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43)
2023(12344)
2022(10905)
2021(10070)
2020(8510)
2019(19475)
2018(19400)
2017(37695)
2016(20289)
2015(22827)
2014(22850)
2013(22789)
2012(21130)
2011(19196)
2010(19226)
2009(17638)
2008(16786)
2007(14564)
2006(12968)
2005(11298)
作者
(60160)
(50181)
(49707)
(47509)
(31906)
(24088)
(22487)
(19848)
(19107)
(17751)
(17051)
(16992)
(15927)
(15789)
(15391)
(15280)
(14861)
(14734)
(14195)
(14147)
(12476)
(12397)
(12078)
(11454)
(11421)
(11090)
(10964)
(10789)
(10072)
(9731)
学科
(102122)
经济(102025)
管理(56335)
(51474)
(41716)
企业(41716)
方法(40371)
数学(35270)
数学方法(34938)
地方(25335)
(23077)
中国(23054)
(22127)
业经(19837)
(18450)
农业(16018)
地方经济(14985)
环境(14911)
(14201)
(14080)
(13825)
贸易(13817)
理论(13416)
(13206)
技术(11837)
(11718)
(11613)
金融(11611)
(11039)
银行(10992)
机构
大学(296622)
学院(294094)
(124229)
经济(121567)
管理(116946)
研究(104143)
理学(101870)
理学院(100619)
管理学(98886)
管理学院(98373)
中国(74339)
科学(65269)
(63288)
(53130)
(52518)
研究所(48679)
(46708)
中心(45590)
业大(44433)
财经(42816)
(42364)
北京(39957)
(39928)
师范(39631)
(38840)
(37648)
经济学(37481)
农业(36372)
(34291)
经济学院(33480)
基金
项目(204429)
科学(161029)
基金(148820)
研究(147882)
(129719)
国家(128682)
科学基金(110565)
社会(93819)
社会科(88812)
社会科学(88785)
(80445)
基金项目(80391)
自然(72591)
自然科(70837)
自然科学(70821)
自然科学基金(69533)
(66675)
教育(66159)
资助(60828)
编号(59597)
成果(47309)
重点(45557)
(44513)
(44392)
(41554)
课题(40807)
创新(38789)
科研(38655)
国家社会(38071)
教育部(38000)
期刊
(141475)
经济(141475)
研究(89966)
中国(52448)
学报(46547)
科学(44711)
管理(42329)
(42046)
(37162)
大学(34727)
学学(32914)
农业(29322)
教育(27763)
技术(25055)
经济研究(22754)
(21770)
金融(21770)
业经(21423)
财经(20964)
问题(18199)
(17930)
技术经济(15919)
资源(15358)
图书(14581)
理论(14411)
(14281)
科技(14074)
现代(13662)
实践(13025)
(13025)
共检索到428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国霞  秦志琴  
基于山西省人口普查资料和GDP数据,利用地理集中度、ESDA以及区域重心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经济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区域整体和区域内部对经济与人口空间关联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经济分布格局有较大改变,但由于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以及人口流动的滞后性,人口分布格局几乎不变;人口与经济耦合程度在资源型地区与非资源型地区出现极化现象,人口与经济不协调程度加剧的县域增加,并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整体来看,2000—2010年山西区域均衡发展程度有所提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志琴  
采用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0—2010年山西省迁移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山西省迁移人口规模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空间分布上呈现"核心-外围"结构。其中,晋中地区迁移人口集聚趋势最为显著,晋北地区集聚由强变弱,晋西地区集聚逐步增强,晋南地区变化较稳定。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山西省迁移人口空间格局变化的经济因素,认为经济总量的增加与迁移人口规模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煤炭销售量与迁移人口规模关系不明显;三次产业产值与迁移人口就业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省会太原市第三产业对迁移人口具有较大吸引力,县(县级市)第二产业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较大,而地级市三次产业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均不明显;公路网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耀军  张涛  李硕  
山西省在2010年被国务院设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迎来了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对于转型发展,尤其是经济转型发展而言,人口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从经济转型发展与就业需求的角度对山西省人口需求进行了探讨,预测到2020年实现经济转型所需要的人口数在3811.4万人至4531.9万人之间。同时与现有人口预测之间进行比较,提出完成转型发展在优化人口需求方面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文炯,安祥生,王尚义  
不均衡性是人口与经济分布的最基本属性,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中化是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对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在中、东、西三大地带及分市县层次上的相关关系及动态演进的多侧面分析,表明: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性明显,人口经济活力中部强,而东西部山区弱;动态演化总体上具有向中部地带集聚的趋势,符合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1990年以来又有分散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西部丘陵山区人口与经济动态呈逆向演化态势,是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21世纪初,应进一步实施人口与经济空间集中化战略,建立起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康琛宇  
文章首先介绍了山西省的人年龄结构和储蓄现状,然后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最后选取2002—2015年间山西省人均储蓄余额、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家庭规模、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等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山西省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引起储蓄增加,进而导致消费不足,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最后建议山西省政府要大力促进老年产业的发展,促进老年群体消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弱化年轻人储蓄动机;实行开放的人口政策来减缓人口红利的消失,引导劳动力向养老服务、医疗等行业转移,最大化地降低老龄化对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兰宜生  
文章以山西省三类环境污染指标为研究样本,研究该省1986-2007年人均GDP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1)通过协整技术考察山西省人均GDP与三类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2)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山西省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3)通过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山西省人均GDP与三类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文章得出几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汤明  黄亮  洪欣  付剑茹  
本文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为基础,通过选取2003~2012年之间山西省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相关数据,构建人均GDP的污染物排放量模型,对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它们都没有很好地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假说,认为山西省目前仍没有出现由于收入提高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典型特征现象;只有工业废水排放总量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表现出先增长、正在开始下降趋势,已经具有拐点,在一定意义上形成倒"U"形的曲线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文  赵国浩  黄文锋  
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争论,传统经济学理论强调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而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资源诅咒论正好相反。本文以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为例,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大型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中小型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对于地区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因此,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进一步巩固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同时积极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对于促进山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朝兵  
本文对1978~2007山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山西省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原因,而金融发展并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其政策结论是山西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仍具有其不可替代地位和比较优势,山西省现阶段应采取金融适度发展的政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亮  廖文倩  章秒秒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1978—2008年山西省GDP与能源消费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且GDP是能源消费总量和电力消费的单向Granger原因,反映出山西经济属于增长诱致的能源需求型经济,采用节能政策而不牺牲山西省经济的增长是可行的,并提出促进能源多元化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政府引导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建春  杨昱莅  张娅妮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考验。山西省要紧紧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机遇,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竞争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实践及中国的态度和努力,然后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山西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提出了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围绕"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减排目标,从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法规政策,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监督考核,落实发展目标;创新科技体系,提高研发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永蕙  景建邦  张乃明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永蕙  景建邦  张乃明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贾晓俊  
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税收规模、税收弹性和宏观税负以及税收的产业结构和税种结构,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二旺  薄凡  
专业化小城镇的分类研究对指导小城镇发展、提高小城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山西省的"双百建设"方案,从城镇经济职能的角度,以多元Q型聚类分析法为主,以纳尔逊统计分类法为辅,把96个县(市)单位划分为六种专业化类型,逐一探究每一类专业化小城镇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