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4)
- 2023(10679)
- 2022(8991)
- 2021(8248)
- 2020(7248)
- 2019(16787)
- 2018(16678)
- 2017(32698)
- 2016(17771)
- 2015(20215)
- 2014(20469)
- 2013(20296)
- 2012(18495)
- 2011(16782)
- 2010(17137)
- 2009(15895)
- 2008(15856)
- 2007(14499)
- 2006(12160)
- 2005(10929)
- 学科
- 济(79985)
- 经济(79923)
- 管理(51175)
- 业(49942)
- 企(40863)
- 企业(40863)
- 方法(40650)
- 数学(36761)
- 数学方法(36132)
- 农(19971)
- 中国(18161)
- 财(17649)
- 地方(17435)
- 学(16511)
- 业经(15037)
- 贸(13837)
- 贸易(13834)
- 易(13414)
- 农业(12901)
- 制(12765)
- 理论(12378)
- 和(11619)
- 务(11335)
- 财务(11284)
- 银(11259)
- 财务管理(11254)
- 银行(11234)
- 融(11083)
- 金融(11081)
- 技术(10740)
- 机构
- 学院(261730)
- 大学(260290)
- 济(105369)
- 经济(103094)
- 管理(101458)
- 理学(88418)
- 理学院(87400)
- 管理学(85517)
- 研究(85394)
- 管理学院(85037)
- 中国(63552)
- 科学(55562)
- 京(54507)
- 财(46183)
- 农(45794)
- 所(44275)
- 业大(40995)
- 研究所(40626)
- 中心(39872)
- 江(38566)
- 财经(37550)
- 农业(36456)
- 经(34015)
- 范(33928)
- 北京(33851)
- 师范(33572)
- 经济学(32368)
- 州(31044)
- 院(30536)
- 经济学院(29367)
- 基金
- 项目(178132)
- 科学(140196)
- 基金(129218)
- 研究(125768)
- 家(113718)
- 国家(112870)
- 科学基金(96586)
- 社会(78957)
- 社会科(74990)
- 社会科学(74968)
- 省(70966)
- 基金项目(67700)
- 自然(64449)
- 自然科(62992)
- 自然科学(62973)
- 自然科学基金(61842)
- 划(59851)
- 教育(59239)
- 资助(54686)
- 编号(50981)
- 重点(40655)
- 成果(40504)
- 部(39092)
- 发(38397)
- 创(36903)
- 课题(35418)
- 科研(34792)
- 创新(34611)
- 计划(33666)
- 教育部(33084)
- 期刊
- 济(109026)
- 经济(109026)
- 研究(69349)
- 中国(46499)
- 学报(42832)
- 农(40296)
- 科学(39076)
- 财(36103)
- 管理(35213)
- 大学(31787)
- 学学(30181)
- 农业(27275)
- 教育(26618)
- 技术(25095)
- 融(20994)
- 金融(20994)
- 业经(18433)
- 经济研究(18257)
- 财经(18171)
- 统计(15757)
- 经(15553)
- 业(15250)
- 问题(14623)
- 策(14418)
- 技术经济(14053)
- 版(13113)
- 决策(13031)
- 商业(12943)
- 科技(11934)
- 资源(11863)
共检索到367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锦霞 韩伟宏
沼气模式链反映了产业之间的物流、能流循环关系,是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首先对山西沼气模式链的现状进行剖析,其次,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山西不同区域的资源、生态、经济特征,提出采用"区域资源条件+区域生态环境因素+区域农业主导功能"指标体系对沼气模式链进行适宜性评价。该方法引入"区域农业主导功能"的指标,能更好地体现循环农业的资源、环境、经济相融合的发展目标。区域资源条件选择温度、太阳辐射总量、年秸秆产量、年畜禽粪尿排泄量等指标;区域生态环境因素选择盆地、丘陵、山地等反映地貌特征的指标;区域农业主导功能则选择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与生活保障功能、生态调节功能、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等指标。通过...
关键词:
循环农业 模式链 区域适宜性 山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小波 郭兰萍 黄璐琦 韦霄 梁留科 孙宇章 王利红
我国是青蒿素的主产国之一,全国范围内有青蒿分布的地区均在大力发展青蒿产业,但是在青蒿规范化种植过程中,青蒿人工种植基地的选取,依然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针对青蒿规范化种植过程中,种植基地选择的困惑,本课题组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青蒿素含量、青蒿的生物量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构建逐步回归模型。用Gis地理空间分析功能,根据青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和土地利用情况对青蒿种植基地的生产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生长在冲积土上和石灰土上的青蒿比生长在红壤土上的青蒿的生物量要高,青蒿素含量与土壤类型无关,采收期的气象因子是影响青蒿素含量的主导因子,桂东北到西南一带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桂东...
关键词:
青蒿素含量 生态因子 种植青蒿 区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风霞 杨改河 冯永忠 陈豫
【目的】建立合理的陕北黄土高原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为陕北黄土高原农村户用沼气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延安市为例,应用DPS多元统计软件中提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延安市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延安市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综合得分排序结果为:吴旗县(4.927 66)>安塞县(2.593 485)>洛川县(1.087 115)>志丹县(0.104 478)>延川县(-0.423 69)>宜川县(-1.541 01)>黄龙县(-3.539 25);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其划分为3类:户用沼气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适宜区包括延川...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惊宏 余兆旺 周葆华 石张宇
以湖南省为例研究了温泉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论文严格按照旅游系统的旅游目的地系统、旅游出行系统和旅游客源地系统三大子系统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旅游目的地系统包括温泉资源禀赋和区域环境两个方面;根据可能的客源市场位置范围,以各温泉点为中心,以限定的半径圈内计算任意点出行到温泉的平均时间作为旅游出行系统的指标;由于受温泉资源游客容量和旅游吸引度的局限性,绝大数客源市场被限定在4 h出行区域,区域内的县级城镇作为温泉客源市场。采用AHP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到湖南省温泉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的综合值,并把湖南90个温泉资源开发适宜性划分为高适宜性、较适宜性及不适宜性三种类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明星 焦丽娜 杨忠义 王佳星 纪薇
[目的]连翘是一味常用中药,在山西省分布广泛。预测连翘适宜种植区,有助于优化已有种植区的布局以及科学推广引种适宜种植区域,可为山西省贫困区县连翘合理种植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19个环境相关数据和98个连翘种植区采样点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GIS空间分析法,构建自然、人文相结合的种植适宜性模型,预测连翘潜在分布及适宜性,筛选主导环境因子并探究其与存在概率之间关系。[结果]连翘在山西省种植的最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21 049.74km~2、35 655.15 km~2、44 707.90km~2和65 287.20km~2,分别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2.63%、21.39%、26.82%和39.16%。其中,最适宜区集中分布在山西省的东南部地区,以临汾市、长治市分布最多;较适宜区分布在山西省南部地区,以运城市、晋城市分布最多;适宜区遍布山西省各个地市,但分布零散,受地形、坡度影响较大,不易形成规模生产,连翘的产量和质量均不高。从农户种植便利度、规模化种植灌溉便利度、农业物资运输便利度叠合分析得出,建议连翘的推广区为晋东南长治市、晋城市半丘陵区和太原市、晋中市交界区。刀切法测试表明,年最低气温、气温季节性变动是影响连翘潜在分布的两个最主要环境因子。[结论]连翘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山西省大多数地区均适宜种植;在推广种植时应考虑农户种植便利度、规模化种植灌溉便利度、农业物资运输便利度等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燕飞
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各种尺度的城乡规划中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其分析结果往往与城市的发展意图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不能真正起到指导城市用地布局的作用。本文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在工程地质、生态和经济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IS软件Arcgis的分析功能对三种适宜性进行组合分析,对不同适宜性组合类型的土地提出利用原则和发展策略。适宜性组合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从一个方面深化了生态适宜性评价,较好地解决了各种适宜性评价结果难以协调的矛盾,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
城市用地 生态适宜性评价 适宜性组合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威 张建军 黄晨妍 易可欣
研究目的: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框架,开展实现模式的适宜性评价,形成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区指引。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D-W四象限模型,综合指数法,SOFM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是基于生态产品的“客观价值”并通过“市场价值”手段实现生态产品的“主观价值”;(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可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指标交易、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土地综合整治或生态保护修复共8类提高生态供给和溢价增值的手段,且因为地区差异具有不同的适宜性水平;(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纵向补偿下生态产业探索型、生态农旅横向补偿型、指标交易型、生态工业指标交易型、生态工业横向补偿型和生态开发与市场综合发展型6类城市;(4)我国各类型城市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符合“一片区、三板块、两点带全面”的分区发展格局。研究结论: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引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评价方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差异化制度设计提供方法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毕于运 高春雨 王亚静 李刚 李建政
本文以户用沼气的自然适应性评价为主要依据,以冻土和气温为主要指标,按照户用沼气池安全越冬和沼气常温厌氧发酵的自然适宜性标准,根据安全性、效率性、共轭性、行政区域的完整性等分区原则,把我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划分为南方自然适宜区、北方及川藏高原条件适宜区、高寒地带非适宜区等3大类型区,各类型区又分别划分为一定数量的亚区。其中,南方自然适宜区可分为华南(含藏东南)最自然适宜区等3个亚区,北方及川藏高原条件适宜区可分为华北平原至黄土高原简易覆盖保温适宜区等5个亚区,高寒地带非适宜区则分为东北西北部高纬度严寒地带非适宜区等2个亚区。文章最后分别对各大区和各亚区的基本状况、户用沼气自然适宜性和户用沼气池建...
关键词:
中国 农村户用沼气 自然适宜性 区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婷婷 成升魁 闵庆文 孙维 刘爱民 余成群 李伟
以牛粪、薪柴等为主的传统生物质能源是西藏农村能源的主要形式。随着人口的增长,西藏农村能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逐渐成为制约当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在日喀则地区4个典型农业县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沼气生态能源模式在调整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作用;计算了该能源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按替代薪柴、秸秆和牛粪的3种方案,每户沼气分别可替代农户薪柴、秸秆和牛粪消费量的57.96%、61.37%和28.48%,农户每年可节省燃料支出450.16元/口;若在西藏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推广该工程,可减少CO2排放(95.83~99.87)×104t/年,减少氮素流失(0.49~1.24)×1...
关键词:
沼气能源模式 效益分析 西藏 日喀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勇 丁雪 魏伟 杨刚强
地区适宜性是决定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也有显著影响,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考察地区适宜性在异质性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资本流动中的作用,及其对地方引资绩效的影响。本文以自由资本模型为基础,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实际经济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区适宜性能影响向心力与离心力的作用效果,进而改变异质性企业的区位选择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外围地方政府改善地区适宜性的公共投资政策可以抑制空间分类效应,相对于传统的直接补贴等措施可能具有更好的引资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鹏飞 郑艳东 赵利华 宋安安 张长春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勇 丁雪 魏伟 杨刚强
地区适宜性是决定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也有显著影响,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考察地区适宜性在异质性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资本流动中的作用,及其对地方引资绩效的影响。本文以自由资本模型为基础,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实际经济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区适宜性能影响向心力与离心力的作用效果,进而改变异质性企业的区位选择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外围地方政府改善地区适宜性的公共投资政策可以抑制空间分类效应,相对于传统的直接补贴等措施可能具有更好的引资效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枫朝
研究目的:探寻中国养老地产发展适宜性区域差异的评价方法,为养老地产发展商寻找目标城市提供思路借鉴。研究方法: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宏观发展水平、服务业发达程度、房地产市场成熟度以及居民消费能力4个方面入手,以16个华北区域城市为样本,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太原、呼和浩特、天津、包头、北京5城市已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石家庄、沧州、廊坊、保定、邢台、邯郸、承德、大同、唐山、秦皇岛10城市是未来养老地产发展的潜在市场,鄂尔多斯目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研究结论:养老地产发展商在选择目标市场区域时应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率、城镇化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户均人数、恩格尔系数、人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桂枝
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聚是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选取国内22个省、市2005~2009年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法和Theil指数模型计算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集聚度及差异度,然后运用生态位评估模型进一步测算出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具有地域不均衡性;(2)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差异在2005~2009年间呈波动型变化,集聚差异总体较大;(3)除北京市外,其余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适宜性较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先锋 师萍 卫伟
文章以2000~2007年我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测评了我国各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状况。研究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增长趋势,TFP年均增长率达到2.1%;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增长的最显著因素,技术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有负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均存在绝对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