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9)
2023(5992)
2022(4785)
2021(4399)
2020(3371)
2019(7497)
2018(7129)
2017(13672)
2016(7374)
2015(7718)
2014(7502)
2013(7062)
2012(6029)
2011(5309)
2010(5237)
2009(4573)
2008(4275)
2007(3782)
2006(3348)
2005(2977)
作者
(20185)
(17050)
(16985)
(16249)
(10485)
(8184)
(7531)
(6542)
(6407)
(5882)
(5791)
(5643)
(5446)
(5341)
(5289)
(5266)
(4951)
(4941)
(4909)
(4843)
(4296)
(4194)
(4092)
(3947)
(3783)
(3778)
(3755)
(3442)
(3378)
(3376)
学科
(28998)
经济(28983)
管理(15490)
(15022)
(11263)
企业(11263)
方法(10002)
中国(9768)
(9499)
地方(9174)
数学(9072)
数学方法(8897)
(7003)
业经(6883)
(6809)
农业(6319)
(5926)
(5843)
结构(5666)
产业(5660)
发展(4782)
(4772)
环境(4717)
(4426)
地方经济(4267)
(4103)
银行(4091)
(4023)
(4014)
金融(4011)
机构
学院(97205)
大学(94857)
(37661)
经济(36739)
研究(35907)
管理(33387)
理学(29013)
理学院(28536)
管理学(27883)
管理学院(27714)
中国(25665)
科学(24182)
(19702)
(17836)
(17445)
(16787)
研究所(16521)
中心(16438)
(14948)
(14789)
业大(14782)
师范(14781)
财经(14075)
(14036)
农业(13025)
(12907)
经济学(12143)
师范大学(12047)
北京(12002)
(11653)
基金
项目(71814)
科学(57632)
基金(52776)
研究(50608)
(47301)
国家(46965)
科学基金(40150)
社会(33137)
社会科(31553)
社会科学(31545)
(29004)
基金项目(28545)
自然(26237)
自然科(25631)
自然科学(25626)
自然科学基金(25148)
(24597)
教育(22617)
资助(20026)
编号(19717)
重点(17126)
(17033)
成果(15105)
(14999)
(14818)
课题(14526)
国家社会(14134)
创新(13960)
科研(13777)
计划(13708)
期刊
(43237)
经济(43237)
研究(28503)
中国(17396)
学报(16596)
(16110)
科学(15989)
大学(12507)
学学(12103)
(11605)
管理(11433)
农业(10855)
教育(8916)
业经(7822)
技术(7437)
经济研究(7236)
(6961)
金融(6961)
财经(6255)
问题(6167)
资源(6145)
(5485)
(5127)
(4957)
(4882)
现代(4785)
科技(4736)
商业(4499)
地理(4251)
统计(4229)
共检索到137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文霞  
山西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城镇空间结构演变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拓展,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还需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强区域轴带牵引功能、促进城市组群协同发展、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网络化空间结构发展等,持续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丽  高宇璇  
城镇是经济运行的载体,布局合理的空间结构有助于推动城镇化乃至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山西城镇空间结构布局的演进为切入点,引入空间引力模型,选取三个标志性时间点的相关数据作为计算依据,分析研究11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及变化,探讨山西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山西城镇空间结构总体上呈逐步优化态势,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水平也逐年提高;城镇组群式发展是资源禀赋约束条件下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选择,但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度推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小燕  张所地  
作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一种新型的经济空间载体,创新城区需要特定的地方特征来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与资本等创新要素,以适应持续经济活动的需求。研究从创新城区的不动产空间结构视角切入,对不动产空间结构中要素的"集聚"特征、物理关系的"临近"特征及逻辑关系的"网络"特征进行了归纳,指明创新城区发展一般遵循形成发育的阶段性规律、空间晶体结构组合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梯度爬升规律,创新城区的不动产空间结构可以从环境、要素、关系三个维度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强化不动产的具体特征、发展规律和规划愿景,会加快创新要素的沟通和互动,不动产空间结构的优化能疾速提高区域对于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整合能力,构建良性创新生态系统、合理规划不动产的物理布局,强化不动产间的网络关系是不动产空间结构优化的有效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钦良  张亚凡  宋彦玲  
对兰西城市群规模结构和网络结构特征及变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规模结构的Kernel密度在整体上存在着"东高西低"的特点,东西带状分布明显,区域内部差异较大;城市群"核心-边缘"的结构模式明显,"点-轴-面"的演化进程缓慢,由于辐射能力有限,"双圈"间的经济带联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网络结构上,2001—2017年城市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提升,西宁-海东都市圈节点城市的经济联系弱于兰州-白银都市圈的节点城市;城市群经济发展仍表现为向兰州和西宁集聚变动;城市间的联系多要通过兰州和西宁发挥作用,网络结构单一,且城市间的联系有依赖于行政区划分演变的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玲  尹雯捷  
21世纪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是经济的全球化和城市化,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与全球市场更密切的衔接关系,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增长,作为经济发展主要载体的大中城市,出现规模迅速扩张和结构重组的新发展形势,城市竞争趋势明显加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镇空间格局也处于剧烈的变化当中。如何充分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至关重要。韩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玲  肖黎姗  杨柳  
以福建省67个县级经济体作为研究的单元,通过综合发展指数和两两节点最短通勤时间,利用引力模型计算经济联系强度,依托最大经济联系方向"自下而上"进行组织,明确城镇等级体系,并从产业、交通和政策方面分析城镇等级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67个县级单元综合发展实力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东西部发展水平差距显著;(2)省域内形成"一带三轴"的经济联系格局,具有明显的极核发展和点轴发展特征,并呈现多核心的发展结构,网络结构的发展相对简单;(3)依据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自组织模式在福建省域内形成6个子区域,以福州、泉州、厦门为核心的沿海区域和以南平、三明、龙岩为核心的内陆区域;(4)城镇空间结构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产业布局、交通可达性和政策规划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交通特征是影响城镇联系的重要条件,产业布局是推动城镇结构转变的内在动力,政策规划则是城镇空间结构的重要引导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震  吕斌  王晶  
为填补当前城镇体系研究中对居民出行路径缺乏区分处理的空白,探索以出行路径耗时为测度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方法,文章以2016年度全国各地POI(point of interests)数据信息为基础,依托各级道路交通网络并对其进行优先级处理,计算居民从出发点至同级或较高级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耗时,对比分析天津、广州和苏州三个城市的市域城镇体系和建成区空间结构紧凑度。研究发现,空间布局形态而不是路网密度决定着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紧凑度的大小,城镇体系下居民就近获取服务的出行时间长短与城镇的均衡分布程度紧密相关,建成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朝阳  袁培  
本文对1995-2012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规模及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内大城市发展较慢,而中小城市发展相对较快,导致次核心城市规模发展较慢,同时由于区域内小城市及小城镇规模发展较快,造成了关天经济区内城市规模有分散分布的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田  
城镇空间结构是地域范围内城镇之间的空间组合(配置)形式,是地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特征在城镇体系布局上的空间投影;也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区域城镇发生、发展及其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生产力配置是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推力,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城镇空间结构类型。一、城镇空间结构类型城镇空间结构差异,一般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因发展水平而导致空间结构演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李平  王建军  
本文在回顾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引进经过修正的重力模式和断裂点计算方法,对吉林省城市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吉林省9个地市(州)及2个样本市的人口经济规模排序及相互间的横向引力矩阵与纵向引力矩阵,分析了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现状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优化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静玉  丁志伟  孙方  赵爽  
城镇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骨架,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原经济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非农业人口、GDP、第三产业产值、城镇空间距离等4个指标计算中原经济区各个基本地域单元(城镇)的综合实力指数,据此,重组中原经济区的城镇等级结构。采用经济隶属度、经济作用场强和中心城市可达性等三个指标,进行城镇组团的重组,并将30个城镇组团整合为郑州城市组群、洛阳城市组群、平顶山城市组群、邯郸城市组群和商丘城市组群。以城镇组团和城市组群为基础,沿主要交通线路构建京广和陇海两条一级城镇发展轴线,济南—郑州—重庆和合肥—郑州—太原两条二级城镇发展轴线,以及若干条三级城镇发展轴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史育龙  潘昭宇  
重庆、成都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两市历史渊源深厚,经济社会联系紧密,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互动显著,是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新时代优化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应在科学把握成渝地区空间结构和联系特征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统筹把握历史和未来的总体要求,以"双城驱动、两翼突破、轴带拓展、极点支撑"的思路优化空间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全域共兴的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妍妮  高波  魏守华  
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帕累托指数、mono指数和首位度三个指标,本文综合考察了2007—2014年中国有代表性的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内在规律。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和辽中南城市群遵循位序—规模型分布特征,即近似服从Zipf法则。中部地区中原城市群由弱多中心结构向弱单中心结构演变,长江中游城市群呈弱多中心结构,西部地区城市群则表现为典型的单中心结构特征。此外,十大城市群的平均首位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说明东部城市群较西部城市群相对均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玲梅  姚庆梅  田蕤新  胡静  
借助GIS软件支持,综合遥感影像和其他空间数据,提取南通市1994年和2008年建设用地图形信息,对南通市自建城设州以来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用传统拓扑分析技术研究南通市拓扑空间特征,介绍了南通市市区建设用地现状,从数量、速度、结构和布局方面对南通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作了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