中分布,景点一阶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德钦—阿拉善左旗一线以东地区;二阶热点区包括京津、沪宁、浙江、山东半岛、成渝等11个区域;三阶热点区包含京津冀、中原和长三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德云
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关联维数的应用探讨,利用全国200个国家级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样本空间结构特征和各分区空间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结构具有分形几何特征,自组织演化在空间结构方面具有优化趋势,表现出示范点分布与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布局的一致性和沿重要河流分布的特征。文章从构建完善的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优化和加强系统中各要素的关联性程度;加大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区域内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网络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世满 夏骕鹔
对照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程序与规定,结合全国进入遗产预备清单的项目构成,对山西省现已列入国家遗产预备名单的四处景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山西省在整个“申遗”工作中所采取的战略、措施与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思路和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江峰 李治兵 杨建春
[目的] 梳理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精准定位和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和推动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乡村旅游地的矢量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和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分异性,并借助地理联系率探析其与经济、景点、历史名村等多因子的关联程度。[结果] 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形成了明显的“一核两带”的集聚态势。一核即以阳泉市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区,两带即沿太原—晋中—吕梁的晋中集聚带,以及沿长治—晋城—临汾的晋东南集聚带。结合山西省乡村旅游地特点将其分为自然景观类、风俗文化类、特色农业类3大类,数量分别为72个,69个和133个。区域层面上,临汾市自然景观类居多,晋城市以民俗文化类为主,太原市以特色农业类最多,晋中市、阳泉市2市种类分布较均匀,表现为多元化发展趋势。三类乡村旅游地均呈现一定的集聚分布态势和区域分异性,其中,自然景观类区域分布相对较均匀,且呈现多点的高核密度集聚态势;民俗文化类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于晋中和晋西南地区;特色农业类主要分布于经济、交通、人口等条件均较优越的中部地区。[结论] 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区域异化的特点。晋中地区可发展以太原市为核心的环城特色农业类乡村旅游集聚地,以及以晋中市为中心的晋中风俗文化乡村旅游集聚地;晋东南地区未来可继续加强对风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发展以晋城市和长治市为中心的晋东南风俗文化和农家庄园并举的乡村旅游集聚地;晋北地区可着力培育以休闲度假、避暑疗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英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山西省213处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包括以太原和晋中为主的中部密集区和以临汾、运城、晋城为主的南部密集区,且都以各地级市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大多数示范点分布于城郊地区;(2)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类、农事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多分布于经济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中雨
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河南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昊
经济学范畴下的"旅游"是一种单纯的文化消费活动,人们通过"旅"的空间转移在"行"的过程中达到观光、娱乐等目的,以"短暂停留"和"大量支出"为基本表现形式。"十三五"以来,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不同地域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客观上,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的支撑,这其中既包括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历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郁琦 李山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城市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也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上海市乡村旅游景点数据、交通路网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上海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景点的空间格局分析和可达性研究。结果显示:(1)上海乡村旅游景点以乡村人文景观和农庄休闲型为主;(2)景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环城市多核分散布局的特征,且近郊稀疏、中远郊集中;(3)景点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大部分景点可在60分钟~120分钟的车程内抵达;(4)上海市民可以在一小时车程内获得乡村旅游休闲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大都市郊野地区的基本农田、生态片林、水体湿地、村落等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格局,以及进一步打通中心城区至远郊地区的快速路网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空间格局 可达性 上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美娟 李在军 侯国林 李涛
以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为例,根据旅游景点功能和性质将其划分为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农业科技类、文化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五类,借助GIS和Crime Stat3.3软件,选取最近邻指数、Ripley’s L函数、热点聚类等方法分析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在空间上表现出南部密集北部稀疏的分布特征,南北空间分异性明显,但不同类型景点的空间格局存在差异;2Ripley’s L函数分析可知,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不同空间尺度下分布格局特征不同;3热点探测显示,全省乡村旅游热点区集中分布于苏南地区,苏北地区属于冷点区。通过分析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格局及多尺度特征,有利于合理优化和整合区域乡村旅游资源,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贤棠 刘大均 胡静 侯建楠
以48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对其空间分布形态、均衡程度、分布密度进行定量表征,并运用空间插值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示范点在地理空间上趋于聚集分布状态,属于凝聚型分布格局。2示范点空间分布是分形的,且分形结构较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是围绕城市、交通等地理要素展开。3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京津冀、长三角的密度最大,珠三角、闽东南和川渝等地次之。4示范点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客源市场和交通区位的影响较大,呈现"傍景"、"环城"、"沿路"的分布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朝丹
以辽宁省凤城县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景区为例,分析目前乡村旅游景区英文标识语在设置和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音译与直译结合、直译与意译结合、增译和减译三种方式,给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升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形象,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真 余镇涛 白迪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外来资本进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契机。但外来投资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能否如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宣称的那样实现"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效果,是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为基础,在控制了生产经营特征、本地乡村振兴程度的情况下,对外来投资者比重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外来投资者比重对村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效益提升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若不剥离本地乡村振兴程度的叠加影响,外来投资者比重的作用将被高估,并且该促进作用与区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这些结论将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秋月 吕文靖
[目的]以青岛市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分析青岛市休闲农业运行效率,为推动青岛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建议。[方法]以青岛市1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青岛市休闲农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青岛市休闲农业效率进行评价。[结果]青岛市休闲农业的综合效率相对较低,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 577,仅达到最优水平的57. 7%,15个示范点中只有5个示范点的综合效率达到DEA有效。青岛市休闲农业的纯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 713,有8个示范点的纯技术效率未达到最优。青岛市休闲农业的规模效率一般,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 774,规模报酬不变的示范点有6个,数量最多。在15个休闲农业示范点中,有8个示范点存在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冗余问题。[结论]青岛市休闲农业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较低;规模效率一般,大部分示范点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投入冗余问题突出。
关键词:
青岛市 休闲农业 DEA模型 效率 冗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