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78)
- 2023(2955)
- 2022(2457)
- 2021(2294)
- 2020(1972)
- 2019(4260)
- 2018(4096)
- 2017(7788)
- 2016(4464)
- 2015(4557)
- 2014(4579)
- 2013(4529)
- 2012(4265)
- 2011(3794)
- 2010(3754)
- 2009(3327)
- 2008(3354)
- 2007(2974)
- 2006(2380)
- 2005(2172)
- 学科
- 济(14544)
- 经济(14525)
- 业(11535)
- 管理(10540)
- 企(9268)
- 企业(9268)
- 方法(7615)
- 数学(6779)
- 数学方法(6685)
- 学(5994)
- 财(4710)
- 农(3564)
- 中国(3540)
- 务(3391)
- 财务(3387)
- 财务管理(3380)
- 制(3322)
- 企业财务(3321)
- 银(3096)
- 银行(3062)
- 融(2999)
- 金融(2999)
- 技术(2951)
- 行(2921)
- 业经(2798)
- 农业(2445)
- 贸(2437)
- 贸易(2437)
- 地方(2428)
- 易(2388)
- 机构
- 大学(62391)
- 学院(61659)
- 研究(24646)
- 济(21936)
- 经济(21451)
- 管理(20006)
- 科学(18452)
- 理学(17463)
- 理学院(17208)
- 中国(16912)
- 管理学(16702)
- 管理学院(16589)
- 农(16449)
- 所(14143)
- 业大(13695)
- 京(13343)
- 研究所(13272)
- 农业(13181)
- 财(11059)
- 中心(10547)
- 省(9540)
- 院(9429)
- 财经(9158)
- 江(9093)
- 室(8606)
- 农业大学(8587)
- 经(8490)
- 北京(8218)
- 实验(8148)
- 研究院(7910)
- 基金
- 项目(46825)
- 科学(35711)
- 基金(34399)
- 家(33198)
- 国家(32983)
- 研究(28183)
- 科学基金(26535)
- 自然(19503)
- 自然科(19064)
- 自然科学(19057)
- 自然科学基金(18740)
- 省(18416)
- 基金项目(18080)
- 社会(17342)
- 社会科(16472)
- 社会科学(16466)
- 划(16022)
- 资助(14536)
- 教育(12805)
- 重点(11257)
- 计划(10866)
- 科技(10072)
- 部(9854)
- 科研(9832)
- 创(9571)
- 发(9552)
- 性(9129)
- 编号(9081)
- 创新(9058)
- 专项(8562)
共检索到86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天梁
本文以华北落叶松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山西境内共调查了40个典型样地,应用数量生态学的相关计算方法对华北落叶松群落进行了TWINSPAN分类,依据不同的指示种将40个典型样地划分成为10个群丛。通过运用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分别研究了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由于群落H'指数受到R指数和E指数共同影响,因此H'指数含有较多群落组成结构、分布状况的信息,H'指数的结果表明:10个群丛物种的多样性指
关键词:
山西 华北落叶松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世魁 刘贤谦
2005年6—10月对关帝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动物进行分层取样、分离,共获动物33388头,隶属3门7纲21目57类。弹尾目、蜱螨目为优势类群,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为常见类群。通过10块样地调查对比得出:天然林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多于人工林,多样性高于相应的人工林;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具有降低的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凋落物层中动物个体数量所占的比率越来越高,其他各层中的比率却在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8月份的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最高,多样性也最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文荣 齐力旺 韩有志
对山西省内华北落叶松天然林调查,得到了41个调查点的生长量、球果、针叶和种子等性状的材料,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单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林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有的性状与经纬度、气候因子呈显著的相关。总的趋势是:随着气候干旱、寒冷、每簇针叶数目越来越多,呈单向渐变群的变异模式,且果鳞数目逐渐增多;年生长量也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之趋势,尤其是胸径生长量与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纬度、年均温,1月均温是影响生长量的主要因子:而影响每簇针叶数目变化的主要是7月均温和纬度。同时还筛选出影响变异的主导生态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玲 卓丽环 杨传平 张捷
In this study,a total of 73 plant samples from four natural populations,in Alihe,Huzhong,Aihui and Wuyiling of China,representing all the taxa in Larix gmelinii were used for evaluating the allozymic genetic diversity. Allozyme data for sixteen loci of ten different enzymes were obtained using a sta...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等位酶 遗传变异 居群分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瑞英 杨小燕 王恩姮 邹莉 陈祥伟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21、30、40和52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典型黑土区0~2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培养168h时,落叶松人工林地上层(0~10cm)和下层(10~20cm)土壤的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1~1.40和0.20~0.69,且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2)落叶松人工林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即52a>40a>30a>21a,且上层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高于下层。上层和下层土壤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宪 邓勋 宋丽文 梁军
【目的】探明落叶松针叶和梢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与落叶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为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数量、鉴定类群、多样性指数及FUNGuild营养型预测等方法,分析无病斑和染病的针叶和松梢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营养型的差异。【结果】针叶样品中共计1 091个OTU,梢样品中共计1 083个OTU;针叶样本间差异显著(P<0.05),全无病斑的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染病最重的针叶,无病斑梢与感病梢内生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针叶和梢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无病斑的针叶内生真菌优势菌目和属为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和Arthrocatena,染病后针叶优势真菌为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和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梢中优势真菌目和属为煤炱目(Capnodiales)和小叠孢属(Microcyclosporella);LefSe分析表明在针叶和梢中真菌群落中共54个显著性差异类群;PCoA分析进一步证实无病斑与染病针叶的内生真菌群落差异显著(anosim R=0.695,P<0.05);针叶真菌营养型以病理-腐生营养型真菌为主,染病后病理营养型真菌占优势,梢中真菌营养型以病理-腐生营养型真菌为主。【结论】相较于落叶松梢,针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更显著,病原菌在针叶中富集,进而促进落叶松枯梢病的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锰柯 韩海荣 程小琴 景泓元 刘莉 彭信浩 商添雄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结构特征变化规律,阐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林龄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关键影响因子,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反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被特征等指标,采用冗余分析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被特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驱动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土壤温度、含水率、pH值、全碳、全氮、全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着人工林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P <0.05)。林龄增长也提高了土壤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但真菌与细菌以及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值呈下降趋势。林下灌木、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也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增长的变化趋势,不同林龄间差异则均未达显著水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选取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标共同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总变异的86.1%,土壤含水率、温度、有效磷、硝态氮含量、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和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则分别解释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程度的22.7%、18.4%、11.8%、10.6%、7.9%和5.6%。【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受到林龄变化的影响,并且土壤温度、含水率、有效磷、硝态氮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是引起不同林龄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温晶 张秋良 李嘉悦 魏玉龙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可以明显提高林下植物种类、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层均以40%间伐强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呈递减趋势(P <0.05);3)综上所述,在30%~40%的间伐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林分质量最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振 张含国 张磊 朱航勇 李雪峰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并结合表型性状对来自乌伊岭、甘河、库都尔、嫩江、莫尔道嘎、阿尔山等6个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基本群体的27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5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3个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检测出186个条带,其中182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85%,各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7.10%~94.09%,所有群体的基因多样度指数(Ht)为0.374 3,群体内基因多样性(Hs)为0.322 6,群体间遗传多样性为0.051 7,86.1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13.8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之间,Sh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甜 杜君 刘永志 江云兵 杨立宾
【目的】探究寒温带落叶松林建群种差异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落叶松林群落构建和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监测样地内进行植被调查,计算落叶松的重要值并以此为实验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进行测序,解析建群种差异下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土壤环境因素。【结果】落叶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差异(P <0.05),其中土壤AP含量随落叶松重要值升高而显著升高,SOC、MBC、pH值和C/N为显著下降。测序获得土壤真菌14门47纲96目176科298属463种,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为优势真菌门,除毛霉门外,其余菌门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异(P <0.05)。各落叶松林的优势属存在不同,并且各菌属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结果表明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的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NMDS分析表明落叶松林土壤真菌Beta多样性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土壤pH值、AN、MBC、C/N、SOC、TN、AP和WC是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的影响因子。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土壤真菌以共生型、腐生型和腐生-共生型为主要营养方式,外生菌根真菌为最主要的功能群,其相对丰度随叶松重要值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 <0.05)。【结论】建群种重要值差异的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潜在功能具有显著差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土壤真菌 落叶松 重要值 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伟玮 刘某承 李文华 曾凡顺 曲艺
【目的】本研究选取落叶松-人参复合系统,并与落叶松人工林及天然次生林进行比较,定量分析林下种植人参对生物多样性和碳汇功能这2种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落叶松-人参复合系统为对象,选择与其立地特征相似的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2种林分作为对照,通过样地调查、采样和试验,对比分析3种林分类型的乔木和草本植物多样性,并对不同林分类型中的乔木、林下灌草、枯落物和木质物残体以及0~30 cm土壤的碳储量进行分析。【结果】落叶松-人参复合系统下,人参重要值达到0.33,具有明显优势;对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鹏宇 白雪 燕平梅 赵晓东 武晓英 柴宝峰
【目的】研究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表型可塑性,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表型之间的关联及其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为阐释物种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五台山叶斗峰、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和芦芽山,沿海拔梯度选择华北落叶松纯林,布设8、10、5个样方,采集0~10 cm土层混合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通过Bug Base分析,预测土壤微生物群落表型的变化;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揭示群落结构和表型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结果】五台山叶斗峰、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芦芽山的较大海拔梯度及微生境差异,导致土壤化学性质的站点间显著差异。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菌群表型分析表明,与氧需求相关(需氧、厌氧)及与生物膜形成和移动元件含量相关的表型在不同站点差异显著,且细菌群落结构和表型具有潜在的环境适应一致性和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p H和有机碳、总碳和总氮含量对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表型影响显著。【结论】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表型受土壤理化性质的显著影响,在不同站点差异很大;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表型的环境适应性具有一致性,呈现出协同变化规律,从而总体表现出相似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微生物能通过调整其表型变化加强对环境异质性的适应性。
关键词:
微生物 群落结构 表型 环境因子 响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登媛 李旦 赵健 李慧 张金凤
以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用完全随机、正交设计等试验方法加之组培技术来研究影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几种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过程中的最佳灭菌方式为2%Na-ClO灭菌30 min,剥皮、去胚乳处理。其中污染率和NaClO的灭菌时间呈负相关:NaClO灭菌时间越长,污染率越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琼脂浓度为4 g·L-1,且过高和过低的琼脂浓度不仅降低了其诱导率,提高了愈伤组织的褐化水平,也影响了外植体的发育形态。外源激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2,4-D是主要影响因子,对诱导率的影响显著,其次是KT,最后是6-BA。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润梅 石晓东 王林 韩娜
【目的】研究土壤干旱对华北落叶松幼苗生长与生理的影响,揭示该种的苗期耐旱性与生长策略,预测干旱气候对幼苗更新的影响,为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下该种的种群动态与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干旱地区的人工林营造特别是苗木管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当年生华北落叶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采用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80%(对照)、50%~60%(轻度干旱)、35%~50%(中度干旱)和20%~35%(重度干旱),研究不同干旱处理对华北落叶松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分析幼苗耐旱性,确定该种的干旱胁迫阈值。【结果】轻度干旱对华北落...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幼苗 干旱 耐旱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艺 江帅菲 代剑峰 袁德水 Lisheng Kong 张金凤 赵健
【目的】超低温保存是植物优良种质长期保存的重要方法。本文为探究梯度预处理对超低温保存存活率的影响,以期有效保存华北落叶松胚性组织的发育潜能。【方法】本研究以华北落叶松胚性组织为材料,对超低温冷冻保存程序中预培养、冷冻处理方式、解冻方式和恢复培养等关键环节开展研究。预培养和冷冻保护共设计成4种处理,以不经过预培养和冷冻保护直接冷冻保存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结果表明:处理组合1、2、3之间虽无显著差异,但结合冷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对细胞具有一定毒害作用,高浓度的DMSO会影响后续胚性组织的恢复甚至造成细胞死亡,因此选出效果较好的超低温保存方法为:0.2、0.4 mol/L山梨醇液体梯度预处理与0.4 mol/L山梨醇+5%DMSO为冷冻保护剂进行冷冻保护,最佳解冻方式为37℃水浴,解冻后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活性最高达78%;超低温保存后的胚性组织与正常增殖的胚性组织在外观及显微结构上无明显差异,且低温保存后的愈伤组织仍保持分化形成体细胞胚的能力。【结论】研究结果为华北落叶松乃至其他针叶树胚性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