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49)
- 2023(3704)
- 2022(3129)
- 2021(3057)
- 2020(2610)
- 2019(5976)
- 2018(5821)
- 2017(11227)
- 2016(6364)
- 2015(6776)
- 2014(6847)
- 2013(6917)
- 2012(6638)
- 2011(6257)
- 2010(6543)
- 2009(6099)
- 2008(6269)
- 2007(5583)
- 2006(5231)
- 2005(4587)
- 学科
- 济(28067)
- 经济(28046)
- 管理(16750)
- 业(14243)
- 方法(12106)
- 企(11337)
- 企业(11337)
- 数学(9261)
- 数学方法(9129)
- 学(8001)
- 农(7507)
- 地方(6692)
- 中国(6592)
- 业经(6242)
- 资源(5878)
- 理论(5537)
- 农业(5520)
- 财(5518)
- 和(5207)
- 制(5140)
- 结构(5095)
- 产业(5027)
- 环境(4966)
- 发(4228)
- 体(4002)
- 融(3552)
- 金融(3550)
- 贸(3453)
- 贸易(3450)
- 务(3414)
- 机构
- 大学(100021)
- 学院(99955)
- 研究(37287)
- 管理(36100)
- 济(35990)
- 经济(35196)
- 理学(30954)
- 理学院(30463)
- 管理学(29726)
- 管理学院(29524)
- 中国(26561)
- 科学(26515)
- 京(22300)
- 所(20134)
- 研究所(18775)
- 农(18526)
- 范(17080)
- 师范(16891)
- 财(16788)
- 中心(15658)
- 江(15583)
- 业大(15102)
- 农业(14589)
- 北京(14250)
- 师范大学(13857)
- 财经(13815)
- 院(13272)
- 州(12511)
- 经(12494)
- 科学院(12125)
- 基金
- 项目(67784)
- 科学(53327)
- 基金(49721)
- 研究(46194)
- 家(45081)
- 国家(44752)
- 科学基金(37294)
- 社会(29374)
- 社会科(27882)
- 社会科学(27868)
- 基金项目(27053)
- 省(26762)
- 自然(25421)
- 自然科(24617)
- 自然科学(24604)
- 自然科学基金(24201)
- 划(22703)
- 资助(21207)
- 教育(20736)
- 编号(17568)
- 重点(15854)
- 发(15813)
- 部(14707)
- 成果(14244)
- 计划(13206)
- 创(13024)
- 科研(13022)
- 课题(12638)
- 国家社会(12365)
- 创新(12291)
共检索到144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晓国
根据目前所知,山西省除了没有海洋和沙漠以外,旅游理论界一般认为的旅游景观类型在这里则均有发现。尽管其表现量与表现品格与其他省区有着许多差别,然而,从一个省区的旅游资源类型结构而言,可以认为它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山西的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两大类型:一、自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慧霞
山西旅游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品位高。要实现跨跃式的发展,关键是如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是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文章在分析山西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重点提出了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五大战略构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江峰 李治兵 杨建春
[目的] 梳理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精准定位和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和推动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乡村旅游地的矢量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和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分异性,并借助地理联系率探析其与经济、景点、历史名村等多因子的关联程度。[结果] 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形成了明显的“一核两带”的集聚态势。一核即以阳泉市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区,两带即沿太原—晋中—吕梁的晋中集聚带,以及沿长治—晋城—临汾的晋东南集聚带。结合山西省乡村旅游地特点将其分为自然景观类、风俗文化类、特色农业类3大类,数量分别为72个,69个和133个。区域层面上,临汾市自然景观类居多,晋城市以民俗文化类为主,太原市以特色农业类最多,晋中市、阳泉市2市种类分布较均匀,表现为多元化发展趋势。三类乡村旅游地均呈现一定的集聚分布态势和区域分异性,其中,自然景观类区域分布相对较均匀,且呈现多点的高核密度集聚态势;民俗文化类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于晋中和晋西南地区;特色农业类主要分布于经济、交通、人口等条件均较优越的中部地区。[结论] 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区域异化的特点。晋中地区可发展以太原市为核心的环城特色农业类乡村旅游集聚地,以及以晋中市为中心的晋中风俗文化乡村旅游集聚地;晋东南地区未来可继续加强对风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发展以晋城市和长治市为中心的晋东南风俗文化和农家庄园并举的乡村旅游集聚地;晋北地区可着力培育以休闲度假、避暑疗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晋江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生态农业自身特色,从资源的自身景观价值、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期为山西省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得分值,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山西省14个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1)对于评价体系的准则层而言,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权重相同,总权重占比达到90%,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部分,资源条件权重最低;(2)对于评价体系的项目层而言,资源生态质量权重最大,其次是资源科教价值,再次是文化价值;(3)对于评价体系的因子层而言,资源的奇特性权重最大,其次为资源的生态稳定性,两者权重值相差不大,均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因子。[结论]山西省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在Ⅱ~Ⅳ级,且Ⅲ级水平最多,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少华
客观评价古关隘的综合价值是正确保护和利用古关隘的科学依据。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方式获取数据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评价山西省古关隘旅游资源。研究发现:(1)山西省古关隘旅游资源丰富,品质较高;(2)从空间分布来看呈现明显的分异规律;(3)大多数古关隘因当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和地处偏僻等因素还没得到有效的开发;(4)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为下一步整体开发利用古关隘旅游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和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古关隘旅游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古关隘 旅游资源 评价研究 山西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敬华
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在中国百年乡土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与价值。在山西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下,山西乡土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绽放时代审美精神、提升景观文本价值、保存史料与人文守护、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乡土文学资源的开发使精英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有效更新社会观念,繁荣乡村文化,影响乡村深层次的社会文化结构。
关键词:
山西乡土文学 乡村旅游资源 价值评析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陶炳德 沙占江 张志军 郭丽霞 张娟
利用SPSS和GIS软件对青海省旅游资源类型和集中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旅游资源分为5类: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占15.6%;以文化古迹为主的景区占35.5%;以综合类的旅游景区占13.3%;以自然保护为主的旅游区占15.6%;其他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区占20%。通过对旅游资源集中性进行定性分析,发现青海省旅游资源有沿交通线和河流的线状集中、依据中心地级别的等级集中、依据某个中心节点的节点集中和大的区域集中特征。
关键词:
旅游资源类型 集中性 聚类分析 青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中轩 吴国玺
通过对洛阳市旅游景点体系的集聚度、通达度和分异度指标分析,认为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整体均匀、中部集聚态势,景点网络的通达度有待提高。基于洛阳市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品位度空间分布等高线图,将洛阳市旅游资源化为3个核心-边缘单元:即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体系、栾(川)嵩(县)——山岳旅游资源体系和新安——山水旅游资源体系。根据区域发展的离散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讨论了3个资源体系目前所处的阶段和边缘地区可能的发展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向阳 周青 李进军
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计有景点九处,自然和人文资源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亦为生物科学研究的良好场所。该区区位条件尚可,区域经济背景较差。应本着以保护为前提,以旅游养保护的指导思想开发生态旅游。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生态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专法
对旅游资源进行客观而有效地评价,始终是旅游研究所探求的课题。文章运用数量化法,对山西古塔进行评价,建立了一个简便而有效的古塔评价模型。此方法也适合于其它旅游资源评价。
关键词:
数量化理论Ⅰ和Ⅲ 古塔 评价 山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炜霞 吴成基
应用单纯矩阵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论:(1)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国际吸引力不强,以国内和省内为主。(2)开发潜力水平不高。(3)相比于山西文物古建筑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不高,级别低。依据山西以文化为主的旅游资源优势现状,为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将山西划为四个自然生态旅游区,并确立晋东南为中心,晋北和晋中为重点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定量评价 区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韩和平
山西省旅游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4年来,全省旅游部门积极开拓,奋发进取,促使山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着。“七五”期间制定了“以太原为中心,一窟、两山、一河为重点”的资源开发战略。遵循打基础、创牌子、上效益的原则,经过全省旅游战线的艰苦努力,太原、大同、五台山、运城、临汾等重点旅游区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初步配套,形成了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家振 许韶立
运城地区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多样,人文景观具有古老性、多元性和密集性特点。本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潜在客源市场广阔,为进一步开发该区旅游资源奠定了基础。根据该区的交通条件。经济能力及各景点的质量水平,作者认为近期开发的重点是:1)开发与关羽有关的旅游景点;2)开发舜都蒲坂古城旅游;3)开发黄河游。
关键词: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 运城地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魏少琴 贾铁飞
旅游资源是旅游区域空间竞争的基础,其空间分布及结构影响旅游区域的空间竞争。本文具体分析了杭州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等级特征和空间分布,用最邻近指数R对其分布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运用图论学中的有关拓扑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针对目前杭州市旅游资源整体空间分布分散,旅游交通网络回路指数低等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了空间整合的方案:(1)从内容上整合;(2)从生态关系上整合;(3)从旅游交通线路上整合。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空间分布 空间结构 整合 杭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黄远水
本文在考察不同旅游资源概念及相关论述后,提出旅游资源概念应坚持的几点共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旅游资源概念及其认识中存在的若干分歧,着重讨论了4个问题:(1)旅游资源是否必须已为旅游业所利用;(2)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潜在性;(3)劳务算不算旅游资源;(4)人力、市场等要素应否视为旅游资源。文章逐一分析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为探讨更进一步深入,建议将旅游资源和旅游业资源两个概念进行区分。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概念 旅游吸引因素 旅游业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