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3)
- 2023(11205)
- 2022(9353)
- 2021(8408)
- 2020(6804)
- 2019(15287)
- 2018(15386)
- 2017(27486)
- 2016(15625)
- 2015(17845)
- 2014(18145)
- 2013(17416)
- 2012(16666)
- 2011(15446)
- 2010(16177)
- 2009(14500)
- 2008(14553)
- 2007(13524)
- 2006(12216)
- 2005(11328)
- 学科
- 济(64179)
- 经济(64109)
- 业(43665)
- 管理(43090)
- 企(34372)
- 企业(34372)
- 中国(22756)
- 农(20794)
- 地方(20766)
- 方法(18164)
- 技术(17210)
- 业经(16599)
- 学(15190)
- 数学(14306)
- 农业(14257)
- 数学方法(14058)
- 理论(13483)
- 制(13358)
- 银(12549)
- 银行(12504)
- 融(12347)
- 金融(12339)
- 行(12266)
- 财(11848)
- 发(11637)
- 地方经济(11511)
- 贸(11360)
- 贸易(11349)
- 教育(11274)
- 易(10898)
- 机构
- 学院(229782)
- 大学(224834)
- 研究(89508)
- 济(86309)
- 经济(84068)
- 管理(78551)
- 中国(65276)
- 理学(65221)
- 理学院(64308)
- 管理学(62962)
- 管理学院(62526)
- 科学(57446)
- 京(51072)
- 所(48312)
- 农(47649)
- 研究所(43840)
- 江(39376)
- 财(39323)
- 中心(38863)
- 农业(37370)
- 业大(36444)
- 范(35020)
- 师范(34575)
- 北京(32890)
- 院(32454)
- 技术(32032)
- 州(31347)
- 省(30620)
- 财经(29806)
- 科学院(27252)
- 基金
- 项目(146408)
- 科学(112809)
- 研究(108866)
- 基金(99354)
- 家(88969)
- 国家(88148)
- 科学基金(72316)
- 社会(64325)
- 省(62041)
- 社会科(60706)
- 社会科学(60691)
- 划(51873)
- 教育(51527)
- 基金项目(51493)
- 自然(45952)
- 编号(45864)
- 自然科(44866)
- 自然科学(44847)
- 自然科学基金(44005)
- 资助(40243)
- 成果(38903)
- 发(38023)
- 课题(35435)
- 重点(34691)
- 创(31635)
- 部(30724)
- 发展(29981)
- 创新(29558)
- 展(29472)
- 年(28511)
- 期刊
- 济(110387)
- 经济(110387)
- 研究(71537)
- 中国(61268)
- 农(46328)
- 学报(41472)
- 教育(40805)
- 科学(37217)
- 管理(32906)
- 农业(31706)
- 大学(29988)
- 财(28867)
- 学学(27938)
- 技术(25033)
- 融(22521)
- 金融(22521)
- 业经(19871)
- 业(17224)
- 经济研究(16616)
- 财经(14523)
- 问题(13948)
- 坛(13284)
- 论坛(13284)
- 职业(13099)
- 科技(12870)
- 经(12667)
- 图书(12326)
- 版(12002)
- 技术经济(11904)
- 业大(11278)
共检索到375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崔欢虎 张鸿杰 马爱萍 陈爱萍 王红
系统论述了山西旱地小麦在山西小麦生产中的地位、现状及其与降雨的相关性 ,回顾了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提出了山西旱地小麦再上新台阶的 5项战略性意见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生产现状 栽培技术体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程麦凤 郑王义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 ,二者产量分别为 6 477 9kg/hm2 和 6 40 5 4kg/hm2 ,分别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增产15 9%与 14 6 %。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 7112 0kg/hm2 ,较露地条播 (不灌 )增产 33 9% ,大于两单项技术与...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渗灌 窄行条播 协同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展茗 李万九 张秀如 王振林 杨国正 陈秀琼
1997年的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结果表明 :简化栽培棉单位面积总成铃数、铃重等与常规栽培棉 (对照 )差异不显著 ,衣分显著低于对照。简化栽培棉皮棉产量为 1463.3kg/hm2 ,比常规栽培棉增产 5.4 % ,差异不显著 ;间作早玉米的简化栽培棉为 1456.7kg/hm2 ,比对照增产 4 .9% ,差异不显著 ,但多收一季玉米。在单株叶枝数 1~ 4个范围内 ,简化栽培棉单株叶枝数与单株成铃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以带有 1~ 2个叶枝的棉株为构成产量的主体。简化棉和常规棉的丰产性、早熟性、纤维品质相当。但简化栽培棉省工、节本 ,净增产值达 1777.5元 /hm2 ,间作早玉...
关键词:
鄂抗棉4号 简化栽培 常规栽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仿云
牡丹产业化发展受到了国内外重视,以种苗为主、盆花和切花为辅的3种商品形式已经形成.主要的生产栽培技术是由以优质种苗生产为目的的常规栽培、以盆花和切花生产为主的促进(抑制)栽培、以及以迅速扩大繁殖为目的的生物快速繁殖等三大技术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中种苗生产栽培技术、促成栽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生物快速繁殖技术正在研究开发之中.
关键词:
牡丹 产业化 栽培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立 李家恒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地下根和根茎极发达,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耐盐碱和防风固沙的能力,喜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钙质土上(张鹏云等,1960)[1]。由于长期以来只采挖,不栽培,不仅甘草资源面临...
关键词:
甘草,人工栽培,关键性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江
本文依据两年的实验资料,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了北京地区中高产田上不同追求目标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义丰,王大生,刘勇
水稻稻茬小麦因水稻收获晚、适耕期短、整地困难、播种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很难适期播种,加之水稻稻茬土壤板化,理化性状差,导致稻茬小麦的单产长期低而不稳,在200kg上下徘徊。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以旱作水稻替代水稻,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比水稻早熟10天,并能调整土壤理化性状,旱作水稻稻茬小麦比水稻稻茬小麦增产100kg。
关键词:
旱作水稻,稻茬小麦,增产栽培技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纪发 张季中 姜桂娟 邢立伟 孙平平 杜洪志 杜兴臣
春小麦栽培技术课程采取"教学、生产、推广、研发"4方共建的方式,经过5个循环的实践检验与理论提升,创新了课程改革模式、学习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并将其上升到种植技术类课程开发和运行管理的共性规律,对涉农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有良好的示范借鉴价值,在省内外中高等职业院校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区域特色 春小麦栽培 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韦本辉
1作物粉垄栽培技术的由来对旱地作物生长期内的3种不同土壤类型与作物产量关系研究发现,土壤疏松类型比土壤板结和表皮结膜两种类型增产15%以上,表明营造土壤疏松环境是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在此理论基础上,对利用专用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旺大 赵国平 王岳钧 张国平
阐述了浙江省发展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从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内涵、生理生态基础和技术体系的配置原则等角度 ,分析了其节水的理论依据与节水高效潜力 ;并联系浙江省实际 ,对三种主要的水稻节水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稻 节水高效栽培 生理生态 配置原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应斌
综述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沿革和变更,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根据区域内双季稻品种由单季稻改双季稻,由高秆稻改矮秆稻,由常规稻改杂交稻,由普通稻改超级稻的4次变革,总结和分析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品种的变更,双季稻栽培技术经历了多穗型栽培、穗粒兼顾型栽培和重穗型栽培3个发展阶段。重点介绍了早稻少耕分厢撒播技术、杂交晚稻"双两大"栽培技术、双季稻起垄栽培技术、早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技术、双季稻抛秧栽培技术、双季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的原理、要点及适应范围。指出双季稻生产将向化肥化、轻型化和机械化发展变化,并提出了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建议。
关键词:
双季稻 栽培技术 产量 长江流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海水 曾杰 翁启杰 汪炳根 陈玉培 黎明
在对西南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用途以及分布区较详细论述的基础上 ,主要对西南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展西南桦人工林的关键在于选用适生种源 ,适时采种 ,正确处理和保存种子 ,种子必须低温 (10℃以下 )保存。造林最好用营养苗 ,7~ 8月播种 ,10月中~ 11月中将芽苗移入营养袋内继续培育 ,3~ 4月出圃造林。育苗基质要疏松 ,排水性能要好 ,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 ,苗高 2 0~ 30 cm时出圃造林。在上年的 11~ 12月整地 ,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 ,穴要大(5 0 cm× 5 0 cm× 4 0 cm)。造林要适时 ,一般 3~ 4月 ,在干湿季明显的地区 ,7~...
关键词:
西南桦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育种研究室依托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是国家燕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组成部分之一。本室现有栽培、高寒区栽培、土壤与肥料、加工与综合利用四个岗位,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付晓峰研究员为研究室主任、栽培岗位科学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张家口分院杨才研究员为高寒区栽培岗位科学家,内蒙古农业大学刘景辉教授为土壤与肥料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胡新中副教授为加工与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根据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和首席科学家的要求,栽培与育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在根 谢成林 严功林 周长军
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对影响稻麦机械化高产栽培的几个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550公斤以上,稻麦亩产950公斤以上的优化农艺组合,同时研究了稻麦稳定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