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6)
2023(9706)
2022(8916)
2021(8731)
2020(7225)
2019(17120)
2018(16916)
2017(31370)
2016(17648)
2015(20033)
2014(20065)
2013(19898)
2012(18301)
2011(16476)
2010(16244)
2009(14749)
2008(14299)
2007(11904)
2006(10162)
2005(8911)
作者
(52280)
(43343)
(43119)
(41145)
(27614)
(20908)
(19596)
(17314)
(16512)
(15430)
(14974)
(14559)
(13794)
(13683)
(13442)
(13386)
(13313)
(12914)
(12364)
(12267)
(10928)
(10516)
(10489)
(9767)
(9761)
(9738)
(9729)
(9477)
(8908)
(8687)
学科
(64572)
经济(64506)
管理(46602)
(44275)
(36788)
企业(36788)
方法(31086)
数学(26921)
数学方法(26596)
中国(17475)
(17437)
(17084)
(15537)
业经(14164)
地方(14056)
(12172)
贸易(12167)
(11800)
农业(11603)
(11296)
理论(11181)
(10531)
技术(10296)
环境(10294)
(9961)
财务(9902)
财务管理(9883)
教育(9757)
企业财务(9371)
(9036)
机构
大学(243208)
学院(240703)
管理(96312)
(88988)
经济(86860)
研究(85598)
理学(83730)
理学院(82760)
管理学(81263)
管理学院(80844)
中国(61565)
科学(57451)
(53125)
(44971)
(44331)
研究所(41647)
业大(40842)
(38945)
中心(38174)
农业(35042)
北京(33933)
(33933)
(32663)
师范(32292)
(32022)
财经(31537)
(28794)
(28227)
技术(27202)
师范大学(26219)
基金
项目(173623)
科学(133558)
研究(123907)
基金(123277)
(109923)
国家(108993)
科学基金(91211)
社会(73790)
社会科(69642)
社会科学(69623)
(68715)
基金项目(66562)
自然(61987)
自然科(60463)
自然科学(60449)
自然科学基金(59343)
(58738)
教育(56075)
资助(51050)
编号(50809)
成果(41103)
重点(39195)
(37246)
(36962)
(35962)
课题(35407)
科研(34079)
计划(33601)
创新(33518)
大学(31643)
期刊
(95425)
经济(95425)
研究(69766)
学报(45527)
中国(44705)
科学(40119)
(39139)
管理(34055)
大学(32924)
学学(30836)
教育(28364)
(27872)
农业(27833)
技术(20296)
(17424)
金融(17424)
图书(15701)
业经(15598)
经济研究(14731)
(14658)
财经(14287)
科技(13402)
理论(13197)
林业(12981)
实践(12417)
(12417)
问题(12300)
业大(12048)
(12010)
(11632)
共检索到349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波  李悦  袁虎威  李伟  富裕华  刘致远  朱松林  
山西是油松种子区的中部区,也是周边省份的主要供种来源,本文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对主要来自该种子区的23个天然林分21年子代植株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树木生长在林分子代间差异极显著;山西油松天然分布具有地理区域性和山系区域性特点,区域内林分子代表现相对一致,区域间差异显著;区域林分子代生长量由大到小的地理区排序为中部区、南部区和北部区,按山系排序为关帝山、太岳山、中条山、吕梁山、太行山和管涔山,而与对林分当代调查结果不同;根据林分子代生长表现选出6个优良林分。建议加强对优良天然林分的保护,建设采种基地和用于高改良轮育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永红  樊军锋  杨培华  韩创举  
对陕西省3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子园和1个优良种源区的优树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林分、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方差分量大于林分;不同种子园和同一种子园的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生长最好的家系比生长最差的家系苗高生长大1倍以上;油松家系种子千粒质量之间变异较大,变异幅度为20.04~65.10 g,种子千粒质量与地径相关紧密而与苗高相关一般;油松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较高,运用生长量指数,评选46个优良家系,可获得苗高和地径16.32%~27.86%和6.39%~23.08%的遗传增益,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表7参1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军  李悦  李国锋  张宏方  侯振中  王海有  
对来自油松中部种子区晋南豫北亚区的3个种源5~6年生的114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单地点测定结果表明,3个种源在主干高和地径生长上无显著差异;树高生长的家系遗传率在0.6左右,家系内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31.9%;近59%家系的主干高生长超过对照,1/3家系超过对照10%以上,最高的超过对照28%;有34个无性系主干高相对育种值超过0.20,16个超过0.10,按25%比例作后向选择,其子代预期遗传增益接近26%;中选优良家系的平均育种值在7.6%左右;家系结合家系内的预期选择增益在19%左右,其效果略低于后向选择.并讨论了选择技术,提出了发展多经济方向多树种的良种基地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仁华  杨宗武  施季森  黄德龙  黄秀美  
The first progeny test on 131 plus-tree progeny families of Fokienia hodginsii selected from Fujian Province and Hunan Province was carried out in State-owned Forest Farm of Yong'an, Fujian. The average seedling height and seedling base diameter at one-year-old were 31.73*!cm and 4.05*!mm respective...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栋康   梁坤南   周再知   林明平   王先棒   周文龙   李昆亮   黄桂华  
【目的】研究柚木无性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和年度相关性,早期选育速生优良无性系。【方法】采用6株单行小区、6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海南省乐东县15个柚木无性系大田测定林造林后1~5 a的保存率和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遗传参数估算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选出速生优良无性系。【结果】造林后5 a,柚木无性系间保存率差异显著(P <0.05),无性系保存率为61.5%~83.33%,平均保存率为73.26%,无性系7509的保存率最高,为83.33%;造林后5 a,柚木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呈极显著差异(P <0.001),其平均值分别为5.29 m、7.29 cm和16.34 dm~3,以无性系74_12最高,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6.12 m、9.11 cm和27.45 dm~3;造林后1~5 a柚木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02%~19.35%、13.65%~20.14%和31.04%~41.01%,重复力分别为0.697~0.858、0.819~0.847、0.751~0.854;柚木无性系生长性状的年度相关性呈显著水平(P <0.05)。【结论】柚木无性系生长性状间存在稳定的遗传变异,有较高的遗传改良潜力;为琼西南地区筛选出柚木速生无性系74_12、7114和7509,入选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77 m、8.07 cm、21.27 dm~3和74.61%,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21%、23.60%、75.60%和3.40%。选择后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现实增益为9.07%、10.69%和30.20%,遗传增益为7.71%、9.09%和25.67%,入选的3个无性系可作为后续柚木育种和推广的优良材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罗建举  
本文以尾叶桉×巨桉 (Eucalyptusurophylla×E .grandis)F1 子代林为材料 ,研究了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的变异规律 ,并对它们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尾叶桉×巨桉F1 子代 :(1)树高、胸径和绝干材重主要受到父本的遗传控制 ;(2 )木材密度同时受到父本、母本和父母交互作用的不同程度遗传控制 ;(3)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受到很强的母本遗传作用 ,管孔弦径、木材胞壁率、木纤维比量和 1%NaOH抽提物含量受到很强的父本遗传作用 ,纤维长宽比仅受到一般程度的父本遗传作用 ,导管比量同时受到父本和母本很强的遗传作用 ;(4)纤维壁腔比主要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吴坤明  吴菊英  白嘉雨  
本文对细叶桉10个地理种源5年生6个性状的观测资料,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细叶楼各性状差异极显著或显著,且受中至较强的遗传影响。性状间存在较强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从综合遗传值分析得出,昆士兰种源优于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种源,尤以13443(Kenney River)和13544(Gladstone)QLD种源为最好。用综合遗传值,计算了种源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该树种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乐金  施季森  李力  吴小龙  史廷先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84 progenies of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ree height, DBH, basal diameter, annual height growth and branch number among 84 progenies of L. formosana at 3 years old. The family heritabil...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国庆  秦国峰  刘伟宏  储德裕  洪苏州  周志春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2份不同测交系交配设计子代遗传测定林材料,对马尾松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份测定材料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都极为显著。在材料Ⅰ(杂交亲本为随机选择)中,生长性状的遗传控制是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而材料Ⅱ(杂交亲本经过生长选择)中正好相反,显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加性基因效应次之。根据2份材料材积的GCA效应值,各选出4个优良母本和2个优良父本,而基于杂交组合材积配合力总效应值(TCA),2份材料各初选出10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平均材积增益分别是测验群体的32.20%和33.90%,是对照的5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建忠  熊涛  张磊  李蔷薇  费晓云  石前  黎怀玲  兰俊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东门林场2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优良种源及单株,为大花序桉良种繁育及中大径材培育提供优质遗传材料。[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构建性状选择指数方程综合分析等方法,对11个大花序桉种源进行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选择。[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胸径(DBH)、树高(H)、单株材积(V)、树干通直度(ST)和树干圆满度(SF)在种源间呈极显著差异;上述5个主要性状的种源遗传力(H2)为0.634 0.895,单株遗传力(H2)为0.136 0.342;以DBH、H、V、ST和SF 5个性状指标构建大花序桉种源/单株选择指数方程,按标准选择出4个优良种源和13...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严艳兵  潘惠新  
【目的】分析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杂种苗期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相关性,为杨树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方法】以美洲黑杨不同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测定了9个杂交组合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并通过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遗传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了解美洲黑杨杂种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性状间遗传互作,并依此开展美洲黑杨优良杂交组合的联合选择。【结果】杂交组合间3个生长性状与5个叶片性状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苗高、地径、材积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的家系遗传力均达0.8以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遗传变异系数为8.6%(叶长)~31.13%(材积),有利于优良杂交组合的选择。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与苗高、地径、材积间均达极显著正遗传相关(P<0.01)。相关遗传进度分析表明:除叶形指数、侧脉夹角和叶宽基距外,其他叶片性状对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进度和间接选择效率较高。通径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对材积的直接遗传控制作用较大,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和叶周长通过苗高和地径对材积产生较大的间接遗传控制作用。利用综合指数选择法开展美洲黑杨9个杂交组合的生长与叶片性状联合选择,选出3个速生优质的杂交组合(B106×NL15、S3239×NL15、NL447×SY2),材积遗传增益达26.90%。【结论】美洲黑杨杂交组合子代1年生苗的3个生长性状和5个叶片性状均存在丰富变异,遗传互作显著;苗高和地径对材积的直接作用最大,5个叶片性状对材积也产生较大的间接控制效应。综合指数选择法能有效地选出速生优质杂交组合,材积遗传增益较高,杨树遗传改良效果较好。表8参1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红盛  汪阳东  徐刚标  陈益存  吴立文  余孟杨  高暝  
[目的]对山苍子不同家系幼林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稳定性分析,为山苍子优良家系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3个半同胞山苍子家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重庆万州、湖北京山和福建清流3个试验点营建家系试验林。对23年生山苍子幼林的树高和地径性状进行测定和多点联合分析,并采用AMMI模型对山苍子各家系的生长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1)山苍子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在家系和地点效应上均达到显著(0. 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桃伟  蔡惠芬  罗卫星  刘若余  张依裕  孙岩岩  刘彬  
【目的】探讨GHSR和GHRL基因作为山羊体重体尺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山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以贵州白山羊和贵州黑山羊为研究素材,采用DNA混合池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及PCR-SSCP技术检测GHSR和GHR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利用SPSS(18.0)软件GLM统计模型分析基因SNPs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贵州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同时采用在线软件对GHS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GHSR基因外显子2和3′UTR分别检测到G200A同义突变和T628C位点,而在5′UTR区和外显子1则未发现多态性。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G200A位点进行PCR-SSC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晓梅  张守攻  王笑山  齐力旺  王万义  陈宝丰  
对辽宁大孤家12个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混合授粉及单系授粉杂交组合及4个相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进行扦插生根变异及其测定林3~5年生长变异的分析,研究父母本对组合间生根和生长性状变异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选出高生长量及生根力的杂交组合。研究表明:无论是生根性状还是幼林生长性状,日×长杂种组合间均存在着显著遗传变异,父、母本效应明显,组合间具有很大的选择潜力;生根性状间、生长性状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但生根与幼林生长性状之间相关不紧密,可以开展生根与生长性状的独立选择;利用隶属函数法选出了生根最优、生长与生根兼优的杂交组合(或家系),选出的4个生根与生长兼优的家系5年生平均树高、地径和保存率分别比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   孙晓梅   董雷鸣   李江   付强  
【目的】阐明思茅松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控制程度,评价参试家系的生长表现,筛选优质的育种材料。【方法】以14年生思茅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和6年生全同胞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和性状相关性分析,并利用育种值和遗传值进行优良家系(组合)和优良单株选择。【结果】2类子代测定林3个生长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依次为材积>胸径>树高,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P <0.01);14年生半同胞子代测定林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80、0.691和0.748,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56、0.234和0.321,以材积为目标性状,根据参试家系育种值选出6个优良家系,其材积较对照提高37.9%~48.0%,入选优良家系材积的遗传增益为11.47%,按参试子代个体材积育种值选出52株优良单株,有78%的比例来源于优良家系,入选优良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达30.64%;6年生全同胞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受中等强度的显性遗传效应影响,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广义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245、0.256和0.204,根据遗传值选出2个优良组合,其材积遗传增益为15.53%。【结论】思茅松子测林材积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相对较高,适宜作为遗传选择的主要生长性状,基于遗传分析对思茅松子代测定林进行评价和选择能获得较好的遗传增益,可为思茅松的持续遗传改良选出较好的遗传材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